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療保健支出實證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模型設定與數據來源
1.1空間效應檢驗Moran指數是最早應用于全局聚類檢驗的方法,該指數取值-1到1之間,數值小于0則空間相鄰單元不具有相似性,大于0則表明有正相關。Moran指數I的計算公式。
1.2空間面板模型設定本文引入的解釋變量包括收入、人口年齡結構以及環境污染變量。根據國內現有文獻的研究,一般認為收入水平是醫療保健消費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隨著消費者收入增加,其醫療保健消費需求也隨之增加。醫療保健支出收入彈性的大小,更是研究的熱點對象。健康資本隨年齡增長而加速折舊,居民的醫療消費需求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因此,可以預期,老年人口比例的提高,會推動其人均醫療保健支出的增加。環境質量惡化會引起居民健康水平下降,進而促使居民增加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本文以化石能源消費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為環境質量的變量,以揭示環境質量變化對醫療保健支出的影響。本文建立的模型為:為了進一步判斷是固定效應還是隨機效應,本研究采用豪斯曼設定檢驗方法進行判斷,該檢驗的原假設為模型是隨機效應設定,檢驗統計量在原假設下服從自由度為解釋變量個數的卡方分布。
1.3數據來源基于數據的可得性以及避免分析周期過長行為經濟人行為變化,本文選取的樣本為2007~2010年除西藏外的30個省市自治區。以lph表示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人醫療保健年支出的自然對數值,以lpg表示人均GDP的自然對數值,揭示經濟發展使得社會對衛生服務的隱形需求顯現化;以lps表示人均工業煙塵排放量的自然對數值;lnj表示地區65歲以上人口占比的自然對數值,剝離年齡改變引致的醫療需求。且本文以1995年GDP平減指數為基期(1995=100),將名義價值指標換算成實際數據。本文城鎮人均保健支出、65歲以上人口占比數據來源于《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09~2012各版),人均GDP、人口總數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08~2011各版),工業煙塵排放數據來源于《中國環境統計年鑒》(2008~2011各版)。
2模型估計與檢驗
2.1空間效應檢驗結果無論是基于人均醫療保健支出的水平值還是自然對值空間相關性檢驗的結果來看(見表1),醫療保健支出30個省、市、自治區的相關性都比較高,并且在1.5%的顯著水平上都可以判斷相關性是存在的,且為正相關,也即該指標表現出正向的空間群集效應。
2.2空間面板估計結果本文計算得到豪斯曼檢驗統計量為-17.6411,對應的顯著性水平為0.0015,故在1%的設定顯著性水平上不能接受原假設,也即模型應該設定為固定效應。并且空間自回歸固定效應面板模型估計結果如表2所示。由估計結果來看,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各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均有顯著的影響。具體而言,人均工業煙塵排放系數為0.018644,表明人均碳排放每增加1%,人均醫療保健費用會增加0.018644個百分點。人均收入的系數為0.374078,表明人均收入每增加一個百分點,醫療保健費用平均會上升0.374078個百分點。事實上截至目前居民對醫療保健支出還處于不飽和狀況,全社會對醫療保健服務還存在較高程度的隱形狀態,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會逐步提高對醫療保健服務的購買能力。作為社會整體對當前醫療服務消費能力不足的改善措施之一,應該進一步擴大職工、居民醫保、新農合醫保的參保范圍、擴大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具備條件的地方還應該提高養老金的發放額度和發放范圍,多種措施齊下,著力提升國民的醫療保健服務消費能力。老齡人口結構的系數為0.131984,表明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每提升1%,醫療保健費用會上升0.131984%。更為重要的是,空間滯后的被解釋變量估計系數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也是顯著的且為正,這意味著30個省、市、自治區間人均醫療保健支出有正的外溢效應,某地人均醫療保健費用支出上升會拉升周邊相鄰省份該支出的增加。
3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空間相關性檢驗確認各省、市、自治區城鎮醫療保健支出之間存在集群效應,并基于構建的空間面板計量模型發現2007~2010年間醫療保健支出溢出效應顯著,人均收入在三個因素間影響最大,年齡結構和人均工業煙塵排放均有顯著影響。基于此本文認為:(1)進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制度,著力滿足人民群眾對醫療保健服務的消費能力。當前階段,盡管我國人均收入水平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絕對水平還比較低,尤其是在住房支出壓力、不太完善的社會保障條件下居民的實際消費能力更弱。在提高居民整體收入水平的同時,還需完善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制度,努力擴大中等收入的比重。(2)更加重視老齡化人口的醫療保障服務。發展老年醫療保健市場或老年產業,滿足老年人醫療保健的多元化需求;進一步完善以社區服務為基礎的老年醫療保健服務體系,把預防、保健、醫療、護理和康復等作為老年人醫療保健服務的重要內容。(3)為了改善居民的健康狀況必須更加重視環境保護工作。當前階段是環保問題高發期,地下水污染、糧食重金屬污染、大面積霧霾天氣頻發以及多地PM2.5“爆表”等等,各級政府應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科學施策,把調整優化結構、強化創新驅動和保護環境生態結合起來,對于高能耗高排放的產業逐步實施“控制規模-限產-禁止出口減產-進口替代”的產業政策,將建設“美麗中國”落到實處。
作者:歐元明周少甫單位:中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