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提高高中散文課堂教學效率方法范文

提高高中散文課堂教學效率方法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提高高中散文課堂教學效率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提高高中散文課堂教學效率方法

【摘要】散文是一種重要的文學體裁。作為語文閱讀教學的難點和重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散文的特點,從文學欣賞的角度,重視誦讀,引領學生去品味和體會;散文行散神聚,梳理脈絡,把握文章謀篇布局;散文是一種“自我”的文學,“個性”的文學,體會情感,品味意境是散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關鍵詞】散文教學美文美讀梳理脈絡體會情感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很強的實踐性。《高中語文課程新標準》對語文閱讀教學明確地提出了幾點要求:在閱讀教學中,發展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訓練學生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和速讀等閱讀方法,增強學生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深化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提高學生對作品豐富內涵的領悟能力和對優美語言的品味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發現探究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散文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學體裁,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散文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大多數都是以散文的形式保存下來。“形散而神不散”是它區別于其它文學體裁的重要特點之一。現代散文,是指從五四時期到新中國成立這30年的散文創作;當代散文,則是指開國后直至今天的散文創作。現當代散文是高中語文課本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它以質樸優美的文字、濃厚的鄉土人情、凝重的歷史積淀、濃郁的生活氣息芬芳著語文教學的原野。這種短小精悍而又富有美感的文學形式,它本應喚起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意義的謳歌。因此正確把握散文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學習和鑒賞散文的基本方法,了解中國文化常識,是散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而散文教學又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學生學起來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散文大多運用豐富復雜的藝術手法去表達作者對人生的獨到見解或抒發自我的強烈感情;而學生由于年齡和經歷的關系,也由于文學欣賞能力的關系,對其深厚的思想感情和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法難以理解。加之以往的閱讀教學只重視文章大意、重點詞句的講解,而忽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忽視對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思維的培養。致使學生只懂得機械地記憶知識,連最起碼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都不具備。因此,教師在教學散文時,就應該從文學欣賞的角度,引導學生去品嘗,去體味。筆者認為散文教學可分為三個步驟:

一、創設情境,美文美讀

誦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教學方法,在現代教學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它不僅豐富著學生的言語積累,且能增強情感體驗,提升語感品位,也為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臺,使學生作為自然人的人性得以充分張揚。散文主要分敘事性散文和抒情散文,一般情況下不講究韻律,散文所抒發的感情可以通過朗讀得以淋漓盡致的表現。加強散文的朗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作品內容的理解和對作品思想的感受,提高獨立閱讀欣賞的能力,還可使他們更好地領會作品的語言,提高運用藝術語言從事寫作的能力。教師要設法引導學生走上欣賞的道路,要讓學生真切地體會作者所創設的情景(感情氣氛),進入散文所創造的優美意境中,從文章作者的情感入手,體會作者的情感,才能領略到其中的勝境。

要讀好一篇散文,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劉勰《文心雕龍》)任何一篇好的作品,字里行間都注滿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應要求學生認真理解文章的內容,挖掘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駕馭文章。如郁達夫的《古都的秋》,作為現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濃厚,意味雋永,文辭優美,教師應當努力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情景當中。由于本文的寫作離今天已經久遠,學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情味意味可能有些困難,所以教師應當首先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并提示學生注意把握朗讀的節奏,認真體會景物描寫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當讀到作者直接抒懷的部分時更要認真體會作者的心意、情懷,要深情并茂,抑揚頓挫,盡量讀出作品中的“原味”來,盡量與作者的心靈貼近,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

其次,在朗讀技巧上,教師應指導學生把握重讀、停頓、語速、讀音的長短變化,音調的升降等。如余秋雨的《道士塔》的第一部分,作者用簡練的筆墨渲染出歷史的悲劇:一個湖北麻省的農民,當了莫高窟的家,把持著中國古代最燦爛的文化。而他只是從外國冒險家的手里接過極少的錢財,讓他們把難以計數的敦煌文物一箱箱運走。面對這樣的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作者寫道“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瀉。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瀉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這句中,“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這三個短語應該重讀,才能表達作者的無比的憤懣和無奈之情;作者接著寫道“那里,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這句中,“滴血”應重讀,語速應放慢,聲調應降,這樣才能表現作者在回顧這段歷史時痛徹心扉的情感。可見,教師應以文本的思想和感情為依據來指導學生把握朗讀技巧,美文美讀,讀出課文中的美味來。一些優美的語段,精警的句段,最好能熟讀成誦。

最后,在朗讀的形式上可采用多種朗讀形式,如教師范讀(可放錄音)、學生單個讀、齊聲讀、配樂朗讀等。此外,教師還可適當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章語言優美,音律和諧,特別適合朗讀,教師可以在網上下載“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下的月色”等相關圖片,并配上背景音樂供學生欣賞體會,創設美好情境,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整體感受本文的意境,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形散神聚,梳理脈絡

宋人陳師道認為:“讀書如禹治水,知天下脈絡。”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是有一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一般到具體的過程。根據寫作意圖和表現主旨的要求,如何選擇組織材料,如何使寫進文章的材料條理化、有序化、整體化,這都要作通盤的考慮、妥當的安排和周密的布置,這一思維的過程就表現為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現在文章的取材、線索、順序、開頭、結尾、過渡、照應、段落層次的關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閱讀文章,實際上就是盡可能沿著作者思維的軌跡再走一遍,從而達到更深刻、更有條理地把握文章謀篇布局的目。

