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聲觸診組織量化在肝臟病變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聲觸診組織量化技術(VTQ)在肝臟微小惡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10月到2017年12月間收治的肝臟微小惡性病變患者50例為觀察組,同期選取肝臟微小良性病變患者50例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均行VTQ檢查,評價VTQ診斷肝臟微小惡性病變的價值。結果觀察組的病灶內部剪切波速度(SWV)值以及SWV比值均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3名檢測者診斷觀察組患者的病灶內部、周圍肝組織SWV值比較均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VTQ診斷肝臟微小病變良惡性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21,以SWV=1.91m/s作為診斷臨界值,VTQ診斷肝臟微小惡性病變的準確率、敏感度、特異性、陽性和陰性預測值分別82.00%、84.30%、71.12%、83.67%和80.62%。結論VTQ技術對肝臟微小惡性病變有良好的診斷價值,值得推廣。
【關鍵詞】聲觸診組織量化技術;肝臟微小惡性病變;診斷;應用價值
肝癌是全球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研究指出,早期手術切除直徑小于2cm的肝癌病灶,能夠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生存率可達85%[1]。然而,早期肝癌的臨床癥狀不明顯,病情惡化快,導致大多患者有意識就診時,病情已進展至中晚期,手術療效遠不如早期[2]。因此,早期診斷肝臟微小病變是提高患者臨床療效的關鍵。目前,臨床上診斷早期肝癌首選超聲檢查,其創傷小、價格低、速度快,但因超聲操作人員技術水平不同及設備問題等,其定性診斷的能力低,對于微小病變的診斷易出現漏診、誤診。研究指出[3],VTQ技術是以聲振動為基礎評價組織硬度的一項新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肝纖維化的診斷,但應用于肝臟微小病變的診斷較少見。本研究對VTQ技術在肝臟微小惡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旨在為臨床提供指導。資料和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間收治的肝臟微小惡性病變患者50例為觀察組,同期選取肝臟微小良性病變患者50例為對照組。納入標準[4]:①均為最終經病理學或臨床診斷為良/惡性肝臟微小病變者;②均為病灶直徑小于2cm,病灶數量不超過1個者;③均未經過任何手術、穿刺術、化學藥物治療;④均為患者主動參與研究調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嚴重的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及神經系統等疾病;②合并有其他部位惡性腫瘤嚴重疾病。對照組患者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齡在27~76歲,平均年齡為(46.94±13.54)歲;觀察患者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齡在28~77歲,平均年齡為(47.18±13.06)歲,兩組研究對象在一般資料性別和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故具可比性,且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二、方法檢測方法
[5]:儀器為西門子公司的S20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配置4C1凸陣探頭,頻率3.5~7.5MHz,并配備聲輻射力脈沖成像(ARFI)軟件。首先,使用二維超聲檢查所有病灶,再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得到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態、邊緣、內部回聲分布特點、周邊管道及組織是否受壓、病灶內部及周圍血供分布特點等情況。接著,將機器功能調整為ARFI,開啟VTQ,檢測范圍10mm×6mm(不可調節,機器初始設定大小,最大測量深度為8cm,取樣框傾斜小于15°),檢測病灶內部及周圍肝組織,減少肝內管道、膽囊、心臟等臟器及肺氣體的涉及。檢測8次以上,將所得數據最高值、最低值、受影響相差太大的檢測值,并取有效數值的平均值作為剪切波速度(SWV)的最終結果。此上操作均由同一名專業的超聲醫師完成,并仔細核對結果,最后收集結果進行分析。由3名專業的超聲醫師分別對同一組研究對象(觀察組)完成以上檢測方法全過程,得到三組結果,以比較3名檢測者診斷同一組研究對象的病灶內部、周圍肝組織SWV值結果。
三、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病灶內部SWV值以及SWV比值的大小;②比較3名檢測者診斷同一組研究對象的病灶內部、周圍肝組織SWV值結果;③計算SWV 診斷肝臟微小惡性病變的敏感度、特異性、準確率、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
四、統計學方法
