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貫徹落實《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關于加強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國發〔2007〕23號)、全國質量工作會議和國務院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電視電話會議精神,認真解決當前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問題,省政府決定自8月下旬至12月底在全省范圍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
一、總體要求
針對當前我省一些行業和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違法、違規現象較為嚴重,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比較突出的情況,圍繞重點產品、重點單位、重點地區,采取集中整治的方式,標本兼治,全面加大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建立健全從產品設計、原料進廠、生產加工、出廠銷售到售后服務的工業品全過程監管鏈條,建立健全從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到餐飲消費的食品全過程監督鏈條,建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的追溯體系和責任追究體系,建立覆蓋全社會的產品質量監管網絡,把全省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樹立河北制造產品的良好形象,增強人民群眾消費信心,為加快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做出應有貢獻。
重點產品包括農產品、食品、藥品、消費品、危險化學品、許可證產品、認證產品、特種設備等工業產品、進京產品和與奧運有關的產品以及進出口商品;重點單位包括蔬菜生產基地,規模養豬場、水產品養殖場(戶)、屠宰場、飼料加工廠,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和小作坊,蔬菜、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商場)、生鮮超市、小食雜店、小餐館、小攤點,以及藥品、危險化學品、許可證產品、認證產品、特種設備等工業產品生產經營企業等;重點地區包括農村和城鄉結合部,產品質量存在問題集中的生產區域,無證生產問題突出的區域,以及制假售假屢打不絕、反復發生的區域。
二、主要任務和目標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深入開展對農業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的治理;大力加強種養殖業產品農藥殘留、“瘦肉精”、“蘇丹紅”、抗生素和水產品“孔雀石綠”、“硝基呋喃”、“氯霉素”等禁用、限用藥物殘留監測;嚴厲查處生產、銷售、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等違法行為;突出重點地區和重點市場,嚴肅查處生產銷售不符合要求的農產品的行為,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業投入品的違法行為。到今年年底,河北主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大中城市的批發市場100%納入質量安全監測范圍;基本解決農產品生產基地、規模種養殖場、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場)使用禁(限)用農(獸)藥和飼料添加劑問題,杜絕類似“紅心鴨蛋”問題的發生;蔬菜、豬肉、水產品農(獸)藥殘留超標率及檢出率明顯下降;基本杜絕甲胺磷等五種高毒農藥的生產、銷售和使用。(農業部門牽頭)
(二)生產加工食品質量安全整治。大力開展對食品生產企業和作坊的治理整頓,深入開展食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千百萬工程”,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產加工食品以及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行為;堅決取締無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食品生產許可證等違法生產加工企業,堅決打擊用“地溝油”、“回收油”煉制食用油的行為;堅決查處無生產許可證生產加工乳制品、飲料等食品的違法行為;加強對獲證企業不能確保必備生產條件進行生產和生產不合格產品等違法行為的查處,督促獲證企業持續保持和改進生產條件;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基本條件的改造,幫扶具有一定生產條件的小作坊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加強對小作坊的監管,禁止使用定量包裝,限定區域銷售,全面推行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制度;對食品生產比較集中及質量安全問題比較突出的區域,開展區域整治,進一步完善區域監管責任制;嚴格食品市場準入,組織開展強制檢驗和專項抽查,強化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使用添加劑備案制度。到今年底,食品生產加工企業100%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并在產品上加貼QS標志;小作坊100%簽訂食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基本消除使用各種非食用原料和回收食品生產加工食品違法行為;基本消除濫用防腐劑、色素等食品添加劑違法行為;縣城以上城市、鄉鎮政府所在地和城鄉結合部,基本消除嬰幼兒配方乳粉等16類食品無營業執照、無衛生許可證、無生產許可證生產加工行為;消除用“地溝油”、“回收油”煉制食用油的行為。(質監部門牽頭)
