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胸腔鏡心臟射頻消融術的圍術期護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總結心房顫動(房顫)患者在外科胸腔鏡輔助下行心臟射頻消融迷宮轉律術圍術期的護理要點。方法選取廣東省人民醫院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入院的30例心房纖顫不合并其他心臟瓣膜病變患者,均在我院心外科行經胸腔鏡行射頻消融迷宮轉律術及左心耳切除術,其中男27例,女3例,年齡31~72歲。對患者做好心理護理、術前準備、術后護理,重點觀察術后患者的心率和心律,維持患者水、電解質的平衡,總結患者圍術期的護理要點。結果30例胸腔鏡輔助下行心臟射頻消融迷宮轉律術患者無1例死亡,患者均出院,出院后隨訪3個月,18例復查心電圖為竇性心律。結論經胸腔鏡心臟射頻消融迷宮轉律術圍術期護理要點是做好術前宣教,提高護理質量和效率,識別常見心律失常的特征并及時報告。
關鍵詞:心房顫動;胸腔鏡;射頻消融;圍術期護理
心房顫動(atrialfibrillation,AF)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心律失常,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率增加。AF癥狀的輕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響。心室率不快時可無癥狀,但多數患者有心悸、胸悶,心室率超過150次/min時可誘發心絞痛或心力衰竭[1]。AF容易導致心房內血栓形成,并引起腦栓塞或周圍動脈栓塞,是AF最常見的并發癥,AF是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2]。AF患者腦卒中的發病率在17.5%~24.4%,一般人群的腦卒中發病率在5.6%[3],AF發作時不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其并發癥也會顯著增加致殘率和致死率[4]。AF的傳統治療為以藥物維持竇性心律和控制心室率的同時進行抗凝治療,但藥物維持的作用有限,且有副作用,而抗凝治療有增加出血的危險[5]。外科胸腔鏡輔助下射頻消融迷宮轉律術是近幾年治療AF的一項重要進展,這就為相應的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外科在胸腔鏡輔助下行射頻消融迷宮轉律術治療AF30例,圍術期進行了相關護理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0例患者均出院,未發生嚴重并發癥,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心外科共30例患者接受胸腔鏡輔助下射頻迷宮轉律術治療,其中男27例,女3例,年齡57(31~72)歲。完善術前相關檢查,做好術前準備、心理護理,術后給予密切監護,觀察靜脈注射鹽酸胺碘酮時心率及心律的變化,及時發現有無出現并發癥,歸納總結護理要點,30例患者經過治療均出院。
1.2方法
在全身麻醉下,經腋中線第四肋間置入腔鏡,暴露右心房和肺靜脈,游離上、下腔靜脈及左心房頂,使用導航器經右下肺靜脈過導管后導入消融鉗消融右肺靜脈,經腔鏡口放右側引流管。經左腋前線第3肋間置入腔鏡,暴露左心房和肺靜脈,消融左肺靜脈,切割心耳,經腔鏡口放左側引流管,逐層止血關胸,接閉式引流水封瓶,送患者入心外科重癥監護室監護,待生命體征穩定后回到心外科普通病房。
2圍術期的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術前心理護理AF發作時患者常感覺心悸不適,長期服用藥物療效不顯著時,易對治療喪失信心,而外科胸腔鏡輔助下進行的射頻迷宮轉律術是在全身麻醉下進行的,手術承擔的風險較內科大,患者易產生恐懼心理,害怕手術。護士應加強和患者的交流,了解其心理情況,針對患者擔憂的問題,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解釋清楚;向患者說明術后在重癥監護室所處的環境,囑其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提高患者醫從性。解釋術后飲水量的限制和麻醉未清醒前的安全約束,減少患者的不安,安排已手術成功的患者與其交流,增加患者對手術成功的信心。2.1.2術前常規護理術前做好各種實驗室相關檢查及胸部X線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腹部超聲等檢查,對長期服用抗凝藥的患者要停藥一周,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鈉0.4mL/d或者0.4mL/12h。患者三餐飯后用西吡氯銨含漱液漱口,術前一天為患者配血、備皮,常規備皮腋下、胸前、會陰部、雙側腹股溝及雙大腿皮膚。患者用洗必泰清洗胸前,用棉簽沾濕洗必泰清洗鼻腔,術前一晚半流飲食,22:00后禁食禁飲。
2.2術后護理