所有統計學數據采用SPSS21.0軟件分析處理,各指標檢測水平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進行F檢驗。而指標檢測敏感度、特異性等結果以率(n%)表示,用Z檢驗,同時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各指標診斷價值,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一、兩組患者的病灶內部SWV值以及SWV比值的大小比較觀察組的病灶內部SWV值以及SWV比值的大小均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二、3名檢測者診斷觀察組的病灶內部、周圍肝組織SWV值結果比較3名檢測者診斷觀察組的病灶內部、周圍肝組織SWV值比較均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三、計算SWV診斷肝臟微小惡性病變的敏感度、特異性、準確率、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比較VTQ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通過SWV值繪制診斷肝臟微小病變良、惡性的ROC曲線(圖1),其曲線下面積為0.821,得出SWV值=1.91m/s作為最佳診斷閾值,計算出診斷惡性病變的準確率、敏感度、特異性、陽性和陰性預測值分別82.00%、84.30%、71.12%、83.67%和80.62%。VTQ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的結果比較出現5個假陽性病灶,9個假陰性病灶。見圖1。
討論
肝癌是臨床上惡性程度極高的一種疾病,患者多為40~50歲中老年,其發病原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晰。在我國,肝癌經歷長期慢性肝炎、重癥肝炎發展為肝硬化,最終為肝癌的過程,俗稱為“肝癌三部曲”。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是提高肝癌患者預后的關鍵。隨著超聲造影技術的發展,其常用于臨床上肝占位性病變診斷,能實時、全面、動態地觀察病灶的實際情況,診斷價值較高[6]。但有研究指出[7],部分患者對超聲造影劑存在禁忌證,且部分良惡性病變間常存有不同程度的重疊和交叉,因此對于部分不典型病灶的診斷常出現假陰性或假陽性結果,限制了臨床診斷工作的開展。近年來,隨著超聲彈性成像技術的成熟,其應用于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具有無創、費用低、重復性高等優勢。VTQ技術是新型的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其原理是量化病灶組織與周圍正常組織的彈性差異,探頭發射出短周期聲脈沖,相應組織產生橫向剪切波,傳統連續聲束通過對橫向剪切波的追蹤,量化其傳播速度,即SWV[8]。由于肝惡性腫瘤具有豐富的血管系統,且腫瘤間質充滿豐富的纖維成分,導致其粘連嚴重,硬度變大,SWV值更大;而肝良性腫瘤的毛細血管相對較少,且間質纖維成分較少,故硬度相對較小,SWV值較小。以上提示肝病灶惡性程度與SWV值具有相關性,病灶惡性程度越嚴重,硬度越大,SWV值越大[9]。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的病灶內部SWV值以及SWV比值均大于對照組,證實SWV值與肝臟微小病變的良惡性存在明顯相關性。本研究還顯示,3名檢測者診斷觀察組患者的病灶內部、周圍肝組織SWV值比較均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證實VTQ技術具有較高可重復性,值得廣泛使用;以SWV臨界值診斷肝臟微小病變良惡性,計算診斷惡性病變的準確率、敏感度、特異性、陽性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82.00%、84.30%、71.12%、83.67%和80.62%,曲線下面積為0.821,證實VTQ技術有良好的診斷價值。此外,有研究指出,部分特殊性癌/瘤經VTQ檢查可呈假陽性/陰性,存在一定缺陷,如體積較小的膽管細胞癌,相比普通膽管細胞癌,其于早期初始階段癌組織浸潤管壁、組織粘連輕微;某些由腸道轉移至肝臟的高分化型轉移癌,多呈腺管樣結構;少數原發性小肝癌內部存在門靜脈管道、少量脂肪變性,均導致其硬度相對變小,SWV值小,易呈陰性。再如部分肝血管瘤內纖維組織過多,存在鈣化、血栓等;少數局灶性結節性增生、結節增生,瘤內增生過多纖維組織,均導致其硬度變大,SWV值大,易呈陽性[10]。本研究顯示,以SWV值=1.91m/s作為最佳診斷閾值,其中有5個為假陽性病灶,包括2個血管瘤、2個局灶性結節增生、1個增生結節,9個為假陰性病灶,包括2個膽管細胞癌、3個轉移性肝癌、4個肝細胞肝癌。呈假陽性的良性腫瘤值得關注,有成為癌前病變的可能性,需要結合相應的臨床診斷加以輔助。
參考文獻
[1]鄧小斌.肝癌肝切除術后復發再手術治療價值及術式選擇.臨床外科雜志,2017,25:429-430.
[2]程紅巖.肝癌介入治療的現狀與展望.臨床肝膽病雜志,2016,32:3-8.
[3]朱雪峰,徐衛華,金建文.聲觸診組織定量技術在評定慢性乙肝患者肝纖維化程度的價值.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7:1501-1503.
[4]于風霞,李萍,楊雪,等.聲觸診組織定量技術鑒別肝臟良惡性病灶.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6,32:556-559.
[5]龐彩英,許春梅,楊福茂,等.聲觸診組織量化技術在肝臟小腫塊良惡性鑒別診斷中的價值.廣西醫學,2017,39:1468-1470.
[6]梁錫天,吳博林,尚海濤,等.超聲造影定量分析對肝癌的臨床診療價值.臨床腫瘤學雜志,2017,22:570-573.
[7]雒大健,張志勇,全艷,等.超聲造影對典型與非典型肝癌的鑒別診斷.實用癌癥雜志,2017,32:571-574.
[8]劉曉燕,李媛媛,王建華,等.肝癌患者肝剪切波值與術后并發癥的關系.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7,19:820-823.
[9]舒瑞,趙玉珍,薛薇,等.聲觸診組織量化技術在肝良惡性病灶診斷中的應用.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4,23:502-505.
[10]梁寧娟.超聲造影及聲觸診組織量化技術對肝臟微小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診斷價值.南寧:廣西醫科大學,2016.
作者:朱雙利 高美瑩 白冬雪 單位:北京大學國際醫院超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