(三)流通領域食品質量安全整治。嚴格食品經營主體市場準入,對食品經營主體的經營資格進行清理,全面掌握食品經營主體情況,建立健全食品經營主體經濟戶口管理制度。嚴格落實食品質量市場準入、交易和退市的各項制度,推進實施食品進貨檢查驗收、購銷臺賬及索證索票制度,嚴格查驗和標識標簽管理;推進食品交易市場的開辦企業、產品經營柜臺出租企業、產品展銷會舉辦企業的審查入場、銷售者的經營資格審查等制度;繼續深入開展“農村食品市場整頓年”等各項活動,進一步加強對農村食品進貨渠道和農村集市的管理,落實區域監管責任;加大市場監管力度,突出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小食雜店、小攤點的監管,嚴厲查處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食品以及經銷過期變質、有毒有害、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行為,嚴厲查處水產品經營者暫養階段使用違禁藥物或化學物質等違法行為;對問題突出的市場,抓住運輸、倉儲、保管、銷售等環節,切斷假貨流通渠道,摧毀假貨集散地。到今年年底,縣城以上市場、超市100%建立進貨索證索票制度;鄉鎮、街道、社區食雜店100%建立食品進貨臺賬制度,記錄貨物來源。(工商部門牽頭)
(四)餐飲業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認真貫徹《河北省食品衛生許可證發放管理辦法》和《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全面深入實施餐飲單位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加強對餐飲衛生重點地區、重點場所和重點食品的監督管理力度,加強對農村地區、學校、建筑工地、農家樂旅游點餐飲和小型餐館的食品衛生監管;嚴格推行餐飲業原料進貨索證和驗收制度,嚴厲查處采購使用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及其制品、劣質食用油、不合格調味品、工業用鹽或非食品原料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行為。到今年年底,徹底解決縣城以上的餐飲經營單位、食品攤販無證照問題;食堂和縣城以上的餐飲經營單位100%建立原料進貨索證制度;杜絕使用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獸、水產動物等及其制品行為;禁止超標使用添加劑加工食品的行為。(衛生部門牽頭)
(五)藥品安全整治。全面開展藥品批準文號清查和再注冊工作,堅決淘汰不具備生產條件、質量無法保證、安全隱患較大的品種;嚴厲查處以工業氧假冒醫用氧、介入導管等一次性器材重復使用的行為;開展注射劑品種生產工藝核查,逐步擴大向高風險品種生產企業派駐監督員,督促企業自覺嚴格執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在充分利用現有信息網絡資源的基礎上,加強普通藥品監管和特殊藥品監控信息系統建設;嚴格藥品經營企業準入管理,加強《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認證后監督檢查,禁止藥品零售企業以任何形式出租或轉讓柜臺,嚴厲打擊掛靠經營、走票等違法違規行為;大力整治虛假違法藥品廣告,逐步建立違法廣告的公告、市場退出、信用監管和責任追究制度;全面推進醫療器械注冊申報資料真實性核查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質量體系運行情況的核查,強化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日常監管,加強質量監督抽驗,重點抽查高風險產品和質量可疑產品。到今年年底,完成藥品醫療器械注冊現場核查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質量體系運行情況的核查工作;建成特殊藥品監控信息網絡并投入運行;基本解決掛靠經營、超方式和超范圍經營問題;全面取締以公眾人物、專家名義作證明的藥品廣告。(藥監部門牽頭)
