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高血壓的健康宣教知識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高血壓是一類常見的慢性疾病,多危及心腦血管。此病并發癥較多,例如有心梗、心衰和腦卒中等較為嚴重的并發癥。臨床上對于治療高血壓,通常主要以藥物進行控制治療。雖然用藥劑量逐漸增多,但是并不能起到根治效果。而為了更好治療高血壓,在臨床常需要聯合其他方法共同治療[1]。本文通過對患者進行合理的飲食指導以及健康宣教,并且與傳統飲食護理比較,得到了一些結論。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從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在我院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共90例,以數字表法隨機分成觀察組(45例)和對照組(45例)。觀察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在34~73歲間,平均年齡為(49.3±3.6)歲。對照組男30例,女15例。年齡在32~70歲間,平均年齡為(48.2±4.1)歲。兩組飲食指導及宣教不同外,其他臨床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并且無干擾性疾病,具有可比性。
1.2觀察方法 兩組患者均應用電子測壓器進行血壓測量;對觀察組的患者采取科學的飲食指導及健康宣教,對照組則實施常規飲食護理,兩組均常規藥物治療,定期進行數據采集。觀察組采取以下干預方法:
1.2.1心理干預 當患者遭遇意外應急事件,會導致精神緊張;睡眠不足時也會加重病情;及時給與心理輔導,舒緩患者情緒,指導睡眠休息等。
1.2.2合理膳食 飲食應清淡,并少量食用高脂肪食物及甜食,應多攝入富含維生素、高蛋白質的食物,忌煙酒、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對于難以下咽的患者采取流食或者半流食。禁食易脹氣的食物、堅果;提倡少鹽飲食[2]。
1.2.3有氧運動 據患者年齡、身體素質制定合理的運動項目、運動量,如散步、游泳、爬山、氣功及太極拳等有氧運動。
1.2.4 告知患者及家屬所服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及相應的預防措施,并要求患者定期隨診。
1.3療效評價 將患者治療后分為優、良、可、差四類。優:患者不僅高血壓癥狀完全治愈,而且精神狀態良好,生活可自理,無需他人照顧。良:患者基本治愈,活動不受限。可:患者的高血壓病情經過治療后已有部分好轉,輕體力勞動微受限。差:患者的高血壓并沒有得到明顯治療,并有并發癥的發生趨勢,且輕體力勞動受限,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其中優和良合稱有效。
1.4統計學處理 以SPSS13.0軟件分析。數據比較以x2檢驗。計量數據以t檢驗。P
2 結果
【關鍵詞】電話回訪;健康教育;高血壓病;效果評估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3-0503-02
高血壓患病率高,致殘率、死亡率也高,是最常見的慢性、終身性疾病,也是我國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嚴重的心、腦、腎并發癥,是腦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害因素[1]。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但是通過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和執行規范治療,可以避免并發癥的發生,降低致殘率、致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可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2]。依我們長期臨床觀察發現,患者在住院期間絕大多數都能按照健康教育的要求進行治療,但出院后仍有少數不遵循院內健康教育知識的要求去做,常常忽視、甚至中斷治療和調護,直接導致血壓的升高,甚至釀成腦血管意外。為此,我們專門對院外100例患者采用電話問卷形式進行回訪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調查對象 均是2011年9月~2012年3月份診斷為高血壓病,經治療血壓控制平穩后出院,出院時均對患者講述有關高血壓健康教育知識,提高他們對該種疾病的認識,有利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1.2 調查內容 對患者在院內掌握的健康教育知識在院外的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循執行。主要內容包括如下幾個方面:(1)有否合理飲食? (2)有否合理休息和運動?(3)有否遵循醫囑服藥?(4)出現情緒波動時能否懂得自我調節?(5)有否懂得血壓驟然升高時及時就診/?
