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口腔實習醫師溝通能力的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交流溝通意識的培養
早在1989年,世界醫學聯合會在福岡宣言中就指出:“所有醫生必須學會交流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技能。缺少共鳴(同情)應該看作與技術不夠一樣,是無能力的表現。”為了加強口腔實習醫師交流溝通的意識,我們側重以下幾個方面。注重禮儀:要求實習醫師出診時衣帽穿戴規范整齊,干凈整潔的儀表是對患者的尊重,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同時也能增加自信心。同患者交流時要專注、認真,禁止學生同患者交流時進行無關活動,比如接聽手機、發短信等。耐心接診:對于實習醫師接診我們要求“寧慢勿快”,目的是讓他們養成穩健的作風。問診時要求先耐心傾聽再引導性的提問,對于敘述不清的患者要反復詢問,不要輕易打斷患者的敘述。臨床檢查要細致規范,做出的分析判斷和最后診斷要向患者如實、詳細地告知。語言技巧:醫患溝通首先是語言交流,李春年等認為醫患溝通需要語言的藝術,話語委婉、措辭慎重。我們要求實習生接診患者時語言禮貌、規范,語氣柔和,語速勿快。向患者解釋病情時既要體現專業性又要使患者理解,使患者準確的了解病情和診療計劃,這是醫患溝通的重要方面,需要一定時間的實踐后才能掌握較好的語言技巧。知情同意:所有檢查治療都要告知患者,必須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況下進行。告知的主要內容包括:必要性、簡單的原理、可能的結果、可能的并發癥及其后果、所需的時間和費用。對于有創的操作均須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2.注重人文關懷
醫乃仁術,應以人為本。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Luria認為:“醫學的本質具有兩重性,它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人學,需要人文精神的滋養。”在實習醫師崗前培訓時向其強化人文意識,主要強調以下三方面。具備同情心:接診患者時,要換位思考。以誠待人:要對患者的病情判斷和處理計劃如實告知。對于不能確診或不能確定如何治療時也要如實向患者解釋,不可故意隱瞞甚至欺瞞患者。我們要求實習醫師遇到疑難或出現失誤時要及時向帶教醫師報告。要使患者明白醫師為其解除病痛所做的努力,也要讓患者知曉遇到的困難和可能的風險。尊重患者:尊重患者并不僅是語言行為上的禮貌,還包括對患者知情權和疾病治療選擇權的尊重,有些實習醫師過于武斷地決定治療方案,盡管符合疾病治療原則,也會招致患者的不滿,要給患者一個考慮和權衡的時間。
3.溝通中的風險防范意識
疾病是千變萬化的,臨床診療過程中可能會有各種預想不到的情況發生,受醫學發展的限制,目前仍有很多無法治愈的疾患,許多治療結果都有不可預知性。風險告知的目的是使患者充分認識自己面臨的診療措施的意義和風險,能正面客觀的面對風險,最終讓患者能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所以同患者溝通過程中要體現科學性,客觀性。風險告知:任何醫療行為都有風險性,我們將門診常見的操作的知情同意書都制作成模板,便于使用。例如有局部麻醉知情同意書、根管治療知情同意書、牙拔除術知情同意書等。實習醫師在告知風險時通常有兩種傾向,過于簡單草率,或過于繁瑣和危言聳聽,這兩種傾向都會使風險告知失敗。前者使患者對風險和并發癥認識不足,認為治療過程簡單輕松,結果出現正常的治療后反應也會不滿。對風險的告知過于繁瑣會增加患者的恐懼和疑慮,使其放棄治療,還會使患者產生醫師推卸責任的負面理解。有效的風險告知應該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有重點的告知。我們向實習醫師說明,風險告知時一定要突出重點,對于發生率高的并發癥要反復強調和解釋,要獲得患者的明確反饋,對患者可能的影響也要替他想到,比如拔牙后的腫脹會影響語言、進食,對于某些語言交流、公關性質的職業要影響工作等。對于少見并發癥等也要告知,但要鼓勵性的、客觀的說明其發生率,在什么情況下容易發生等。
總之,作為醫師我們多從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風險告知時要突出重點,分清主次,友善溝通,通常都能獲得患者的理解。負面溝通的化解和終止:初入臨床的實習醫師有時會遇到負面溝通的情況,這時需要帶教老師及時化解或終止。負面溝通一般表現為以下幾個級別的情況:①患者反復問同樣的問題;②醫患之間發生爭論;③患者明顯表現出不滿情緒;④患者有過激語言或語言暴力;⑤患者有過激行為或行為暴力。作為實習醫師當出現溝通障礙時,不能“冷、硬、頂”,更不能有過激語言,而是要換一種方式解釋并及時向帶教醫師匯報。臨床帶教醫師,當發現有溝通障礙時要及時介入,詳細了解病情,協助進行溝通,及時終止負面溝通。此時,帶教醫師重點要安撫患者,詳細了解其訴求,分析主要矛盾,再加以妥善解決。負面溝通產生的原因大體可分為醫療原因和服務原因,前者多是醫患之間對疾病認知理解不同所致;服務原因多是因為醫療服務的水平沒有達到患者的預期,有時是醫生解釋不夠詳細,更多是醫療服務體制流程所致。作為實習醫師在遇到負面溝通的情況時,要沉著冷靜,及時報告。這樣大多數負面溝通均可當時化解。
4.點評和討論
帶教醫師通過觀察實習醫師的醫患溝通情況,適時的指出學生溝通過程中的優點和缺點,典型的問題和事件則進行討論。在此過程中我們應用一些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實習醫師能更好地把握患者的心理。角色扮演教學法是FanninShaftel和GeorgeShaftel于1967年建立的,藉由表演問題情境和討論表演來探索感情、態度、價值、人際關系問題和問題解決策略。高中玉等[5]認為角色扮演是培養醫患溝通能力的有效方法。能透過故事情節和問題情境的設計,讓學習者在設身處地模擬的情況下,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理解人物的心理世界,進而增進對問題情境的理解。我們將臨床遇見的典型情景通過角色扮演進行再現,使實習醫師在理解患者處境的情況下體會醫患溝通的方法,使實習生的醫患溝通能力迅速提高。
作者:祝為橋劉靜明王靜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