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德育在信息類課程中的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2010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期間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表彰會暨經驗交流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劉延東在談到德育工作時,強調:“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加強改進中職生德育工作。培養未來的產業勞動者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可見德育工作的重要。
但是作為學校要想真正地將德育工作貫徹下去,不是只開幾次會,上幾節德育課就能解決問題,一來中職學校德育課雖然是必修課,但是比起專業課說教課時比例少得多,再就是學生從小學,甚至幼兒園就上德育課,他們對這種干巴巴的說教已經很厭煩,不能達到真正的接受,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
雖然我只是一名專業課教師,但是我深知“教書”要“育人”的道理,因此我便嘗試著把德育思想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在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把優良美德扎根于心,真正地達到“樹人”的目的。現將我幾年來的一些教學心得總結如下:
一、用實例讓學生主動關心國家大事
(一)5.12大地震周年的課堂設計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0秒,四川汶川發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強烈的一次地震,直接嚴重受災地區達10萬平方千米。國務院宣布: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面對災難,全國人民表現出了空前的團結,雖然我們遠離災區,除了簡單的捐款、捐物外,我們要在精神上支持災區人民的災后重建。基于這個心理,我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了自己收集的一些文字和圖片信息,讓學生跟隨老師,一同去關注災區,并根據圖片和文字,利用正在學習的Word軟件,親手制作一張圖文混排的慰問卡,給災區的小同學送去一份發自內心的問候。在制作卡片的過程中學生既了解了災區的情況,加深了對這一事件的關注,又將所學的知識靈活地加以利用,也就是說達到了既對國家大事有所了解,又能夠將知識活用的目的。
(二)建黨90周年的紅歌作品設計
2011年恰逢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中職學生不但需要流行歌曲,還需要紅色歌曲;他們不但要知道《哈里波特》,更要知道《閃閃的紅星》。加強新時期的思想工作不妨來點“灌輸”,因為先進的思想從來就不會自然生成。為了發揚革命傳統,傳承中國文化,促進我們的改革開放工作,網絡上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全國上下唱紅歌。一來紀念黨的生日,二來可以通過紅歌憶苦思甜,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珍惜現在,努力學習。但是“紅歌”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太為陌生。作為黨員教師的我利用學科之便,讓學生在我的課堂上聽“紅歌”,并根據當時所授課情況(當時正講授Flash),有針對地選取一些學生能夠接受,有代表性的歌曲,讓他們根據歌詞制作一個MV,學生對此興趣極大,在制作的過程中,不但深刻地理解了歌詞的含義,而且喚起了學生的愛國情懷。在達到教學目的的基礎上,深化了德育教育。
(三)設計節日專場,弘揚中華文明
2004年媒體突然曝出韓國率先向聯合國提出申請“端午節”為該國文化遺產的消息,一時引起軒然大波,作為中國人,我們要捍衛自己的節日和尊嚴。2007年12月14日國務院正式《關于更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二次修訂),規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將清明、端午、中秋定為法定假日,清明、端午、中秋當日放假一天。可能是自己過于敏感,但是當知道消息的那一刻我很興奮,不光是因為多了幾天的假期,更為本民族的文化傳統的自信,為了更好地傳遞自己的感情和更好地將這份自豪和自信傳遞給學生,我通常會針對不同的節日在不同的學科上設計出符合節日氣氛的主題。
二、巧妙將德育教育融入課堂
現在職校的學生多數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熱情,道德觀念比較淡薄。但作為教師,我們不能任由這種情況肆意發展。好的習慣是不斷養成的,而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家庭、社會、學校全體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注意讓學生關心國家大事,還要讓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發揚中國的傳統美德教育。因此我根據實際的需要,確立自己課堂的德育主題,并巧妙地將說教性的德育滲透到了每個教學環節。如在Flash教學中我講授引導層動畫時,首先確立知識目標為理解引導層的概念和創建方法。能力目標為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創建動畫,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德育目標為樹立環保意識,培養學生對社會、對自然、對生命的熱愛,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如我曾經在講授Flash引導層動畫時,確立以環保為主題,于是精心地設計了每個教學環節。課堂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環節,因此我通過環保Flash動畫開篇,以其視覺沖擊性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同時潛移默化地進行德育滲透,啟發同學們對環保的思考。
為了達到有效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講授環節主要采用講練結合法進行教學,并以實例“離文明只差一步”講述如何利用引導層實現物體的自由運動。我在學生以往學習的基礎上講授:什么是引導層—引導層的作用—如何添加引導層—如何實現物體任意運動。層層設疑,步步解疑。并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講解演示具體的操作過程,使教師講授與學生的思維同步,實現了教與學的和諧統一,從而很好地落實了本節課內容及重點,也提升了德育意識。
在練習環節,我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的講解和演示制作環保作品———請垃圾回家。同時在完成一個垃圾的制作后,學生自然提出問題———“多個垃圾如何制作”,自然地引入多個引導層應用。我在抓住重點的同時也緊扣環保主題。并由此將新知加深,達到突破難點的效果。注重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把德育融入課堂。
為了達到知識的連續性,我有針對性地設計了綜合練習。環境破壞、溫室效應導致南極可怕的冰雨代替了以往的暴雪,無數幼企鵝在長出抵御嚴寒的羽毛前被活活凍死!讓學生根據本節課及以往所學知識,利用影片剪輯方法,為小企鵝們送去救命的“暴雪”。這樣既使本節內容與所學相關知識融會貫通,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再次喚起同學們關愛生命、熱愛生命、保護環境、保護家園的意識!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作業:吉林市實施“清水綠帶工程”,使久違的野鴨子陸陸續續回來了。成群的野鴨嬉戲、覓食,給吉林市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請同學們以“野鴨子來了”為題做一幅野鴨子在水中游水的引導層動畫。既落實了本節課的知識,又加強了同學們保護環境、熱愛家鄉的意識,并將環保意識延續到了課堂外。
通過有主題的課程設計讓學生在內心產生愛護環境、珍惜家園的情感,激發和培養學生通過Flash創作來表達自己的愿望和能力,使理論、技能與應用得到完美結合。
三、日常行為的約束
上機課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就是很多班級共用一個機房環境,這就要求每個學生能夠自覺地愛護機房環境,這不但是對別人負責,而且是對自己負責。但是由于現在的職校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慣了,勞動能力和意識都很淡薄,這樣的勞動者是不能適應將來的工作要求的,作為教師的我當然要擔當起監督日常行為的責任,讓學生養成愛護環境、主動勞動的習慣。
每學期的第一次我會鄭重地提出機房的要求的同時,要求同學們進入機房的第一時間養成將自己的桌面和地面清理干凈,不管是不是自己制造出來的垃圾,一律扔到垃圾筒里。最開始同學們并不接受我的建議,我就說“:如果大家覺得這件事不應該我們來做,那么你可以舉手,我幫你扔。”這樣大多數學生會不好意思,也就勉強地去完成這項任務了。在接下來的幾堂課我堅持這么做,大家會在不知不覺中培養成好的習慣。
當然除此外如文明禮貌、尊敬師長也會悄悄的、適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在教育學生的同時,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走在走廊里看到不文明的行為及時制止,樓梯上的紙屑主動撿等等。
當然方法還有很多,如何有針對地設計計算機競賽等。教育不是萬能的,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個就放棄教育。只有各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才會達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