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特殊高等教育范文

特殊高等教育范文

前言:寫作是一種表達,也是一種探索。我們為你提供了8篇不同風格的特殊高等教育參考范文,希望這些范文能給你帶來寶貴的參考價值,敬請閱讀。

特殊高等教育

私立教育與現實趨勢

在世界高等教育持續而快速變化過程中,私立高等教育特別引人注目。僅僅在幾十年之前,在多數國家,私立高等教育還不存在或者是處于邊緣地位。而今天,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轉型國家,私立高等教育規模在全部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中所占的比例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國也不例外,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與世界發展趨勢相一致。盡管與亞洲許多國家和世界其他地區國家相比,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的規模還較小,但是它的發展態勢生氣勃勃,在公立高等教育單獨存在了近半個世紀之后,民辦高等教育在中國又重新出現了。

現在,人們對于私立高等教育的認識程度還比較低,特別是在私立高等教育近些年來才變得重要的國家,情況更是如此。這也包括私立高等教育扮演角色的問題。贊成者傾向于持私立高等教育扮演著重要角色的觀點,而批評者則往往看到私立高等教育作為主導形式的負面影響,私立高等教育的參與者則從他們所在學校的角度出發,來看待私立高等教育的角色。

當人們就私立高等教育的角色進行思考和辯論時,往往采取了過于簡單化的方式。贊同者和批評者所提供的材料,對私立高等教育不是夸耀就是貶低。當公共政策制訂者參與制訂私立高等教育發展規劃時,他們也往往想要得到關于私立高等教育的目前狀況和他們希望如何做的簡單看法。但是,關于私立高等教育真正角色的分析卻是微乎其微的。

當然,在簡單看法和通過研究才能了解到的復雜性方面存在著很大的距離。在很大程度上,這一點是確鑿無疑的。分析者不必渴求從人們頭腦中消除所有對私立高等教育的簡單看法。但是,難道我們不應該對于這些過于簡單化的看法提出挑戰嗎?我們有責任獲得私立高等教育的真正知識,也有責任為政策制訂者提供有效的背景資料。

因此,我們在這里討論的主題,與一些人繼續傳播的過于簡單化的觀點不同,而是對于迅速發展的私立高等教育“角色”的合理思考,我們應該把握這樣一個事實,即私立高等教育過去不曾扮演過一個基本角色,今后也不會扮演一個基本角色。事實上,私立高等教育扮演著一些不同的角色。發現私立高等教育角色的類型和形式,是研究分析工作所面臨著的一個重要挑戰。私立高等教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取決于我們考察私立高等教育的哪些方面,什么時候考察和在什么地方考察。

進一步講,在確定私立高等教育應該扮演什么樣角色的規范性稱述中,我們不能說那一種說法是不當的。對于私立高等教育系統來說,在政策制訂者乃至社會中討論角色問題,既是正當的,也是有益的。本文的觀點是,這種討論必須:(1)不能代替關于私立高等教育真正角色的實證分析;(2)結合實證研究的結果;(3)看到私立高等教育扮演的各種角色。否則的話,對于私立高等教育角色的討論,將會導致不夠實際的、不夠細致的和不夠充分的稱述。與私立高等教育角色多樣性主題相關的一個問題是,涉及私立高等教育的公共政策,應該顧及到現實多樣性,而不是采用以一概全的方法。

很清楚,我在此提出的方法,與強制命令的方法是不同的。從某個方面講,這種方法與通常充滿激情的呼吁私立高等教育在新世紀中承擔“學術優異”或“服務社會”角色的做法相比,不那么讓人感到滿意。除非與某一些學校的現實性或可能性相聯系,否則這種角色定義是沒有什么分析價值的,即使這樣做有利于調動參與者的熱情和積極性,或者說有利于從法律角度保護私立高等教育免于詆毀者的攻擊。

我將在國際背景之下,討論私立高等教育的多重角色,這當然要適合特定國家和特定學校的情況。盡管本文具體參考了中國的情況,但是歷史、政治背景以及和快速變化公立高等教育特征的關系,此外還有許多其他因素,都必須由專家來仔細研究,包括北京大學和廈門大學研究高等教育的專家。我十分愉快地接受上述學校的盛情邀請,前來中國訪問和進行學術交流,其部分原因在于,希望與這里的研究人員建立學術合作關系,并通過福特基金會資助的“私立高等教育在全球的發展”項目,建立一個以美國奧伯尼大學為聯絡中心、世界范圍的研究者網絡。

