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新媒體對氣象宣傳科普工作的思考范文

新媒體對氣象宣傳科普工作的思考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媒體對氣象宣傳科普工作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媒體對氣象宣傳科普工作的思考

《內蒙古氣象》2017年第6期

摘要: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思維模式、交流方式、交往形式,更對整個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文章結合傳播心理學理論研究以及氣象部門在新媒體工作中的實踐經歷進行總結梳理,提出對氣象宣傳科普工作進一步提升傳播力的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受眾心理;氣象宣傳科普

1新媒體的特點和受眾的心理需要

1.1新媒體的時效性與受眾的求快心理

先睹為快,是受眾對未知信息的需求心理,對事物最先的解釋能迅速吸引人的注意。新媒體的發展從技術形態和內容上都使得新聞報道比以往更加迅速。無論是新浪微博140字的,微信群聊、朋友圈的,新聞客戶端的即時推送,給受眾提供了比以往更快的信息獲取渠道。新媒體所的快訊、直播、現場短新聞、一句話新聞等,使得受眾在第一時間獲取信息。

1.2新媒體的新鮮性與受眾的求新心理

刺激物的新異性是引起受眾注意的重要條件。好奇心人皆有之,凡是內容新鮮、表現新奇、觀點新穎的信息容易得到受眾的青睞。此外,喜新厭舊也是受眾的重要特點,因而新媒體傳播者在標新立異、千方百計增強信息的可讀性上使出了各種手段,如人民日報為建軍90周年推出《快看吶!這是我的軍裝照》H5互動產品,在微信朋友圈中引起廣泛傳播;新華網針對全國兩會制作短視頻《無人機航拍:換個姿勢看報告》,將航拍、AR、數據可視化等技術綜合運用;微信公號局部氣候調查組推出的“超長圖”,以輕松的語言和巧妙的講故事方式贏得公眾喜愛。

1.3新媒體的真實性與受眾的求真心理

新聞受眾需要新聞,因為新聞能夠提供客觀存在的事實。新媒體傳播方式豐富多樣,一條信息可以綜合利用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多種手段,將信息全貌呈現在人們面前。在立體化、形象化的報道下,事實的真面貌得以呈現,受眾的視覺、聽覺等感官得到多重滿足。

1.4新媒體的接近性與受眾的求同心理

受眾對于自己所熟悉的信息容易產生親切感,從而表現出更多的關注。受眾熟悉的信息受其性別、年齡、職業、地域、教育背景、生活經歷、價值觀、興趣愛好等多種要素的影響。對于某個學科獨特的名詞定義不熟悉的受眾在接受信息時就會發生認知障礙,從而表現出不能準確理解或是索然無味的態度。新媒體為受眾提供了分眾傳播的可能,受眾通過自主選擇關注某個微博博主、微信公眾號,下載新聞客戶端等方式獲取信息。

1.5新媒體的包容性與受眾的求異心理

新媒體為公眾搭建了自由表達的平臺,在這一平臺上,人們可以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發泄自己的情緒,達到自我表達彰顯個性的效果。從反面的角度,面對一個問題和現象時,人們容易根據自己的成見、意圖,在情緒化的表達中迅速亮明自己的立場、觀點,或是歪曲解讀,不對問題和現象做更多深入分析和嚴謹判斷,缺少尊重不同觀點并理性交往的自覺。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宣傳思想工作關鍵是要提高質量和水平,把握好時、度、效,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讓群眾愛聽愛看、產生共鳴。氣象宣傳科普工作者應當選擇恰當方式方法積極做好網絡引導工作。

2提升氣象信息傳播力

天氣變化,是人們每天都在接觸的直觀體驗環境,一次臺風登陸、一場滂沱大雨、一次沙塵襲城對于公眾的生活產生著影響并留下深刻記憶。氣象信息具有服務性強、時效性強的特點,但也有豐富度差、區域性強的局限。把握受眾個性和共性心理和需要,順應新媒體傳播的特性,將給氣象宣傳科普工作帶來更多的啟迪和靈感,注入了更多的生機和活力。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新媒體各類平臺的迅速發展,為氣象宣傳科普工作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使氣象預報信息進一步延伸,氣象科普知識進一步擴散。改變傳統傳播的思維模式,加強氣象宣傳科普知識的內涵,強調新媒體創新形式的應用,是新媒體時代氣象宣傳科普部門勢在必行的工作。

