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音樂教學多媒體輔助優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多媒體課件,簡單說來就是利用相應的多媒體開發軟件編輯而成的、用于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軟件。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多媒體課件以其豐富的表現力、巨大的容量、良好的交互性、極大的共享性贏得老師學生的歡迎,并已成為發展現代化教育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小班化教學日益普及的今天,傳統大班所使用的以演示性為主的多媒體課件已難以滿足教學的需求。尤其在初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參與性增強,全班25—30人的教學更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在小班化音樂課堂體現“活動化、個別化、合作化、綜合化”的理念下,音樂課件的制作要體現培養每一位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演示性、交互性和網絡性,讓初中學生除了享受課件帶來的審美體驗,更讓他們參與課件的使用,享受創作的樂趣,使多媒體課件的價值最大化。當然,優化多媒體課件對音樂教師的制作能力及教學場地、設備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初中小班化音樂課堂的瞬間,呈現出許多多媒體課件制作和運用中的亮點和不足,借助這些瞬間引發思考,在研究和實踐中找到優化音樂多媒體課件的策略和方法。
一、強化課件的音樂審美度,“零距離’面向每一個學生
【例1】在一個布置溫馨富有藝術氣息的音樂教室里,全班28個學生靜靜地圍坐在液晶電視機旁邊,享受高品質的音樂以及視頻帶給他們的審美體驗:上海世博會開幕式,美輪美奐,盲人男高音歌唱家波切利正在演唱《今夜無人入睡》。視頻清晰度高、音響效果好,整個欣賞效果非常好。
【分析】在小班化的教室里,20多個學生圍坐在2臺50時左右的液晶電視機面前,既沒有了投影機刺眼的光束、保護眼睛,又能使學生“零距離’’地看到、聽到教師精心設計的多媒體音樂課件中使用的視頻、畫面等信息,課堂教學有效性大大提高。
【思考與實踐】從小班化教學的內涵看,其最本質的特征是教學面向學生個體,而不是面向全班。因此,教學活動在時間、空間上會得到重組。要優化課堂生態,音樂教室對于小班來說面積不宜太大,這樣不利于學生注意力集中;教室布置要溫馨和藝術化,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課堂的喜愛和向往;傳統投影機、大屏幕的使用不能拉近學生與媒體的距離。小班化音樂課件應該更加體現精美,提高學生對其的接受度。
將“高清家庭影院”的概念引入音樂課堂。高清播放器通過HDMI的高清連接線與液晶電視機相連,取代了傳統的信號損失較大的AV或VGA連接,播放清晰度極高、色彩飽滿,在音樂課上真正達到了HIFI(發燒級)的享受。音響系統采用多聲道的家庭影院的配置,確保教室的每個地方都充滿了優美的音樂,有身歷其境的感覺。
課件中的音、視頻素材選用高清。音樂教師應該提供給學生大量高清晰度、高審美度的視頻,才能提高小班音樂課的欣賞效果。由于液晶電視機屏幕尺寸小于投影機屏幕尺寸,課件制作時多使用畫面、視頻等媒體,文字信息要精煉,字體要大,確保多媒體信息的有效性。用“電驢’’等下載工具,在“.verycd.COIB”網站上,可大量下載到MKV、TS、等格式的高清視頻。如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上海世博會開幕式》,《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等節目,這些節目里面有很多音樂課教材上的作品,效果比教材配套的光盤遠要好很多。
二、提高課件交互性,培養學生個性、合作、探究能力
【例2】音樂欣賞《鱒魚》五重奏,教學重點在于分析變奏曲式。在課件最下方,有0~5共6個數字,分別對應著5個變奏和整個作品,可以邊講邊聽,邊聽邊解說,可以反復聽,不按順序聽。在5個變奏都講解并再一次欣賞后,作品的創作思路,變奏曲式的特點等比較難掌握的教學難點,在這里都迎刃而解。
