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特色小鎮下的旅游業發展反思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自2016年下半年起,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全國興起了轟轟烈烈的特色小鎮建設熱潮。我國旅游業近年來的發展也一直呈現良好的態勢。前者尋找著建設的突破口與特色創新,后者則需要不斷有新的概念加入與政策扶持,二者不謀而合。因此,文章從特色小鎮的發展背景入手,結合對特色小鎮概念和特點的闡述,對特色小鎮浪潮下的旅游業的發展進行思考,分析旅游業與特色小鎮之間的關系,反思在特色小鎮浪潮下旅游業發展應該注意的問題,進而實現相互促進、雙贏共利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特色小鎮;旅游業;關系;反思
0前言
我國特色小鎮的建設興起于浙江,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全國掀起了建設特色小鎮的熱潮。2016年7月,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的特色小鎮的目標。2017年7月27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名單,兩批合計共403個特色小鎮。特色小鎮建設得如火如荼,更需要人們對其帶來的利弊進行冷靜的思考。旅游業近年來在我國的發展異常迅猛,其具有的易融性、開放性、文化性等特點以及促進當地就業、帶動經濟發展等優勢,促使著特色小鎮建設與旅游業發展實現聯合。將特色小鎮的建設聚焦于旅游方面,將當地原有特色產業和特色資源與旅游產業相融合,形成產業互動發展,成為許多特色小鎮建設的思路之一。因此,特色小鎮的興起與旅游業的發展碰撞所產生的各種反應值得深思。
1特色小鎮的概念
特色小鎮是發達國家產業競爭力的一種重要載體,也是我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的一項重要戰略。特色小鎮并沒有明確的概念。《特色小鎮理念,結合自身物質,找準產業定位,科學進行規劃,挖掘產業特色、人文底蘊和生態稟賦是浙江創新發展的戰略選擇》中明確提出特色小鎮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形成“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重要功能平臺。2016年10月8日,國家發改委的《關于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中對特色小鎮的界定是,“特色小鎮主要指聚焦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同時還提出總結推廣浙江等地特色小鎮發展模式、立足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將創新性供給與個性化需求有效對接,打造創新創業發展平臺和新型城鎮化有效載體。也有觀點認為,特色小鎮是指依賴某一特色產業和特色環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態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綜合開發項目。是旅游景區、消費產業聚集區、新型城鎮化發展區三區合一,產城鄉一體化的新型城鎮化模式。由此可見,雖然還沒有統一的概念界定,但是不難發現,旅游產業這一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十分符合特色小鎮建設發展的需要,也闡明了旅游業發展與特色小鎮建設的密切關系。
2特色小鎮的特點
由于我國的特色小鎮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對于特色小鎮特點的研究是圍繞著國內外比較成熟的典型特色小鎮展開的。
2.1主導產業明顯
特色小鎮通常具有非常明顯的主導產業,通常是第一產業或第二產業。國外的特色小鎮多是以工業生產制造業起步開始建設,比如美國的“最甜蜜小鎮”———好時鎮和法國的“世界香水小鎮”———格拉斯。我國的特色小鎮往往歷史文化性比較突出,比如以明朝白族民居建筑聞名的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鎮,南方的特色小鎮偏向于新興產業,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浙江省金華市橫店鎮,北方的特色小鎮則多依賴于農業產業,以水果采摘為主的遼寧省大連市謝屯鎮和以河蟹養殖為主的遼寧省盤錦市胡家鎮。
2.2主題特色突出
特色小鎮的核心就是“特色”,無論是主導產業,還是景觀文化,都具有與眾不同、別具一格的突出感。特色小鎮從整體容貌、文化氛圍和空間細節等方面無處不在的彰顯特色,為所有的進入者帶來巨大的感觀沖擊力和文化體驗感。澳大利亞的謝菲爾德,被稱為“壁畫小鎮”,全鎮的所有能夠繪畫的地方,都被當作畫布,這里就像一本立體的圖畫書。國內的特色小鎮更是以建筑風格見長,北京市密云區的古北口鎮,雄偉的司馬臺長城加上古老的湯河古寨,青石板的老街加上悠長的胡同,猶如游走在過往的那段歷史之中。
2.3功能綜合性強
特色小鎮不是一個行政單位或產業園區,而是一個重要平臺。這個平臺既要體現人文內涵、滿足產業發展,還要實現生態均衡和可持續發展。所以,特色小鎮的特色產業要突出同,但功能絕對不能單一,要宜居宜業,甚至還要宜游,要實現良性互動。否則,特色小鎮容易形成自我局限,建設發展也容易走進死胡同。因“世界經濟論壇”的召開而聞名于世的“會議小鎮”———瑞士的達沃斯,擁有歐洲最大的天然溜冰場,是國際冬季運動中心,還設立有呼吸系統疾病治療所,當然這里的溫泉度假也十分有名。