繼續閱讀

科學管理在高等教育中的實踐意義

科學管理作為新時代管理的中樞理論,為現代管理理論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現代企業管理和其他一些管理活動的方向標。科學管理的管理內涵、管理原則、組織理論都是現代管理的重要原則,且這些理論都處在不斷進步和發展的過程當中,并且應用范圍極廣。本文主要從科學管理的基本內容和高等教育管理的獨特性出發,探討有關在高等教育管理中進行科學管理理論與實踐的應用及在應用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什么是科學管理

1.科學管理的基本假設

科學管理是一種先進的管理理論,它的管理活動是基于以下幾個假設上的:(1)當今社會,存在著很多的勞資雙方矛盾,這是因為社會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果應用科學管理方法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則勞資雙方都會得到利益,就能夠最大程度的降低矛盾。(2)從某種程度來說,人們都是為了經濟利益存活的,而人們最關心的也是如何將自己的收入最大化,也可以這么說,只要能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他們愿意挖掘自身的最大潛能。(3)單個人是可以使得效益最大化的,但是一個集體成員集合在一起反而會造成單位效率下滑??茖W管理是提高單個人效率的有效途徑??茖W管理理論是建立在以上三個基本假設之上的,目前有了一定的成效,但這三個前提假設并不足夠科學化,有著一些需要改進和補充的地方。

2.科學管理的主要內容

由科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設出發,我們可以將科學管理理論劃分為三個方面:管理哲學、作業管理和組織管理。

(1)管理哲學。科學管理是一種以管理哲學為指導的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哲學是管理中的一種主要指導思想,是管理理論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從哲學角度闡述了管理的根本和發展規律。“從實質上講,‘科學管理’是人和公司或產業中工人方面的一種切實的精神革命———是這些工人在對待他們的工作職責、對待他們的同事、對待他們的雇主方面的一種徹底的思想革命。他同樣也是管理當局方面的人的一種精神革命———是他們對待職責、對待同事、對待工人、對待所有日常問題方面的一種徹底的精神革命。如果沒有這兩種徹底的精神革命,‘科學管理’就不會存在?!?/p>

(2)作業管理。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是科學管理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這也是科學管理的重點所在。首先,泰勒在工人操作時對工人進行跟蹤研究,制定出符合工人一天工作的最適當工作時間和工作量。其次,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在某項工作中綜合能力強的工人。與此同時,還要對工人進行科學的崗位培訓,讓工人能夠掌握更多的工作知識,從而更好的勝任工作。在完成這些東西以后,還應當對工人實行規范化管理,即工人在工作中的操作方法必須規范化,必須使用標準的工具和機器,并且環境條件也必須標準規范化。

繼續閱讀

高中階段普職融通特殊教育論文

根據教育部以及中國殘疾人聯合公布的相關數據,對我國特殊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情況進行統計如下。從上表可知,一方面特殊教育高中階段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升學需求逐年增加;并且我國殘人高等學校數量也逐年增加,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殘疾人高校數已有原來的9所增加至22所,增至原來的2.44倍。同時,特殊教育高中階段畢業生人數與殘疾人高等教育學校數量的增加;另一方面,殘疾畢業生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逐年下降,其中折射出我國特殊教育高中階段畢業生升學不暢的問題。究其原因,則是由于我國特殊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模式單一,沒有實現“普職融通”式的“立交橋”式教育模式所致。其模式單一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目前我國特殊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模式分為特殊教育普通高中和特殊教育中等職業學校兩種。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模式分為普通高校和特殊教育學院校兩種。殘疾人高等教育分別錄取特殊教育普通高中階段畢業生和特殊教育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普通高校主要招收符合國家相關規定范圍內,達到文化課錄取分數線的殘疾畢業生,對于文化課分數要求較高,國家雖參照規定,在分數上酌情給予照顧,但整體上與健全學生分數基本一致。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畢業生,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缺陷,在文化課方面很難達與健全學生競爭達到分數線要求,從而加大了特殊教育高中畢業生進入普通高校的難度,導致特殊教育高中畢業生升學不暢。

第二,我國特殊教育高中階段的中等職業學校的課程設置多以就業為導向,很少兼顧文化課程,使部分特殊教育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在文化課知識方面深度不夠,不具有升入普通高校應具備的文化課知識,達不到普通高校文化課錄取分數線,因分數原因而無法順利升入普通高校。

