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德育分層教學理論變革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孫景召張?zhí)旆鍐挝唬耗暇┕I(yè)大學體育部
教學評價方式的非科學因素成分過重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的評價在很大的程度上仍沿用傳統(tǒng)的評價辦法,通過對學生的運動能力的測定和對學生平時的考勤來進行評價,忽視了對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的反饋,加重了教學評價方式的非科學因素。這種評價只能衡量每個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和技巧的水平,很難反映學生實際的鍛煉效果,在體育教學評價上重視絕對評價,輕視相對評價;評價時重結果,輕過程;評價過程流于形式;評價內容不夠翔實;評價的主體單一,且對被評價者的主體性重視不夠;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忽視評價的導向和激勵功能。
1分層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主動性和全面性,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境界。不同學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原有知識與能力水平都存在差異,為了解決墨守成規(guī)、千人一面的教學要求與學生良秀不齊的學習可能性之間的矛盾,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因學定教,因材施教,不能因為一部分學生的發(fā)展而放棄另一部分學生的發(fā)展。把素質相近的學生劃到一個層次,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并且把它落實到教學中的每個細節(jié),這樣一來,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滿足與成功,教師也有利于協(xié)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備課、上課、課后鍛煉等環(huán)節(jié)上進行優(yōu)化,真正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減輕了學生壓力,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
2分層教學有利于因材施教,異步共進。由于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方式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而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方式則呈現(xiàn)出一定的相似性,分層作為一種手段就是為了便于教師以相應的認知方式對待學生。學生在獲取知識、理解和表達所學內容方面均存在著依據(jù)學生自身準備狀態(tài)做出選擇的現(xiàn)象,這就必須要求教育為他們提供適合其狀態(tài)的教學,使學困生轉優(yōu)、中等生優(yōu)化、學優(yōu)生特長化。
3整齊劃一的教學以形式上的公平掩蓋了實質上的不公平。學習困難的學生始終處于陪襯者的角色,潛隱地遭遇到被忽視,被冷落的對待,承受著被歧視的感覺,不要說“個性的發(fā)展”,恐怕連“基本的統(tǒng)一要求”也難以達到,無形中加重和助長了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分層教學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高校體育課程實施分層教學的現(xiàn)實探索——南京工業(yè)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
1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總體原則
確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促進全體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貫徹“以人為本”教育理念,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遵循“因材施教”基本原則,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通過“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體驗參與運動的樂趣與成功,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吃苦耐勞、勇于爭先等的體育精神。
2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實現(xiàn)三個轉變
(1)轉變教學理念:使體育教學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方向轉變。(2)轉變教學方式:使體育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向“課內外相一體化”的“俱樂部模式”方向轉變。(3)轉變成績評價體系:使學生的體育成績評定由單一的“結果”評價向“結果與過程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轉變。
3具體實施方案
(1)“以人為本”科學分層
在打破原有系別、班級組建制度,讓學生按興趣選項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授課人群,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體質健康水平和專項技術能力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分別成為俱樂部高級會員、一般會員和重點會員。
(2)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目標
俱樂部高級班同學的主要目標: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參加校際間的運動競賽為校爭光;提高組織管理能力,做好老師的助手,組織校內體育競賽,成為開展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的骨干力量。
俱樂部中級班同學的主要目標:較好地掌握1~2項運動技能,表現(xiàn)出良好的體育道德和合作精神,養(yǎng)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在運動中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的感覺,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成為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的積極參與者。俱樂部強化班同學的主要目標: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體驗到體育的成功和運動的樂趣,培養(yǎng)意志力、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自信、自立、自強的良好心理素質等“非智力因素”,不斷改善身體形態(tài)、強壯身體,達到體質健康水平。
(3)不拘一格的教學組織形式——“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式教學
俱樂部提高班:這部分同學可以不參加正常的體育課堂教學,每周參加不少于一次的體育俱樂部教學活動。俱樂部中級班:主要以體育課堂教學為主,課外以陽光長跑(采用陽光長跑智能化管理系統(tǒng)進行考核)為主,可以任意參加各單項體育俱樂部活動,達到規(guī)定要求可以沖抵陽光長跑次數(shù)。俱樂部強化班:除了要完成正常的體育課堂教學以外,每周還要參加二次課外體育鍛煉(在俱樂部教師或高級會員的指導下進行)。
(4)多元化的過程評價成績評定體系
改革后的體育課程成績評定主要體現(xiàn)為“三點一線”。“三點”是指三個考查點,分別是:運動技術能力、體質健康水平、運動過程參與程度;“一線”是指一條底線,一、二年級學生每周必須參加3次陽光長跑鍛煉(其中一次為早鍛煉),男生2000m/次,女生1500m/次,男生跑速不低于1.5m/秒,女生跑速不低于1m/秒,否則體育成績最高59分。如果每周陽光長跑達到4次和5次的同學在學期結束的體育總評分上還可以獲得5分和10分的獎勵加分。
總結
改革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改革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是抽象的理論根據(jù),為達到這一要求,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勇于實踐,從抽象到具體,從理論到實踐,不斷促進高校體育課程適應現(xiàn)代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趨勢。
分層教學只是高等教育教學組織形式的一個方面,任何一個教學形式都有其兩面性,如何結合不同高校的客觀環(huán)境,設計出適應本校的教學組織形式與方法是我們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同時,如何在以某一種具體的教學形式為主的前提下,吸收其它教學組織形式的精髓,是我們所面臨的另一個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