【分析】
通常,音樂教學課件會使用表格、PPT的做法,把答案預設在里面,鼠標點擊后就出現答案,這樣的課件設計中,老師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都停留在形式上,學生的答案與教師的預設答案往往會不一致,這樣的課件設問和回答的環節,沒有很好地發揮課件的交互性。
由于音樂具有時間性的特點,看不見、摸不著,學生用語言來形容音樂本身有困難,再加上此時音樂已經結束,學生的回答就更困難,這時如果音樂再放一次,一節課40分鐘限制又不太現實。“例2”中的課件充分發揮了多媒體課件方便、快捷的操作優勢,點哪里哪里會有想要的界面出現,彌補了僅僅聽一遍音樂,無法記住音樂細節部分的遺憾。該課件采用“觸發器”的技巧,實現點擊課件右邊的按鈕,出現相應內容的“交互性”;表格中采取文本控件的方式,使得課件在運行時,可以用鍵盤直接輸入文字,表格中的答案是學生的真實回答,不是預設的,因此課堂的生成是真實而有效的,并且學生的參與程度大大提高。
【例3】音樂綜合課《大海啊,故鄉》一上課時間:2010年班級規模:28位學生的小班教學上課地點:音樂專用教室設備要求:1臺教學電腦、6臺學生小組用筆記本電腦實施過程:學生分成6組,每組4-5名,圍坐在一臺電腦面前,電腦顯示器上同步出現老師電腦上的畫面,學生不能控制電腦,此時的課件為演示型的課件。在歌曲處理這個環節中,同學們分組討論,在合適的地方給歌曲配上合適的音效。此時,學生的電腦可以使用了,教師用網絡教室管理軟件,發送給每臺學生機一個“音效.pps"的課件,此時則成了只有一個頁面的交互型課件,雙擊出來這個界面,學生可在小組討論時,點擊播放。右邊的白色文本框,由小組長將方案的文字說明輸入。
課堂氣氛就這樣被點燃了,討論時,馬上就能在電腦上聽到效果,音效、和音樂可以同時發聲,有學生受到唐發,拿起話筒模擬了很多音效,還有學生甚至模擬了海鷗翩翩起舞學生再創作的熱情進發出來。
討論結束后,每臺學生機上的內容,由教師通過網絡教室控制軟件,按需要顯示到大屏幕以及另外的學生機上,每個小組討論的結果一目了然。匯報討論結果,則變成了小組表演,一個小組表演時,其余同學一起大聲唱歌曲與之配合,音樂達到了高潮,這節課也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達到了高潮。
【分析】
分組、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在大班化教學中,往往只能流于形式,真正參與的學生很少,大部分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處于無所事事狀態,課堂氣氛貌似熱烈,實質效果不好。
而在例5小班化教學中,教師借助簡單的多媒體課件,將教師演示型用的課件中的一個頁面另存為一個小的課件,用網絡教室控制軟件分發到學生電腦上,讓他們充分研究討論、展示。學生的創作熱情被點燃,是這節課的最大亮點,小組匯報變成小組匯演,一字之差,體現出了教學的巨大進步。
學校在實施小班化教學過程中,在教室環境布置,教學設備配備等方面,都要充分保證。小班化教學,多媒體課件制作要從“精”字上下功夫,“精心設計”,“精美制作”,為教師更好地開展小班化教學的研究提供扎實的保障。
【思考與實踐】
小班化教學宗旨是因材施教,因此所傳授的知識可以相對多一點,細致一些。小班化教學中,學生在課堂內所平均占有的時間成倍增加。這樣,在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更充分的時間進行討論和交流。課堂教學中是否實現師生互動,是新課程理念和小班化教育對課堂教學的要求。
因此,小班化的音樂多媒體課件制作,交互性、可參與性強非常重要,既可以做教師演示,又可以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質疑、表達自己的獨立見解以及動手實踐,有利于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
交互性課件的制作方法:PPT制作課件時,需要學生參與研究的內容,做成一個個只有一頁的課件,使用“控件”工具欄,將系統白帶的“媒體播放機(mediaplayer)”,插入到課件中,使得播放媒體更便捷。將文本控件插入到頁面中,學生運行時可直接在課件里輸入文字。在“幻燈片切換,將“換片方式”中,“單擊鼠標時”前面的勾去掉,這樣學生誤操作時,就不會直接退出課件了。保存時,另存為“放映,術.PPS”的格式,學生只要雙擊這個文件,馬上就進入演示狀態。