2.2.1鹽酸胺碘酮的護理鹽酸胺碘酮為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具有輕度非競爭性的α及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功能,能延長所有的心肌細胞包括竇房結、心房肌、房室結、希氏束、浦氏纖維以及心室肌的動作電位時間、復極時間和不應期,有利于消除折返[6]。手術完成后根據心率情況予鹽酸胺碘酮中心靜脈微量泵入,開始以50mg/h維持,用藥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心律、心率及藥物產生的低血壓或心動過緩等不良反應,若心率低于80次/min,及時報告醫生調整用藥劑量。患者心率穩定后鹽酸胺碘酮改為口服,200~400mg/d,200mg/次,出院后繼續口服鹽酸胺碘酮3個月,定期門診復查心電圖。2.2.2心電監測的護理術后早期常規心電監護,密切注意患者心率及心律的變化,及時調整用藥劑量。房室傳導阻滯是AF患者射頻消融常見的并發癥,如房室傳導阻滯、室性期前收縮等,及時發現心律的異常情況并報告醫生。若心率長期低于60次/min時,及時報告醫生,配合醫生留置頸靜脈臨時起搏器,掌握臨時起搏器的使用方法,固定好起搏器導線,貼好標識,避免牽拉導致起搏導線脫落。密切監測患者的電解質,維持血鉀濃度在正常水平,避免低血鉀濃度造成對心率的影響。觀察心律是否轉為竇性,必要時配合醫生行電復律。2.2.3胸腔引流管的護理確保左、右胸腔引流管緊密連接水封瓶,無漏氣發生,避免胸腔引流管受壓、扭曲,保持胸腔閉式固定通暢,水封瓶應放置在低于胸管出口的60~100cm下,防止液體倒流入胸腔內引起感染。因患者左、右各留置一條胸腔引流管,要說明轉身時的注意事項,幫助患者床上擦浴,做好生活護理,避免牽拉導致管道脫落,30例患者均未發生感染及脫管。水封瓶兩天更換一次,嚴格進行無菌操作,更換水封瓶時用兩把血管鉗相對夾閉胸腔引流管。觀察患者胸口有無滲血、滲液,及時報告醫生更換敷料,保持胸壁口敷料清潔、干燥。定時擠壓胸腔引流管使其引流通暢,防止其堵塞、扭曲、受壓。每天密切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若每小時引流量超過200mL并持續3h及以上,說明有活動性出血的可能[7],應立即報告醫生,遵醫囑用止血藥物,并密切觀察、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30例患者均未發生活動性出血。引流液量較多時,呈乳白色,考慮胸導管是否在手術過程中損傷的可能等,報告醫生,留取患者胸腔引流液送檢驗科做乳糜試驗,必要時戒脂飲食或禁食;24h引流液量少于100mL,考慮拔管。2.2.4呼吸道的護理協助患者翻身、拍背,教會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的方式,給予氧霧吸入,鼓勵患者咳嗽、咳痰,促進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教會腹式呼吸、吹氣球以促進肺擴張,若引流管拔除,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本組患者均未發生肺部感染。
2.3出院宣教
(1)根據出院醫囑服用鹽酸胺碘酮3個月,不可自行加、減量,教會患者觀察藥物不良反應,囑患者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就診。(2)教會患者自測脈搏及聽診心率的方法,指導患者服藥前自測心率,若每分鐘小于60次即停藥一次,感覺心悸不適及時就診。(3)出院15d后拆除胸壁口的縫線,注意有無紅腫、滲血、滲液,若出現任一情況及時回院就診。(4)根據出院醫囑定期復診。
3結果
經過有效的護理和治療,30例患者術后均順利出院,術后隨訪3個月,18例患者復查心電圖為竇性心律。4小結外科胸腔鏡輔助下射頻消融迷宮轉律術是治療AF的有效方法,通過對30例胸腔鏡輔助下射頻消融迷宮轉律術治療AF的護理,作者體會如下:具體的術前宣教,能使患者很快適應重癥監護室的環境,配合好醫護人員的工作,縮短患者在重癥監護室的監護時間,提高護理質量和效率。鹽酸胺碘酮的應用及對患者心率、心律的觀察是預防和治療心律失常的重要環節,護理人員應具有專業的護理知識和良好的技術水平,掌握心電圖的基本知識,能識別常見心律失常的特征,掌握相關處理方法,早發現、早報告醫生,并遵醫囑處理,才能促進患者的康復,縮短住院時間。
參考文獻:
[1]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31-132.
[2]劉彩玲,朱時法.華法林在慢性心房纖顫患者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9,22(3):282-283.
[3]李雪梅,楊欣欣,范琍.單純性心房纖顫行微創外科治療的術后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25):3041-3042.
[4]李紅.房顫射頻消融術28例圍手術期觀察與護理[J].現代醫學,2012,40(5):590-592.
[5]祖麗.20例房顫射頻消融術的手術配合及護理[J].中國現代醫學,2014,52(30):67-69.
[6]石蓉,陳玉華,仇桂東.心臟瓣膜置換同期應用雙極射頻消融術治療心房纖顫患者的術后護理[J].華西醫學,2009,(12):3227-3228.
[7]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06-408.
作者:朱蘇敏 謝雪均 單位: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