第三,我國特殊教育普通高中,受“重普輕職”的思想,在課程設置上通常以升學為目的,重視文化課教育,輕視職業教育,雖開設置職業課程卻大多流于形式,卻進行職業能力培養,卻很少形成一定的職業能力和知識,使部分因升入普通高校無望,而想升入特殊教育學院進行高職學習的學生,無法通過特殊教育學院的職業考試,而高等教育徘徊在高校的大門之外。

從以上分析來看,十分有必要改革我國現階段特殊教育高中階段的教育模式,使接受特殊教育高中階段的普高中畢業生和特殊教育中等學校畢業生,具有同樣的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的權利,構建特殊教育高中階段學生順暢的升學渠道,建立“立交橋”式渠道多元的“普職融通”教育模式,以推進我國特殊教育體系建設與完善。

作者:連婷單位: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繼續閱讀

殘疾人高等教育支持體系的建構

一、建立殘疾人高等教育學校支持體系的必要性

(一)教育的公平公正的必然要求

1994年,我國頒布了《殘疾人教育條例》,其中第29條規定:“普通高級中等學校、高等學校、成人教育機構必須招收國家規定的錄取標準的殘疾考生入學,不得因其殘疾拒絕招收”,體現了我國的《憲法》所規定的人人享有受教育權的基本精神。目前,越來越多的殘疾人步入高等學校,他們與健全人一道學習文化知識,實現了隨班就讀向高等教育階段延伸。但是,眾多的殘疾學生在整個大學生群體中,仍然處于從屬的地位。無論從人才培養方案的定位,還是課程設置等,或多或少地忽略了殘疾學生的特殊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教育的公平公正精神。建立殘疾人高等教育的學校支持體系,有助于改變殘疾人高等教育重宏觀、輕具體的局面,能明確殘疾學生的教學培養目標,確定殘疾人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路徑,避免出現無章可依的情況,更好地促進殘疾人和健全學生的融合,提高社會的和諧程度。

(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殘疾人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擴招之后,接受高等教育的殘疾學生與以前相比,數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部分學生表現出文化基礎薄弱、適應能力差等特點,不能勝任高等學校的課程內容的學習,達不到教學目標的要求。這固然與個別院校的課程設置和內容脫離了殘疾學生的需要有關,但更多是與學校內部沒有建立完整而有效的支持體系有關,導致教學質量出現了一些問題。因此,殘疾人高等教育學校支持體系的建立,可根據殘疾學生的特點,細化規定專業設置、課程設置、師資要求等,構建既適合殘疾學生、又適合健全學生的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020)》顯示了國家對殘疾人教育的重視,殘疾人高等教育學校支持體系的建立,是響應國家號召、促進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促進殘疾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殘疾人高等教育的教學策略,沒有根據殘疾人的特點和未來發展的要求,調整培養方案、改革課程設置,以適應殘疾學生的需求,而是沿襲健全學生使用的教學內容。一般而言,健全學生的培養方案和課程內容強調學科教學,突出知識的系統性、理論性、完整性,對技能的掌握則在其次。殘疾學生的全面發展,必然要求教育模式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調整培養目標,培養學生掌握實踐技能,有效滿足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最大限度的實現缺陷補償。雖然已經有專家呼吁,設立殘疾人碩士層次的高等教育,但是僅就目前而言,本(專)科層次的高等教育則是發展的重中之重,更有利于殘疾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殘疾人高等教育學校支持體系的內涵

繼續閱讀

遠程教育學習中心構建的重要性

2009年,中央電大殘疾人教育內蒙古學院獲準成為中央電大殘疾人學院首批3家全國示范性教學點(學院)之一,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與中央電大分別撥款10萬元支持殘疾人學院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后續項目建設。組建起來的盟市學習中心或教學點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特別是地方殘疾人聯合會的大力支持,工作進展平穩順利。各地方學習中心在開展殘疾人遠程教育實踐中,一方面積極與當地殘聯溝通和聯系,獲得殘疾人遠程教育的政策支持,探索與殘聯系統的合作辦學模式;另一方面,教學中積極探索符合殘疾人學員學習的教學方式和管理服務模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地方學習中心建設存在的問題

