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茶文化視角下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性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我國茶文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開放性,發展過程也是一個與其它文化和思想不斷融合的過程。特別是儒家、道家以及佛教等思想,在與茶文化的融合中,不斷將一些優秀的、積極的、深奧的哲學思想和價值觀念注入其中,使得我國茶文化從單純的文化領域躍升到了思想與哲學的高度,平添了許多思想教育價值??梢哉f,茶文化的這一特質,不僅對大學生提高思想水平和人文素養大有裨益,同時其所具有的內涵豐富、形態多樣的特點,也對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創新啟示。
關鍵詞:茶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創新;探析
剛剛接觸中國茶文化的人們,往往會首先陶醉于它那博大精深且優美精致的物質文化,如那婀娜多姿、韻味十足的茶歌茶舞,又如那古樸典雅、巧奪天工的各類茶具,還有那種類豐富的茶葉。但要看到,這只是中國茶文化的表面和基礎,茶文化還蘊含著十分豐厚的哲學思想和優秀的價值觀念,如“天人合一”、“修身養性”等等,在將近兩千年的發展中,茶文化對中國人的性格和心態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并滲透到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人際關系、行為習慣當中。可以說,在當前這個價值觀多元化的時代,面對高校中出現的一些思想問題,我們不妨從中國茶文化中吸取優秀的思想元素和價值觀念,將其融入到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利用茶文化形態豐富的特點,創新思維方式和工作手段,必定能促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又好又快發展。
1當代大學生思想以及高校思政工作的偏差
這是一個快速發展且瞬息萬變的時代,尤其是在互聯網的沖擊下,各種新的思想和新的價值觀念撲面而來,這讓我們的一些傳統價值理念愈來愈弱,特別是對于那些接受新鮮事物較快的大學生群體而言更是如此。這些新的思想和價值觀當然有積極和正面的,但其中也難免魚龍混雜,夾雜著許多消沉負面的內容,譬如說奮斗不如及時行樂、有錢就有一切等等??梢哉f,這些錯誤的思想觀念會讓大學生失去積極向上的心態,變得懶散低俗甚至是心理扭曲。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當代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一個重要載體,但是從不少高校的教學實際來看,當前我們的高校思政工作還存在很多偏差,如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式死板等,這就讓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變成“雞肋”,成為一種可有可無的課程,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教育資源,同時也取得不了預期的目的。
1.1當代大學生在思想方面的一些誤區
1.1.1很多大學生缺乏足夠的集體意識,過于自私自利
從時間上看,現在的高校學生大多為95后,一方面以獨生子女為主,從小便如“小皇帝”、“小公主”一般受到家庭的萬般寵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在一定程度上讓他們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另一方面,這一代大學生沒有經歷過改革開放前后的清貧生活,趕上了我國社會事業蒸蒸日上的大好時代,大多數家庭都衣食無憂,很大一部分家庭還較為富足,生活條件比較優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讓他們多了幾分享樂的心,缺乏必要的吃苦精神。由是言之,這些元素的疊加,就讓當代的大學生群體普遍缺少足夠的集體主義意識,在與同學或是他人相處時,更多去考慮自己的得與失,過于注重自己的喜好和感受,把集體的利益拋在一邊,這對于他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具有不可小覷的負面作用。
1.1.2很多大學生沒有正確的理想信念,甚至是價值觀變得扭曲而極端
在這方面,尤其要說的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很多來自西方的影視劇以及歌曲等,帶來了大量的資本主義社會紙醉金迷的內容,讓不少大學生對西方社會產生了盲目崇拜,覺得“外國的月亮就是圓”,凡事必稱西方如何如何,對自己的傳統文化不甚重視甚至是嗤之以鼻。同時,由于大學生的辨別力還不成熟,因此很容易受到一些敵對分子的誤導,把網上很多別有用心的負面言論視為真理,對我們國家的政治制度、民族性格產生抵觸心理。這些原因就很容易讓大學生沉迷于各種物質上的享受中,同時失去正確的人生信念,覺得人生在世只要及時行樂就好,把為國為民而奮斗的價值觀念拋在腦后,甚至是誤入歧途,自毀前程。
