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多元智能理論關照下的初中英語課堂實踐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在我國廣受歡迎,這與現今我國提倡的素質教育很貼合,且極具操作性。在該理論的引導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關注點從單一的語言與數理智能過渡到全方位的智力潛能協調發展。本文就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初中學生的多元智能進行積極探索。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初中英語;學情分析
一、多元智能理論概述
古往今來,對于智力評價標準的探討從未停歇,傳統的智力測試內容主要以學校學習的知識為主,能較好地檢測學生在學校的學業成就,但對于學生在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表現以及未來成就缺乏預測性。在此情況下,加德納在1983年出版了《智力的結構》一書,對于智能的構成進行重新定義,即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和自然觀察者智能。這八種智能是合作發揮功能的,但又是相互獨立存在的,這就為初中課堂教學中每種智能的單獨培養和提高提供了可能性。
二、多元智能下的學情分析
人生而不同,對后進生的評價我們常會以偏概全,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學生是否能發展多種智能,主要看教育方法是否恰當。成績差的學生,可能只是在語言和數理邏輯智能上差些,其他方面不一定差。這就要求教師對于每個學生的智能進行細致分析,因材施教。筆者在大量的課堂實踐中,利用多元智能,旨在讓每個學生都能達到他們的最近發展區。
三、多元智能理論運用下的課堂實例
以人教版七下Unit9WhatDoesHeLookLike?聽說課為例,筆者進行了以下教學設計,在每個步驟中有側重地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課前根據學生的智能優勢,對學生進行分組。
Step1:Enjoyavideoandchant.播放有關身體部位的英語歌,讓學生聽出其中學過的單詞和句型,并跟著一起唱。設計意圖:此舉可讓音樂智能組的學生邊唱邊記憶身體部位的單詞,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音樂智能,釋放和發揮了他們的音樂優勢智能,有利于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和應用,同時也滿足了他們的自尊心和虛榮心。
Step2:Ido,yousay.請身體運動智能組的學生上臺做動作,其他同學一起說英語。再讓語言智能組的學生說英語,下面的同學做動作。設計意圖:教師發指令,學生做動作,能使學生快速記住并運用單詞,既能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
Step3:GoodEars.用聽力引出教學重點,利用PPT展示教學內容,如面部特征與發型、身高體型、著裝穿戴等。設計意圖:經過多次輸入,學生對于身體部位的表達已較為熟悉,在授課過程中利用圖片,語言智能突出的學生可以根據錄音及圖片,自己組織語言對外貌進行描述。
Step4:SpeedGame.學生按座位順序進行同桌對話,操練句型Whatdoes…looklike?He/Sheis/has…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設計意圖:此鞏固環節為之后的大任務服務,要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回答,但在之后的表演或描述環節時就要考慮學生的智能差異,用不同的方式回答。如果強求每個學生都用口頭語言流利復述,那些因緊張而回答不出來的學生就會覺得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損。
Step5:ListenandIdentify.學生聽錄音,完成表格,試著根據錄音中描述的人物進行辨認連線。設計意圖:本課時的聽力難點在于能根據所聽內容中人物的外貌描述推斷出正確的形象。此環節可以鼓勵數理邏輯智能組的學生用表格、連線等形式分析所聽到的關鍵信息,再與成員交流。
Step6:Yousay,Idraw.請語言智能組的學生來描述同伴的外貌,并讓空間智能組的學生上臺繪畫。身體運動智能組的學生可根據同伴畫的頭像或口頭描述,用身體動作夸張地表示出來,其他同學來猜。設計意圖:在組織大量聽說實踐的基礎上,讓學生綜合所學知識描述同學,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和空間智能,也提高了人際交往智能。
Step7:Task.教師節即將來臨,請采用合作學習法以TeacherinMyEyes為題給教師寫一封信。信的描述形式可包括圖片、實物、詩歌、故事、歌曲等。設計意圖:請學生分組,自愿上臺表演、朗誦、說唱、做動作、涂色。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進行差異化評價。視覺—空間智能組的學生可以把圖片畫出來,語言智能組的學生可根據圖像口頭對心中的教師進行描述,身體運動智能組可用肢體動作進行描述,音樂智能組可以把對教師的描述融入熟悉的節奏中。
Step8:Homework.學生課后觀察自己小組在課堂上的匯報視頻,對于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行記錄。設計意圖:通過課后反思,回想自己的課堂表現,讓學生建構準確的自我感知,反省并改良自己在表演、會話中的表現,有利于提升他們的自我認識智能,深化對于重難點的認識。
四、結語
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并不要求每堂課都要使用這八種智能教學策略,而是根據具體的知識點采用合適的智能教學,筆者希望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讓每個學生都能接近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在課堂上有所收獲并獲得成就感。
作者:王李冰 單位:廈門市思明區觀音山音樂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