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外院校計算機通識教導透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劉菲單位: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政治部
美國計算機通識教育的特點
1.教育內容廣泛性。美國高校計算機通識教育的教學內容呈現多面性和綜合性。課程的選擇數量非常大,涉及的專業領域也比較廣,基本上涵蓋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建筑、人文、藝術等多個方面。2.課程設計靈活性。美國高校的計算機通識教育課程都有專門的課程研究機構,由資深教授和工程實踐能力較強的老師組成,從課程開設環節就嚴格把關,保證課程開設的先進性。課程作業極少使用課后系統,基本上都是綜合性比較強的上機操作,比較注重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3.教師隊伍多樣性。美國在完善知名專家、教授參與日常授課工作的同時,還積極引導青年教師吸收更多科技前沿的知識。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青年教師對新事物的適應較快,容易跟上更新的腳步,所以更容易加入到計算機通識課程教育的隊伍中來。
美國計算機通識教育的發展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率先進入新的經濟發展軌道。在美國新經濟的發展進程中,以計算機相關技術為主線的高新技術產業占據了主導地位。美國新經濟的發展與計算機教育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1.學科發展。美國的計算機教育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在一些知名大學建立起來。當時計算機專業是一門二級學科,被設置于自然科學之下,因此具有交叉學科的一些顯著特點。
隨著全球計算機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大高校迅速成立起獨立的計算機學院,后期又在計算機學院的基礎上,成立了諸如人機交互、人工智能、計算機多媒體、網絡安全等基于計算機科學體系的眾多分支研究機構。根據美國學科專業目錄設置,共設立獨立學科群38個,計算機為其中之一。計算機教育在學科分類建設上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所含學科數目和專業方向持續增長。新增的專業有的對應以前的主要學科,如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科下新增了信息技術專業,有的則對應于新增的學科,如計算機/信息技術管理下的網絡管理。上世紀末計算機產業的高速發展帶動了計算機教育的發展,其中主要是以互聯網技術、通信技術、軟件技術為代表,新增加的專業學科中,也都大多與上述三個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上述問題主要是以計算機專業為主旨進行的研究,并不包含一些交叉性的學科。由于計算機科學有著針對其他學科良好的輔助意義,所以計算機技術也迅速融入一些傳統學科中并得到廣泛的應用,比如生物、管理、醫療、傳播等。計算機科學在其他交叉學科中也有著較強的生命力,并且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2.人才培養。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計算機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規模也在不斷增長和擴大。20世紀80年代,美國計算機專業教育開始普遍進行,期間每年的學士學位授予量保持在6萬左右,在20世紀90年代的幾年間,計算機學士學位的授予量保持在4~5萬左右,到了2000年以后又大幅增長,研究生學位的授予量在這10年間出現了迅猛增長的趨勢,其增長幅度遠遠超出學士學位??梢钥闯?,高層次的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正在不斷加大。美國政府對計算機教育的發展制定了長期投資計劃,2000~2010年間,美國政府向計算機專業投資的NSF經費比例不斷攀升,這說明政府對計算機教育給予了高度重視,從而有效帶動了IT高級人才的培養。
對中國高校計算機通識教育的啟示
計算機通識教育理念在美國高校的教育模式下是緊緊圍繞學生為中心開展的,課程的設置主要傾向學生價值觀的培養及道德的追求。課程的設置理念清晰具有通融意識和博雅精神,核心針對于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無論是在不同專業領域或是不同地域文化都旨在使人獲得全面發展。在課程安排上指導思想并不是統一的,但主導思想還是精粹本質主義教育,主張擴展學生視野、深化學生的思想、提升學生的素養。在中國,當前大學生的外在要求和內在需求都要求大學通識教育需實現人的和諧發展。為了培養高素質且有責任感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改變以往取向單一的專業教育方式,拓展大學計算機通識教育領域,將計算機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兩者進行統一,將計算機通識教育作為低年級學生專業教育的一種補充與人文教育理念等同發展是大勢所趨。