1.2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偏差
1.2.1不少高校并沒有把思政教育置于學校的整體教育規劃當中,其背后是高校的功利心在作祟
當前社會的就業環境呈現出越來越激烈的趨勢,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讓高?!邦^疼不已”,因此很多高校從一開始便把自己的工作重心和絕大部分的精力放到了提升就業率上面。如何提升就業率?對于高校來講就是要圍繞社會需求,把學生的專業水平和能力擺在重中之重,因此無論是課程設計安排,還是教學內容,學校都會圍繞“就業”兩個字來做文章。當然,這樣的做法無可厚非,但是我們要說的是一個“度”字,高校把精力基本全放到就業率上面,必然會造成“一頭輕一頭沉”的情形,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變得可有可無。
1.2.2思想政治教育的監督和考評制度還不太完善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準確性、滲透性,一個不可忽視的辦法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監督和考評制度,用制度去監管和獎懲老師,用制度去考評學生,這樣才能提高老師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不少高校缺乏這樣的監管和考評制度。一方面在教師的課程管理上不甚重視,導致不少老師是照本宣科,隨便講講即可,讓課程變得枯燥無味、昏昏欲睡。另一方面在學生的考評上不甚用心,很少會去進行嚴格的考試和測評,有的盡管會進行相應的考試,但是也以開卷為主,學生們翻翻書抄抄內容即可,基本都會及格。同時也沒有對學生日常生活行為習慣的測評,難以對他們的行為習慣產生約束和引導,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的行為習慣和思想觀念不受約束,加劇了他們在這方面的偏差。
2中國茶文化的思想教育意義
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內涵極其深厚,這并非是盲目贊譽,而是客觀評價。一方面,中國茶文化具有深厚的物質文化價值,譬如說那些精致的茶具、優美的舞蹈、動聽的歌曲等,另一方面是我們本節重點來講的內容,也就是茶文化所蘊含的思想教育價值。中國茶文化發展之路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和包容的,在將近兩千年的歷史中,它不斷吸收其它思想和哲學的優秀內容,如儒家的“修身養性”、道家的“天人合一”以及佛教的“禪茶一味”等,最終形成了茶文化別具特色的思想價值體系。這種思想價值體系內涵寬廣,如果我們從宏觀上將其分類的話,大致可以分為兩層含義,第一是自己與自己的關系,第二是自己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
2.1茶文化思想價值體系中自己與自己的關系
這一方面可以概括為一個詞,那就是“重德”。重德的內涵主要來自于儒家思想,如字面所言,就是重視道德和秩序,這是茶文化思想價值體系的基礎。重德首先體現在茶德上面,茶德源自于茶葉的天然特質,因為茶葉的生存環境大多為野外的山谷中、丘陵上,一方面其遠離市井的喧囂,沒有什么污染,無論是空氣、水源還是土壤,都是原生態的,這就賦予了茶葉幽雅純凈、平和質樸的自然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山間與平原不同,氣候變化無常,且四季溫差較大,因此茶樹在成長中難免會遭受一些雨雪風霜的考驗,這就為茶樹增添了幾分堅韌不拔的氣質。而茶樹的這些自然特性,會濃縮到一碗茶湯之中。經過開水的沖泡,茶葉會充分釋放自己的性情,有的茶湯色澤碧綠,口感甘甜,讓人品之如身處大自然的青山綠水中;有的茶湯色澤亮黃,口感醇厚,讓人飲之如同在聆聽層次分明、節奏明快的大自然之聲,無論從口感還是觀感上,都能帶給品茗者非常大的享受。
應該說,茶的這些特性讓茶猶如一個風度翩翩、品位高雅的君子,沒有凡人之市儈勞碌,也沒有庸人之媚俗之態,有的只是高潔、積極、平和、樂觀和優雅。而中國人飲茶,并非單純去為了茶的外觀和味道,而是在品其背后的韻味,因此在千百年間,茶文化的這些茶德,會在經意和不經意中,通過人們的茶事活動,一點點滲透到了人們的思想深處,并引導和影響著人們的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念。展開去講,就是說茶文化的茶德,能夠讓茶人產生對美的追求,這一方面是體現在各種藝術美上面,如環境美、生活美、藝術美等等,讓他們建立起更加積極且高尚的美學觀念。茶德還體現在飲茶對自身高雅人格的孜孜追求上面。我國著名茶學家陸羽所著的經典著作《茶經》,就指出飲茶者要注重“精行儉德”,其大意就是說飲茶者的品行要能夠與茶葉相匹配,這個觀點也是中國茶文化對茶德標準的最早文字記載。唐朝之后,歷朝歷代的中國飲茶者,在陸羽的基礎上,把茶文化的茶德進一步歸納并提煉,將其作為一種修身養性、找尋自我的良好載體。因此,我國茶人經常利用茶文化“廉美和靜”的茶德,來嚴格規范和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高潔,行為也更加優雅。
2.2茶文化思想價值體系中自己和他人及社會的關系
