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制度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發展現狀
(一)產業概況
的電子信息產業起步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開放型經濟的強勁帶動下,經過十多年,特別是近幾年的發展,產業科技含量不斷提升,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工業經濟的支柱產業。呈現出如下特點:
1.經濟規模大。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先后實現了十億、五十億、一百億三次跨越。年,全市42家電子信息企業共實現銷售收入102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比重19%,產業規模列全市第2位。
2.發展速度快。我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迅速,年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2億元,年實現銷售收入54億元,同比增長69%,實現銷售收入102億元,同比增長89%,增幅遠遠高于全市規模工業增幅。
3.外向程度高。電子信息產業國際化程度高,年全市電子信息規模工業企業出口總額達8.6億美元,同比增長120%,占全市出口總額的77%。其中林洋新能源實現出口創匯8億美元,迪皮茜電子實現出口創匯5100萬美元。
4.產業特色明。全市電子信息企業形成了光伏電池、電子元件、智能電表、自動控制系統、防爆電器等產業集群,年分別實現銷售收入56億元、20億元、18億元、5億元、3億元。林洋新能源在光伏領域排名全國第五、第三;林洋電子進入全國智能電表行業前十強;測功器產業占全國市場份額近50%,產量列全國第一;手機訊產業已入駐整機、主板及精密接插件等多家企業,達產后年銷售均將突破10億元,發展勢頭迅猛。
(二)存在問題
受國際金融危機、國內經濟發展放緩等多種因素影響,當前我市電子信息產業也面臨較大困難。一是產業層次不高。除林洋新能源外,全市電子信息企業多數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由于缺少關鍵技術,產品的附加值較低。二是創新能力不強。全市電子信息企業由于缺少人才支撐,擁有核心技術不多,研發機構較少,多以加工為主,品牌和技術競爭力較弱,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三是產業鏈條不長。全市電子信息企業相互缺乏專業化的分工和協作,尚未形成“專、精、特、新”的專業化協作體系,產業集聚效應不明顯。四是發展速度放緩。近期部分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訂單減少,銷售下滑,致使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增速放緩。
(三)發展環境
電子信息產業是一個投入體量大、產出規模大、回報貢獻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各級政府都把它作為加速發展的先導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的規模已占全部工業規模的三分之一。近期省政府又制定出臺了《電子信息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綱要》,這將給電子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隨著大橋的車、崇大橋的建設,呂四大港的開發,全面進入了橋港經濟新時代,崇大橋建成車后將真正融入一小時經濟圈,區位優勢更加突出,交物流更加便捷,專業人才更易吸引,信息技術更易集聚,這些充足的資源要素必將推動電子信息產業跨越式發展。
二、發展思路和主要目標
(一)發展思路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的機遇,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扎實的產業基礎,發展主導產業,做強特色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壯大產業規模;加強自主創新,轉變發展方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調優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強政策配套扶持,加大招商力度,加速吸收引進,推動產業快速集聚,提升我市電子信息產業的整體水平。
(二)主要目標
1.保持產業快速增長。光電產業和現代信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兩大主導產業規模占電子信息產業整體規模的比重不低于60%;儀器儀表、新型電子元器件產業穩步發展,兩大特色產業規模占電子信息整體規模的比重不低于30%,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特色和影響力的產業聚集區。
2.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拘纬梢云髽I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產業基礎技術研究取得較大突破,光伏電池、信手機、鋰離子電池、鎳氫電池、智能電表和自動控制系統等領域建設創新平臺,軟件和信息服務發展模式不斷創新,大批新技術、新應用、新業務帶動產業實現新發展。
3.建設信息產業強市。全市信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年130億元,年達170億元,年達230億元,培育超百億元企業不少于1家,超十億元企業不少于5家,超億元企業不少于20家,初步建成全省有影響力的光伏電池產業基地、電子產品制造出口基地。
三、重點任務
圍繞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突出發展光電技術和現代信兩大主導產業;扶大做強新型電子元器件、儀器儀表兩大特色產業;引進培育軟件和服務外包、信息技術應用兩大新興產業,快速擴大我市電子信息產業規模,提升發展實力。
(一)突出發展兩大主導產業。