1.教學點設置沒有全面鋪開。內蒙古自治區共有16所基層電大,其中包括12個盟市電大和4所系統電大。目前,除校部外,只有包頭、興安盟、赤峰、鄂爾多斯和巴盟等5所電大建立了殘疾人遠程高等教育學習中心或教學點,僅占31%。絕大多數盟市級地區殘疾人高等教育是個空白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殘疾人高等教育系統的全面發展。廣播電視大學開展殘疾人遠程高等教育是一項惠及廣大殘疾人的重大舉措,由于教學點設置的局限性,致使這項惠民政策難以惠及到全區各個盟市的殘疾人,全區絕大部分地區的殘疾人還沒有接受遠程高等教育的機會,教育公平在全區還未得以充分體現。

2.建設與發展缺乏統一的規劃和建設標準要求。發展規劃是建設與發展的前提保障,地方學習中心在殘疾人遠程教育辦學實踐中感到,殘疾人遠程教育的建設與發展缺乏整體發展規劃指導。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發展殘疾人高等教育,逐步推進中央電大殘疾人教育在全區各盟市電大系統的發展”的指導性意見,盟市學習中心(包括旗縣教學點)如何建設與發展沒有明確的規劃和建設指導,制約了地方學習中心和教學點的建設與發展。地方學習中心沒有統一的建設標準要求,造成地方學習中殘疾人遠程教育機構不健全,沒有相對獨立的辦學機構、師資和管理人員隊伍,以及沒有適合殘疾人學習的教學設施和教學設備等等問題。

3.教學點設置沒有向旗縣延伸。廣播電視大學殘疾人遠程高等教育的辦學宗旨就是充分利用電大系統的教育資源,運用網絡現代遠程教育方式,面向基層,面向農村牧區,面向邊遠和民族地區,為廣大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開展學歷教育和各種培訓,逐步構建起比較完善的殘疾人遠程高等教育系統,為建立滿足全民學習需要的終身教育體系做出貢獻。面向基層,面向農村牧區,面向邊遠和民族地區是辦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內蒙古自治共有12個盟市、101個旗縣市,目前,地方殘疾人遠程教育還僅僅停留在部分盟市級電大,還沒有向旗縣級延伸,覆蓋面積極其有限。因此,系統優勢難以得到應有的發揮,難以滿足農村牧區、邊遠和民族地區殘疾人的高等教育需求,教育公平在各個盟市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4.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無論是校部學院還是盟市教學點,電大殘疾人遠程教育都是依托和借用原有電大開放教育設施開展辦學活動的。盡管進行了一些改造和建設,但還難以完全滿足殘疾人求學者的需求。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適應殘疾人學習的無障礙設施不完善,使求學者在校學習期間還感到諸多不便。諸如衛生間的設置問題、盲人通道、輪椅通道設置問題、機房設置和使用問題等等。

5.專業設置及招生對象具有局限性。目前,全區殘疾人高等教育主要面對肢體殘疾人開設了“社會工作”專業專本科、“數字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會計學”專業??频葍蓚€層次三個專業,專業設置和招生對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盡管有些專業也適合其他類別殘疾人學習,但由于受教學資源、師資配備、基礎設施建設等因素的制約,還沒有能力滿足所有類別殘疾人的求學愿望。許多其他類型殘疾的求學者諸如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等類型的殘疾人,還很難享受遠程高等教育的陽光雨露,很難實現自己的求學愿望。

6.政策落實有待進一步加強。對于發展殘疾人遠程高等教育,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給予高度的關注和大力的支持,先后下發了《內蒙古黨委政府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實施意見的通知》兩個重要文件,強調一定要“加快發展殘疾人教育”,明確提出“對取得畢業證的殘疾人學員學費給予全額補助”。內蒙古財政廳也表示同意對殘疾學員的學費予以全額補助,而補助經費按照隸屬關系分級負責,從各地收取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中支出。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內蒙古學院對呼和浩特市殘疾人學員學費補貼政策落實得好,學院在辦學上與內蒙古殘聯及呼市和各旗縣區殘聯建立了良好的合作辦學關系。內蒙古殘聯為學員全額補貼學費,呼市殘聯為學員解決教材費和學雜費,學員可以“零費用”上大學,旗縣區殘聯幫助招生,有的區殘聯場所辦學一直很穩定,值得學習和借鑒。然而盟市學習中心辦學中政策落實不到位,以及殘聯領導的換屆或調動,使得政策難以有效執行。特別是組織殘疾人招生報名時,一些地方基層管理部門的態度不積極。他們更熱衷于把殘疾人保障金用于補貼殘疾人生活和社會保障等更直接的形象工程上,而不愿把錢投入到教育上。

