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臨床醫學課程改革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了培養和提高臨床醫學生的專業技能,我們在病理學課程中設置了綜合考試和標本切片考試。綜合考試考核學生對尸檢病例的臨床思維和評判性思維。標本和切片考試考核學生的觀察、描述和病理診斷能力。
1病理學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
1.1學習行為和學習態度的培養
病理學知識點繁多,我們以往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采用“滿堂灌”和“注入式”的方法完成實驗教學,學生沒有太多的積極性[4]。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們將每個實驗室學生分組,分組完成小組講課和綜合考試,讓學生參與講課和病例討論的教學活動中,增加師生的交流合作,通過綜合考核、學生小組講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終身學習、互助協助等職業素質能力。
1.2綜合能力培養
實驗考核是檢驗學生實踐能力的一項重要手段,是評測實驗效果的重要舉措[5]。我們在病理學實驗課中設置靈活多樣的教學考核模式,嘗試培養具備敏銳的臨床思維能力,良好的協助精神、語言表達和人際交往能力,初步的文獻檢索能力和撰寫論文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良好職業素質的臨床醫學生。
2病理學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2.1修訂原有病理學教學大綱關于成績的組成方式原有組成方式:期評成績由段考成績30%、期考成績50%、標本考試10%、平時成績10%組成。修訂后組成方式:階段性測驗10%+標本和切片考試10%+學生小組講課10%+綜合考試10%+期末考試60%。
2.1.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加病理學實驗安排的教學實踐
學生按照學號分成6組,每組7-8人,推選小組長一名,負責協調和安排小組成員的任務,包括學生小組講課(小組制作PPT課件并向實驗室同學講解所學章節知識、輔導同學學習切片和標本)和綜合考試(小組尸檢病例討論分析并撰寫尸檢報告、相關疾病新近研究進展的綜述撰寫)。學生小組講課由該實驗課的任課老師和實驗室學生共同評分,尸檢報告及相關疾病綜述由老師批改評分,各占病理學期評成績構成的10%。
2.1.2階段性測驗
安排4次病理實驗課節段性網上抽題小測驗,檢查學生對各個章節病理學基本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通過網上考試系統進行批改,占病理學期評成績構成的10%。
2.1.3標本和切片考試
病理教研室收集整理典型教學標本和切片資料制作數字化病理實驗教學系統,通過系統抽題完成2009級和2010級臨床醫學本科1145人次的網上無紙化標本和切片抽題考試。試卷由教師進行網上閱卷批改,占病理學期評成績構成的10%。
2.1.4期末考試
按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七版《病理學》章節要求,結合授課教師強調的重點內容進行出題,客觀題占65%,主觀題以臨床病例分析為主,重在考核學生運用基礎病理學知識判別臨床病例的能力。
2.2實施步驟
設計制作網上標本切片考試系統、網絡試題庫、實驗測評系統和期評評分系統。根據病理學實驗教學內容和改革的需要,病理教研室老師設計、制作了網上數字化三維立體標本和數字切片系統(收集整理病理學實驗教學資源,用于輔助實驗教學和網上標本和切片無紙化考試)和病理學網上實驗測評系統(用于學生小組講課的評分,如表1)
2.2.1開放病理學實驗室
每周一、三、五晚上19:00-21:00開放病理學實驗室,安排病理學教師答疑、輔導學生小講課的備課、尸檢病例分析,開放實驗室提供給學生進行標本和切片自學。2.2.2收集臨床尸檢病例的病理資料收集和完善6例尸檢報告,包括臨床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及病理檢查等,并提供典型病變的標本圖片和各個臟器的顯微鏡下圖片,讓學生自主觀察、結合病史資料進行小組內討論,查詢課外資料,最后作出病理診斷并撰寫完成尸檢報告。
2.2.3學生臨床實踐
安排2009級和2010級臨床醫學本科的學生到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病理科參加臨床病理科工作實踐,共80人次,分為8個組,每組見習2周。通過參加病理大體標本取材、切片制作和病理診斷,同學們不僅學到了病理診斷技術的操作技能,也進一步明確了學習病理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學會將所學基礎知識轉化為臨床專業技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醫學專業知識學習的積極性。
2.3臨床醫學專業病理學期末和期評成績分析
2.3.1平時成績學生小組講課評分區間為77.5-88.7分,平均分為83.5分;尸檢報告平均分為82.3分;網上小測驗平均分為61.5分;網上標本和切片考試平均分為89分。以上平時成績反映了學生學習病理學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實驗教學活動的認真態度,通過小組講課和小組討論尸檢病例、查閱文獻,鍛煉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自學積極性,有利于培養科研思維能力。但是,學生的網上小測驗平均分較低也提示我們在病理理論和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也要督促學生學習和掌握病理學基礎理論知識及其臨床應用。2.3.2期末成績2009級和2010級臨床醫學本科學生病理學期末考試成績優秀率為47.7%,及格率為94.52%,不及格率為5.48%。
2.3.3期評成績
按照期評成績=學生小組講課(10%)+尸檢報告(10%)+網上小測驗(10%)+網上標本和切片考試(10%)+期末理論考試(60%)計算,2009級和2010級臨床醫學本科生病理學期評成績優秀率為48.4%,及格率為94.68%,不及格率為5.32%。臨床本科專業學生的病理學期末與期評成績相符,說明期評成績組成能充分反映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進行臨床應用的能力。
3調研總結,不斷完善病理學課程改革方案
病理教研室老師對病理學課程改革的成果進行分析總結,認為臨床專業的病理學課程改革取得的效果是顯著的,不僅促進了學生素質、技能和能力的培養,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也進一步完善了病理學教研室軟件系統的建設。與此同時,還通過組織期中師生座談會、期末學生問卷調查和組織學生調研等方式收集同學對病理學教學和考核模式改革的建議,進行教與學的溝通。參與課程改革的臨床醫學專業的同學,對于病理教研室組織的靈活多樣的實驗教學內容評價良好。在病理學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發現一些不足并進行不斷改進。在2009級臨床醫學生病理學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實驗教學活動多樣化,實驗課時相對不足;病理形態學實驗室的部分網絡設備老化,不能滿足網絡化考試的要求;考核模式改革實施后,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
針對以上問題,病理教研室在2010級臨床醫學專業教學中進行了修改完善,調整部分實驗課內容,讓實驗時間安排更為緊湊、合理;調整平時作業批改時間,在學期末組織學生進行尸檢討論的總結;更新網絡設備,加快網絡速度;核對教師的工作量,向學校相關部門反映。為了讓學生能進一步明確病理學學習的意義,在2010級臨床醫學生的病理學實驗課中安排兩次病理標本取材和診斷的實踐課,并組織老師按照病理學課程內容、病理學數字化標本和切片網絡系統編寫《病理學實驗報告》,要求學生在實驗課后完成病理學相關章節的畫圖作業、尸檢病理討論和取材描述,由教師批閱并作為平時成績考核學生自學的能力。病理學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創新。桂林醫學院病理學教研室通過加強臨床醫學生考核模式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臨床思維、文獻檢索、團隊協作、語言表達和動手能力,積極發揮考試“指揮棒”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其進入臨床學習階段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李運千金美華陳顥陸競艷單位: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病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