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血壓病健康管理中中醫技術研究進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面對高血壓病日趨嚴峻的進展趨勢,尋找行之有效的控制高血壓的措施成為了醫療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中醫適宜技術為切入點的社區高血壓病健康管理是醫療工作者進行的積極探索,同時也取得了突出的療效。因中醫適宜技術簡、便、廉、驗、效的優勢,基層民眾對其需求不斷增長,因而在社區高血壓健康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中醫適宜技術;社區;高血壓病;健康管理;研究進展
引言
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社會壓力的增大和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高血壓病已成為目前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高血壓尚無根治的方法,主要依靠西藥口服治療,價格昂貴,且容易產生耐藥性和副作用。中醫以其降壓療效緩和持久,改善癥狀明顯,副作用小等優點逐漸受到廣大醫患的重視。而中醫適宜技術作為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因其“簡、便、廉、驗、效”的特點備受歡迎并產生極大的社會影響力。高血壓防治工作必然走向基層,其關鍵在社區。而以中醫適宜技術為推廣手段的社區中醫健康管理模式的提出為開展社區高血壓防治工作提供了一種新思路、新方法。[1]下面就近些年中醫適宜技術(除外中藥內服法)在社區高血壓健康管理中研究進展做簡要的綜述。
1經絡療法
經絡療法以腧穴和經絡為切入點。經絡是聯系臟腑、人體通達內外的聯絡系統;腧穴為臟腑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特殊部位,歸屬于各經脈,通過經絡亦可反映臟腑的病理狀況。這是經絡療法治療高血壓病的理論基礎。
1.1針灸
1.1.1針刺穴位針刺法治療高血壓病的形式有很多,有單穴、多穴,也有體針、電針、頭皮針等;在穴位的選擇上,多有特定穴位,如:百會、風池、太沖、曲池等,并可辨證施治,隨證加減腧穴,施以不同手法。大量的臨床及試驗研究證明,針刺治療高血壓病不但有效,而且病人易于接受,便于普及和推廣,是我國在防治高血壓病方面獨具特色的一大優勢[2]。石學敏[3]創立了以人迎穴為主穴、有明確規范手法量學標準和量效關系的針刺方法,這是針刺治療高血壓病的創舉。康明明、石學敏[4]以活血散風、調和肝脾為治法,每日9:00、15:00針刺雙側人迎、合谷、太沖、曲池、足三里,結果顯示能夠降低即刻血壓值、晝夜血壓均值、血壓負荷、血壓變異性及晨間血壓,有效改善晝夜血壓節律,逆轉非杓型血壓。趙然、傅立新[5]對53例高血壓患者進行針刺(小幅度180°,高頻率120~160次/分,捻轉手法行針1min,再行針0.5min,留針30min)人迎治療,結果表明有很好的即時降壓效應。
1.1.2艾灸灸法主要是通過溫熱刺激及藥物作用,借由穴位,以達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調整陰陽、治病保健的目的。臨床觀察顯示,灸療對人體各系統的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雙向調節作用,在治療各種疾病及保健和延緩衰老方面均有較好的療效。[6]艾灸療法治療高血壓涉及溫和灸、隔物灸、化膿灸和電子灸,[7]臨床多選用涌泉、百會、足三里、關元等穴位進行艾灸,可治療多種證型高血壓。王蓉、劉妍、陳瑤等[8]將衡陽市某社區160例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80例,試驗組肝陽上亢型取曲池、太沖和涌泉;氣血虧虛型取百會、中脘和足三里;腎精不足型取百會、關元和腎俞進行艾灸治療,對照組采用原有的降壓藥物進行治療,周期為1個月;金日霞、劉瑩、趙樹群[9]將社區6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艾灸組和西藥組各30例,艾灸組采用艾灸儀灸百會、內關、關元、雙側足三里、雙側涌泉穴,日1次,張欣、彭偉[10]則是主要觀察艾灸百會、神闕、足三里對痰濕瘀阻型高血壓病的治療作用,試驗結果均表明艾灸法可有效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并改善頭痛、頭暈、失眠等高血壓癥狀。
1.2推拿
推拿是中國起源很早的一種治病防病的養生術,推拿作為一種傳統的物理保健手段,在高血壓病的治療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王朝宏、冉明山[11]將46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進行解除頭部癥狀及全身放松推拿后再進行辨證論治施術,每日1次,1周5次,研究結果表明,推拿療法聯合西藥在降壓及改善臨床癥狀上更有效果。黃谷、蔡黎、周端[12]對上海長寧區仙霞社區50例輕度高血壓患者主要運用運膏肓、摩腹、揉太陽、分推前額、抹橋弓、劃側頭等手法進行了10周的推拿干預。羅道珊[13]對3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了推拿橋弓穴的治療,結果表明推拿治療可有效降低血壓,起效快,并對臨床癥狀尤其是對頭暈、耳鳴改善尤為明顯。
