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麻醉方法對老年患者術后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實用臨床醫學雜志》2014年第三期
1對象與方法
2組術前均采用阿托品0.5mg、咪達唑侖0.01g,肌內注射。入手術室后,2組面罩吸氧,行心電監護,監測血壓、心率、脈搏血氧飽和度及心電圖,建立靜脈通道。然后,觀察組行硬脊膜外阻滯麻醉,在椎體間隙進行穿刺,采用2%利多卡因行硬脊膜外阻滯,異丙酚2mg•kg-1、芬太尼4μg•kg-1經靜脈泵持續靜脈注射,維持靜脈麻醉,直至術畢。對照組行全身麻醉,靜脈注射芬太尼4μg•kg-1、異丙酚2mg•kg-1進行麻醉誘異,氣管插管后連接麻醉機,并吸入氨氟醚維持麻醉,術中可視情況間斷追加芬太尼、異丙酚,直至術畢。
1.2觀察指標與認知功能評定
觀察2組異丙酚、芬太尼使用量、術后疾病恢復時間及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的情況。2組麻醉前及術后6、24和72h采用簡易精神狀態量表(MMSE)進行認知功能評分。MMSE共涉及8個認知領域的11個檢查項目,其評分標準是:總分30分,≥26分為認知功能正常,<26分為認知能力異常,且分數越低認知能力越差。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l5.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校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組術后6、24和72hMMSE得分均明顯低于麻醉前(均P<0.05),觀察組術后6、24和72hMMSE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異丙酚使用量明顯升高、芬太尼使用量明顯降低和術后疾病恢復時間明顯縮短(均P<0.05)。見表2。觀察組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手術患者的年齡也在普遍增大,但增齡所有器官也會發生改變,40歲以后每年器官功能約減低1%,其與細胞修復、再生能力降低、疾病以及生活方式有關,也減低了臟器功能和臟器功能儲備。其中心臟、呼吸、腎臟和中樞神經系統改變與麻醉關系最為密切。因此,針對老年患者,要求術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麻醉方法是選擇全身麻醉還是硬脊膜外阻滯麻醉尤為重要。同時,要注意維持氧供平衡,適時的輸血、補液,保持循環系統穩定,加強術后鎮痛,盡量減少術后并發癥的出現。
術后認知功能障礙通常又被稱為術后精神障礙、術后譫妄等,這些可能與患者采用的麻醉方法、心情、年齡和環境等因素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術后疾病恢復時間明顯縮短、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明顯降低(均P<0.05)。另外,麻醉藥物使用量的多少都會對患者的術后認知功能有影響,為了降低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病率,故麻醉時應遵循的原則是:1)術前應充分進行評估和準備;2)在滿足手術要求的前提下,選擇相對簡單的麻醉方式;3)應選起效快、作用時間短、清除率高和不良反應少的麻醉藥物;4)加強圍術期監測,及時處理并發癥。因此,應更加謹慎的對待患者手術前的各種指標,在充分了解患者的家族史、診治經過等的基礎上,選擇正確的麻醉方式。
總之,硬脊膜外阻滯麻醉較全身麻醉對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影響輕,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低,且不增加麻醉藥量,對老年患者實行硬脊膜外阻滯麻醉是最佳的選擇。
作者:代華鋒單位:柘城縣中醫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