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提高民族地區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文章分析了民族地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并從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建設、高校黨團組織建設、校園網絡建設、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四個方面提出對策。
關鍵詞:民族地區;大學生;思政政治教育
民族地區具有獨特的文化傳統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如何利用這些特點充分開展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的課題。民族地區高校在承擔普通高校職能的同時,還承擔著維系民族地區穩定的特殊職能。經濟欠發達,地方政府對辦學經費投入相對有限,制約了民族地區高校的進一步發展,導致民族地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薄弱環節。因此,民族地區高校應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創設良好的人才培養環境,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判定標準,從而全面提高其綜合素質。
一、民族地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生活習慣、思想差異較大民族地區高校要充分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牢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動權。興義民族師范學院(以下簡稱“我校”)地處滇、黔、桂三省結合處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在校就讀學生90%以上來自農村,少數民族學生達60%以上,民族習慣差異、城鄉差異、貧富差異等現象均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因此,需要學校各級工作者不斷細化和強化對在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堅定性、自覺性和實效性。
(二)辦學條件有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全面鋪開民族地區經濟欠發達,地方政府對學校的辦學經費投入相對有限,制約了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我校2009年升為本科院校,正處于建設發展時期,學校辦學條件、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相對艱苦,還存在許多要解決的現實問題。這些問題對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正面引導,幫助他們了解本土情況,使其對教育事業充滿信心,支持民族地區的建設和發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自媒體時代受到嚴重沖擊在新媒體技術的影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通過一定的載體進行[1]。目前,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平臺相對傳統,學校網站點擊量不高,官方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的運行還處于初步階段。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自媒體時代受到嚴重的沖擊,特別是我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多,不能完全適應當代大學生的學習認知習慣和信息溝通方式。今后要加大新媒體方式的宣傳力度,結合“易班”建設搭建網絡思政教育平臺,致力微信功能的開發,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影響力和優勢,提高平臺關注度,不斷增強新媒體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提升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體水平。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不完善學校在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是依靠教育一線的輔導員來開展,而目前我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和發展受地方政府編制的制約,加之學校輔導員工作機制尚未完善,輔導員個人發展前景不清晰,工作缺乏動力和激情,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今后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學校內部建立輔導員隊伍機制,在職稱聘任方面給予支持,讓輔導員看到自身的發展前景,提高輔導員工作的自豪感,使其以更加自覺的認知、更加專注的態度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民族地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
(一)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建設要推動重點課程建設工作,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地位。我校2016年7月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確立為校級重點學科,制定學科建設規劃,并從政策和經費上給予保障。同時,從課程體系設置到教學模式、內容、方式、手段和考核方式等均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我校自2016年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實施方案》并組織實施。將“形勢與政策”“貴州省情”兩門課以專題講座形式開設,在課程設置中增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實踐”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實踐”是的一門具有獨立形態的課程,由校內實踐、校外實踐兩部分構成。校內實踐主要有研讀馬列經典、閱讀經典著作、聆聽學術講座、時事新觀察、校園采訪報道、觀看紅色影視、制作主題微電影,以及校、院兩級組織開展的各項活動。校外實踐分必選項和任選項兩類。必選項為社會調研,在“思想和中國特色的社會理論體系概論”開課后的假期進行。指導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基本理論,緊扣黨和政府的宏觀戰略,結合當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擬定調研課題參考目錄,學生根據自身情況確定調研主題,寫出調研報告。任選項目為人物采訪、宣講活動、發現之旅、傳承文明等。省情教育必修通識課程的開設可以幫助大學生認識家鄉的基本情況、發展動態和未來走勢,使大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理解國情,充分感受家鄉的人文歷史、風土人情、蓬勃發展的經濟,增強大學生對家鄉的認同感、自豪感,切實增強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二)抓好民族地區高校黨團組織建設學校要緊密結合地區實際,圍繞促進經濟發展等新問題,不斷開拓創新,增強黨團組織建設,幫助各民族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追求目標,正確認識民族與國家、民族與民族、民族與宗教的關系[2]。2015年至今,我校黨、團校每學期均認真編制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每學期系統開設多個理論教學專題,總課時數達到40學時,課程內容豐富。學校黨委領導、黨務工作者受聘為黨課和團課教師。為加強對學生骨干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校團委每學期除辦好業余團校外,還開辦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訓班。各級黨、團組織在學校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活動,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激勵學生不斷追求進步與發展,使其積極向黨團組織靠攏。
(三)重視校園網絡建設校園網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我校在2008年建立了自己的中英文門戶網站,并逐步利用網絡資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校還制定了《網絡思政教育規劃》,把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納入校園網建設的總體規劃,由黨委宣傳部專人負責維護。為加強對網站的建設和管理,學校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加強規范管理力度,確保網站建設和網絡維護的經費的落實。
(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要堅持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注重教師的引進和培養,著力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逐步建立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整體素質和能力適應人才培養要求的思想政治教師、輔導員及基層黨組織隊伍。第一,我校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需要,制定了思想政治教師建設規劃,實行任職資格準入制度。第二,高度重視輔導員隊伍建設,制定相關政策制度,面向省內外公開招聘輔導員,同時聘請一批經驗豐富的高校教師擔任本校學生工作。第三,將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熱愛團的事業的青年教師選配到團的領導崗位和工作崗位。
三、結語
民族地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民族工作的核心內容,也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建設,推動課程改革;抓好民族地區高校黨團組織建設;重視校園網絡建設,設立思政教育專題網頁,抓好網絡輿情管控;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從而全面提高民族地區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張建明.強基固本,改革創新:北京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果匯編(三)[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9.
[2]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竇麗華 單位:興義民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