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營養健康與心理干預患者自控能力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痛風性腎病患者不僅存在肥胖、高血壓、高血脂、腎結石等因素,同時還包括飲食不合理、自我管理能力低下等自身因素,因此在治療原發病同時,需加強飲食控制,并提高疾病自控能力[1]。營養健康宣教聯合心理干預較常規護理方案,著重突出患者飲食習慣、自我控制能力等,提高了患者治療主動性,能增加治療效果。本研究以86例痛風性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此聯合護理干預對其的影響。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86例痛風性腎病患者,納入標準:①診斷為痛風性腎病;②痛風穩定期;③溝通、理解能力尚可;④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既往有精神疾病史;②配合度差;③合并泌尿系統疾病;④住院時間短于1周。根據住院單雙號將上述患者分為常規組與觀察組。常規組46例,男性2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44±11)歲,平均病程(4.2±1.1)年,血尿酸(514±125)μmol/L。合并癥高血脂21例,高血壓7例,肥胖4例。觀察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44±11)歲,平均病程(3.8±1.2)年,血尿酸(504±122)μmol/L,合并癥高血脂16例,高血壓4例,肥胖7例。2組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住院護理,護理內容包括入院宣教、環境護理、藥物護理、心理護理等。觀察組予以營養健康宣教結合心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收集患者信息,入院時護士仔細詢問疾病史及生活習慣,并記錄在冊。
(2)營養干預宣教主要以飲食治療為主,結合住院評估時采集的病史、生活習慣等信息,選擇性進行營養健康宣教。①在不加重腎負擔的情況下,患者每日應攝入足夠的液體,促進尿酸排除,預防尿酸腎結石。體質虛弱、易腹瀉、心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等患者如當日液體輸注較多,則不宜過多飲水。②禁止高嘌呤食物。入院時,禁止患者食用高嘌呤食物,在痛風緩解期,可適當食用含中等嘌呤的食物。在住院期間,可以食用含嘌呤最少的食物種類,并控制在100mg以下。
(3)適當增加蔬菜、水果等堿性食物的攝取,但要注意嘌呤含量過高的蔬菜。
(4)禁止飲酒。住院期間禁止患者飲酒。心理干預:進行心理干預時,通常以問題導向式進行個性化護理干預,了解每一位患者心理需求,再安撫情緒[2]。對于患者懶散、大意、僥幸等心理,認為沒必要每天按照營養宣教中的內容進行,護士加強科普教育,提高患者自控能力,并鼓勵患者堅持執行宣教內容,建立良好的治療信心。
1.3觀察指標:
①自擬飲食攝入調查表,包括每天液體攝入量、脂肪攝入量、堿性食物、高嘌呤攝入及飲酒等內容。②以自擬量表進行疾病認知程度調查,總分100分,≥80分表示優秀,60~80分表示一般,<60分表示差。③在干預前、干預1周、出院前1d,以自擬量表進行疾病自控能力測試,總分100分,分數越高代表自我控制力越高。
1.4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重復測量數據進行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飲食攝入情況分析:
出院前1d,觀察組的液體、脂肪、堿性食物、嘌呤等攝入量均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但飲酒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2組干預前后疾病認知程度評估比較:
出院前1d,2組的疾病認知程度的優秀率顯著高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的優秀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2。
2.32組干預前后疾病自控能力影響:
干預前常規組得分(21±6)分,觀察組(23±6)分;干預1周常規組得分(46±12)分,觀察組(73±17)分;出院前1d常規組得分(76±18),觀察組(85±14)分;觀察組疾病自控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42組住院情況分析:
常規組住院時間(8.7±1.4)d,顯著長于觀察組(7.2±1.4)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目前,痛風性腎病仍無根治方法,通常以預防為基本治療措施,預防必須依賴患者自我護理意識及效能,故開展健康宣教顯得非常必要[3]。在患者入院時,護士對患者的飲食習慣、心理狀態等信息須有一定了解,再根據此信息展開營養健康宣教。在宣教中,為增強患者疾病認知程度,每講解1次宣教內容,護士闡述其病理機制,引導患者深層次思考。患者履行宣教內容時,因更改飲食習慣、生活習性等容易產生不良情緒,且飲食療法見效慢,患者還會產生不信任、抵觸情緒,因此還需實施心理干預。當患者取得進步時,護士給予其鼓勵、信心、關懷,避免負面情緒滋生。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飲食習性較常規組改善顯著,疾病認知程度優秀率亦顯著高于常規組,可見營養健康宣教聯合心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飲食習慣,提高其疾病認知程度。筆者發現2組的飲酒習慣在干預前、干預后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構成比并不多,分析原因可能是大家對飲酒不利于痛風性腎病的科普較為熟悉,間接表明了營養健康宣教的重要性。觀察組干預后疾病自控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與觀察組疾病認知程度、飲食習慣改變的結果一致,體現營養健康宣教聯合心理干預可促使患者自發更改生活習性[4],配合痛風性腎病的治療,促使患者快速達到出院要求。總之,對痛風性腎病患者予以有效營養健康宣教必不可少,同時還需加強心理干預,保證患者樹立正確的疾病治療觀念。但本研究未引用國際通用的量表,在評估方面可能存在差異,并且樣本量小,需要后續研究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祝開思,張彩香.慢性尿酸性腎病發病機制研究現狀[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7,25(10):950-952.
[2]李朝霞,李謙華,戴冽.痛風飲食治療的新證據和新觀點[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4,18(10):716-719.
[4]丁虹.營養治療及健康教育在痛風患者治療中的作用[J].職業與健康,2014,30(24):3640-3642.
作者:徐安琪 黃林敏 鄭淑瑛 單位: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腎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