(六)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整治。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07〕4號)要求,加快推行屠宰加工企業分級管理制度,開展畜禽屠宰加工企業資質等級認定工作,扶優扶強;強化屠宰加工技術人員、肉品品質檢驗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和肉品品質強制檢驗制度。推進動物疫病標識追溯合格率和畜禽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畜禽屠宰環節信息統計制度,促進豬肉冷鏈物流發展,全面推行放心肉工程。加強豬、牛、羊、雞等畜禽屠宰監管,強化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加強肉品品質強制檢驗,堅決關閉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要求的屠宰場(點),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及制售病害肉、注水肉等不法行為,對病死畜禽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堅決做到不準宰殺、不準食用、不準出售、不準轉運。嚴防病死、注水、未經檢驗(疫)或檢驗(疫)不合格畜禽產品進入加工和流通環節。未佩戴耳標、未經檢疫的生豬不許調運,沒有檢驗(疫)合格證明的畜禽產品不準進入市場、超市銷售;加強豬肉市場和肉制品生產加工企業的監管,嚴肅查處生產、加工、銷售病害肉、注水肉等違法行為。到今年年底,縣城以上城市進點屠宰率實現100%,鄉鎮進點屠宰率達95%;所有市場、超市、集體伙食單位、餐飲單位銷售和使用的豬肉100%來自定點屠宰企業。(商務部門牽頭)
(七)消費品等工業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大力開展對家用電器、兒童玩具、勞保防護用品、汽車配件、低壓電器、建筑鋼材、人造板、腳手架扣件、電線電纜、燃氣器具等10類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產品不按國家強制性標準生產行為的治理整頓,嚴厲打擊偷工減料、使用不合格原料生產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冒用質量標志和冒用廠名廠址的違法行為,堅決查處未經取得生產許可證或3C認證進行生產、銷售以及在經營活動中使用無證產品的違法行為,堅決查處獲證企業生產不合格產品的違法行為,吊銷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企業的證照;集中整治產品質量問題比較突出的產地和專業市場、制售假冒偽劣比較嚴重的區域;加大對重點產品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力度,擴大覆蓋面,增加抽查頻次,加強對企業生產條件是否符合發證要求、生產所使用的原料是否符合相關規定以及是否存在制假售假違法行為的監督檢查,加快10類產品電子監管網入網工作。到今年年底,10類產品生產企業100%建立質量檔案;無證生產行為基本消除;監督抽查合格率明顯提高;重點區域的制假售假重大違法活動和國家明令淘汰的產品的生產得到杜絕,市場經營秩序明顯好轉。(質監部門牽頭)
(八)進出口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全面清查出口食品農產品特別是水產品原料基地,檢查是否符合備案要求,是否存在違規使用農獸藥和從非備案種植養殖場收購原料問題,對存在違規問題的種植養殖場,吊銷其備案資格。全面清查獲得衛生注冊登記資格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對不符合要求的企業限期進行整改,整改期間產品不得出口,經整改仍達不到要求的,吊銷其衛生注冊登記資格。嚴厲打擊出口食品逃檢漏檢行為,實施通關單聯網核查制度,堅決打擊買賣檢驗檢疫單證,瞞報、調換、夾帶食品等非法行為。徹底堵塞非法進口肉類、水果、廢物等敏感貨物的漏洞,對非法進口的一律退貨或銷毀。加強對進口水果、大豆、飼料、種子苗木、活動物等高風險農產品的檢驗檢疫工作,防止動植物危險性病蟲害和有毒有害物質傳入傳出。嚴格出口農產品食品產地檢驗檢疫責任制,全面實施對出口水果、飼料(含原料)、種子苗木和水生動物的注冊登記制度,完善投入品的準入制度。加強出口農產品生產、加工、存放、運輸過程的監管。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標準化”生產管理模式,實行備案管理,完善種植養殖基地的疫情、疫病監測體系,完善農獸藥殘留監控體系,保證出口食品、農產品安全,加強對進口農產品的查驗,提高病蟲害和有害有毒物質的檢出率,嚴格來自疫區的動植物及其制品、進境旅客的檢驗檢疫、調查處理及后續監管。強化玩具、燈具、小家電產品、摩托車、沙灘車等高風險、高敏感產品的進出口檢驗監管,對實施出口質量許可的商品,未獲許可的不準出口;已獲許可的發現企業質量管理及產品安全控制體系存在問題的,立即暫停出口,情節嚴重的吊銷出口質量許可證書。加強對進出口商品的質量安全管理,嚴格按標準進行檢驗檢疫,未經檢驗檢疫和經檢驗檢疫不合格的,不準進出口。到今年年底,備案種植養殖場、注冊出口食品加工企業得到進一步規范,出口食品運輸包裝100%加貼檢驗檢疫標志;非法進口的肉類、水果、廢物100%退貨或銷毀。(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牽頭)
(九)特種設備安全整治。加強對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等特種設備及從事制造、安裝、改裝、檢驗的單位和人員的監管力度。對違反特種設備管理規定的違法行為要逐一立案嚴肅查處;對無特種設備制造許可證擅自制造特種設備的,一律給予取締;對已獲得特種設備制造許可證的企業而不按照標準進行生產的,責令整改,不合格的產品不準出廠,對已經出廠的不合格產品要責令召回,對不按時整改的要吊銷其特種設備制造許可證;從事設計、生產、安裝、改造、檢驗的人員要有相關的從業資質,沒有相關資質的不得上崗作業,對造成嚴重后果觸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到今年年底,100%解決無證生產問題、基本杜絕無相關資質上崗作業的問題。(質監部門牽頭)