1.光電技術產業。發展壯大太陽能光伏電池基礎材料、光伏電池組件以及太陽能光伏照明產品產業鏈。研究開發大面積超薄硅片、高效低成本晶硅電池、薄膜電池技術以及太陽能并網發電系統集成和平衡調度技術。加快發展高轉化效率的太陽能電池、薄膜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等產品以及太陽能光伏系統所需的逆變器、控制器。積極引進雅圖電視投影項目、等離子顯示(PDP)模組和終端生產項目、發光二極管(LED)封裝和引用等項目,培育發展新型光電技術產業。到年,形成產業規模不少于100億元。
2.現代信產業。將手機信產業現代信產業的主導產業,堅持政府引導與企業主導相結合,依托骨干企業和核心項目,加快自主創新和技術引進,以產業高端化、一體化和規?;癁榉较?,推進結構升級,促進產業健康發展。注重產業鏈招商,加強產業鏈培育,初步形成以自主品牌為龍頭,“玻璃纖維——覆銅板——線路板——線路板表面貼裝——手機等訊設備”為主要的產業體系,手機攝像頭、液晶板、天線、接插件、模具設計等為配套的產業體系。發展第三代移動信設備,吸引大型信企業研發機構落戶,開展新一代移動信等后續技術的研究和產業化,將建成國內先進、省內較大的現代信產業研發生產基地和產品擴散基地。到年,培育發展手機整機交付平臺企業6~10個,手機零配件和軟件輔助企業15~20個,形成產業規模不少于50億元,為今后手機信產業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扶大做強兩大特色產業。
1.新型電子元器件產業。壯大微波器件、半導體分立器件芯片、晶圓片、晶體管、計算機鍵盤等已有產業;發展泡沫鎳動力型電池、地鐵電池、航空電池極板、數字電臺配套氫鎳和鋰離子蓄電池組、鋰離子動力型電池產業;培育表面貼裝元器件(片式器件)、微波器件、光有源器件、高頻頻率器件、電子調諧器產業,引進元器件電子材料產業,推動電子元器件產業的轉型升級,推進產品向高端化發展。至年,形成產業規模40億元以上。迪皮茜電子有限公司微波器件在全國市場占有率要超過20%。
2.儀器儀表產業。加快電子公司、電子公司電子式三相線有功電能表系列,電子式預付費電能表系列,電子式單(三)相多費率電能表和新型智能電表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營銷業務發展,不斷做大做強產業規模。擴大防爆電器產業的生產規模,提升國家級防爆電器產業基地影響,保持防爆電器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到年,形成產業規模30億元以上,其中電子生產的“牌”、“KD牌”智能電表在全國市場占有率超過22%,并成為全國一流的國家技術認定中心。
(三)引進培育兩大新興產業。
1.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推進軟件園建設,制定優惠扶持政策,加強軟件產業招商,主動接受、、沿線軟件產業的轉移;加強產品開發,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應用軟件、嵌入式軟件及中間件的設計和產業化;發展數字設計業,培育動漫和網絡游戲等創意產業,不斷提高我市軟件產業水平、創意產業水平和服務外包水平。
2.信息技術應用產業。深化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提升傳統產業信息化水平。圍繞海洋、船舶、機械、紡織等領域需求,加快開發適應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需求的新技術,重點發展船舶電子、測功器等優勢產業,提升信息技術支撐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能力。大力扶持電子標簽、工業控制等產品的開發和標準研究。以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市場流、企業管理等關鍵環節為突破口,推進信息技術與傳統工業相結合,提高工業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水平。
四、對策措施
(一)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經濟開發區作為全市電子信息產業主要基地,規劃在路以南、南路以西、錦繡路以北、路以東0.5平方公里的區域建設電鍍中心,作為電子信息產業線路板生產的功能配套區。規劃在路以南、以西、以北、路以東1.5平方公里的區域,建設電子信息特色產業園,搭建發展平臺,重點培育手機信、軟件和服務外包、光電技術等電子信息產業。
(二)推動自主創新工作。高標準建設科技創業園、歸國留學人員創業園和軟件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財政設立專項扶持基金,市場化引進風險投資基金,建立評估機制,采取撥款資助、貸款貼息、風險投資等方式,積極引進電子信息產業研發企業和軟件配套企業落戶,提升產業研發能力。在現代信設備、電子元器件、自動控制設備等領域,圍繞需要攻克的十大關鍵核心技術、準備實施的十大重點項目,加快建設企業工程(技術)中心、形成企業自主創新體系。加強與重點技術依托單位的產學研合作,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聯盟,共同建設研發平臺,激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大力實施名牌戰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一定規模實力的企業。進一步加大專利申請的補貼力度,加強對電子信息產品和服務的知識產權保護。新培育10~15家高新技術企業。
(三)加強功能配套服務。加快電鍍中心建設,為線路板、精密電子接插件等現代信產業提供配套服務,切實把環境資源配置到經濟效益最好的環節中,為重點電子信息產業項目提供排污指標保障。制訂和落實特殊的優惠政策,吸引有技術、資本以及管理才能的海內外中高級人才落戶、扎根、創業,為電子信息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拓寬融資平臺,推進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開展銀企合作,為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提高電子信息類產業項目用地計劃的“點供”比例,引導產業向專業園區集中,為電子信息產業項目提供優先用地保障。
(四)加大產業招商力度。強化發展規劃的指導性、約束性和權威性,完善產業招商的目標考核體系,落實責任,分頭實施,確保規劃綱要提出的各項目標和責任落實到位。圍繞“突出發展兩大主導產業,扶大做強兩大特色產業、引進培育兩大新興產業”目標,加大產業招商力度,重點瞄準臺灣、、廣東、北京、高速沿線等電子信息產業發達地區,實行產業鏈招商,積極引進手機信、軟件及服務外包、新型電子元器件、數字信息技術應用和光電技術等產業,加快我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