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口腔護理在神經重癥昏迷患者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對象與方法
1.1評價指標評價指標包括口腔清潔評分[1]、VAP發生率、ICU住院時間(d)、死亡率(%)、胸片、CT,以及強化口腔護理前、MV后的咽拭子細菌菌落數(LgN)、分泌物培養結果。機械通氣后咽拭子試驗時間節點分早期和晚期,早期指患者MV后24h內送檢,晚期指3d后采樣送檢。
1.2統計學處理數據處理使用IBMSPSSStatistics20完成,統計方法采用t檢驗、χ2檢驗,顯著性水平α=0.05。
2結果
2.1一般情況符合要求納入150例,平均ICU住院時間為(19.4±6.4)d[試驗組(16.1±4.6)d,對照組(23.6±6.0)d],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7.360,P=0.007);死亡9例(試驗組2例,對照組7例),兩組死亡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機械通氣后早期和晚期口腔清潔評分分別為(17.7±3.7)、(29.1±7.0)分,對照組分別為(25.2±5.0)、(30.4±7.2)分,兩組在MV后24h內的口腔清潔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6.842,P=0.010),而遠期口腔清潔評分無明顯差異;本組共發生VAP73例,試驗組29例,對照組44例,兩組VAP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2.2咽拭子菌落數試驗組和對照組在處理前具有可比性(P>0.05);試驗組MV后早期、晚期咽拭子菌落數與對照組間具有差異性,見表2。
2.3口咽呼吸道分泌物培養試驗組咽拭子培養陽性6例,痰培養陽性11例。對照組咽拭子培養陽性27例,痰培養陽性30例。兩組在口咽部分泌物培養陽性率(P=0.001)及深部痰培養(P=0.011)方面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試驗組痰培養與咽拭子培養結果一致5例(5/11),對照組痰培養與咽拭子培養結果一致25例(25/30),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41)。
3討論
VAP可能的感染途徑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兩種,內源性途徑被認為是導致VAP發生的主要感染途徑[10-12],發生原因有口咽細菌在氣管插管順行下被帶至下呼吸道定植,在細菌數量超負荷、定植菌種類的改變或者免疫力低下的情況下導致VAP的發生;氣管套管球囊的充氣量不足使潛在間隙存在,為細菌異位提供了通道基礎。VAP的發生過程中,細菌定植數量和種類、局部或全身抵抗力等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引起嚴重的后果。口腔衛生情況與VAP有直接關系。口腔護理對維護口腔清潔度、清除口咽部定植黏附細菌起重要作用,是預防VAP發生的重要措施。而在大多數NICU,口腔護理的重點在于插管后的護理和新型口護設備、清潔劑的創新,插管或氣切前往往忽視口腔護理的重要性,筆者提倡在MV前聯合強化口腔護理,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本研究發現,實施MV前強化口腔護理的試驗組VAP發生率(P<0.05)、ICU平均住院時間(P=0.007)、死亡率(P<0.05)、早期口腔清潔評分(P=0.010)優于對照組,說明試驗組患者的整體預后要好于對照組。
對比細菌學檢查資料,MV的24h內,試驗組口咽部咽拭子試驗菌落數明顯低于對照組(P=0.039),說明早期強化起到了減低口咽部定植菌負荷量的作用;在MV72h后試驗組口咽菌落數仍明顯低于對照組(P=0.047),表明試驗組的口腔護理方式能起到維持口咽定植菌長期低水平的作用;同時口咽及呼吸道分泌物培養提示試驗組陽性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驗證了實驗組在預防VAP的發生上具有積極作用。對于咽拭子與痰培養細菌一致性與VAP發生率的關系,本研究發現在試驗組痰培養陽性患者中,口咽部與深部呼吸道分泌物細菌培養結果一致的有5例(5/11),對照組痰培養與咽拭子培養結果一致的有25例(25/30),兩組培養一致率方面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41),提示試驗組與對照組咽拭子與痰培養菌一致率的差異與兩組VAP發生率的差異相吻合。口腔細菌與下呼吸道細菌培養一致率高,其VAP發生率亦高,通過清除口咽細菌數量,能減少異位下移的危險性,降低VAP的發生率,這都與試驗組采取的早期聯合強化口腔護理密切相關。總之,早期聯合強化口腔護理可有效減少MV患者口咽部定植細菌負荷量、維持遠期口咽定植細菌低水平、提高口腔清潔度、降低VAP發生率、減少ICU住院時間、降低死亡率,并且早期聯合強化口腔護理方法對操作規范性要求嚴格,能顯著提高口腔護理工作效果,符合神經重癥監護治療理念,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作者:曹陽劉丹鄧瑛瑛王曉艷夏純單位: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