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法治文化建設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過去的法治文化建設過程中,在黨中央不斷領導與監督,各級政府部門盡力配合下,我國的司法工作水平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績,為我國法治文化建設奠定了基礎。盡管法治文化建設工作已起步,但仍處于稚嫩的初級階段,還有漫長的探尋道路。目前法治文化建設面臨的問題包括:
(一)我國法治系統的運行狀況存在漏洞一是立法層面上,我國目前的法律體系不夠完善,法制建設在某些方面還存在滯后的問題。二是執法層面上,濫用權力、裁判不公、執法不力等阻礙法治發展的問題比較嚴重,導致法律的權威性受到損害。三是法律監督上,監督范圍較小、監督強度不足、懲罰手段不夠嚴厲都直接影響民眾對法律的態度,影響我國法治文化建設的進程。
(二)公民權利意識淡薄,法律信仰尚未樹立法治文化強調的是民主、自由、權利等法治理念,是需要民眾積極參與的法治狀態,但目前我國許多民眾的法律意識淡薄,沒有維護權利與制約權力的概念。在不斷建設法治文化的過程中能夠讓民眾逐漸認識法治理念、認同法律、信仰法律、遵守法律。
(三)我國現階段欠缺有效的法治文化傳播法治文化傳播的范圍較為狹窄,受眾群體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法律領域。傳播主體能力有待提高。傳播主體應當具備充足的法律知識,了解法治建設的重要性。傳播的內容不夠豐富,法治文化內容涉及一個法治國度的法律制度、法律組織、法律設施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涉及法治的行為方式。②但當前的傳播內容是以法律制度和規范為主,較少與其他內容相結合。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
產生法治文化建設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從歷史、社會和經濟三方面進行原因分析。
(一)歷史原因在中國歷史上并沒有現代的法治文化,古代主張的“法治”也不是今日所說的法治,在本質上是一個權大于法的,受制于權力的人治。③由于根深蒂固的法律工具主義觀念,部分民眾對法的認識停留在暴力性、強制性與懲罰性,留下鎮壓、統治等印象,從而產生恐懼、躲避的心理,阻礙了民眾對法的正確認識,在這種情況下推進法治文化建設難上加難。④
(二)社會原因不論是在傳統中國還是現代中國,重關系、講人情幾乎滲透于社會的方方面面。人情的確是社會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但無處不在的人情也阻礙了法治文化的建設,導致司法實踐中出現以情亂法的現象。我國在法治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
(三)經濟原因法治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受制于物質生活的條件和經濟活動的發展程度。⑤我國曾經實行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強調依照政府的計劃與管理行事,缺少自由的市場和良好的監督,即使當前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仍存在許多問題,還需不斷完善市場制度,營造更為公平的交易環境才能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
作者:周蕓單位: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