散文雖形散,但通常都有敘事、抒情、寫景的線索,抓住線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脈。從文章結構看有總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遞進式等結構形式,理出結構層次,思路也就清楚了。如郁達夫的《故都的秋》,全文圍繞著“故都的秋”展開,可指導學生先從文中找出故都的秋的特點,再找出那些語段具體在寫故都的秋的特點,最后再分析文章的其他語段。通過引導,學生很容易找出故都的秋“清、靜、悲涼”這三個特點,文章中間部分從記敘和議論兩方面描述故都紛繁多彩的清秋景象:記敘部分采用并列結構,根據“清、靜、悲涼”的三個層次,逐一描繪故都的自然風物,而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都以北國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對比,表達對北國之秋的向往之情。

另外,還可以把握文中關鍵語句,即“文眼”。文章中最能顯示作者寫作意圖的詞語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窺看主題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脈絡的筋節,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聯系的關鍵。清代學者劉熙載說:“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則后者必顧之,在篇末則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則前注之,后顧之。顧注,抑所謂文眼者也。”也就是說,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點,能點出文眼,就是讀懂文章的一個標志。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雖然在主體部分集中筆墨寫景,但這些景都是為抒發感情服務的,是借月夜荷塘美景抒發情懷。文章因情而起,可根據“情”這條線索,指導學生找出有關情的句子,再逐一分析,“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引出去荷塘,賞塘中美景,進而引出江南采蓮的舊俗,最后又回到家中。從情到景,復又歸情,“不寧靜”便是文章的文眼,作者的思緒由不靜、求靜、得靜到出靜,回歸現實,時間不長,但感情卻經歷了復雜的變化。

三、體會情感,品味意境

在散文里,“我”居于極其重要的地位。郁達夫曾提出:“現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個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現的個性,比從前的任何散文都來得強。”可見,散文是一種最適合抒寫作者主觀情感、心靈的文學形式。是一種“自我”的文學,“個性”的文學。

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是非常個性化的東西,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散文中的情,往往打上了作者獨特的個性、人格的印記,并且往往帶有一定的社會的、時代的烙印。因此,我們在品味作者的情感時,不僅要通過解讀語言文字來感知作品中所描寫的景物、意象,進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還要多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作者的生活經歷等寫作背景,從而更更深次地把握作者蘊含在文章中的情感。如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文章分三個部分,先談胡同的起源、發展,再談胡同文化的特征,最后談到胡同文化在時代大潮中的衰落。汪曾祺先生祖籍江蘇高郵,但他久居北京,也算是個老北京人了,對在現代文明進步的大潮中北京胡同的沒落,感情是復雜的難言的。對北京人,他是有感情的;對于北京胡同、四合院,他也是相當留戀的;對居住在胡同里北京市民的文化性格,作者是理解和尊重的,因此當面對胡同及胡同文化日趨沒落時,作者是深懷嘆惋之情的。但作者很清醒地認識到“胡同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必將走向沒落,體現了作者的不保守、不頑固,與時俱進的思想,所以作者在文章最后用“再見吧,胡同”來表達迎接時代大潮的一種慶幸而欣喜的感情。

欣賞散文,還要讓學生領會散文獨特的構思和豐富的想象,真正進入作者的主觀世界中,與作者同歡喜,共憂患,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感情,感受作者的情懷,進一步理解散文內在的韻味。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的第一節,作者史鐵生在生命最燦爛的季節,命運卻給了他沉重的打擊——雙腿殘廢。他一時“被命運擊昏了頭腦”,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個”。于是,家附近的地壇,便成了“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他“一天到晚耗在這園子里”,在這里浸泡了15年,這座故園映照了作者的生活,能夠感受作者內心的苦痛,理解作者迷茫的心情。這里的一草一木,一朝一夕的變化,,讓作者看到這落寞園子里頑強的生命力,從而讓他思考反省著自己的人生,也從思考中得到對生命的感悟。在學習這篇文章時,可引導學生反復閱讀第一節,看看每讀一次,自己理解到了什么,再找出其中寫景的語句或段落,看看景物描寫中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并展開想象,假如自己現在就是雙腿殘疾的史鐵生,面對這些自然現象時,你會想到什么?有什么感悟?這個環節可使學生走入史鐵生的主觀世界,體會他的憂喜,從而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思考。

此外,還可指導學生品味散文的語言美,言為心聲,文如其人,不同的作者,寫出來的文章會形成不同的風格特點。語言表達的特色,就是這種風格特點的一個重要標志。例如,現代散文中,魯迅的深沉洗練,茅盾的沉穩勁健,梁實秋的溫靜典雅,豐子愷的質樸練達,孫犁、老舍的清新明快,錢鐘書的幽默曠達,徐志摩的濃麗華美……風格各異,異彩紛呈。閱讀中辨析文章語言表達的特點,揣摩不同的語言風格,品味其中的意蘊,那是一種美的享受。

當代散文的教學,猶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它需要教師全身心的情感投入,用心、用情去打開文本,感動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品位是現當代散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韩| 欧美黑人巨大3dvideo| 国产精品无码V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一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人人妻人人狠人人爽| 日本免费xxx|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日韩avapp| 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 一级一级一级一级毛片| 日本特黄a级高清免费大片| 亚洲国产最大av| 波多野结衣456| 国产性生活大片|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情侣|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爽| juy051佐佐木明希在线观看 | 在线日韩av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19禁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视频网| 日韩欧美一二三| 亚洲一级在线观看| 欧美精选欧美极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 久久躁狠狠躁夜夜AV|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 韩剧学生的妈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乱码卡一卡二卡新区在线| 午夜福利视频合集1000|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花季传媒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7牛牛 | 国产午夜a理论毛片在线影院|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