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豬養殖產業現狀和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動物保健雜志》2014年第八期
總體上看,國家近年來加大了對國內生豬養殖產業的扶持、補貼和保護力度。在產業發展上,傾向于以大型龍頭企業為主導,提高產業準入門檻,提高市場集中度;在生產和區域布局上,傾向于進一步突出主產區的作用和市場份額,提高養殖業的規模化程度;在流通上傾向于減少流通環節,保障產品質量,建立全程質量追溯系統和產品召回制度;在市場波動上,通過建立儲備肉制度和抑制市場操作來平抑市場價格;在貿易上,加強了對國內產業的保護力度。養殖及其加工業整體政策環境趨好,更加有利于大型企業集團的運作。養殖及加工業整體政策環境是趨好的,非常有利于大型企業的發展(表2)。
2豬周期
生豬價格存在著一定的周期性波動,叫做豬周期。一個完整的豬周期包括豬肉價格上升和下跌兩個周期,這與宏觀經濟周期有些相似。2000年以來,我國共經歷了三次豬周期,而目前正處于第四個周期當中。第一個周期是2000年1月-2003年6月;第二個周期是2003年7月-2006年5月;第三個周期是2006年6月-2009年5月;第四個周期是從2010年6月開始,持續到現在(圖4)。我國的豬周期存在以下幾個特征:周期跨度較穩定,一般在三年左右,但有逐漸延長趨勢;周期波幅逐步加大,由第一周期的峰谷相差16%到第三周期的163%;周期重心不斷上移,與生豬絕對價格不斷攀升的走向一致;豬價與豬糧比的分化逐步擴大。事實上,豬周期并非我國獨有,美國的豬糧比也存在周期性變化,但時間跨度存在不穩定性,一般4~6年為一個周期。豬周期的變化基本上有以下規律:一是豬周期價格低點在逐次提高。歷史數據顯示,豬周期每一次低點價格都在提高,被認為主要是由于飼料原料玉米和豆粕價格上漲和人工養殖成本上升導致。二是周期有逐漸延長的趨勢。從歷史數據看,周期時間長度有延長趨勢。主要原因是我國規模化養殖比例在不斷提高。規模化養殖戶一般固定資產投入成本較高,進入和退出的壁壘都較大;資金實力強,能承受的虧損幅度也更大。三是豬價通常在4-5月份見底,然后開始上漲。4-5月是全年豬肉需求的淡季,這段時間豬價開始筑底,到10-11月份,由于中秋節和國慶節及隨后的元旦春節,南方也開始做臘肉,豬肉需求逐漸進入旺季。四是養殖行業大面積持續虧損約4個月左右,豬價見底。養殖行業的盈利通常以豬料比、豬糧比和自繁自養頭均盈利作為指標。豬料比4.4∶1,豬糧比6∶1,自繁自養頭均盈利為0時是盈虧平衡的標志。五是除養殖收益的變化引起豬價周期性波動之外,還有一些外部因素會影響豬價的周期。比如疫病或自然災害使得生豬存欄減少或政府收放儲等政策使養殖戶改變對豬價的預期,但這些外部事件只能跟蹤,不能預測。2014年5月5日-11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肉類批發價格漲跌互現,其中豬肉價格比前一周上漲4.5%,但業界卻對未來走勢存在分歧。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研究員馬文峰表示,豬肉價格預計5、6月仍將保持相對穩定,7、8月將會開始回升,9、10和12月的消費旺季可能出現較大幅度的反彈,春節期間將會重新升到歷史高位水平。搜豬網馮永輝則認為,目前的豬肉價格上漲只是階段性的,整體市場還是供大于求,預計未來豬肉價格還會走低,何時能迎來新一輪上漲行情,還要看供給段淘汰過剩母豬的情況。卓創咨詢生豬分析師姬光欣認為,生豬市場受2013年底疫情和天氣的影響,仔豬成活率低,造成目前生豬出欄量處于階段性低位;此外,前不久媒體報道稱美國生豬感染疫病死亡700萬頭,豬價高漲而向中國進口豬肉量下降,這也為國內豬肉價格上漲提供了利好支撐。作者的觀點是,2014年上半年豬價將處于底部震蕩,筑底后會開始緩慢上漲。
3生豬產業劇烈波動的原因分析
據東方艾格對中國生豬產業劇烈波動的基本觀點,首先,我國違背生產機制的政策是導致生豬產業波動的最大原因;第二,市場主體失衡是導致生豬產業波動的另一大原因;其三,市場信息傳導機制缺失加劇了生豬產業波動。
3.1政策機制原因在生豬養殖的產業鏈中,有上游的糧食生產、飼料加工環節,也有下游的屠宰加工環節。現行的最低收購價政策導致糧源企業對價格具有一定的控制性,加重了飼料加工企業的成本負擔,飼料加工企業又把增加的成本向下游養殖環節轉移。但在畜禽養殖環節,只有鼓勵進入的機制,卻沒有市場供需平衡預警機制和出現虧損的穩定機制;加劇了市場供大于求和供不應求的快速轉換。在屠宰加工環節,定點屠宰政策又讓某些屠宰加工企業具有一定的區域壟斷性。這種違背市場機制的政策最終導致養殖者受到糧食企業、飼料企業、屠宰企業"三座大山"的壓迫,使整個產業鏈上無論市場好壞,只有養殖者會出現虧損。
