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方農牧業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村委會:
為做好今年的農牧業工作,對實現我鄉農牧業加快發展和農牧民持續增收至關重要。現將年全鄉農牧業工作安排如下:
農業工作重點
(一)突出一個主線,抓出兩個基地。
1、“突出一條主線”,就是要緊緊抓住農牧民增收、農牧業增效、農村發展這條主線不放松。
2、“抓出兩個基地”,一是以村為主,沿草原邊緣的其他村,擴大優質牧草即青海甜燕麥、綠麥的種植面積,全鄉力爭完成種植面積15000畝(標準畝),為畜牧業長足發展夯實基礎。二是以馬場片三個村為主,以公路沿線為亮點,擴大馬鈴薯種植面積,著力推廣地膜膜側種植,全力以赴打造旱作農業發展的新路子,在全鄉種植完成洋芋面積10000畝(標準畝),其中地膜洋芋5500畝,真正實現農牧民增收的新突破。
(二)以農牧民增收為目標,切實搞好農業服務。
1、提高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水平和效益,強化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強化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年使全鄉農作物良種化程度達到98%以上。小麥主推品種為高原448號和定西35號;青稞主推品種為北青系列品種;馬鈴薯主推品種為隴薯3號、隴薯6號等;油菜主推甘藍型華協1號和白菜型浩油11號;豌豆主推草原12號、草原224號;飼草主推甜燕麥和綠麥。充分發揮良種增產潛力,提高單產和市場占有率。重點引進、示范推廣實用技術,以馬鈴薯全膜壟側栽培種植技術為主,大力提高農牧民旱作農業技術和農藥、化肥安全使用技術。
2、堅持不懈地抓好農牧民培訓服務工作。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業科技培訓活動,引導群眾轉變觀念,樹立市場意識,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特色農業,進一步提高農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生產技能,力爭年內培訓農牧民3500人(次),其中科技骨干450人(次)。
3、搞好農業防災減災服務。
充分發揮現有專業技術力量的效能,積極向農牧民推廣適宜我鄉種植的農作物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充分發揮良種良法的增收、增產作用,減輕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尤其是旱作農業區,要大力宣傳相關試驗示范推廣,重點是馬鈴薯全膜壟側栽培技術,推廣種植以豆類為主的飼草料,發展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認真開展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抓住防治時機,強化防治措施,指導農牧民開展以小麥銹病、蚜蟲,油菜小菜蛾,豌豆潛葉蠅,馬鈴薯早、晚疫病等為重點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確保農作物增產豐收。
(三)做好農村經營管理工作。
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切實維護農牧民土地權益,繼續深入學習宣傳農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繼續抓好延長土地承包期后續完善工作,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處工作的協調機制,依法加強土地承包與流轉規范管理。加強農牧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加強各類補助資金的監管,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按照“一冊明、一折通”的具體要求,將農牧民的農村低保、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各類補助資金落到實處。做好對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監管。
畜牧業工作重點
(一)村切實做好50戶品種肉牛繁育工作,馬場、白土臺、、上泉、村擴大建立以規模養豬、養牛、養雞為基礎,以規模養殖場為龍頭,因地制宜,發揮比較優勢,抓機遇、抓特色、抓亮點、抓市場、抓規模、抓效益、抓管理、抓發展、抓落實,盡快走出一條產業化發展的新路子。
(二)全面完成鄉年舍飼暖棚修建任務125座。每座暖棚修建標準不低于70㎡,前墻和2個側墻必須是磚混結構。補助標準每棚提供500塊空心磚,原則上實行材料補助,以保證畜棚質量,達到驗收標準。
(三)發展壯大特色養殖產業,按照畜牧業經濟區域化,區域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產業化,產業經濟規模化,規模經濟龍頭化的總體要求,在我鄉建立萬只特種雞養殖專業戶,鄉政府給予政策、資金扶持,場地規劃以小潭河沿岸為主,養殖采取散養和舍飼養殖相結合的方式,在全鄉做大做強此項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