3旅游業與特色小鎮的關系
特色小鎮建設熱潮的興起,又一次把旅游業推到了風口浪尖的地方,甚至有觀點認為建設特色小鎮就是發展當地的旅游業。當然,這個命題并不成立,除非特色小鎮的主導產業就是旅游產業。否則,旅游業的發展對于特色小鎮來說只是充分條件,絕非必要條件。
3.1誤區
3.1.1特色小鎮=旅游小鎮現在大眾有種普遍認知,認為建設特色小鎮就直接等同于在某一區域發展旅游業,其實質是簡單地將特色小鎮理解為旅游小鎮。只有當特色小鎮的主導產業或支柱產業是旅游產業的時候,這一觀點才能成立。而特色小鎮的主導產業涵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也可以是符合其自身發展的、擁有優勢的任何新興產業或歷史經典產業。也就是說,特色小鎮包括旅游小鎮,旅游小鎮只是特色小鎮的發展類型之一。
3.1.2特色小鎮=特色產業+旅游產業這一觀點明確了特色小鎮的建設要有特色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但卻片面認為除了特色產業外一定要發展旅游業,并且一定要實現特色產業和旅游產業的結合。其實,將特色產業與旅游產業有效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要具備很多條件才能實現,還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在特色小鎮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實現旅游和產業的雙輪驅動,只是其思路之一,并不適用于所有案例。
3.2產生誤區的原因
3.2.1輿論誤導目前關于特色小鎮的宣傳的多是打著旅游或文化的噱頭,過分夸大旅游業在特色小鎮建設中的優勢與作用。這就給大眾的認知帶來了一定的誤導,認為無論是直接發展旅游產業,還是優先發展其他特色產業,特色小鎮的特色建設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吸引旅游者前來觀光旅游,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毫無邏輯地將特色小鎮與旅游業掛鉤。
3.2.2概念不清對特色小鎮概念的理解過于片面,或者是簡單的將其等同于旅游小鎮,或者是過于看重旅游業在特色小鎮建設中的地位,忽略了特色小鎮的其他重要作用———宜居宜業。特色小鎮是一個舞臺,對于多數特色小鎮來說,旅游業只是這個舞臺的配角,有錦上添花的作用,真正的主角是主導的特色產業和當地生活的居民。
3.2.3先入為主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被大眾所熟知的、知名度高的特色小鎮大多是因旅游而聞名于世。特色小鎮在建設時借鑒的成熟案例,又多是以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為特色的旅游小鎮。這些因素都促使大眾形成了較為固定的認知,也就是形成特色小鎮的第一印象,即特色小鎮就一定要有好的旅游產業。
3.3二者關系
簡單的說,旅游業與特色小鎮的關系就是相得益彰、互利共贏。若二者能夠充分發揮各自的長處,因勢利導,確實會為二者的發展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若只是一味盲目簡單的互相疊加,就只會事倍功半。一方面,特色小鎮的興起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機會。特色小鎮的特色產業可以成為一種旅游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特色小鎮也可以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后方服務與支持。另一方面,發展旅游業可以擴大特色小鎮的影響力。在特色小鎮的建設過程中,如果其具備發展旅游業的條件,或者是以旅游產業為支柱產業,可以合理有效的利用旅游效應,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調整產業結構,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知名度等。
4特色小鎮浪潮下旅游業發展的反思
4.1抓住旅游業發展的新契機
近年來我國的旅游業發展勢頭良好,已經進入了大眾旅游時代,旅游業開始向定制旅游、自助旅游和體驗旅游等個性化方面發展。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國的旅游業發展也已經進入了瓶頸期,存在著同質化競爭嚴重、后續開發管理疲軟、區域性聯動缺失等問題。但特色小鎮的興起卻為旅游業的發展帶來的新的契機,包括類似“全域旅游”和“泛旅游”等概念的提出,都與特色小鎮的建設規劃密不可分。旅游業可以利用特色小鎮的產業特色或者歷史文化等資源引導旅游設施和業態集聚,形成一系列的服務中心。我國的旅游業主要是依靠對自然、人文、歷史等旅游資源進行開發,大多數都是傳統的觀光型旅游,滿足不了旅游者的求知欲和體驗性的需求。同時,我國的農業旅游和工業旅游的發展是比較落后的,或者說仍處于萌芽階段。雖然我國是農業大國,工業科技的發展也十分迅速,但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近年來的發展變化與科技進步卻一直比較抽象,以農業和工業為支柱產業的特色小鎮的興起恰好可以添補這一旅游資源的空白。發展形成的特色小鎮,可以更好的將生產展銷、文化創意和休閑游憩等功能融為一體,為我國的旅游業的發展開辟新的發展空間。
4.2充分發揮旅游業的聯動性
