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視胸腔鏡胸心外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電視胸腔鏡技術在胸心血管外科的應用是90年代胸心外科微創手術的一大發展。筆者從1995年5月~2000年1月共已完成電視胸腔鏡下胸心外科手術76例,總結分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76例,男性42例,女性34例;年齡23.12±14.93歲(1.67~67歲)。病種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動脈導管未閉(PDA)32例,男性12例,女性20例,年齡9.15±4.92歲(1.67~21歲),導管類型72.8%為管狀型,27.2%為漏型,導管直徑為0.63±0.24cm;縱隔腫瘤4例(支氣管囊腫3例,胸腺囊腫節1例);縱隔淋巴結活檢4例;自發性血胸4例;雙側胸交感神經切除治療重癥雷諾病1例;左胸交感神經節切除治療原發性長QT綜合征伴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和昏厥1例;肺活檢2例;胸膜活檢4例;肺大泡、自發性氣胸治療17例;不明原因胸腔積液探查2例,其中1例同時行心包開窗引流;三尖瓣閉鎖行Fontan手術后頑固性右側胸腔積液行右側胸膜固定術1例,外傷性血胸探查1例,包裹性膿腫清除3例。
1.2手術方法
1.2.1動脈導管鉗閉全麻,單肺通氣,取90°右側臥位,于左腋中線至腋后線間第三肋間做2.5~3cm的操作孔,第三肋間腋前線做1cm切口,供伸入電視內窺鏡。經操作孔用常規手術器械銳性和鈍性分離PDA前壁及上、下緣;充分降壓后,用大號(12mm)鈦夾鉗閉動脈導管,先鉗閉靠肺動脈側PDA(一般用兩個鈦夾,如導管較長,可用三個鈦夾)。鉗夾后,仔細檢查肺動脈震顫是否完全消失,鈦夾尖端是否超過PDA后壁。查無出血,間斷縫合縱隔胸膜、張肺,縫合切口。僅1例留置胸腔引流管。
1.2.2胸交感神經節切除T2與T3胸交感神經節定位后[1],經第5肋間腋中線置入電視內窺鏡,于同一或上一肋間腋前線和腋后線做0.5~1.0cm切口伸入鉤狀電刀與肺鉗,切開縱隔胸膜,切除T2、T3胸交感神經節,包括神經干及周圍組織,以徹底清除其交通支Kuntz纖維。
1.2.3其他胸腔鏡手術方法其余病例也都在全麻、單側肺通氣,90°側臥位下進行。電視內窺鏡進路取腋中線第5或第6肋間,于其上一肋間腋前線和腋后線分別做0.5~1.0cm切口置入胸腔鏡操作器械。必要時,在腋中線與腋前線或腋后線間再做1cm切口伸入另一胸腔鏡器械協助操作。
肺大泡直徑<1cm以電刀凝固,肺大泡>2cm或肺活檢,則必須使用切割吻合器或加以縫合;胸膜或縱隔腫塊活檢則采用活檢鉗或/和胸腔鏡剪刀剪切活檢組織,淋巴結活檢則盡可能完整摘除,避免用電刀燒灼組織,影響病理診斷。縱隔腫物切除采用鉤狀電刀游離摘除,較大血管(>1mm)則需用鈦夾鉗夾止血;胸膜固定采用胸膜腔內噴灑滑石粉方法。
對于自發性氣胸、胸腔積液(血)病例,術后需留置胸腔閉式引流管,其他病例如無出血之虞,則無需置胸腔引流管。
2結果
2.1PDA鉗閉所有電視胸腔鏡下鉗閉病例,術后肺動脈震顫都完全消失,無出血、左喉返神經損傷等并發癥,彩色超聲心動圖(2D-UCG)復查均無殘余分流,術前、術后結果見附表。術后平均最高體溫37.5±0.15℃,持續天數1.02±0.81天,僅15.2%病例術后需鎮痛,平均住院天數5.56±1.64天,最短術后僅住院2天。術后最長已隨訪二年,復查2D-UCG均未發現再通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