2 結果
通過電話回訪獲知,我們對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健康教育總體上是有成效的。大多數患者在院外都能遵循院內掌握的健康宣教知識去做,但也有少部分患者有不遵循行為。其中不合理飲食的占11% ;不能按照醫囑的正確服藥的占8% ;不能自我檢測病情變化的占10% ;不能保持情緒穩定的占12% ;不能按要求復診的占7% 。
3 討論
3.1 健康教育失敗的原因分析
3.1.1 病人不遵循行為的原因 高血壓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 ,受多種因素影響,常出現不遵醫行為,主要原因有:(1)少數患者對高血壓病認識不足,意識不到長期的高血壓病可導致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意識不到掌握好健康教育知識對疾病的預防和調護會有很好的幫助,因而就會耽誤治療和調護的連續性,導致血壓控制不佳;(2)由于高血壓治療時間長,往往讓少數患者對長期服藥產生了抵觸情緒,尤其是缺乏有效監督的老年患者,通常會消極對待治療或盲目尋求偏方而隨意中斷治療和調護;(3)部分患者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藥費而自行中斷調護和治療;(4)也有部分患者自恃久病成醫,對他人教導不以為然,憑個人經驗調控而漠視了院內傳授的宣教知識;(5)有部分患者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對醫護人員的宣教知識難以理解,出院后又得不到醫務人員及家人的幫助,對其遵教效果產生一定影響。因此,我們在做健康宣教工作前應全面評估,找出影響病人遵循健康指導的具體原因,并采取針對性措施,使健康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3.1.2 健康教育實施者存在的問題 回訪結果反映出實施健康教育過程中存在不能忽視的問題:(1)宣教者未能把健康教育知識深入淺出地向高血壓患者傳授,大多是“走過場”式的,為了宣教而宣教,重視程度不夠,起不到院外幫助的效果。(2)健康教育缺乏靈活性,沒有讓患者主動參與,形成良性互動;沒有針對性地從患者生活方式、情志、服藥、病情監督等多方面進行透徹解釋,不能使患者掌握全面的健康宣教知識;(3)管理者只重視能否完成宣教任務,而病人有否掌握宣教知識及具體執行情況怎樣不聞不問,最終影響宣教效果。(4)宣教者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個人所掌握的宣教知識都會影響到宣教效果。因此,管理者和宣教者均應從思想上重視宣教工作,方能把院內宣教效果延續到院外去,方能腳踏實地做好工作。
3.2 健康教育中需要重視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
3.2.1 把健康教育納入護理常規,保證健康教育的實施。管理者要把宣教工作列入護理常規,使其成為護理工作的基本職責,要求宣教者熟練掌握高血壓病的相關知識及邊緣疾病的知識,掌握溝通技巧,以滿足病人的要求,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會與健康密切相關的知識,給病人樹立積極的心理支持,從正面引導病人改變不良的健康行為[4]。另外,宣教者應提取不同個體完整資料,根據患者情況進行評估,仔細評估每個病人及家屬的學習能力和需求,對病人的學習能力和需求做出個性判斷,然后再確定教育目標,制定實施計劃,以達到優化教育的目的。
3.2.2 因材施教,可增強健康教育的效果。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結合病人出現的問題對其進行有關高血壓相關知識的點對點強化教育,并促其落到實處。教育的主要內容為:(1)低脂肪、低鹽飲食的重要性;(2)服藥時間的合理性;(3)良好的生活起居、不良情緒對血壓的影響;(4)病情觀察的要點;(5)高血壓的預防及對人體的危害等。教育方式可采用:面對面交流、集體授課、發放高血壓病的知識手冊、宣傳欄專題等。對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應從本疾病的基本健康知識進行教育;對于不合理用藥者應分析其原因,逐步改正其曾經接受的錯誤服藥方法,解釋不合理用藥會造成不良后果,而且會影響療效。因此,宣教者要對其進行思想教育,讓他們懂得合理用藥的最大好處,同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進一步增強健康教育的效果。
3.2.3 重視家屬的教育亦能增強患者的遵循性。家屬掌握高血壓疾病的知識對患者的康復起到很大的作用。讓家屬明白家庭的不健康觀、不良的飲食習慣、作息都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所以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時必須有家屬參與,使家屬掌握全面的健康教育知識,無形之中對患者高血壓的治療起到監督和引導作用,對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是有很大裨益的,也有利于增強患者治療的連續性和遵循性。例如家屬喜好高鹽、高脂肪飲食及作息不規則,經教育后家屬明白了其中的要害,改變了不良的生活方式,為患者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調護氛圍,使其糾正之前的不良習慣,因而對家屬的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 馮正儀主篇. 內科護理學(二)[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83.
[2] 陸再英、鐘南山主篇. 內科學[M] . 第七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57.