繼續閱讀

高等教育質量觀的演進

一、從產品質量理論看教育質量的性質

所謂質量,實質上是對于某一客體是否能夠滿足特定主體需要及其程度所作出的肯定性價值判斷。質量的有無及其高低,取決于客體本身的性狀和特定的主體需要。產品質量理論認為,教育就其行為來講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生產活動,生產著特殊的教育產品,教育質量就是這種特殊產品的質量。教育產品有兩個基本含義:一是將教育所提供的服務作為一種產品,主要包括知識本身的加工和傳授活動,以及為學生學習提供的其他服務,可稱之為教育服務;二是將學生體力、智力、技能等的增加,即人力資本增加部分看成是學校產品,稱為學生產品。教育服務與學生產品都是教育的系列產品,二者不可或缺,共同構成了教育產品。學校向學生提供服務產品,為社會提供學生產品,雙重產品構成了教育的復合產品形態。教育服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消費品,其消費者是學生;學生產品的顧客是社會,生產學生產品要消費教育服務,因此,教育服務是生產過程的中間產品。教育服務與學生產品是一致的,統一于教育產品之中,且學生產品是教育產品的最終及最重要的產品。教育產品的質量是指,在符合教育規律的前提下,教育產品滿足規定或潛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總和。這個定義由三個層次構成。第一,教育行為首先要符合教育的基本規律,這是教育活動及教育管理的基礎。第二,教育產品必須滿足規定或潛在的需要。需要是動態的、變化的、發展的和相對的,隨時間、地點、使用對象和社會環境的不同而變化。第三,在滿足一、二層次的前提下,教育產品質量是特征和特性的總和,表征為具體的指標,如學生的德、智、體等標準。教育產品的質量具有主體性,這一方面是指主體因素在教育產品中的內化,另一方面是指教育產品本身主要是一個主體。因為主體是與客體相對應的范疇,是指具有意識和能動性的人。主體性是人的根本屬性,是在與客體相互作用中得到發展的人的自主、自覺、能動和創造的特性。完整的主體性涵蓋四個方面:道德主體性、認知主體性、審美主體性和實踐主體性。因此,教育產品的質量即教育質量,是主體性教育的質量。主體性教育的質量體現了教育主體的質量特征,它是附著在主體身上的道德、認識、審美和實踐方面的,不能與主體須臾分離的、體現人的內在本質的、不斷發展的質量。

二、高等教育質量觀發展的三個階段

教育質量觀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歷經了“兩個轉變”,即在主客體層面,從滿足某種“質量的原有規定性”到滿足“主體需要程度”的轉變;在時間維度,從為“己知的社會”培養人才到為“未知的社會”培養人才的轉變。以兩個轉變為標志,高等教育質量觀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①

(一)合規定性質量觀階段

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質量觀簡而言之是“合格質量觀”,即產品符合國家或行業頒布的技術標準,就是合格產品。換言之,國家、學術團體或利益團體為教育制定出某種標準,學校以此為參照,進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工作,如果教育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能夠達到所規定的標準,這種教育就是有質量的教育。在此質量觀階段,人們對高等教育質量的關注集中在政策文件或評估指標等“質量的原有規定性”上,追求制定出統一的質量標準或指標體系。因此,高等教育質量的標準,可以用政策文件的形式加以確定,也可以由相關的權威性評估機構來制定。這是一種政府的教育質量觀,即處于客體性教育質量觀階段。政府質量觀與條件質量觀一樣,都屬于客體性教育質量觀。

(二)合需要性質量觀階段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高等教育質量觀逐漸發生了變化。進入21世紀,原有的各種技術指標僅能作為合格的判據,過剩經濟和買方市場的出現,使很多“合格產品”不能進入市場成為商品,只能成為無人問津的“合格的廢品”和“滯銷品”,只有讓用戶滿意的產品才能成為商品,才能實現其價值。這時,高等教育質量衡量標準即高等教育滿足“消費者”需要的程度。由于國家、社會、用人單位、學生個人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和期望是不同的,存在著需要類型和期望值的差異,高等教育越是能夠滿足這些需要,質量就越高。在此階段,人們對教育質量的關注就是對不同的需求主體進行需要類型和層次的分析,根據社會的需要進行教育改革,以期用多樣化的教育服務滿足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合需要性質量觀從客體性教育質量階段邁向了滿足社會不同主體需要的質量階段,即“客體性—主體性”質量階段。

