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文素養在醫學院校英語教學的實踐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墾醫學》2017年第5期
【摘要】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雖然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人文素養還是相對比較低的,在醫院的那些醫患糾紛就是其中之一。真正產生醫患的原因主要是某些醫院工作人員的道德缺陷造成的。因此,醫學院在給學生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也需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將人文素養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分析了將人文素養融入到醫學院的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人文素養;醫患;培養;大學英語教學
將人文素養融入到醫學院的教學中,是為了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能夠在往后的醫療工作中堅定信念,勇于承擔責任。因此,醫學院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要學習專業的基礎知識之外,還需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大學英語是醫學院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采用人文素養和英語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發揮語言的優勢,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1.醫學院校注重培養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必要性
人文素養是指一個人的內在素質和修養,是一個人相對比較穩定的內在人格修養。因為醫學院校培養出來的人才是未來的醫療工作者,所以醫生必須具備有良好的人文素養,比如道德的操守等,都是來自于人文的教育和熏陶。醫學院的學生在人文素養的培養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那是由于醫生這個職業比較特殊。由于時代潮流的發展,社會最需要的是復合型的醫學人才,即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兩者兼有[1]。大學英語是每個院校都開設的公共基礎課程之一,醫學院校也不例外,這是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的一種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英語的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種教學方式,將人文素養英語教材的內容中,讓學生從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2.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現狀
在社會上,由于醫患矛盾的不斷增加和醫患關系嚴重惡化,給社會帶來了非常不好的影響。其主要原因是某些醫生職業道德喪失,利用職權謀取暴利,從而導致了醫患糾紛。而醫學院校培養的是未來的醫療工作者,其教育在人文素養方面有待加強。醫學在實踐上和技術上的要求是很高的,醫學教育的核心在于專業的理論知識和臨床的實踐能力。可是,在科技興國的今天,有些醫學生只專注于專業知識的學習,根本就沒有關注過人文素養的培養,只重利而不重德。在大學英語課的教學中,有一部分的教師只針對考試的內容,沒有將人文素養滲透其中。這對學醫的學生來說,在往后的人生中無疑是缺陷,在一定程度也是很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的。
3.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和外語教學的實踐探析
3.1利用英語教材內容
人文素養的教育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尤其是那些精選出來的作品,它們不僅有很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且還能夠真切的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的關懷和擔當意識。因此,當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不斷的挖掘優秀的人文資源,對優秀作品的正能量人物要大力弘揚,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在英語的課堂上,學生不僅要掌握語言的基本技能,還需要深入的學習教材中正面人物優良的道德品質。
3.2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英語是語言的一種交流工具,尤其是和外國人交流,也是一門基礎課程。在英語的教學中,一般用得最多的教學方法是講授教學方法,不過,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教師的教學方法也需要與時俱進。如果采用網絡和多媒體的授課方式,學生對英語的學習也會更加的感興趣,學生也會更加主動的去學習。不過也可以采用傳統的授課方法和現代的技術相結合的方法,然后進行小組討論,當教師把人文素養融入其中時,學生會更加容易接受,同時,還會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3.3英語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醫學院本身就是培養未來的醫療工作者。要想培養出出色的醫療工作者,就必須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因此,作為醫學院的英語教師,除了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外,還需要有高尚的道德品格修養和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因為教師在給學生授課的過程中,其言行舉止在每時每刻的影響著學生。因此,高校的教師在平時除了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外,還需要去關注一些人文科學的相關知識,要融入到時代潮流的發展中,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學生,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4.總結
雖然現在的醫學模式和醫德觀念已經很大的改變,但是醫生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還有待提高。醫生本身就是一種崇高的職業,必須具備有良好的道德觀念和人文素養,同時還要有一顆博愛的心。將人文素養融入到大學英語中,不僅可以讓讓學生的語言優勢得到發揮,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現在的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的醫護人才,只有將學生培養成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人文適素養,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胡文仲,孫有中.突出學科特點,加強人文教育[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5):243-247.
作者:劉婷婷 單位:包頭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