1.促進全人、新人培養。結合計算機通識教育的思想理念及大學人才培養標準,大學計算機通識教育課的目標應定位在“全人”教育及“新人”教育。“全人”教育是讓人們本性中所蘊藏的能力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各方面潛能共同發展。大學作為學科涉及面廣、辦學規模比較宏大、科研能力強勁的實力型教育機構,在課程內容選擇和結構安排上都需發揮自身優勢,使學生在知識掌握的寬度與厚度基礎之上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通過計算機通識教育的改革改變以往文、理等學科差異明顯的境況,使不同領域的學生接觸學科之外的知識,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當前所掌握知識的不足及局限性,明白知識關聯的重要性,在思考及處理問題時做到視角廣闊?!靶氯恕钡慕逃绞街卦谟趯W生的創新、創造力的激發。計算機通識教育課程不僅承載著知識的傳承及擴展,更要強調知識更新及超越。大學通識教育內容在重視學生學習態度及問題思考方式的基礎上,也需在師生間的互動、學術前沿問題的探索方面加強。只有在創新性、主動性、創造思維上著重培養,才能真正實現超越式發展,為學生進入社會打下牢固基礎,進而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2.協調知識體系。計算機通識課程的內容選擇是落實課程目標的首要任務,雖然課程目標是課程內容選擇時最直接的依據,但是課程內容會受到多方面制約。例如社會因素、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不同學校自身文化差異等。從學科角度分析,計算機通識課程內容的綜合性應在人文知識、社會知識和自然知識方面相互融合,使得學生能夠將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用到工作當中,成為既能牢固掌握自身專業技能,又能熟練應用計算機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在進入信息時代的當前,計算機基礎教育對于新世紀大學生素質及能力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提升師資水平。學校應加強對教師隊伍中存在的陳舊觀念進行轉變,加強通識教育理念在教師當中的影響力,營造出良好的通識教育氛圍,注重通識課程師資培訓工作,對教師能否擔任通識課程進行公正評估,并對任課教師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例如:計算機應用較為靈活廣泛,應為教師建立計算機通識教育經驗交流平臺,以及提供教師進修機會。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教師提高計算機通識課程的教學能力。同時,還應通過引進計算機高端人才或是對計算機通識課程教師實行競聘上崗制度,加強教師隊伍自身的提高,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其次對優秀計算機通識課程教師給予獎勵,并進行教學經驗的推廣,以達到優秀教學資源的共享,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4.創新教學模式。因材施教的課程教學加以課外輔導對于計算機通識課程的推廣有重要作用。首先,大學可以根據自身實力開設小班計算機研討課,這樣能保證教師對每位同學都能夠進行了解,鍛煉每位同學的表達能力,挖掘他們的潛力,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人數限制的優勢還可體現在:師生交流方便,學生間互動積極,提高學生的主動性,進而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同時,大學應大力推廣優秀研究生擔任助教制度,不但可以提高課程的實施效率,也可以提前考察及培養一批將來可擔任計算機通識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師。助教還可以協助任課教師開展計算機知識討論課、實驗課、實踐課等課程,還應該幫助學生解答學習計算機知識中遇到的困惑問題,為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提供客觀合理的建議等。
總結
目前,計算機通識教育不僅僅是針對計算機專業而言的,對于所有專業的學習都具有重要意義。計算機科學的由來就是輔助人類完成生物學科、經濟學科、化學學科等高計算水準學科的研究,也就是說大部分學科都需要涉及計算機科學方面的相關知識。很多知名教授在進行教學研究時都得出結論,隨著人類科學駕馭能力的不斷增長,如今已經不能單純依靠一門學科知識來研究和解決問題,必須跳出本專業,廣泛深入進行探討,才能真正意義地解決問題。通識教育課程是學習過程中的基本環節,要想將計算機科學知識轉化為應用技能需要一定的積累過程。只有當積累變得厚重時,才能將基礎知識轉換為實踐技能,從而達到科技水平提升的目的。如今計算機應用技能是各個高校強調的重點培養目標,只有將計算機應用能力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可以使科學思維能力達到質的飛躍。這也正是計算機通識教育的挑戰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