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兒科住院患兒輸液中的風險管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兒科住院患兒輸液中的風險管理與護理干預措施。方法選擇2013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220例住院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是否應用風險管理將220例患兒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未實施風險管理,配合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實施風險管理,分析風險種類后制定護理干預措施,對比兩組不良事件與家屬滿意度。結果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合格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家屬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結論兒科住院患兒輸液中實施風險管理護理質量較高。
【關鍵詞】兒科;患兒;輸液;風險管理;護理干預
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安全可靠,而且容易固定,可以有效減輕患兒的痛苦,避免反復穿刺導致血管損傷[1]。本次研究中,取220例患兒分成2組根據是否應用風險管理實施護理措施,結果對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220例住院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是否應用風險管理將220例患兒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10例。未實施風險管理的110例患兒設為對照組,男60例,女50例;年齡3~9歲,平均(5.7±2.1)歲;體重12~25kg,平均(18.3±2.6)kg;實施風險管理的110例患兒設為觀察組,男58例,女52例;年齡3~9歲,平均(5.2±2.4)歲;體重13~25kg,平均(18.5±2.5)kg;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未實施風險管理,對輸液患兒實施常規護理措施,護理人員遵醫囑執行各項操作,指導患兒家屬輸液時需要注意的事項。觀察組實施風險管理,對輸液患兒實施風險鑒別,再找出風險種類,對患兒制定有針對性護理標準,組織護理人員學習風險種類與護理干預措施,分析風險種類與護理干預措施如下:①液體滲漏:由于護理人員穿刺水平有差異,患兒不配合都會使穿刺失敗,留置針脫出也會引起液體滲漏。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學習靜脈留置方法,提高穿刺水平,加強患兒輸液病床的巡視,及時發現輸液故障,以此發現滲液。②靜脈留置針脫落:患兒躁動不配合,留置針未牢固固定,家屬未有效觀察,都會引起留置針脫落。護理人員可以加強躁動患兒的病房巡視,通過撫觸和語言的安慰,減少患兒的不安與哭鬧情況,對留置針要牢固固定,如有必要可以選擇夾板或繃帶進行固定。③留置針阻塞:患兒哭鬧會增加靜脈壓,患兒血液黏滯高,封管方法不當或靜脈推注速度過快等因素都會引起留置針阻塞。護理人員要加強輸液患者的病床巡視,減少患兒的哭鬧,做好留置針預防阻塞的處理措施,正確封管,封管針頭要斜面進入均勻推注,控制推注的速度,避免發生回血。④感染。未嚴格無菌操作或病房消毒不佳均會引起感染。護理人員要提高無菌意識,堅持無菌操作與消毒隔離措施,定時為病房開窗通風換氣。⑤刺激性藥物過濃或輸入時間過長、留置針時間過長等因素都會引起靜脈炎。護理人員要掌握藥物配伍禁忌,輕柔操作避免靜脈壁受損,定期更換留置針,堅持無菌操作。
1.3評估標準統計兩組患者的基礎護理合格率、不良事件發生率及滿意度。不良事件包括液體滲漏、留置針脫落、留置針阻塞、感染、靜脈炎等。滿意度調查表總計分100分,以得分高表示滿意度高,分為滿意、一般和不滿意,分別是90分以上、70~89分、69分以下,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100%[2]。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比較,若檢驗結果顯示P<0.05,則表示兩組數據間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9.09%低于對照組25.45%,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差異顯著。
2.2比較兩組護理合格率觀察組基礎護理合格108例,護理合格率98.18%,對照組基礎護理合格95例,護理合格率86.36%,觀察組護理合格率高于對照組,x2=10.7737,P=0.0010,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
2.3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觀察組家屬滿意度99.09%高于對照組77.27%,2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可以提高護理人員風險意識,根據護理過程中常見風險種類進行分析后,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操作,可以規范護理行為,加強與患者家屬的交流,可以提高家屬的風險意識,總結風險種類,制定有針對性的風險標準和制度,以此保證患兒輸液安全。
參考文獻
[1]高紅衛.靜脈輸液管理小組在護理風險管理中的作用與影響[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8):107-108.
[2]陸銀燕.護理風險管理在小兒頭皮靜脈輸液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5,36(16):3673-3674.
作者:戴立榮;周亮平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蘇州九龍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