旅游業具有開放性、包容性和綜合性等特點,因此,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旅游業可以與任何產業實現融合發展。因此,在建設特色小鎮的同時,有許多新的概念產生,類似全域旅游、泛旅游、“旅游+”等,這也說明了旅游業具有非常強的聯動性。當然不是說,發展旅游業能夠促進所有特色小鎮的建設,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部分特色小鎮通過發展旅游業,確實能夠加快經濟收入,促進就業環境。對于特色小鎮浪潮下旅游業的發展,要充分發揮其積極的促進作用,既不能過分夸大其作用,也不能盲目打壓、全盤否認。在特色小鎮發展旅游業,不能喧賓奪主,要發揮其輔助功能,為特色小鎮的支柱產業帶來更多的活力,為特色小鎮的發展建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促進特色小鎮的景觀和空間建設更具特色性,提高特色小鎮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的全面性等。總而言之,充分發揮旅游業的聯動性,既要突出特色小鎮的支柱產業和文化特色,還要滿足旅游業發展的需要,進而實現旅游業和特色小鎮發展建設的共同進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贏。
4.3堅持主客共享的發展原則
旅游業對旅游目的地的社會文化帶來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一方面確實可以加快當地文化與外來文化的交流,提高現代化程度,促進當地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復興,但其帶來的消極影響也會直接影響當地社會文化的健康發展。對旅游資源的開發不當,會使旅游目的地的歷史文化資源受到人為破壞,也會使其向商業化和舞臺化發展,甚至會使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形成排外媚外等各種不良情緒。我國的特色小鎮除部分位于近郊外,大多位于遠郊可較偏遠地區,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參差不齊,外來文化的不當入侵,會影響其長遠發展。因此,特色小鎮浪潮下的旅游業發展一定要審時度勢,適度開發,充分發揮旅游業對特色小鎮帶來的積極效應,避免其可能帶來的消極效應。特色小鎮建設的重點之一是要宜居宜業,因此,旅游業的發展應該是有利于促進當地支柱產業的發展,實現旅游資源與產業功能的融合,提高當地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優化特色小鎮的空間環境,突出人居環境的特色景觀。在堅持主客共享發展原則的情況下,發展特色小鎮的旅游業,使旅游業得到長足的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滿足當地居民和外來游客的雙重需求。
4.4避免發展形成同質化競爭
旅游業的發展,特別是旅游產品的開發,現在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同質化競爭。往往是一個新的事物出現,就會面臨短時間內大規模的繁衍,進入繁盛期,然后是殘酷的優勝劣汰。特色小鎮的迅速興起不免也讓人有同質化的擔憂。特別是我國的特色小鎮目前多以發展旅游業為建設目標之一,這樣容易忽略對特色產業的重視度。在特色小鎮發展旅游業,應該是以特色小鎮的支柱產業或歷史、文化、自然等資源為核心進行特色旅游。就算是以旅游產業為主的旅游特色小鎮,也應該開辟自己特有的特色,包括旅游產品、空間環境、服務設施等,而且特色一定要突出明顯,否則最終的結果就是千篇一律的旅游景區罷了。避免在特色小鎮的浪潮下旅游業的同質化,可以從提高旅游者的參與度與體驗度入手。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旅游是淺層次的旅游,現如今早已進入了個性旅游和深度旅游的發展時期。發展旅游業要充分借助特色小鎮的支柱產業與特色景觀文化,盡量滿足旅游者的個性需求,使旅游者在旅游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滿足求異心理,還要滿足求知心理。對與比較成熟的發展案例要適度借鑒,不應盲目學習,發展旅游業并不適合所有的特色小鎮,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就會走向同質化競爭的道路。
5總結
特色小鎮建設的興起,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的新的契機。在此情況下,旅游業的發展要依據各地的特色產業、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合理科學地進行旅游產品的開發,不能操之過急,要避免定位趨同、特色不明等現象的發生。在特色小鎮的浪潮下旅游業的發展一定要冷靜自持,不斷反思,這樣才能抓住機遇,實現可持續的發展,達到雙贏的目的。
主要參考文獻
[1]黃毅,覃鑒淇.特色小鎮及其建設原則、方法研究綜述[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1):93-98.
[2]王波.規劃視角下特色小鎮的編制思路與方法研究———以無錫禪意小鎮規劃為例[J].城鄉規劃:城市地理學術版,2016(10):19-27.
[3]徐夢周,王祖強.創新生態系統視角下特色小鎮的培育策略———基于夢想小鎮的案例探索[J].中共浙江省委學校學報,2016(4):33-38.
[4]閔學勤.精準治理視角下的特色小鎮及創建路徑[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55-60.
作者:林雪 單位:大連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