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黨的執政安全性建設思想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世紀橋雜志》2014年第六期
一、維護穩定是改革開放環境下中國的首要任務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局勢,只要保證國家安全穩定,才能夠為經濟社會全面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宏觀環境。鄧小平同志認為:“中國是在特別需要集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沒有國家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的穩定,任何改革開放都是徒勞的,因為歷史上的實踐早已證明在動蕩的社會環境下,社會和經濟發展是不可能的,社會群體互相之間彼此脫離,利益群體目標過于多樣化,直接造成貧富差距過大的社會現實。在我國這個多民族國家,必然要解決民族分裂活動和種族沖突這兩大問題,各種社會矛盾互相糾結,加之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這樣特殊時期,就更需要穩定。所以在新的歷史時期,我黨必須把經濟建設放在第一位,同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當前雖然世界局勢遠離大規模戰爭,但是小規模的沖突依然持續,不公正的國際政治形式,不合理的經濟舊秩序依然持續,并沒有根本上的改變:霸權主義的橫行、強權政治的肆虐、恐怖主義的蔓延、民族宗教之間矛盾、以及各國之間領土邊界的紛爭依舊不斷;南北差距持續擴大,世界上矛盾沖突依舊很多,人類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在這樣的全球形勢下,我們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須做到,一是在獨立自主的發展的前提下,維護和平,促進世界共同繁榮。在這種復雜的國際局勢下,就要求我們黨要冷靜地觀察國際及周邊局勢,沉著應付,決不搞稱霸主義,強權政治;要廣交朋友少樹敵手,全力發展經濟建設,集中精力養精蓄銳。二是正確對待國家和政黨之間的關系。我們黨始終堅持在國際事務中不分國家和政黨大小,主張一律平等,做到有理有利有節。
與周邊國家建立和諧協作的睦鄰友好關系,注重團結合作積極拓展多邊外交在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以經濟和文化關系為交流紐帶,積極發展外交關系,這是我們黨的在二十一世紀外交工作的重要途徑,切實維護中國的主權安全和我們黨的安全。
二、大力發展生產力擺脫落后的經濟
(一)發展才是是硬道理發展是一切人類在利益和安全需求的基礎上的社會活動的基本動機。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在發展中存在著各種矛盾問題,因此,必須依靠不斷發展和推進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進程,鞏固現有成果,以解決各種矛盾,從而體現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安全性。蘇聯和東歐的巨變證明了,發達的經濟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才是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安全基礎,因此,要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首要任務是要安全并快速地發展,使其生產效率超過資本主義,并用發展的生產力為基礎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只有這樣,才能在與資本主義的對抗中獲得優勢。我們黨承擔著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的重要任務,發展并贏得在世界上應有的位置,這是國家和時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需要,鄧小平提出的“四個現代化”的發展,直接關系到經濟和文化落后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同時也關系到民眾對黨和政府的支持。因此,我黨必須要始終牢牢把握執政安全,把振興國家作為首要的發展目標,抓住機遇發展經濟,實現先進生產力和文化的發展,滿足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捍衛黨的先進性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條基本經驗,從而奠定了我們黨的安全和國家穩固的經濟基礎。
(二)促進國際交流鄧小平指出,“我們要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作為世界的組成部分,中國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要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中國就不能脫離與世界的交流,中國要確保社會主義在與資本主義的比較中獲得優勢,就要大力發展經濟,擴大對外開放的政策,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步伐,同時增強國力,提高我黨的安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鄧小平認為,改革開放是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中國要發展,就要與國際商界合作,加強與世界各地的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的中小型企業的來往合作,同時,遵循國際上黨際和國家關系的發展原則,嚴格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三、提高黨的戰斗力和加強民主建設
(一)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雙豐收鄧小平指出:我們“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這兩只手都要硬。打擊各種犯罪活動,掃除各種丑惡現象,手軟不得。不僅經濟要上去,社會秩序、社會風氣也要搞好,這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上取得重大進步的同時忽視了精神文明建設,思想政治工作在經濟的蓬勃發展面前軟弱了許多,由此“出現了明顯的不足,一手比較硬,一手比較軟”,一只手軟,直接導致了人民思想道德的滑坡,以至于許多人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任由許多違法犯罪活動盛行。在打擊違法犯罪不力的情況下,社會上的邪惡勢力更加猖獗,橫行社會,直接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危害人民群眾的安全,造成社會動蕩,導致國家經濟損失,我黨的執政安全受到影響。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必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也是國家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改革勢必也會帶來一些不良的效果,必然會影響到一部分人,如果沒有“兩手硬”,打擊犯罪將不利,人民無寧日,國家無法發展,執政受到威脅,“經濟搞成功又有什么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污、盜竊、賄賂橫行的世界”。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不動搖,這是我國是經濟發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根本愿望,也是我們黨實現社會主義長治久安的進本需求。
(二)加強黨內民主建設在我黨長期斗爭與歷史實踐中證實,保證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獲得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是保證執政黨長期的執政地位的根本。這就要求我們要以科學的理論建黨,以嚴謹的制度治黨,擴大黨內民主,以民主化的政策發展我黨。因此,所有黨員必須在憲法、國家法律和黨章紀律的范圍內活動。我黨不僅在黨內要重視監督,還要與各個政黨加強合作,通過政治協商,以達到相互監督的目的。要積極發展與各派的合作,重視各派的監督作用,以保障各派有能力采取對執政黨監督的責任。
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一)思想建設鄧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執政能力建設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同時也體現了我黨制定和實施正確的政治路線,以及達到現代化的歷史高度的可能性。在解放思想的新時代,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的指導下,要打破習慣和主觀偏見。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而不是通過書本,而是通過實踐,靠的是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關于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前提。
(二)制度建設鄧小平指出,重點是從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來解決制度問題,以制度的顯著特征進行治理。首先,我黨的領導制度是在黨的生活和不斷積累的經驗教訓中形成的,黨員必須遵守黨規,規章,黨法,以用來調節黨內關系,以及用于指導黨內生活,規范領導的行為,以確保黨的事業的順利發展。其次,將根本性,全局的穩定性和長期性作為黨的制度建設問題的主線。最后,制度建設貫徹整個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全部過程。鄧小平首次的對政黨制度建設進行了區分:人民代表大會,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基本制度體系的社會主義制度;民主集中制是黨組織的根本原則,也是黨的根本制度,黨的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和監督制度,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其基本思路是:堅持基本制度,完善根本制度,健全具體制度。最終形成了一套全面的體制。
(三)經濟建設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率領全黨將工作重點轉移,并明確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并把黨的主要任務集中到盡快使我國從落后的農業國家轉變為先進的工業國家上來。以逐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要適應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需求,要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加強黨的建設。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一定要致力于發展生產力,并在此基礎上,使人民的生活水準逐步提高。鄧小平同志根據歷史經驗和現實需求,制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在黨的政治路線的推動下,執政黨的能力建設,必須著眼于經濟建設,全力以赴發展生產力。要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是始終抓住不放的基本政策。他還強調,全黨都應該服從于這個大局。
作者:李鈦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