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文評析論文:人文范疇下的英美文化透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劉惠霞單位:許昌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在文藝復興時期之前,西方充斥著中世紀宗教的神權統治,對人性的壓抑程度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文藝復興時期出現了“人文主義”思潮。西方文化的淵源最早來自于古希臘羅馬時期。當時的哲人們雖然只是對自然感興趣,但在不知不覺中,他們的研究已具有了初步的人文主義。如普羅泰戈拉的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就是這種人文精神的自然表露。這是古希臘哲人對人的價值的充分肯定。在隨后的西方歷史發展過程中,西方文學一直在追尋著人文精神的印記,在對生命意義的體認中,不斷前行。西方文學從古希臘開始,經過中世紀至文藝復興,再到當代的后現代主義文學,其文學作品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從來沒有中斷過。
高爾基曾經說過:“文學就是人學。”文學與人是密不可分的,文學作品的核心構成就是人。文學作品的作者通過細膩的筆法,描述人的心理狀況、思想感情,展現人物所處社會的狀況。文學作品對于人們來說絕不是奢侈品,它應該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給養。人們通過欣賞文學作品,可以徜徉文學的世界,可以毫無顧忌地宣泄感情,可以體驗作品人物的情感世界。英美文學作為西方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具有人文性的特點。美國詩人朗費羅的詩歌《人生頌》,就體現了美國文學作品對于人文精神的重視。
英美文學中的人文演變
其實在英美文學中所流傳的人文,有著很長的發展歷史,最早萌發于古希臘文化中的人本主義,在文藝復興時期得到宣揚,在當時的英美世界,后來在移民到新大陸之后,得到進一步地發揚和傳承,所以,大致來講,英美文學中的人文演變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希臘文化中的人本主義
希臘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搖籃,也是西方的人文主義的發源地,但是在早期的希臘文化中,與后來的人文主義是不一樣的,準確地說,在希臘的早期文化中所體現出來的不是人文主義,而是人本主義,這種人本主義主要表現在希臘神話中,人本位的意識在希臘神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成為后來希臘文化中重要的民族文化內核。
無論哪個民族的神話,都是這個民族文化的母懷,它反映了這個民族最早對于人與自然問題的思考,因而也就具有了最早的對于人的認識,希臘神話中所表現出來的就是人本主義,換句話說,就是這種文化注重對于個人權利的維護與尊重。在希臘神話中,放縱原始欲望,張揚自己的個性,肯定人生與生命的價值,肯定世俗的生活。無論是神,還是半神,其實都不是神,而是人,他們有人的特點,有人的個性,自然也有人的缺點,敢愛敢恨,恣情縱欲,為所欲為,真切地反映出了那個時代的人本主義文化心理。比如宙斯的好色心理不下于韋小寶,他有七個妻子,她們分別是:墨提斯、忒彌斯、歐律諾墨、得墨忒耳、摩涅莫緒涅、勒托與赫拉,而這七個妻子,與宙斯并不都是一個輩分,有的比宙斯小,有的是宙斯的姑姑。這些神話中的故事,不僅僅是對于自然與宇宙的解讀,更為重要的是,體現出來的是希臘對于個體生命價值的追求,對于個性張揚的反映。
(二)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重視人的價值,追求人性,要求把人從宗教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這就是人文主義最為重要的思想。希臘文化中,哲學發展到了亞里士多德之后,基本上就開始衰落了,然后經過普洛丁的新柏拉圖主義,就進入了經院哲學階段,然后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到了資本主義開始萌芽的時候,西方的文化產生了巨大的變化,開始重新追求世俗的價值,追求個人的價值,追求現實的生活意義,掀起了一股哲學思潮,這被稱為文藝復興。所謂的文藝復興,是指復興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其實個人主義,在一定程度上講,也是對于古希臘羅馬文化中的“人本主義”的復興。
這一時期產生了眾多的文藝作品,而就英美文學來說,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不可否認莎士比亞是英國最為偉大的劇作家,也是英美文學在人文主義領域最有成就的人,可以說他的文學作品代表了英國文學的高度,而《哈姆雷特》也是莎士比亞巔峰時候的作品。
哈姆雷特是《哈姆雷特》的主人公,莎士比亞將當時英國社會中的尖銳矛盾、宮廷政變、新政的黑暗統治等,都通過哈姆雷特與克勞迪斯的悲劇沖突展現了出來,這部戲劇成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典型代表。哈姆雷特本人崇尚科學與理性,反對愚昧與迷信。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王子,在他的身上,人文主義的影子深刻地照射在他的身上,他成長的不幸是我們每一個人苦難的折射,但是混亂的宮廷生活,使得他看到自己必須將自己與國家的命運聯系起來,而這種聯系,加重了自己對于自身價值的認定,他說:世界是一所巨大無比的牢籠,宮廷是一所荒蕪的花園,那里的毒蟲與惡草茂盛無比。無論是哈姆雷特的反抗,還是哈姆雷特本身的命運,其實都昭示了人文主義的影子。莎士比亞不僅描寫出了他對于王子的同情與肯定,同時也表現出了對于當時這個社會的貪婪與殘忍的批判,反映了對人文主義所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的向往。
美國文學中對“人文”的反思意識
梁啟超說:“麥哲倫之后,有千萬個麥哲倫,但是鄭和之后再無鄭和。”也正是這樣的一種人文主義追求,一種探險精神,使得新大陸被發現,并且移民也將人文主義從歐洲帶到了新大陸。
在美國的文學中,人文主義得到了很好的傳承,比如馬克吐溫、海明威等的作品。馬克吐溫的小說《競選州長》深刻地表現出了人文主義思想,揭露出了所謂的“民主選舉”,其實不過是一場巨大的資本的比拼。在《競選州長》中,主人公參加州長競選,其自我形象的感知由自信轉向自我的困惑,其實反映了人文主義,但是也表達了一種“反人文主義”的傾向。他開始很自信,但是隨著競選的深入,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隨之而來,他的對手捏造了好多罪名加之于他,一夜之間,他成為一個“百思不足以贖其罪”的壞人,結果他聲名狼藉,最后終于放棄了競選。馬克吐溫利用幽默的筆調,不僅寫到了競選的內幕,其實也是對于資本主義所倡導的人文主義的一種反思,或者說是一種懷疑。
結語
以往對英美文學的研究很少從人文領域視角切入分析,并且對英美文學中所蘊涵的人文思想的研究分析也涉及不多。筆者通過上文的分析論述,期望我國的英美文學研究能擺脫世俗化的功利性目標,以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和人文素質為旨趣,結合英美文學自身的人文性特點,使學生在品讀和研習英美文學作品中切實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人文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