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哲學思想班級管理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哲學思想與班級及教學管理中學生的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由于中學生正處于個體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長發展時期,而這一時期充滿了復雜的矛盾,既有學生與學校、社會、家庭的矛盾,也有個體自身成長的矛盾和沖突,這些矛盾和沖突,把消極和不適帶給了不成熟的中學生,因此,班級管理的難度加大。作為班主任和教師,管理班級及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運用哲學思想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哲學思想在管理學生過程中的體現
1、青少年成長因素中哲學體現
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生長在新時期的青少年,一方面,他們思想活躍,渴望成才,政治上要求上進,學習上刻苦勤奮,生活上豐富多彩;另一方面,他們對社會經濟文化建設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感到困惑和不解,對社會中出現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及各種丑惡現象缺乏正確認識,對西方敵對勢力的圖謀缺乏鑒別能力和抵制能力,尤其是各種不健康的、沒落的腐朽思想,通過各種出版物、音像制品、電子網絡等各種渠道,侵蝕青少年的靈魂,這些問題構成了學生健康成長中的消極因素和負面影響。在這兩方面的情況下,就要求班主任及老師注意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發揮積極引導作用,鼓勵學生發揚積極因素,注意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耐心地分析、解釋和疏導,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抵制能力,教育學生不斷用正確思想同形形色色的錯誤思想作斗爭、塑造健康人格,逐步使其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青少年成長目標上的哲學體現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正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推動作用。教育本身的目標是確保青少年的全面發展。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必須有精神支柱和動力。
當前,社會發展中所存在的消極因素和負面影響,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落后思想,在青少年中滋生和蔓延,使學生精神空虛、不思進取、嚴重違紀的現象愈演愈烈。班主任及任課教師作為教育者,就要貫徹正確意識對客觀事物起推動作用的哲學思想,適時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和正確立理想的教育,使學生尤其是精神空虛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理想,借以形成學生的精神支柱。有了這種精神支柱,他們就能戰勝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困難,頑強拼搏,勇于創新;有了這種精神支柱,他們應能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善于調整自己的心態,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
如:在課堂上經常打瞌睡的學生中,經過觀察,很大程度上是由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如目標不明確,混天度日等,班主任及任課教師教育要切中要害,指明其成長的盲目性,幫助其樹立自信和目標,往往是學生的成績和品德都有所提高。
3、青少年成長過程的哲學體現
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沒有量變就不可能有質變的結果,班級工作中要重視量的積累,克服急躁心理。
學生進入高中時,都有一種“要學出樣子”的豪言壯志,卻會缺乏“積少成多、集腋成裘”的精神,事與愿違,重歸于舊日的散漫和無所事事,到頭來只好望別人的成績興嘆。班主任及任課教師在處理班級事務時要認識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還要引導學生把埋頭苦干和美好愿望結合起來,從一點一滴做起,從現在做起,持之以恒,促使學生不斷發展。
同時,事物的發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學生的成長,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許多學生不能承受學習過程中的失敗和挫折,這與不能正確認識前進中的曲折有很大關系,有時學生身上的某個缺點克服后,過一段時間又會冒出來,他們往往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就是在這樣的曲折中走向成功的,不明白某時某刻的反復或倒退都是前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而喪失了繼續前進的信心和勇氣。班主任及任課教師教育學生過程中,既要對學生的發展始終保持樂觀的態度,又要走曲折的路的思想準備,堅信每一個都會成功,于曲折中把所有學生都引上前進之路,滿腔熱情支持學生的發展。
二、批評學生的哲學藝術
班主任及任課教師教育學生中,批評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方法,批評后能否收到實效,就要求教師運用哲學思想,講就批評的技巧和藝術。
1、從實際出發,因勢利導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從實際出發是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班主任及任課教師批評教育學生,堅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思想特點,發展趨勢,因勢利導,將其引導到積極健康的方向上來。
如:批評教育一個紀律性差,自由散漫,經常不上早操的學生,就要從其自身實際出發,考慮到他有許多缺點,但也有優點,比較熱情,能熱心班級事務,抓住這一實際特點,讓其擔任文體委員,每天早操的領操任務交給他,能發揮其優點,又能督促其按時起床,改正錯誤,使其紀律性大大增強,這樣就起到直接批評不能有的積極效果。
2、善于抓關鍵,轉變心態
解決問題要善于抓重點即“牽牛要牽牛鼻子”,處理班級事務,班主任也要注意問題的關鍵點。如:“早戀”問題一直是中學生教育中令人頭疼的問題,通常情況下,處理這一問題,班主任是在公開場合進行嚴厲的批評,從而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會導致不良后果產生。這就要求班主任運用抓關鍵的方法來解決。首先要肯定初戀是一種美好而健康的情感,符合人的心理、生理發展規律,然后設身處地從中學生的切身利益出發分析早戀的危害和克服辦法,講明禁止早戀的理由,這樣學生容易于老師取得共鳴而接受教育。
3、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材施教
事物充滿矛盾,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即每一個側面都各有不同的特點,這就要求班主任及任課教師在日常管理中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學生及同一學生的不同問題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
班主任及任課教師對學生的錯誤行為只是不加分析地給以懲罰,有時會因滿足了學生受注意的需要而使行為得到強化。同時管理學生中,想通過一項教育措施使所有學生都受到深刻教育是困難的。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如:對于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處理方式必須因人而異,對于精力過剩的學生,可以分配他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迫使他不得不用心聽講并做出榜樣;對于虛榮心強的學生,要先冷淡,然后再單獨做工作,對其批評要適當,留有余地;對于固執、不愛說話的學生,要用事實、榜樣來教育他,或分析后過來教育,讓學生從中明確自己的不足。
三、轉化后進生的哲學依據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一分為二的,而人的智能和各方面都有差異,對待有差異的學生,就要求教師堅持一分為二全面地、發展地看問題的觀點。
1、正確對待學生的差異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的發展總會不平衡,總有差異,這樣,就有先進和后進的相對存在,就要求班主任及教師對學生應當承認差異、容許差異,對后進學生要了解其優點、長處,鼓勵其爭先,而不應厭惡和放棄。
2、后進生轉化的可能性
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中學生處于迅速發展變化和不成熟時期,可塑性強,不應靜止地看待先進和后進。要認識到先進、后進轉化的可能性,班主任及任課教師應幫助成績不好的學生找到自己的優勢,確立自信心,并將這份優勢遷移到其他方面,促進全面發展。對成績優秀的學生,由于經常受到贊揚,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易于導致盲目自滿、經不起挫折等不良心理的產生,教師既要看到其成長的條件,又要清醒地看到影響他們的不良心理因素,采取適當措施,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教學管理只有堅持一分為二,才能保證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特別是后進生的轉化。
班主任管理班級、教師進行教學,應把哲學思想與教育結合起來,營造良好的班級教育氛圍,把教育深化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理,才能保證學校教育目標的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