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音樂教師中的復調創作實踐范文

音樂教師中的復調創作實踐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音樂教師中的復調創作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音樂教師中的復調創作實踐

摘要:復調作為作曲技術理論"四大件"中技術含量較高的一門,如何與中小學音樂師資培養中的基礎性教學相結合,將專業理論向實踐技能轉化成為一項意義與價值兼備的研究課題。這門最能反映精雕細琢的技術理論同時也是師范院校比較棘手”的課程,本文從教學實踐性、趣味性、民族性、寫作細節等方面入手闡述了筆者從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出發,摸索改進,希望建立起適應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對位法創作體系。

關鍵詞:實踐性;互動性;趣味性;民族性

復調寫作,亦稱作對位法創作,是作曲技術理論“四大件”中技術含量較高的理論寫作課程。同樣存在復調課,然而師范院校與音樂學院作曲系復調創作課不同,需要一種更為基礎性、即興性、實用性、多重性的分析與寫作技法。師范院校音樂專業的本科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的職業是當一名合格乃至優秀的中小學音樂教師。隨著我國音樂教育的迅猛發展,以前局限于中小學音樂課本中的單聲部教學的歷史在慢慢被多聲部的音樂教學與實踐所豐富;除此之外,各種各樣的合唱、器樂比賽蓬勃展開,合唱隊、軍樂隊、民樂隊甚至小型管弦樂隊的成立與發展,這些活動的普及離不開組織者豐富地駕馭多聲部寫作和編配的能力。所以,復調技術理論的分析能力與寫作初探在高等師范音樂理論教學過程中日漸得到應有的重視。以前,部分學校開設的復調課內容與專業音樂院校所授內容大同小異,主要以純粹的寫作課為主干,專業要求高,實用價值不大。學生畢業后由于在工作中長期與高端的復調技術脫鉤,所以所學的內容被遺忘殆盡,因此,基于以上原因,學生在學習期間積極性不高;此外,學生在嘗試這些寫作內容之前,樂理、視唱練耳、和聲、曲式與作品分析等等作曲技術理論基礎課并不是以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生所要求的“自我創作”為最終標準的,因此,復調學習變得艱深而枯燥,失去了師范學校復調教學的特色與針對性。就培養教師師資方面來說,師范院校復調教學應該具備自己的特色教學,重視普及基礎理論,強調實用性與實踐性,教學內容更提倡通俗化和大眾化,作品的分析與寫作并舉,并時刻與中小學音樂教材緊密結合。

一、教學寫作與互動性實踐相結合每年畢業生的實習工作都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頭戲,在相持一兩個月的實習過程中,幾乎所有音樂教育方向的實習生都參加了各所中小學少年合唱隊的排練組織工作。眾所周知,合唱就是一個多聲部協調分工的過程,因此,對于這些即將參加或剛剛進入工作崗位的年輕老師來說,有必要在上學期間滲透一些多聲部創作的知識與技能,也就是古老的對位法寫作在當代藝術普及性教育實踐中交互性的發展與應用。

繼和聲學之后,復調(對位法)成為與作品分析并駕齊驅的一門重要的作曲技術理論課程。它研究的是幾個同時或相繼旁胡天一邱掇元訶羹一年曲發聲的人聲或器樂聲部對位性地結合在一起的音樂,與梅葛-配馀一整理·破單聲部音樂和主調音樂相對。根據我國高師音樂系科的培養目標和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學實際,對位法創作力圖體現技能寫作與概念理論并重的雙重原則。在著力于對比式、模仿式聲部寫作與分析的同時,更注重復調寫作在合唱編配及樂隊聲部安排中所發揮的實際作用,使得這門古老而嚴謹的技術理論寫作在基礎教育中體現出其非凡的實用價值。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筆者采用了直接使用中小學課本內容進行操作的方式。這里選取了一位05級音樂教育專業本科生的聲部教學習題作為實例。歌曲取自小學年級音樂課本(人音標準版第一課“春天來了”中的《大樹媽媽》,它的旋律清新質樸,在編配時應該遵循雙聲部的風格統一,不需復雜與花俏,只要保持歌曲的童趣,保持旋律主題本身的“留白”,在寫作時不要被過多的填充。這種依據實習課本進行的教學操作是非常實際的,且內容較為簡易,可以被絕大多數學生所掌握。

教學活動需要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閉門造車”的傳授方式不適合現狀,尤其是面對中小學師資的教育培養目標。未來從事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學生們不能走單打一的“純專業”路線,需要“全方位”的專業專長與實際教學相結合,從整體上把握中小學音樂教材的結構與風格,多角度、深層次解讀教學作品,充分掌握中小學音樂課本在作品多聲寫作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將教材充分地解讀、總體脈絡劃分,“吃透”整個教材結構,在此基礎上不斷總結深化,在以后的教學中逐步滲透,使得我們的學生在實習與面試期間都能夠針對中小學教材達到“有備而來”,而不至于好高騖遠,專業技能與實踐脫鉤。