3.2主體失衡原因在生豬養殖產業鏈中,養殖企業的利潤率偏低,產業主體失衡。數據顯示,不同環節的利潤差別很大:種豬養殖占17%,飼料生產占7%,商品豬生產占15%,商品豬流通占5%,商品豬屠宰占25%,豬肉流通占31%。下游的屠宰和流通環節利潤是比較豐厚的,約占利潤的56%,而前端的飼料生產、種豬生產以及商品豬生產的利潤則要少得多。對比生豬養殖和屠宰環節的資本回報率,在投入相似的情況下,養殖相比屠宰是風險更高、利潤更薄且收益很不資料來源:搜豬網、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部。穩定的(表3)。目前生豬養殖產業鏈存在兩種發展趨勢,一是前端飼料加工和養殖一體化趨勢,二是后端屠宰加工零售一體化趨勢。當然,大型養殖企業的整體產業化、一體化趨勢和需求也越來越明顯,就是有利于整體可控,規避市場波動風險。
3.3信息傳導原因市場信息傳導機制的缺失加劇了生豬產業的波動。每輪生豬價格的暴漲都源于前期價格嚴重的下挫。如果要改變這種狀況,國家可考慮對有關政策進行調整。比如沿著整個產業鏈,給予在糧食生產環節直接對生產者進行補貼的政策;在飼料加工環節,可鼓勵飼料加工向上下游的糧食收購和養殖延伸;在畜禽養殖環節,可制定鼓勵和促進養殖組織化的政策,建立確實有效的市場供求平衡預警機制、盈虧預警機制和補貼機制;在屠宰加工環節,可取消定點屠宰制度(圖5)。這樣的話,逐步形成能在產業鏈上具協同效應的政策體系,在政策進行有效改進的情況下,市場主體失衡和市場信息傳導機制缺失的狀況將會改觀,將逐步形成良性發展的產業體系。
4我國生豬養殖產業的趨勢、挑戰與企業競爭策略
當前,我國正通過頒布實施各種政策支持生豬養殖企業的規模化和標準化。國家持續補貼規模豬場,相關行業的一體化建設也導致大型豬場投資增多,中國生豬養殖業加速規模化。尤其是農業部提倡標準化規模養殖,重點補貼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養殖場。2007年以來國內規模豬場建設加速,2010年中國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大幅提高,規模化養殖的比重達到了80%以上,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達到14%。中國生豬養殖業有以下發展趨勢:繼續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一體化發展;更加注重疫病的控制和環境保護,進一步發展生態畜牧業;大型規模豬場開展自宰自銷試點;生豬養殖業的上市公司還會增多;各種本地土豬品種的養殖開始增多;農業部會采取措施控制豬價急速下跌;各地加快淘汰生豬屠宰落后產能;中國放開美國等多國的豬肉進口等。總的來說,當前我國整個生豬養殖產業在生豬養殖環節的集中度非常低,一些大公司在發展自我的同時,正通過收購兼并等擴大規模,國家政策也支持行業洗牌;生豬屠宰環節的集中度也偏低,以低成本激烈競爭為主,行業正處于加速轉型期。相對而言,肉制品加工環節比生豬養殖和屠宰環節集中度高,但在高溫肉制品方面競爭更加激烈一些。
除集中度偏低帶來的風險外,生豬養殖企業還需要應對包括疫情風險、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土地租賃風險、環境保護的要求,產業一體化規模化擴張中的激烈競爭、收購兼并壓力,資金瓶頸,產品安全性和產品質量提升的要求等一系列風險和挑戰。面對這些風險和挑戰,所有生豬養殖企業都應積極采取各種應對措施,比如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來應對疫病風險;通過產業化、一體化發展來降低生產成本;加強與農戶的合作,獲取政府的政策支持,進一步獲取擴大規模的土地;加強環保的投入,發展生態循環產業來提高自己的社會形象和社會責任;積極完善產業鏈,規模化產業化擴張,提高競爭力;廣開融資渠道,突破資金瓶頸;建立質量追溯體系,發展綠色健康養殖,發展生態畜牧業等。
作者:王靜慧劉燕單位:和君咨詢有限公司 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