這方面同樣可以概括為兩個字,那就是“尚和”。從思想淵源上看,茶文化中的“尚和”理念來自于儒家文化,另外也有一些道家和佛教的影子。從根子上講,這三種不同的思想流派對于“尚和”的詮釋盡管大體相同,但是也有各自的獨到見解。舉例來講,儒家的“尚和”主張個人要與他人和社會始終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及和諧,距離上要恰到好處,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在禮節上要不卑不亢、彬彬有禮,這也是中庸之道在茶文化中的體現。而道教的“尚和”則注重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與統一,頗有幾分瀟灑之意,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層面。至于佛教的“尚和”,主要體現在人與心靈的對話上,主張其教徒要通過茶事活動,去感悟宇宙萬物的真諦,明白人生的最終目的,拋棄凡塵種種欲望,最終達到“言色相和”的境界。而茶文化則巧妙地將三者的特征進行有機整合,可以讓不同的茶人結合自身的性格和人生經歷,去很快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茶德。
分類來說,儒家的“尚和”可以激勵人們去修身養性,去把個人的理想融入到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當中,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道家的“尚和”,則可以幫助那些浮躁不安的人平靜下來,用平和而積極的心態去看待人生中的得意與失意。而佛教的“尚和”,則可以幫助人們找到人生的真諦,做到內心透徹,達到“頓悟”的目的。
3用茶文化來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1要利用茶文化的豐厚內涵和多樣性,來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我國茶文化博大精深,在不同的地區和民族中間呈現出各具特色的外在表現。比如說江西客家人的采茶戲、廣西壯族的采茶舞、蒙古族的敬茶禮、江南地區的茶藝表演等等。當然不同地區的茶文化背后也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這些內涵不僅具有很好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功能,同時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從茶文化的不同方面去有針對性地提取其精神文化內涵,并根據不同專業大學生的專業背景,去融入到他們的課程中。舉例來說,對于歷史專業的學生,可以深入挖掘茶文化的歷史演變過程,如茶馬古道、萬里茶道等歷史,將其融入到歷史教學中去,如此便可以讓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茶文化的歷史,對我們民族和國家有更加深入的認知,讓他們在思想上更加欽佩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當然,茶文化的審美價值、文化價值等內涵,同樣可以融入到其它專業的課程中,這對于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提高大學思政工作的水平大有裨益。
3.2要創新大學思政教育工作的監督和考評制度
為什么一些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無?深究其因不難發現,問題還是出在缺乏嚴格的監管和考評制度上。對于大學管理者而言,就要針對這一問題,盡快改變過去那種陳舊而不合時宜的思想政治教育考試方式,將其與其它考試放到同等地位,并制定更加嚴格的考評機制,以此來增加學生們對思想道德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但同時也要看到,大學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內容比較乏味,缺乏足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因此為了讓大學生的對思政教育產生興趣,就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把與此相對的茶文化內容融入到考評當中,從而使學生們能夠帶著興趣學、帶著熱情考,真正做到學有所知,學有所用。
參考文獻
[1]張學連.淺談茶文化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及其開展[J].科技文匯,2009(15):58-58.
[2]李瑞.中國禮文化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J].長春大學學報,2014(10):1431-1434.
[3]高旭暉,張子強.論茶文化與當代大學生的素質培養[J].中國茶葉加工,2003(2):36-38.
[4]蘇巧雯.談茶文化在校園的育人功能[J].廣東茶葉,2007(3):13-15.
作者:王亞煒;侯建 單位:邢臺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