二、側重趣味性與民族性“長江學者”著名華裔女作曲家陳怡曾講到,“復調本身就是創作”。這種創作并非一種原始寫作,而是再循環、再利用的過程,使得原有的作品更加豐滿、更加富有創造力。這種次創作需要寫作人有著天生對音樂靈感的捕捉、對音樂完美的渴望以及對音樂平衡力的駕馭。上述這些寫作特質的具備都需要長期的、持之以恒的練習。同時,教者所面對的是十世紀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孩子,俗稱8O后、90后,他們構成了當今大學生的主體,這一代人張揚、自信、富于表現力,但另一方面講,由于過多地、快速地接受新事物,使得他們習慣于接受“快餐文化”,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鉆研精神,如何將對位法如此復雜的技術在一種輕松、愉悅,又饒有趣味的氛圍中傳輸給他們,成為目前筆者迫切需要研究解決并付諸于行動的目標之一,也是多年來教學改革嘗試后所得的心聲。

為了拉近專業技術與實際使用之間的距離,在具備了一定的復調寫作技能以后,可以選擇一些喜聞樂見的單聲部旋律、優秀的合唱作品的主要旋律部分或者是單旋律的民歌小品作為寫作的即定主題,由學生發揮其想象力加以創作,增加其實用性。首先,從通俗歌曲入手,這種年輕人占據主流的題材容易在寫作中產生共鳴。現在很多學生通過“扒帶子”的方式將自己喜歡的流行歌曲的編配能夠準確地辨識出來,這種刻苦精神合理地加以利用,當然得到教學上的奇效。在歌曲的選擇上要有目的性,要選擇舒緩的、簡潔的、適合多聲部寫作的主題旋律。復調是一門技術性相當強的科目,為了讓學生們學起來既明白易懂又輕松有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擁有大膽嘗試與探索的魄力與勇氣。流行音樂在當代年輕人的審美取向類型中占有比較大的份量,從事音樂專業的學生也是不例外的。優秀的流行音樂作品中蘊含了年輕人所崇尚的時代氣息與蓬勃奮發的青春朝氣。目前,制作精良的流行音樂中往往編配了優美、流暢的第聲部或疊置第三聲部的附加旋律,再加上不同凡響的配器(中西樂器的融合,或與電子音樂編配),營造出與旋律,與歌詞情緒相符的音響背景。其次,在教學當中,常常發現這些年輕學子雖然從小開始學習鋼琴、小提琴、長笛等諸多西洋樂器,但是在寫作過程中,運用民歌主題依然比大小調的“洋化”主題更易進入創作狀態,而且對于每一首民歌主題的發展,大家都抱有極大的熱忱,充滿寫作欲望,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因此,走“民族寫作路線”不管是從教學角度,還是對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精髓都是不無裨益的。民歌主題旋律耳熟能詳,非常有利于學生們發揮創作想象力。普及型的復調課雖然更多地面對基礎性的知識建構和單純性聲部的寫作環節,呈現以面帶點的格局,然而忽略必要的寫作程序,那也是不可能的,同時要把寫作內容更加實際化。寫作期間,可以組織大家通過多聲部演唱、多種樂器的協奏等形式將寫作成果演繹出來,使學生們有實際的音響體驗和切身的實踐感受。

三、課堂教學中的寫作細節.單聲部的旋律寫作在進行到一對四的縱向點對點的教學進度時,應及時插入單旋律線條的寫作教學。因為此后即將進入到一對華彩和對比聲部的寫作,原來單一、孤立的音點開始向流動的線條發展,旋律的橫向流暢化與旋律起伏韻律點的把握就變得至關重要。

曾經嘗試給學生入門時就介紹旋律寫作的要訣,但由于學生腦中對“復調”的概念與內容毫無所知,因此,講授就變得徒勞無功,學生聽得懂的是理論,只會“紙上談兵”,在進入到聲部的寫作之前,實踐方面只停留在單聲部的嘗試,而真正進入到多聲部寫作時,由于知識的遺忘、聲部的豐富以及技術原則的加入等等諸多原因,學生又會變得手足無措。因此,旋律寫作一定要講,關鍵要把握適當的時機,有效地融合到多聲部的教學中來,可以采取一邊講技術一邊來修飾的方式,將千變萬狀的旋律寫作逐漸滲透到縱向結構中來。《平安夜》的四聲部的對位寫作是在復調課的后期被安排的一項習作。它旋律簡潔明朗,易于聯想創作,可以引起大家創作中的共鳴。一開始,筆者只是要求將其寫出來,注意聲部之間的關系,特色和聲的配置,以及橫向間的線條走向,其它因素不予考慮。寫出之后,經過多次的修飾整理,適時地加入對各聲部旋律走向的關注。這首曲子旋律較為平穩,可以在縱向寫作時采用模仿與變化模仿的手法進行層次鋪墊和聲部互補。總體風格不適合采用強烈的對比材料。

