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少數民族大學生心理素質現狀及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民族文學》2018年第1期
摘要:首先介紹了心理素質的定義,分析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的現狀包括對大學的新環境難以適應的心理;人際交往溝通困難的心理;情感脆弱,難以排解苦悶的心理;擇業困難引發的困惑。總結出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的對策,充分利用心理學原理,培養健康向上的心理;和諧人際關系的培養和訓練;培養樂觀積極的情緒品質,營造團結向上和諧共進的人文環境。
1前言
心理素質是在人們的先天生理基礎上,經過后天學習和學校教育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把學到的知識內化的過程,最終形成相對穩定的心理品質。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順應社會的發展正在進行相應的改革,在高等教育中各大高校也十分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主要體現在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素質教育為實現受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把形成穩定的心理素質為目標,把受教育者的主體精神作為教育的前提,同時發掘人的智力因素,注重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培養。從某種意義上講,在大學生綜合素質養成過程中,心理素質的培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標準是心理素質比較高,人格完善的大學生。通過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素質的提高訓練,高校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選擇恰當的方法,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他們面對各種壓力的應對能力。
2大學生心理素質的現狀分析
為了更好地了解和田師專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培養積極健康的心理,設計大學生心理素質的調查問卷。總共有550份有效回收500份,回收率為90.9%,其中有效問卷是480份,通過對不同專業的480名學生進行問卷分析,其中大一和預科的學生占到了40%,共192人,大二的學生共182人,占到了38%。大三的學生共105人,占到了22%。男生總數為168人,女生總數是312人,文科類學生總數有305人,理科類學生總數是175人,在這480名學生中,維吾爾族學生占到了87%,其他民族占到了13%。首先表現為對大學校園新環境難以適應的心理,有些同學到了大學以后,與本專業的同學產生了競爭,由于自身的原因,各方面綜合素質處于不利的地位與其他同學相比自己原來優勢不復存在。許多同學由于找不到自己失利的原因,不能結合自身的情況很好地給自己定位,想找人訴說苦惱也沒有對象從而失落感在內心不斷地產生,慢慢感覺到自己孤獨無助,心理越來越脆弱,最后導致多種心理并發癥的出現。其次表現為人際交往溝通困難的心理,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人際關系變得之前要復雜很多,加之大學生心理素質不完善,對有些情況理解不了,同時自己以自我為中心,覺得自己想的做的都是對的,自己只有優點沒有缺點,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不會去包容別人,不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導致人際關系出現問題;有的同學則表現為不自信的心理,不敢與別人多說話,怕說多會引起別人的誤解導致自己與外界交流不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再次表現為情感脆弱,難以排解苦悶的心理,大學生的自尊心在內心占據著主導地位,應該得到別人的尊重。一旦出現學習成績退步或者不理想,或者戀愛時遇到困惑、因為成績不夠好與獎學金擦肩而過,或因為家庭經濟困難交不起學費,想不明白便引發苦悶的心情,但是又找不到合適的人訴說或不好意思說出口,長時間隱藏在心底慢慢地就會形成心理疾病。最后表現為擇業困難引發的心理困惑,現在大學生不再是坐等國家給自己鐵飯碗,而是通過考試公開招聘的形式來競爭,綜合成績靠前的同學,才有資格進入到下一輪。無論學生的成績好壞,都感到將來找工作帶來的巨大壓力,自己不能認清楚就業的形勢是怎么樣的,所以就會出現矛盾的心理從而引發心理困惑。
3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3.1充分利用心理學原理,培養健康向上的心理
首先是自信心的培養。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分組教學,例如在課堂上任課教師發現某個學生心理素質欠佳,課下與她結成對子或個別輔導,課后幫助他們把不會的內容梳理清楚,使之在課堂上能順利的回答,考試的時候取得理想的分數;當同學和老師對他的表現滿意時,他體驗到了在大家展現自己的才華的好處,便對自己充滿自信,慢慢地逐漸克服了以前不好意思、緊張等心理障礙。其次是培養學習興趣。首先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程度,以此來制定符合自身的實際的近期和遠期目標,使學生因輕松可以達到目標,而在內心產生滿足感,從而對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其次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第二課堂加入到正規課堂的行列中去,為學生的學習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營造一種濃厚的課外學習氛圍。最后是培養學生樹立理想信念來促進自己的學習。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輔導員,班主任老師的任務,更應該融入任課老師的教學中,他們一起管理學生,施以適當的教育方法,才能營造一種的良好心理教育環境,不僅適合于學生的生理發展,更適合學生心理的發展。
3.2和諧人際關系的培養和訓練
大部分學生感覺在大學里,同學之間的感情和高中有很大的區別。高中同學之間是那種坦誠交往的感情,師生之間也是很親近的關系,到了大學完全變了,和高中相比師生之間缺少了很多。針對學生這種情況的發生,教師除了交給學生理論知識還應該對學生進行內心情感的投入,利用休息時間多與學生交流和溝通,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心,掌握他們的家庭基本信息,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心理狀況,知道學生的特長,鼓勵他們多參與學校組織的活動,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改善人際關系,要讓學生把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的內涵了解清楚,明確影響人際交往和諧的問題出在哪里,消除學生心理障礙,讓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3.3培養樂觀積極的情緒品質
大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表現為內心的情感表達更加豐富,內心的想法也增多了,情緒受心情變化的影響波動很大,一旦心情不好,不良情緒容易不由自主的產生,使自己的學習效率變低,生活也受到不利的影響,這就需要用所學的知識引導大學生走出心理困境,教會他們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讓他們運用所學會的心理健康知識,隨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保持樂觀的情緒,處理事情的時候冷靜不著急,樂觀向上,與人相處的時候積極熱情。面對自己生活中產生的挫折和失敗的心理素質,更要培養大學生能夠勇敢的迎戰困難和應對挫折的心理品質,只有具備堅韌不拔的意志,才能善于控制自己情感,面對困難出現的時候,不要去埋怨,不要去躲避,勇敢的直面這些困難和挫折,克服內心的不良的情緒,自己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性格,爭取把事情做得更加完善、完美。
3.4積極營造團結向上的人文環境
學校一方面要積極發掘主課堂以外的第二課堂,采用一切課外活動的原則和方法,為學生提供空間和基地,讓他們根據自我的實際情況選擇可以參加的活動,在活動中不斷的改造自我的心理品質。另一方面,要引導他們做走向社會之前的準備,模擬就業場景,從中鍛煉自己的適應能力,養成堅韌的意志。作為教師,除了講課的生動以外,還要利用課外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進到班級、宿舍,與他們交朋友,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學生想做什么,有什么需要,只有做到這幾點,才能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和思想動態,將與學生面對面地授課與課外面對面地談心結合起來,既在教學工作做得很好,又能與學生做好朋友,通過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使學生正確面對各種心理問題及克服消除心理障礙,提升心理應對各種壓力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參考文獻
[1]黃希庭,鄭涌,等.當代中國大學生心理特點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286.
[2]鄭和鈞.學校心育系統協同構建的理論與實踐[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2012:156.
[3]王建中.正確評價大學生心理問題[J].中國高等教育,2012,(5),58-63.
[4]寧維衛.知識經濟與高校創新教育改革[J].軟科學,2017,(1):61-64.
[5]羅品超.大學生心理素質構成因素及其測量工具的研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5:38-42.
作者:董方;韓凱;韓雯雯 單位:和田師范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