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鋼琴演奏中的多媒體教學應用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多媒體與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在鋼琴演奏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驅動意義,其也促使數字教學、網絡論壇、多媒體演奏以及網絡教學等鋼琴教學形式應運而生,為我國鋼琴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文章結合多媒體技術在大數據時代對鋼琴教學的意義,探析多媒體技術在鋼琴教學與演奏中的應用。
【關鍵詞】大數據;多媒體教學;鋼琴演奏
鋼琴藝術在音樂教學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其獨特的音色與質感得到世界各國音樂藝術家的喜愛,并誕生了數量龐大的音樂作品,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德彪西的《棕發少女》、巴赫的《E調前奏曲》以及勃拉姆斯的《搖籃曲》等。伴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鋼琴演奏形式與教學模式已發生深刻的轉變,為鋼琴藝術的發展與前進指明了全新的方向。尤其在大數據時代,數據信息同傳統的計算機網絡收集、傳輸、處理、應用的模式有較大的轉變,其并非傳統的將互聯網中的數據進行依次處理、應用,而是將所有數據作為一個集合,通過需求對集合進行檢索與處理,極大提升了數據信息的利用率。因此,在鋼琴教學與演奏中,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提升鋼琴教學效率,增強鋼琴演奏效果。
一、網絡技術與多媒體技術在鋼琴教學與演奏中的意義
大數據技術與多媒體技術在現代鋼琴教學體系中具有關鍵的驅動作用,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鋼琴演奏理論,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欣賞與音樂鑒賞能力。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引入多媒體技術與大數據技術,能夠形象地呈現鋼琴技巧與復雜的理論知識,幫助教師傳授更為系統、更為全面的教學知識,提升學生學習鋼琴演奏知識的效率,促使學生在有限的課時中接受并內化更多的鋼琴技巧與知識。從理論教學方面分析,基礎知識是鋼琴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大數據技術與多媒體技術進行理論教學活動,能夠使復雜難懂的知識生動化、形象化、生活化。比如在調式、音程、譜法等知識的記憶與運用上,學生可全方位地理解并運用樂理知識,幫助其更好地應用音樂知識,夯實基礎,提升對鋼琴藝術的感知力[1]。此外,互聯網技術的引入推進了鋼琴教學的快速發展,使鋼琴教學變得更加及時、快捷。相較于傳統音樂教學,新型的網絡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鋼琴教學活動變得可控化、靈活化、多元化。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進行相關課程的篩選,并針對薄弱環節進行反復地學習。如果存在難懂、生疏的理論知識,學生可利用互聯網交流平臺,向教師尋求幫助,以此提升鋼琴學習質量。在大數據時代,鋼琴教師的教學內容不再局限化、理論化,而是更加多元。例如,傳統的鋼琴教學內容僅限于課程教材,教師引入的知識相對有限,而結合大數據技術的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將互聯網中的音樂理論知識、鋼琴演奏案例以及鋼琴歷史引入到課堂中,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活動中獲得更多的理論知識。究其原因,在于大數據系統的全面性與效率性,教師只需利用檢索工具,便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全網絡的數據信息資料檢索出來,并且每份資料都具有較強的契合性與針對性。
二、基于大數據的多媒體技術在鋼琴教學與演奏中的應用
(一)鋼琴教學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多媒體技術在鋼琴教學中的影響是全方位的,能夠有效提升鋼琴教學效率。第一,欣賞音樂會。大部分院校尤其是地級院校,基于地理區位的限制,專業學生難以欣賞到較高水平的音樂會,無法了解現代鋼琴藝術的表現方式與發展態勢。基于此,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技術獲取鋼琴音樂會的影像資料或在線直播數據,以此使學生感受鋼琴藝術的無限魅力,使學生將音樂創作與演奏深深植入到個體的發展體系中,進而形成良好的音樂審美觀。而通過呈現經典鋼琴曲目,能夠有效呈現鋼琴大師的風范,使學生感受到音樂名家超群的情感感染力與非凡的音樂表現力[2]。第二,拓展訓練。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計算機硬件設備快速發展的同時,相應的軟件設備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為滿足社會不同群體的需求,軟件企業根據社會產業的發展需求與生活需求,研發出功能齊全、種類繁多、性價比高的軟件產品。尤其在音樂教學軟件層面,我國市場上已出現大量的音樂訓練APP或計算機軟件系統。教師可以根據鋼琴教學的進程、特點及目標,挑選出符合自身教學特色與教學模式的音樂軟件產品,并對學生展開專業的指導與訓練。比如在節奏感的教學訓練環節中,音樂教師可采用主流音樂軟件EarMaster進行訓練。該軟件主要以問答的形式、多樣的視聽方式,為鋼琴音樂創作者及學習者提供有力的實踐幫助。