聲骨架的建構和聲的架構在復調學習中是不可以忽略的。和聲在寫作中的科學建立為橫向音點的布局、聲部運動的趨向有著理智的“導航”性作用,尤其在三聲部對比式寫作當中有著更大的指導意義。當然,這種寫作方式用在學習復調寫作初期是非常理想的,但到了寫作成熟時期,就需要拋開這根“拐棍”,養成“和聲效果內心建構”的習慣。在上例《平安夜》中,有一些和聲結構是有意識的安排,比如,第3小節的第5小節的vii7o/iii,第l1小節的VT/ii等,正是因為這些離調和弦的加入,給予單薄的旋律以豐富奇異的多聲效果。事物總有其兩面性。在教學中,被和聲連接“桎梏”的例子也屢見不鮮,尤其針對那些年齡偏大的成人學生更是如此。從根本上來說,復調寫作更多的是創作成分,需要靈活的應變能力。

通過師生的課堂互動注重學生內心聽覺的培養復調課是一個極其細膩而又富于想象力與創造性的教學過程。學生在作業完成后往往自我感覺良好,但是,將作業在鋼琴上演奏以后,連學生本人都無法接受。“我的想法不是這樣的!”許多學生在聽后第一時間的反映總是如此。如何改變這種狀況?除了多寫多練之外,最初的階段需要在鋼琴上反復演奏、反復修改自己的練習,逐漸養成脫離樂器的外在音響,依靠內心的“無形樂器”去建立無聲的立體聲部的交織,力求達N,b中的音響與實際音響相吻合。想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需要長期的聽覺磨練與多聲部音樂的深入接觸。他們的創作猶如璞玉、頑石需要教師的精心雕琢與牽引,提倡一對一的“作業交流”,年輕人的才氣是銳利的,作品中“閃光點”比比皆是,不妨拿出來供大家欣賞,分析學生作品中值得借鑒的地方,學生之間的寫作心得往往比老師所舉的若干范例起到更大的感召力。

教師在課堂上需要即興的創作,把寫作的每一個微小的環節講述給學生,讓他們在寫作中有所仿效,并能夠進一步的發揮與創新。教師“一言堂”的做法在復調課上是行不通的。他需要調動學生創造性思維。在講授當中,需要有更改、有爭辯、有異議、有妥協。

四、結語近幾年諸多畢業生在經歷了找工作的實戰后都對筆者有這樣的反饋,許多優秀的中小學都進行了復調寫作的考核,這是以往畢業生的經歷中并不常見的現象。也就是說,隨著藝術教育人才的不斷增多,以及就業壓力的不斷加大,現在中小學教育師資的應聘門檻正朝著更加系統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假如說,我們的學生在實習或走入工作崗位后,都能夠具備將課本中的每一首歌曲進行二次創作的能力,那么,可想而知,畢業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對實習單位的第一印象和應聘崗位的競聘力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El前,適合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對位法創作體系基本上處于起步階段,然而,近幾年由于藝術教育課外普及率的迅猛提高,中小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樂器的掌握程度可謂一舉千里,甚至小學畢業時的一部分兒童的器樂水平已達到專業水準,多聲部的即興演奏與創作都能夠獨立完成。如果在培養音樂師資方面,還是以原進度去教育未來的中小學音樂教師,以老眼光去看待現在的少年兒童,這是非常不切合實際做法的。創新與改革是必然的,筆者認為不單單是對位法創作的教學體系需要完善與深入,其它的音樂教學門類都應該有所觸動。“與時俱進審時度勢”應該成為中小學音樂師資培養中遵循的客觀規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式| 女子校生下媚药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波多野结衣无内裤护士| 又黄又爽无遮挡免费视频| 麻豆果冻传媒精品二三区| 国产精品水嫩水嫩| avidolzhd| 机巴太粗太硬弄死你| 亚洲综合校园春色| 精品小视频在线|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深夜福利免费观看| a级黄色一级片| 影音先锋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久久久久91|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玉蒲团之风雨山庄|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 苏玥马强百文择|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1000部禁片黄的免费看| 在线亚洲小视频| mm131美女爽爽爽作爱视频| 成人合集大片bd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 熟妇人妻videos| 免费高清日本完整版| 美女奶口隐私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大黑bbb| 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亚洲男女一区二区三区| 男插女下体视频| 午夜一级毛片免费视频| 老婆~我等不及了给我| 国产亚洲sss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