(十)絮用纖維制品的安全整治。加強對學校、幼兒園、養老院、民政、醫院、住宿業等集團采購的生活用絮用纖維制品(包括床上用品、軟體家具、毛絨玩具等)為重點的監督檢查。嚴厲打擊在生活用絮用纖維制品中使用禁用原料或限用原料、以非生活用絮用纖維制品冒充生活用絮用纖維制品、毛絨玩具的填充物不執行標準、集團購買者不依法履行進貨驗收義務以及再加工纖維中流入禁用原料、再加工纖維加工中脫色漂白、不按規定標注警示語或其他標識不符等違法行為。到今年年底,100%消除“黑心娃娃”,防止“黑心棉”區域性反彈,纖維制品合格率明顯提高。(質監部門牽頭)
三、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加強領導,嚴密組織實施。成立省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由付雙建副省長任組長,省長助理李俊渠、省政府副秘書長宋振華、省質監局局長郭風集任副組長,省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任成員,統籌協調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統一部署有關重要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各市、縣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根據本地實際,明確目標、任務和責任分工,要把這次專項整治行動作為一把手工程,要層層派出工作組,現場指導、督查督辦,推動工作落實。要重視做好信息報送工作,指定專人負責,加強審核把關,做到上報內容準確及時。每周五上報本周動態,重要信息隨時報送,不得瞞報、拖報或不報。
(二)落實責任,嚴格責任追究。堅持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真正形成“地方政府對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負總責、各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作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體系,不允許以“優化發展環境”之名變相阻礙正常的行政執法,更不允許掛牌保護。對于產品生產集中的地區,要按照“打擊、整治、幫扶、規范、發展”的方針,把工作的落腳點放在“打造優質產品生產基地”上。對產品質量安全事故頻發、制假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或發生惡性質量安全事件的縣(市)、鄉鎮、街道(社區),要追究主要負責人的相應責任。對在行動中失職瀆職、包庇縱容制假售假活動的政府、部門領導和有關責任人,要堅決嚴肅查處,依紀給予行政處分,觸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協調聯動,形成整體合力。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各司其職,協同配合,重拳出擊,形成上下聯動、部門聯動、地區聯動的綜合打擊局面和強大的打擊合力。組織好對重點區域、重點單位和重點產品的突擊檢查,對制假售假的,要依法全部沒收假冒偽劣產品、沒收制假設備和工具、沒收原輔材料和包裝物,徹底摧毀其制假能力;要抓住運輸、倉儲、保管和銷售等環節,切斷假貨流通渠道,摧毀假貨集散地;對假冒偽劣嚴重的重點區域,各部門要集中時間、集中力量,聯手進行地毯式的打擊查處;對跨地區的制假售假案件,要及時商請有關方面組織協查。各級財政要增加投入,保證擴大對重點產品監督抽查覆蓋面和頻次所需經費,加強監管部門的裝備建設,切實提高檢測技術水平和監管能力。行政執法部門要對涉及食品等質量安全的違法案件快查快處,對涉及犯罪的案件,及時移送司法部門處理,絕不允許以罰代刑、罰后放行;公安部門對重大食品犯罪案件要快偵快破,加大打擊力度,形成高壓態勢;司法機關對影響大、危害嚴重的惡性案件要抓緊審理判決,震懾違法犯罪。監察機關要加大對各級政府和有關監管部門履行職責、質量安全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的監督力度,嚴肅查處行政執法人員失職失查不作為和亂作為的行為。
(四)加強宣傳,形成強勢輿論。新聞宣傳部門要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各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大力宣傳專項整治行動的重要意義,深刻揭露假冒偽劣的社會危害性,密切配合行政執法部門的行動,跟蹤報道典型案件,及時曝光制假售假人員、單位和問題嚴重的地區、市場。要掌握適度,避免境外媒體引用國內消息引發新的炒作。大力宣傳打擊整治成效,形成聲勢浩大的輿論宣傳攻勢;宣傳產品質量意識,提高群眾識別假冒偽劣產品的能力。宣傳守法經營、質量過硬的優質產品、優良品牌、優秀企業。宣傳食品放心鄉鎮、食品放心社區,弘揚正氣,引導消費。宣傳法律法規,增強全民質量法制觀念,形成“假冒偽劣人人喊打”的良好氛圍。要加大對外宣傳力度,進一步樹立全省狠抓產品質量、保障食品安全的良好形象。省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每月召開不少于一次的新聞會,介紹專項治理的進展情況和有關問題的說明。各市、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舉報投訴制度,公布舉報電話,方便群眾舉報,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參與監督產品質量的食品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