美章網 資料文庫 核心素養推進基礎與臨床醫學整合范文

核心素養推進基礎與臨床醫學整合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核心素養推進基礎與臨床醫學整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核心素養推進基礎與臨床醫學整合

摘要:基礎與臨床醫學教學有著密切聯系,實施課程整合一直是國內外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普遍共識。著眼素質教育這一核心目標,我校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整合基礎和臨床課程,有效促進了基礎理論向臨床應用融合教學,提高了醫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應用能力。

關鍵詞: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整合課程;教學創新

1前言

整合課程是時展和素質教育的必然結果。緊貼社會發展和醫學生實際,通過整合課程強化醫學教學的綜合性實踐性,已成為世界醫學教育的主流做法,也形成了以器官系統為中心、以疾病為中心、以臨床表現為中心等多種整合課程模式。客觀而言,西方發達國家醫學課程整合上領先一步,積累了相對豐富的實踐經驗。目前我國圍繞素質教育,也在探索構建中國特色課程整合教學體系,如模塊化課程整合模式、預先接觸臨床課程等做法。但總體上,國內醫學課程的整合仍處于探索發展階段,特別是聚焦“核心素養”,打造現代高校素質教育升級版,對醫學課程整合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基于本校教學實際,立足學生“知識+能力+情商”,積極探索“學生主體化+課程模塊化+教學一體化”整合課程教學模式,有效規避了傳統醫學課程分散、臨床聯系不緊、教學功能脫節等弊端。

2整合課程可有效提高基礎醫學教學效率和效果

知識大膨脹時代,醫學生學習負荷越來越大。基礎醫學教學的突出問題之一,就是如何解決醫學知識廣泛性與學習時間局限性的矛盾。該教什么、該學什么,應是組織教學的基本前提。著眼素質教育,既要重視學生基礎醫學知識掌握,也不能忽視臨床實踐能力培養,這是基礎與臨床醫學核心素養的根本所在。針對傳統基礎醫學專業性強且與臨床交叉融合不夠的現狀,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以課程整合為重點,圍繞提高本科醫學生綜合素質,把基礎專業理論與臨床實踐應用整體考慮,按照醫學知識的邏輯性、系統性以及學生認知邏輯思維規律,從“領域”到“課目”,再到“模塊”,理論與實踐“捆綁”教學,使醫學生及時將所學理論知識聯系臨床實踐。在整合課程設計上,重點突出了醫學生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我發展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按照模塊化要求,有機串聯各課程教學時間順序、結構和功能。

在基礎醫學整合課程,我們設置了醫學基礎總論、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與代謝、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血液系統與腫瘤等10余個模塊,融合基礎與臨床醫學生理學、病理學、解剖學和臨床診斷學等學科重要內容,初步構建起專業化人才培養課程標準。同時,按照“立足于課堂、立足于教研、立足于臨床”的教學改革思路,以改革教學方式為切入點,針對傳統教學觀念落后、跨學科教師多等問題,建立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角色定位,根據不同教學對象、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手段上,大膽摒棄了傳統灌輸注入式教學模式,結合學生興趣愿望與培養目標,綜合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室等現代教學手段,區分“先學后教”、“先教后學”的不同模塊課程,強化“當堂訓練”。通過教師展示臨床真實案例并提出問題,重點培養學生自主獲取新知識能力、分析探索解決問題能力以及交流協作能力。圍繞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靈活運用啟發、設問、PBL、案例、情景模擬、討論、角色扮演等交互式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最大程度調動學生自學熱情,真正做到“授人以漁”,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此外,還通過加強雙語教學的滲透和拓展,為出國留學、臨床實踐及業務溝通打下基礎。