院校學生可通過此軟件創造簡單多變的練習曲,將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習的音樂理論知識與創作技法融于實踐,以此提升音樂教學效果,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并且通過個人情感與思想的抒發,形成具有自身特征的鋼琴創作與演奏風格。第三,數字教學。現階段,數碼教學已成為高校開展音樂教學的主要教學形式。可以說數字教學是科技發展的體現,是鋼琴教學發展的革命,極大提升了鋼琴教學的實效性,降低了音樂教師任教壓力,完善了鋼琴教學體系,豐富了學生課堂體驗。同時,有效提升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活躍了課堂氛圍,使鋼琴藝術教學呈現多元化、豐富化的發展趨勢。綜上,相較于傳統音樂教學模式,基于多媒體技術的數字教學在音樂教學的激勵性、直觀性、啟發性、交流性以及主動性上,實現了寓教于樂的鋼琴教學生態效果。
(二)鋼琴演奏伴隨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將高科技設備與技術應用到傳統的鋼琴演奏過程中,成為當前鋼琴藝術發展的主要趨勢。在鋼琴演奏會當中,假若將交響樂隊作為鋼琴曲目的協奏部分,不僅可以極大增強鋼琴演奏會的整體質量,更能有效呈現鋼琴音樂家的演奏功力。然而,如果聘請知名交響樂隊合作,不僅會受到成本與場地的制約,更會增加現場管理的難度[3]。在大數據語境下,音樂創作者可利用計算機終端、投影儀、數碼燈光、PPT軟件、音像設備,以及雙排電子琴所構成的多媒體設備,實現將交響樂隊作為協奏曲演奏主體的目標。比如演奏者在《黃河協奏曲》的演奏過程中,可通過雙排電子琴模擬交響樂隊演奏效果,之后通過投影設備,利用計算機技術制作出黃河奔流的視頻資料投放到舞臺幕布上,并且配合數碼燈光設備營造出紅色、黃色交替的效果。在這些影、光、聲的相互配合下,觀眾能夠更好地理解《黃河協奏曲》的情感內涵與文化精髓,進而將鋼琴演奏會的思想體驗過程,轉變為視覺、聲覺感受的過程。在學生日常演奏過程中,學生需要對樂譜進行熟記并利用情感營造演奏氛圍。然而在多媒體技術應用的語境下,學生可根據鋼琴曲目的情感特征、意境氛圍,對呈現在多媒體幕布中的影像資料進行篩選,進而通過直觀的視覺體驗,使學生信息進入演奏情景中,提升鋼琴演奏的情感表達力,激發學生對鋼琴演奏的情感體驗與理論認知。然而,多媒體技術并非學生音樂演奏的必備品,它的存在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情感表達能力,對多媒體應用的頻率進行控制,最終促使學生在沒有多媒體技術幫助下,便能完成對情感的醞釀、營造以及表達。
三、基于大數據的多媒體技術構建全新的鋼琴教學模式
傳統鋼琴教學模式主要以理論講解為主,教學模式較為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鋼琴教師應明確鋼琴教學的意義、現狀以及目標,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轉變傳統鋼琴教學刻板枯燥的形式,以此提升鋼琴教學的整體質量與效果[4]。首先,開展網絡交流活動。現階段,將互聯網應用到教學活動中,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知識獲取能力,發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然而大部分教師主要將互聯網的應用局限在教學內容收集、學生課下活動的層面,難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勢。因此,鋼琴教師應通過多媒體技術,檢索出具有較高訪問量的音樂論壇,并通過投影設備展現在幕布上,使學生對課程講解的質量、效率以及想法抒發意見。之后,教師根據論壇中的評論信息,重新設計教學內容,解答學生心中的困惑,以此提升整體的音樂教學質量。此外,由于課堂交流活動存在于互聯網視域下的網絡論壇中,社會專業人士能夠對課堂內容以及教學問題提出不同的見解,從而使教學體系更加多元化、形象化、開放化,提升教師對理論知識的重視程度,增強鋼琴教學的規范化、標準化以及準確化。其次,結合網絡直播平臺,發揮社會評價功能。在學生演奏過程中,教師可將多媒體技術與網絡直播平臺進行連接,將學生的演奏情景呈現在平臺上,讓社會各界人士對學生的音樂演奏質量進行評價。以此端正學生對待鋼琴演奏的態度,提高音樂演奏的質量,進而使學生在全新的教學氛圍中,獲取現場演奏的經驗與應變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大數據技術為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應用提供了豐富的數據資源,促使鋼琴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針對性與實用性較強的數據資料,發揮多媒體技術生動性、趣味性、形象性優勢,滿足鋼琴教學演奏與教學需求,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我國鋼琴藝術的發展指明了全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馮海燕.多媒體技術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實踐與發展前景[J].音樂時空,2014(20).
[2]湯佩瑩.多媒體技術支撐下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開展途徑[J].信息記錄材料,2018(10).
[3]余施潔.多媒體技術在高師院校鋼琴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價值研究[J].黃河之聲,2015(8).
[4]連蘋.中國鋼琴音樂教育改革的新動力——數字化鋼琴音樂教學新模式[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5(3).
作者:相快轉 單位:運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