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骨折不同手術方法療效對比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外醫學研究雜志》2014年第十期
1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術中情況對比B組患者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均明顯低于A組、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術后情況對比B組患者功能訓練時間、骨折達到愈合標準時間均明顯低于A組、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隨訪情況對比B組患者隨訪1年內治療有效率與C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A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討論
股骨轉子間骨折作為老年多發骨折疾病之一,發病部位在股骨頸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區間范圍內[1]。據相關數據資料顯示,本病多發于女性,傳統牽引干預效果不夠理想,當前多建議通過手術方式進行治療[2-3]。但在對手術方法的選擇上,臨床還未形成統一認識。結合相關研究不難得知:對于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常見手術方法:髓外固定、髓內固定以及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而言,均具有獨特的優勢。其中,髓外固定手術能夠對骨折端進行持續加壓,以確保病變部位創面愈合的及時性,但本方案下可能出現股骨頸短縮的癥狀,安全性不足;髓內固定手術操作簡單,創傷小,且患者預后恢復快[4-6],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不建議骨質疏松患者使用本法進行治療;對于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方案而言,雖可積極促進患者行走功能的恢復[7-9],避免股骨頭壞死而產生骨質萎縮問題,但容易繼發關節脫位或植入假體周圍骨折等問題,影響手術干預效果。同時,在以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方案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考慮到股骨轉子間骨折因骨折線涉及大小轉子而失去了對假體的環抱力和支撐力[10],因此重建大小轉子特別是重建股骨距成為手術成功的關鍵,這也對手術操作者的操作技巧提出了極為嚴格的要求[11]。但在本次臨床研究中發現:B組患者手術時間為(53.6±8.5)min,切口長度為(6.8±1.7)cm,術中出血量為(185.6±32.1)ml,功能訓練時間為(4.5±0.6)周,骨折達到愈合標準時間為(10.2±1.3)周,均明顯低于A組、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隨訪1年內治療有效率為95.83%(23/24),與C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A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可能機制為:髓內固定術具有創傷小的優勢,操作簡單,不會對周邊組織產生不良影響。由于本法血運保障充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軟組織的修復[12]。同時,本方案下的手術時間較短,對于本組老年患者而言更具安全性,不會因長期麻醉而出現術中風險,確?;颊弑M早進行功能訓練,縮短骨折愈合的時間。綜上所述,髓內釘固定術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療效確切,可降低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縮短手術時間,促進功能恢復與骨折愈合,改善遠期療效,值得重視。
作者:劉曉東陳貝單位:阜陽市第五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