網絡交互性課件的硬件設置:調整班級布局,將全班分成4—6個小組,每個小組配備一臺電腦,教師電腦與學生電腦通過路由器(或交換機)連接組成局域網,音樂多媒體課件通過局域網,多臺電腦聯網,實現師生互動、分組、分層合作學習。在學校條件暫時還不成熟時,可以考慮由學生自帶筆記本電腦的方式,用無線路由器實現教師機與學生機網絡連接。
網絡交互性課件的軟件要求:安裝一套免費的6個客戶端的“紅蜘蛛網絡教室,即可實現師生互動交流。課件制作時,要充分與網絡教室管理軟件結合,將提供給學生使用的課件,分解、打包制作成鼠標雙擊即可運行,單頁面的課件,哪里可點擊,一目了然,提供可輸入文字的窗口。
《鱒魚》一課中,同樣的課件,在聽辨變奏的環節中,使用這套網絡教室軟件,將課件發給每組學生,鼓勵他們小組合作完成這張表格,將每個小組的研究成果進行交流,這樣的教學效果,比使用一臺教師機進行演示的效果更好。
實踐證明,小班化教學中,網絡化的多媒體課件比單純演示型的課件更受學生歡迎。在設備的配備上,一臺教師機臺學生機的網絡組合,2臺50時液晶電視機取影機如果學生機配備大屏幕的顯示器,電視機也可以不用),級的音響設備,這樣的組合將是“黃金搭檔”,期待成為小班化音樂教室的標準配置。三、開發課件的網絡功能,豐富學生學習方式【例4】在期末音樂評價中,教師將上課所用的多媒體課件資料上傳到網站,學生課外下載使用,作業可以直接上傳到網站或以評論的形式出現,教師進行學業評價時,可將學生的評論或作業作為重要的評價內容。
【例5】音樂課后,學生經常會瀏覽教師提供的一些音樂學習網站,站長趙洪嘯是上海的一位音樂教師,網站內容豐富,專業,現在已經成為音樂教師交流教學經驗的重要基地,在國內享有盛名。
【分析】
有限的課堂遠遠滿足不了學生對音樂的需求。因此開發網絡資源是小班化音樂課堂的另一個亮點。獲得80M的免費空間,進行簡單的設置后,就可以用級域名,訪問自己的網站空間了。建立這樣的網站只需10分鐘左右,可滿足網絡教學的基本功能。在一次欣賞《圖畫展覽會》的評論作業中,全班28人,有25人上傳了評論,并且質量較高。
【思考與實踐】
小班化教學,應該建立在素質教育高標準、高要求的教育質量觀基礎上。現代教育技術發展到今天,多媒體課件的運用還僅僅停留在課堂那是很可惜的,因此,如何令其的功能發揮到最大化,是一項值得研究的課題。多媒體課件制作完成后,成網絡課件,供學生課外上網學習。使用免費空間,僅提供上傳、下載、評論的功能,或是在公用論壇上建立相應的版塊。這種方式針對性強,并且免費,值得推廣。實踐證明,學生和教師對該種學習方式很歡迎,原因有三:①網上課件的學習和使用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可以天天享受音樂課帶來的愉悅,方便有效。②充分發揮網絡的快捷功能,免去“紙上談兵”帶來的速度慢、收繳煩之類的弊端。③教師批改和記錄方便,容易保存和反饋。
教師租用服務器,申請國際域名,制作專門的音樂教學網站,將課堂上用過的課件,以及相關的影音資料傳到網站,供學生下載學習。網站提供評論、作業上傳等功能,作業上傳到相應的班級,有助于開展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學業評價展開。具有穩定、專業、速度快,容量大等優點;但是需要資金支持,對教師要求很高。1G空間的網站,一年的費用需要300。
小班化教學,使得教學的內容、方式、技術、評價都發生全新變化,并促進或推動教育理念的進步。優化小班化音樂教學課件,除了要遵循它的制作原則,注重科學性、審美性、教育性及藝術性,更應遵循服務于每個學生的教學理念,服從學生的發展、需求,及時更新課件制作方法和內容,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提高教學質量;學生主體”意識,以課件這種輔助教學載體真正成為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化教育的重要途徑,成為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溝通、互動、合作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