1.3刮痧
相較于穴位針刺、穴位貼敷、耳尖放血、推拿等外治法,刮痧療法在治療高血壓方面的臨床應用相對較少,但現有的臨床應用表明刮痧治療高血壓療效顯著。如,馬明、劉仲安、莫中周等[14]選取100例各期高血壓患者予以刮痧治療,每天刮一次,除全頭刮外,第1天配合刮背部督脈經,足太陽膀朧經;第2天配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第3天配合足三里,三陰交穴;第4天配任脈天突至膻中穴;第5、6天單刮全頭部,用瀉法,6天一個療程,持續4個療程,結果刮痧組的總有效率為65%尤其是對早期高血壓患者效果較好,可有效改善高血壓臨床癥狀。劉海華、劉朝、王瑩瑩等[15]對89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給予辨證刮痧:對虛證患者采用輕刺激補法,以皮下毛細血管充血、皮膚潮紅為度,對實證患者采用重刺激瀉法,以皮下毛細血管破裂、皮下瘀血為度,刮痧部位以頸背部的督脈、膀胱經、曲池至手三里和足三里至豐隆為主,每個部位刮拭10遍,刮痧寬約為5cm,治療15min,共刮痧1次;測量測試者刮痧前后不同時間點的血壓,結果表明刮痧對高血壓具有明顯的即時降壓療效,且刮痧間隔以隔天為宜。此外,熊詠萍[16]采用刮痧療法治療50例高血壓患者,總有效率為94%,降壓效果好,療效快。
1.4穴位貼敷
穴位貼敷作為內病外治法在民間流傳已久。穴位貼敷避免了口服藥物給藥可能發生的肝臟首過效應和胃腸滅活,提高了有效血藥濃度,[17]同時藥量較少,也避免了對身體的毒副作用。牛蘭香[18]觀察穴位貼敷治療100例老年性高血壓的臨床療效用細辛、白芥子、決明子、沙苑子、菊花、枸杞、生地、女貞子等藥物磨粉,以醋調和,貼敷于曲池、涌泉、三陰交及雙側內關,日1次,7天為1個療程。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0%,優于對照組(P<0.05)。陳紅梅、陳民[19]選取33例老年高血壓以醋調和的牛膝、吳茱萸粉末臨睡前貼敷于雙側涌泉穴進行治療,每日一次,15天為一個療程,結果顯示可有效降低血壓。于海青、趙千英[17]、孫靜文、王朝陽、溫又霖[20]、張冬云、魏子秀、孔艷麗[21]等對穴位貼敷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療效觀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2耳穴療法
耳與人體臟腑、經絡均有密切的聯系。臟腑病變可折射于耳。這也為耳穴治療疾病提供了理論依據。
2.1耳穴帖壓
田穎、郭棟、蘇等[22]對山東德州陵縣127例社區正常高值血壓及高血壓人群進行了為期1個月耳穴壓豆降壓療效干預試驗,選取降壓溝、肝、神門、交感、皮質下進行穴位貼敷并按壓每周雙耳輪換2次,按壓不少于5次/d。左天偉[23]對社區6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耳穴貼壓,選取主穴:降壓點、心、額、皮質下、肝、交感;配穴:腎、頭暈、外耳、枕,每次必取主穴,配穴2個,雙耳交替貼壓。,王玲、吳華慧、孫婷等[24]對4種證型的原發性高血壓1級患者辨證選穴(肝火亢盛型:降壓溝、神門、高血壓點、降壓點、內分泌、肝、膽、腎;陰虛陽亢:神門、降壓溝、皮質下、交感、內分泌穴;痰濕壅盛:降壓溝、神門、高血壓點、降壓點、內分泌、脾、胃、肺;陰陽兩虛:降壓溝、神門、高血壓點、降壓點、內分泌、心、腎)進行為期2周的耳穴貼壓治療上述研究結構均顯示了耳穴貼壓療法具有良好的降壓療效。
2.2耳尖放血
耳尖放血療法治療高血壓病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46個基層常見多發病種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項目之一。因耳尖穴位的特點,故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的療效尤為突出,對于改善高血壓危象亦有很顯著的效果。吳廣偉、林矛、陳志斌[25]用點刺耳尖穴放血治療高血壓306例,,每側穴位放血8~10滴,15分鐘后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較治療前均降低,且收縮壓降壓效果更為明顯。吳山永、何明、李秋菊[26]對40例肝陽上亢型高血壓亞急癥患者雙耳交替放血,結果顯示可明顯改善肝陽上亢的頭痛、眩暈、耳鳴等癥狀,并且降壓起效快,維持時間相對較長。羅建昌、陳華德[27]為臨安市錦城鎮社區居民15例高血壓患者也采用耳尖放血療法治療,對耳尖放血療法的即時降壓效應進行了肯定。此外,尚有柴俊英[28]從改善高血壓危象對耳尖放血結合不同穴位針刺并留針療法進行探究。大量研究都對耳尖放血療法的降壓效果予以肯定,更為中醫適宜技術的推廣提供了支撐和動力。
3食療藥膳