方法:選擇我院2013年1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100例精神病伴發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在營養治療以及營養宣教干預前后的高血壓相關知識得分以及血壓值進行比較。
結果:本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血壓值以及高血壓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Ρ
結論:在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對患者進行營養治療及給予適當的健康教育干預,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壓值,縮短其住院時間,因此,在進行臨床治療時,可以對營養治療及營養宣教干預進行大力推廣并普及使用。
關鍵詞:營養治療營養宣教高血壓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04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0216-01
飲食干預對高血壓患者血壓影響較為明顯,有可能用較少數藥物和較小劑量治療高血壓。有很大部分高血壓患者,尤其是輕度高血壓者飲食改變,完全可使藥物治療成為不一定需要。已用藥物控制血壓的患者,去除藥物治療后,靠減體重限鹽即能維持血壓正常可能性增加1倍以上[1]。在實際的臨床工作中,絕大部分患者對營養治療及相關知識缺乏足夠的了解,本院病人都有精神方面疾病,接受度相對較低,營養治療依從性相對較差,因此,其最終的治療效果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了對高血壓患者的營養治療及知識了解程度進行全面掌握,本研究將對我院2013年1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100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3年1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100例精神病伴發高血壓(能進行有效溝通)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給予低鹽低脂飲食,其中有38例女性,52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齡為40―60歲,平均年齡為48歲。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未接受過高血壓的專項知識教育。
1.2方法。采用我院自制的問卷來調查,并由營養師來對其進行評分,同時配合本院的低鹽低脂飲食,收集精神病伴發高血壓患者入院前后血壓值。本研究中,調查問卷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高血壓患者如何減輕體重;②高血壓患者采用合理飲食具體是怎么樣的;③高血壓患者應消除那些不利于心理和身體健康行為和習慣;在此過程中,營養師可以通過病區的宣傳板畫、高血壓健康知識講座、一對一營養宣教等健康教育方式來對患者進行高血壓知識系統教育。患者出院時,再發放同樣的調查問卷,讓患者或家屬進行重新填寫。問卷有十題,共10分,其中9分及以上為優秀,良好為8分,一般為6或7分,較差為0~5分。
1.3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軟件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的分析,一般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計數資料的對比用X2檢驗,計量資料的對比用t檢驗。
2結果
2.1通過問卷調查,營養宣教前后,高血壓知識問卷測試評分比較:教育前后優秀分別為12例與51例,良好13例與34例,一般21例與12例,較差54例予3例,得出知曉率教育前25%,教育后85%,由此可見教育后患者知識測評明顯高于教育前,有顯著性差異(P
2.2營養治療及營養宣教前后血壓控制情況比較:教育前后收縮壓分別為150±8mmHg與128±7mmHg,舒張壓98±5mmHg與81±6mmHg,教育后的血壓值明顯低于正常值,兩組比較差異P
3討論
3.1營養治療及營養宣教對精神病伴發高血壓患者的影響。高血壓病是以動脈收縮壓或舒張壓增高為特征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并常伴有心、腦、腎、和視網膜等并發癥。在診斷高血壓的過程中,通常執行以下標準: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或近兩周內服降壓藥
3.2高血壓患者在營養治療中存在的不足及營養宣教。因本院患者基本都是精神病人,精神病人常有抑郁、疑慮、煩躁不安、害怕與人交往等表現,健康營養宣教效果不佳;很多精神病人依從性較差,在供給其低鹽飲食時,常有額外攝食的習慣,影響了飲食治療效果。但是通過營養宣教可以使患者的營養治療依從性得以提高,而營養治療可以協助臨床治療,使患者血壓得到更好的控制。在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首先要告知患者進行營養治療的意義以及目的,并計算出患者的標準體重以及每日所需的食物總熱量,然后再對食物進行適當的選擇。在對患者的日常膳食結構進行制定時,一定要視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減輕患者心血管的負荷,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4]。
綜上所述,在對精神病伴發高血壓患者進行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對患者的營養攝入進行適當的指導,并對患者給予適當的營養宣教干預,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壓,縮短其住院時間。通過對患者給予適當的營養治療及宣教,患者的治療認知率及血壓值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在對精神病伴發高血壓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可以對營養治療及營養宣教干預進行大力推廣并普及使用。
參考文獻
[1]蔡東聯主編.實用營養師手冊[J].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2]華琦,任海榮.高鹽和高血壓[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