2.1巧妙設置話題,加強傳播力

選取公眾熟悉的場景設置議題能引發公眾廣泛聯想,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氣象宣傳科普傳播應在取材于生活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議題設置范圍,挖掘潛在的網絡熱點,并抓住熱點持續與網友開展交流,方能取得不俗的傳播效果。如2018年初中國氣象局官方微博策劃話題“今年第一場雪”,吸引討論5.7萬次,1.8億次閱讀量,在這一話題下公眾分別從衣食住行、下雪回憶等各種場景表達心聲。

2.2開展交流互動,增強凝聚力

在新媒體平臺獲得更多關注考驗著氣象部門的運營能力。近年來,中央氣象臺新浪微博憑借幽默的語言風格和真誠的表達方式慢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品牌個性和成熟的內容生產機制,在社交平臺上吸粉無數,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品牌忠誠度的擁躉。2017年9月13日,中央氣象臺通過微博平臺開展“我給臺風起名字”活動,該活動是中央氣象臺首次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臺風命名,也是第一次明確將臺風命名權歸屬公眾。活動營造相互感染的氣氛,引發網友的熱情參與和積極討論,微博話題閱讀量高達5802萬。該活動也受到媒體高度評價,現代快報針對此事評論到,以往在自然科學領域,網友能進入的平臺不多,參與的公共事務少之又少。給臺風起名字,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界。

2.3善講故事,贏得情感共鳴

氣象宣傳科普內容既要傳播氣象文化,又要滿足個性需求,找到主流與個性的最大公約數,實現“悅讀”“閱聽”“閱看”,求得傳播者和受眾間的共鳴,達到潤物細無聲目的。如中國氣象頻道制作的兩條形象宣傳片。將氣象預報擬人化,增強了氣象人本主義色彩,拓展氣象信息報道空間,豐富了氣象宣傳表現形式。從親情、愛情主題入手,既傳遞了溫情、陪伴,又靈活運用幽默新穎的表達方式,在角度選擇,情節發展,結果設置上細致策劃,被媒體評價“走心”“創意滿分”,受到公眾的認可好評,留下深刻印象。

2.4注重創新,打造優質傳播作品

受眾總是被形式新穎、內容新奇的傳播產品吸引。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宣傳思想工作創新,重點要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努力以思想認識新飛躍打開工作新局面,積極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難題的新舉措新辦法。日新月異的技術變革以及不斷提升的受眾品位,使氣象宣傳科普傳播產品必須在信息“包裝”上有所突破。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制作“二十四節氣”系列手繪動畫網絡科普作品,在內容上構思精巧,結合公眾需求,在傳統二十四節氣文化解讀中融入現代氣象科學知識;在形式上獨具創意,采用手繪動畫的新穎動態模式,畫風語態幽默風趣,符合現代流行文化審美。動畫單集時長控制在2分鐘,迎合快節奏生活下公眾碎片化的閱讀習慣。該系列作品抓住節氣的關鍵時間點通過央視新聞頻道、氣象部門新媒體平臺等多種渠道同步推廣,網絡播放總量超過1億。

3結束語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思維模式、交流方式、交往形式,更對整個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氣象宣傳科普工作者要密切關注時代精神、技術發展以及公眾需求,打造出緊跟時代潮流、符合公眾愛好的科普作品以饗受眾。

參考文獻

[1]王倩.“全媒體時代”提升氣象信息傳播力的思考[J].現代傳播,2012(2):162-163.

[2]劉文.新媒體在氣象科普宣傳中的優勢分析[J].新媒體研究,2016(19):50-51.

作者:董青;肖紅雷;胡亞 單位: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XXXX|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 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精品欧洲男同同志videos| 国产在线视频www色| 综合558欧美成人永久网站| 在线视频国产一区| 一本一道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日本免费一级片|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就去吻 |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91福利视频免费观看| 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中文娱乐网| 日韩在线视频第一页|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青青| 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下载|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免费看|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 | www.日本在线视频| 性欧美wideos| 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日本最新免费不卡二区在线|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视频| 亚洲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喷出巨量精子系列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关键词|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大伊香蕉在线观看视频wap |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真实国产老熟女粗口对白| 午夜天堂一区人妻| 美女扒开大腿让男人桶| 国产一区二区三精品久久久无广告| 香蕉视频在线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