中醫食療源遠流長,是傳統中醫特色之一,有“藥食同源”“藥食同理”“藥食同效”等理論。陳謙艷[29]采用食療對170例中年高血壓陰虛體質者進行了隨機平行對照研究,食療組85例進行為期2個療程(20天)的中醫飲食(根據食物性味、歸經和功效:性平、涼或寒,味淡、甘或苦,具有清熱生津,滋陰潛陽作用的食物;參考每種食物的營養成分、常用劑量及實驗研究結果,食物應含鉀、鈣、鎂、膳食纖維豐富,動物實驗或臨床研究證明具有降壓作用)調理;尚云青、徐天蘋、曹軍等[30]則是對68例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患者采用中醫食療輔助中藥治療,食療的原則主要為性平,涼,微寒的食物,且低鈉、低脂、高維生素、適量蛋白質和熱量飲食,忌食性熱的食物,食譜多樣化,食用有促進脂質代謝及有降血壓作用的食物;陳曉凡、黃少桐、劉紅寧[31]通過數據庫檢索的方式,對高血壓病辨證施膳的文獻進行了篩查和提煉,發現食療方主要針對風痰證、血瘀證、痰瘀互結證、陰陽兩虛證、腎陽虛證、肝腎陰虛證、陰虛陽亢證、氣虛血瘀證等16種證型;高血壓病食材分類主要有12種,包括清熱解毒類、活血化瘀止血類、平肝熄風類等;食材形態主要有菜肴類、粥食類、糕點類等5類;張路燕[32]則對浙江省嵊泗縣中醫院社區的12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社區護理中醫干預,包括中醫食療、傳統養生、健康宣講。以上的臨床觀察均表明通過食療法可以有效的控制高血壓,緩解臨床癥狀。
4足浴療法
周身陰陽經絡與足有密切的聯系。足為足三陰經的起點、足三陽經的終點,足部有60多個穴位,投影人體五臟六腑各部。黃桂寶、陳笑銀、張立軍等[33]觀察鄧鐵濤教授足浴方(懷牛膝、川芍、天麻、鉤藤、夏枯草、吳茱萸、肉桂)對30例高血壓患者的降壓效果,浴足時間均為30分鐘,每天2次,療程2周,結果在改善癥狀、降壓方面,治療組均有顯著優勢。龔朝奇、馬武芝、付金梅等[34]用足浴方(磁石、天麻、紅花、夏枯草、桑葉、吳茱萸、肉桂、懷牛膝、川芎、鉤藤)對48例社區高血壓患者進行浴足,均為30分鐘,2次/天,周期為15天,結論為中藥浴足聯合治療高血壓病的療效明顯,可平穩降壓且不增加不良反應。
5中藥藥枕法
藥枕作為治療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千金要方》、《本草綱目》等古籍中有很多關于藥枕治療疾病的記載。余福英[35]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用杭菊花、野菊花、冬桑葉各500g,辛夷200g,薄荷150g,粉碎后,加入冰片30g混勻,裝入布袋中做成藥枕,選取杭州市西湖區周浦社區高血壓患者80例,觀察藥枕治療高血壓的療效,結果顯示觀察組降壓效果優于對照組。李文華、儲玨、沈文博等[36,37]辨證組方制成藥枕(肝陽上亢型:葛根、夏枯草、決明子、桑葉等;氣虛血瘀型:黃芪、川芎,丹參、當歸、澤蘭等;痰濕中阻型:白術、石菖蒲、茯苓、夏枯草等;肝腎陰虛型:丹皮、白芷、決明子、白芍等;陰陽兩虛型:玄參、桑寄生、丹皮、仙靈脾等),先后在上海市北站街道衛生服務中心選取200名高血壓患者進行兩次實驗,觀察使用藥枕后的血壓值及中醫證候積分的變化結果證實中藥藥枕能夠降低血壓并改善癥狀。
6傳統養生功法
傳統養生功法主要有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及易筋經等導引術等,習練養生功法能夠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強筋壯骨,促進健康。對于傳統運動養生治療高血壓,高巖、白巍、吳翊馨等[38]對沈陽4個社區的55-70歲的50名患者進行干預,運動干預組進行太極十三式健身功與四象健身功組合練習,周一至周五,50-60min/天,干預20周;劉健[39]對深圳市龍崗區的157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進行太極拳干預,每4周為一個療程,共6個療程;陳群、沈嬙、謝曉燕等[40]、林紅、黃世均[41]研究八段錦及五禽戲對高血壓的臨床影響;張海平、包興安、白巍等[42]則主要研究傳統養生功法的降壓作用機制。以上研究以不同的導引術為切入點,研究結果表明傳統養生功法在改善高血壓方面效果顯著,并能改善膽固醇、甘油三酯等相關指標,提高高血壓患者遠期的生活質量。
7總結
綜上所述,近年來中醫適宜技術在社區高血壓病健康管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防治社區高血壓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效[43-47]。但其發展也存在著政府推廣力度不夠、資金支持不足、醫療人員結構不合理、宣傳不到位等各種問題。積極解決目前中醫適宜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推動中醫適宜技術在社區中的推廣,滿足基層民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對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提高高血壓的治療率具有戰略性的意義。
作者:楊偉偉 孫咪 戴霞 郭棟 單位:山東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