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乙型肝炎患者健康教育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實用臨床醫學雜志》2014年第三期
1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110例妊娠合并乙肝患者的一般情況見表1;不同文化程度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的需求及對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情況見表2-3。
3討論
3.1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的需求情況表2顯示,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對母嬰阻斷方法的需求排在第一位。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中,大專及以上學歷者和高初中及以下學歷者在心理調試方法和乙肝治療效果的需求上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而在母乳喂養知識、產檢注意事項和消毒隔離方法等方面的需求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學歷高者對心理調試方法的指導需求較高,而學歷低者對知曉乙肝治療效果的需求較高。因此,在進行健康教育時要注意教育的針對性,要根據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需求側重進行相應的教育和指導,因人而異,保證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都得到滿足。
3.2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對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一對一講解為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對健康教育方式的最高需求,其次是多媒體放映和集體講座。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中,大專及以上學歷者和初中及以下學歷者在發放健康教育手冊方面的需求方面存在差異,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其他3個方面(集體講座、多媒體放映、健康教育宣傳欄)的需求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學歷越高的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對發放健康教育手冊的需求也越高,而學歷較低的患者更希望通過直觀、通俗易懂的途徑獲取健康教育知識。這可能與文化程度影響知識的獲取方式有關。因此,在健康宣教的護理工作中,應采取患者易于接受的傳授方式,因人施教,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4對策
4.1重點宣教母嬰阻斷方面的知識據報道,重型肝炎病毒感染胎兒總病死率為48.15%,其中55.56%與HBV感染有關。另據估計,我國的慢性HBsAg攜帶者至少有1/3(可能高達40%~50%)是由母嬰傳播而造成的。可見母嬰傳播發生率極高,及時采取有效的阻斷方案至關重要。除向患者講解母嬰阻斷的重要性外,還應告知其阻斷的具體方案,現今效果較好的主要有宮內阻斷結合嬰兒聯合免疫、嬰兒聯合免疫、單純疫苗免疫3種。方法分別為:1)在孕28、32及36周時,對孕婦肌內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在嬰兒出生后12h內及1、6個月齡時接種乙肝疫苗5μg,同時肌內注射HBIG200U。有研究表明,該方法的阻斷失敗率為3%~7%。2)嬰兒出生12h內及1、6個月單純注射疫苗。有研究表明,宮內阻斷結合嬰兒聯合免疫是目前阻斷母嬰傳播的最佳方案。此外,護理人員還應將最新、最有效的母嬰阻斷相關知識及時傳達給患者,使她們能夠積極參與到母嬰阻斷的工作中,以減輕她們焦慮、緊張的情緒,采取正面的態度面對疾病。
4.2加強心理調試指導HBV攜帶孕婦存在焦慮、抑郁等很多負性情緒,為了緩解患者負性情緒,促進疾病的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臨床治療及護理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是必不可少的。護士應關心體貼患者,多與其溝通,了解其內心感受,根據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對其有目的地進行心理指導。對于學歷較高的患者,可指導其聽一些節奏舒緩的音樂或閱讀簡單有趣的書籍等,鼓勵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學歷較低的患者對良好心理狀態的重要性認識比較薄弱,除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外,還應著重講解心理因素和情緒對疾病發展及胎兒發育的影響。同時,還應鼓勵家屬給予患者支持、理解與愛護,充分調動社會支持系統的積極作用。
4.3指導患者正確地認識疾病根據不同患者的具體病情有針對性地向其講解用藥知識、治療方案及效果,指導患者及家屬遵守消毒隔離制度,注意餐具等生活用品單人單用,及時清潔、消毒。對于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尤應加強疾病知識的宣教。患者若計劃再次妊娠,應指導先行病毒負荷量檢測,選擇病毒負荷量小的時候受孕,有助于減少母嬰病死率和母嬰傳播率;在病毒負荷量較大時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后再妊娠。
4.4加強飲食、產前檢查及母乳喂養等指導加強營養,進食適量優質植物蛋白,以富含維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臥床休息,減少體力消耗,保證充足的睡眠。盡量采取左側臥位,有利于胎盤的血液循環。定期檢查肝功能,嚴格遵醫囑用藥,不可擅自停藥或改藥,避免使用各類損害肝臟的藥物。指導患者自我監測胎動,準時接受產前檢查,定時監測胎心,密切觀察母體變化。產后進行母乳喂養前應先行HBV-DNA檢測,陰性者可行母乳喂養,陽性者應指導人工喂養。
4.5健康教育方式因人而異,注重形式多樣化通過一對一的講解、放映多媒體和宣傳講座等方式,向患者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滿足其對健康教育內容的需求。針對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選擇其易于接受的方式,對于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尤其應當加強一對一的講解,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細致地進行宣教。護理人員需要制定個體化的健康教育計劃,使患者掌握更加全面的疾病知識,從而促進健康,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作者:熊萬銀戴小云單位: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