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救助與保障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繼續針對轄區老年人、兒童、殘疾人、重病人員、受災群眾、失業人員、企業退休人員等弱勢群眾,實施分類別、全方位救助與幫扶,主要有:
(一)繼續實施民政救助工作,救助特困家庭。
(1)“三無”、低保救助。2012年街道社區要繼續依據《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辦法》,加強和規范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堅持動態管理,物價動態補貼,做到應保盡保、按標施保、分類施保;繼續依托社會福利院,不斷提高“三無”人員中供養率和服務質量水平,妥善安置孤兒,關注孤兒健康成長。實現低保、困難人員信息化綜合管理。
(2)臨時救助。秉著“簡便、快速、救急”原則對于轄區內面臨的階段性、臨時性困難家庭及因病致貧家庭給予臨時救助及醫療救助,發揮應急補充作用,結合現金、物質及其他救助措施綜合幫扶,接上級文件要求逐步拓展拓寬重病困人員大病救助的內容和范圍。
(3)教育救助。繼續實施對困難家庭子女非義務教育及殘疾學生、貧困殘疾人子女的學習費用補助,鼓勵社會公益性團體給予配套救助,開展社會捐助、結對幫扶助學等助學活動。
(4)慈善救助。大力發展慈善事業,通過攜手慈善公益團體、開展慈善共建、大力發展志愿服務組織、依托愛心超市等形式開展慈善關愛活動。
(二)實施各類優撫關愛,維護社會穩定。做好各類優撫對象維穩、定補、各類救助及節日走訪工作,開展海工一團、困難參戰人員、重點優撫對象體檢及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補助事項;積極開展雙擁共建工作,妥善進行退役士兵安置,組織培訓工作;做好60歲以上農村籍退役兵補助工作;積極為優撫對象辦理《優待證》、《醫療救助證》、《社會優待證一卡通》等優惠證。
(三)扶持各類殘疾人員,重建生活信心。完善康復救助制度。繼續實施全省殘疾人社區康復示范工作,依托社區殘疾人康復室實施殘疾人康復救助工程,為轄區各類殘疾人提供急需的實用型輔助器具;對老年性白內障患者、殘疾兒童、精神病患者等進行康復救助,組織做好白內障“復明工程”,落實殘疾兒童入園補助及精神病患的醫治費用報銷制度;落實殘疾人按比例就業政策,加強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四)推進居家養老工作進程,關愛老年弱勢群體。
2012實現居家養老服務站建站工作全覆蓋,即在新建成四個社區外,四個社區實行居家養老工作的全面運行,通過實施“老年宜居社區”的創建活動,不斷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數,通過為80歲以上身體衰弱、經濟困難的空巢老人實行醫療聯系制度,加強高齡老人特殊幫扶;充分發揮老年協會作用,結合村居換屆選舉工作完善新一屆老年協會領導班子建設,進一步明確職責;協同退管部門,做好2012慰問及各項戶外活動,加強老年文體隊伍的建設,全面實現“六個老有”。
(五)積極應對自然災害措施,防患于未然。加強抗災救災綜合協調,健全災害應急聯動機制、救災聯動機制和救災物資儲備體系,年街道投入80萬進行避災點的建設及應急物質的儲備,2012年要完善對場所和物質的管理,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未然;要深入轄區學校、幼兒園、企業做好災害工作的宣傳培訓工作,提高災害防范和自救能力;要強化災情信息管理和災害損失評估工作,做好受災民房恢復重建及生活救濟工作,切實保障災民基本生活。
(六)推進保障性住房工作,盡快實現“居者有其屋”。
積極開展社會保障性住房工作,實施對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商品房、限價房進行政策宣傳、答疑、初審、公示、督查工作,針對群眾反映的住房困難及申請周期長等問題,要予積極反映協調,提出對策建議,要加強定期隨訪工作,接受群眾監督舉報,杜絕“富人住房”現象。
(七)加強勞動保障工作,實施失業救助系列措施。
多渠道為用工單位和求職者搭建雙向選擇平臺,及時收、傳達用工信息,優先幫扶困難家庭就業,實現轄區無“零就業”家庭,積極授理困難人員靈活就業申請及失業證的辦理;全力推動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加大對下崗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扶持力度,實行貼息政策;完善各種保險辦理,對失地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及全民醫療保險的優惠政策、辦理程序、領取方式進行廣泛宣傳及耐心解答,2012年要實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8%以上。
(八)加快企業退休人員管理進程,實現社會化管理。
實施退休人員動態管理工作,及時接收新退人員,登記入庫,做好退休人員接訪、《優待證》辦理;實施異地居住退休人員退休金及供養直系親屬撫恤金領取資格認證,協助異地人員代辦報銷醫療費、變動遷移手續等管理服務;建立患重大疾病、高齡、特困退休人員檔案,授理各項醫療補助申請,做好節日慰問、住院慰問、死亡人員家屬慰問及日常慰問工作;協同老年部門開展重陽節大型戶外文體文化活動,豐富老年人晚年生活,鼓勵有特長的退休人員配合社區開展社區公益活動。
二、基本保障措施:
(一)加快志愿者隊伍建設。進一步規范志愿者隊伍建設,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開展扶老助殘、愛心助學、普法宣傳、醫療保健、健康咨詢、精神慰籍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志愿服務活動,為弱勢群眾常年開展互助與自助行動。
(二)健全各類公益站所機構。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衛生服務站、志愿服務站、法律援助站、勞動保障站等組織機構的建設,提供面對社區老年人、兒童、婦女、殘疾人、病患、優撫對象的救助平臺。
(三)凝聚社會力量共同幫扶。聯合街道商會,鼓勵效益好、信譽好企業單位、個體工商戶結成愛心聯盟,繼續攜手愛心銀行、移動公司實施社會捐助、捐贈,形成就業優先錄用協議,完善公務員“結對子、一幫一”幫扶制度,積極開展典型宣傳,共建雙贏局面。
(四)實現信息化綜合救助。社區工作人員要加強入戶,了解和掌握每一個困難家庭、人員動態、困難情況、困難程度,進行登記造冊,分類管理。通過完善社區綜合服務網絡,實現資源共享,為困難家庭制訂幫扶計劃,配以實物、現金、推薦就業等多形式的救助。
(五)確保救助措施及時準確。嚴格把關,規范評議、審定、公示和發放程序,確保各項救助政策保障真正困難群眾。同時要以救急救難原則,實行一次性告知及限時辦結制度,及時將救助資金、物質發放到困難群眾手中。
(六)開展監督、評估工作。各社區及工作人員要落實工作責任機制,確保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街道將定期組織對各單位進行救助水平評估及責任落實的檢查考評,保障社會救助保障政策到位、資金到位、責任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