3整合課程能明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思維

目前國際上流行的“核心素養”概念,我們理解,本質上就是知識與技能的集合體。特別在當今“百度一下”時代和未來“機器人”時代,對醫學生而言,哪些知識能真正轉化臨床能力,需在整合課程上重點體現和講授。教學有多大格局,學生就有多大格局。相比傳統教學,我們在整合課程上更注重激活學生思維以及提升學科視界。可以說,整合課程是一把“雙刃劍”,既不是幾門課程簡單的“壓縮拼盤”,也不是各個學科內容面面俱到,而是促成相關學科跨領域的融會貫通,提高醫學生的核心素養。具體講,就是幫助醫學生建立堅實的跨學科知識框架,養成學以致用的學習態度、理性深刻的思維品質和勇于擔當的職業精神,以及從不同視角分析認識問題、創新解決問題能力。在整合課程教學中,我們注重強化教師“鹵水點豆腐”作用,將課程教學鮮明指向學生真實社會生活,以生活案例為先導、以基礎理論為基石、以臨床應用為目的,突出理論概念和臨床應用這個教學重點,通過刪除陳舊、繁復、重復內容,擴充新知識、新技術、新案例,按人體系統重新整合課程,分割成若干課程模塊,在每個模塊教學中,主講教師堅持先從宏觀到微觀遞進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消化;然后分析形態和功能之間聯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因果相關性;而后再從正常到異常,提高學生觀察對比和思考能力,加強對疾病病變的認識理解;最后從疾病再到治療藥物介紹。如消化系統這一模塊,我們先進行器官解剖介紹,再深入學習組織細胞的微細結構,并結合形態構造闡述生理功能,再由正常過渡到病理狀態,剖析其病理結構及病理生理改變,最后講授相關疾病的合理用藥。

培根曾經說過,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教育也是如此。與傳統課程相比,整合課程更強調理解重要概念,而不是記憶更多信息;更注重激發學生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學習。在課程教學中,我們堅持“少而精”原則,篩選課程中的關鍵概念和原理,引導醫學生能夠主動思考、自我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由淺入深的學習轉變,努力實現核心素養的提升。同時,積極鼓勵醫學生將更多時間用于思考、理解、探索與實踐,避免對醫學知識的囫圇吞棗和一知半解。這些舉措,更有助于啟發提高學生思維,有效改善學生對基礎醫學概念枯燥乏味、教學聽而不聞的被動局面。

4開展醫學整合課程應把握的幾個問題

基礎醫學整合課程的目的之一,重點在于協調教與學的矛盾,促進教師和學生融合發展。實踐認為,只有堅持從教學需要出發,高校才可能領導并開發出切合實際的整合課程,讓教師更好地引發學生自主學習。

(1)要突出強化學生核心素養。提高醫學生的核心素養,既是整合課程改革深化的發展方向,也是醫學教育的根本方向,其實質就是回答醫學“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關鍵問題。核心素養對于整合課程教學,具有統領性、引領性的作用,是教材編寫、教育教學、考試評價、制度管理的根本依據。堅持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必須圍繞學生發展“五個學會”(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學會改變)總要求,讓醫學生清楚認識為何學、怎么學、學什么以及學到什么程度。

(2)要科學設計課程模塊內容。在整合課程教學試驗階段,也客觀存在局部課程內容不銜接、模塊跨度大、學科知識交叉重復或遺漏現象,一定程度影響到整合課程教學效果。因此,必須及時審視課程整合內容的合理性,并動態對教學設計進行優化調整,特別是要處理好模塊內部各學科內容、模塊與模塊、教學方法與學習方式、整合課程與配套資源之間的關系,應突出臨床崗位需求導向,突出學生能力培養目標,突出整合課程教師領導作用,真正實現醫學基礎與臨床實踐之間的對接融通。

(3)要注重提升教師綜合素養。課程整合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由“初步整合-高度整合-完全整合”的逐漸過渡過程。高校教師作為這個過程的直接設計者和參與者,對其綜合素質提出更高要求。不僅要求教師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淵博的學術知識、熟練的實踐技能,也要兼具良好的人文素養和創新精神,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型創新醫療人才,因此加強教師言行培養對素質教育也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吳有盛,劉子冬,王莉,董海瑩,冀勇.基礎醫學課程模式的改革實踐[J].大學教育,2013(6).

[2]孟繁銘,吳云霞.整合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結構[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9).

[3]穆敬雯,張金波,宋印利.基礎醫學課程整合對推進學生素質教育的意義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2).

作者:吳燕;金雯;陳永昌 單位:江蘇大學醫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女交性高清全过程无遮挡| 14萝自慰专用网站| 日本乱偷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图片欧美日韩| 狼人无码精华AV午夜精品|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黄色一级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俺来也在线观看| 99精品众筹模特自拍视频| 恋恋视频2mm极品写真|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国产免费无码专区不卡| a级精品国产片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v片在线观看|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www日本| 日韩精品内射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欧美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高清在线观看| 四虎免费永久在线播放| 超清高清欧美videos| 国产成人三级经典中文|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99heicom视频| 大胸喷奶水的www的视频网站| а√天堂中文在线资源bt在线|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 日本69式xxx视频| 久久免费区一区二区三波多野|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影视| 欧美亚洲另类热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 欧美成人性色区|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