繼續閱讀

教育招生的社會實踐理論分析

1實踐的空間:高等教育招生的場域

1.1高校參與了國家對象征性暴力的合法壟斷在布迪厄看來,學校是現達國家中為社會等級制提供證明的極為重要的機構,為現存社會秩序提供了社會正義論,維持著不平等的認知基礎和道德基礎?!坝惺芬詠?,對權力和特權的傳遞問題所提出的所有解決方案中,確實沒有任何一種方式比教育系統所提供的解決方法掩蓋得更好?!备咝Mㄟ^招生錄取向考生分配具有合法性的、可享受較高社會地位的高校入學資格,參與了國家對象征性暴力的合法壟斷,起到了某種決定性作用。

1.2高考考試是高等教育招生場域權力斗爭的關鍵環節高等教育招生場域的核心具體行為是考試。布迪厄認為考試的作用是:“考試的邏輯在‘被錄取者’和‘被淘汰者’之間,更加戲劇性的是,在會考的最后一名錄取者和最前面一名淘汰者之間,造成了絕對的不連續性……能夠產生某些特殊的、被分離的、被神話的人群。”對此,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也談到:“考試……無非是官僚政治對知識的洗禮,是官方對世俗知識變體為神圣知識的確認?!备呖伎荚嚳此破椒?,卻是一個非同凡響的魔法行為:在原本同屬于高中畢業生的人群中,通過高考劃出了無??缮稀⒁话愀咝?、重點高校、超一流高校的壁壘森嚴的不同邊界,由此產生了不同的學生群體,形成了一種完美的誤識。

2實踐的工具:高等教育招生的資本

布迪厄把資本定義為社會行動者的社會實踐工具,視為基本的社會權力。“這些基本的社會權力首先是各種不同類型的經濟資本;其次是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化資本,或更好的信息資本;第三是兩種聯系非常之緊的資本形式:社會資本,包括建立在關系和群體成員身份基礎之上的種種資源,以及象征資本,即一旦不同類型的資本被理解為和被認為是合法的時候它們所采取的形式。”布迪厄的資本概念在馬克思的資本概念上有明顯突破,從經濟資本擴展到文化資本、社會資本和象征資本,使得社會實踐工具從經濟領域擴展到符號和非物質領域。

2.1資本具有特殊的增值力量在馬克思看來資本是動態的,動態的過程和目的就是無限制地增值。布迪厄進而認為“資本是一種鑲嵌在客體或主體的結構當中的力量,也是一種強調社會界內在規律的原則,正是這一點使得社會博弈區別于簡單的碰運氣?!眻鲇蛑懈鞣N資本的行動者運用賭注游戲的策略介入場域之中的斗爭,追逐資本的增值。具體在高等教育招生場域內,資本的增值表現在生產階級區分,維護好現有的社會差異這一功能之上。“教育制度扮演的就像馬克斯韋精靈的角色:以犧牲區分活動所必需的能量為代價,使原有的秩序得以保存,即由文化資本分配不均在學生之間造成的差距被保存了下來。更準確地說,通過一系列的選拔活動,教育制度把文化資本的擁有者和文化資本的匱乏者區分開來?!?/p>

2.2文化資本是核心的資本,其中身體化的文化資本尤為重要文化資本在高等教育招生場域內尤其起著核心的作用。布迪厄認為文化資本有三種存在狀態:一是身體化的狀態,二是客觀化的狀態,三是制度化的狀態。其中身體化的文化資本,表現為行動者在身體內長期穩定地內化成為具體個性化的秉性和才能,并形成慣習的一部分。它的積累過程是特別的,布迪厄認為,“是一種獲取知識的特別方式:人們稱之為自如的東西其實就是某些人的特權,他們以一種不自覺的耳濡目染的方式,在他們的家庭環境中獲取了知識。”在高等教育招生場域內,那些在高等教育招生過程中輕松取得成功的考生,因為身處社會上層,在身體化的文化資本具有優勢,常常認為自己具有特殊的天賦。而那些社會下層的考生的認識往往相反。身體化的文化資本隱藏了高等教育招生領域中成功者的這一秘密。

2.3高等教育招生競爭的勝利,直接帶給優勝考生以各種資本的增值一旦具有了符合所在場域慣習的文化資本,考生不僅會順利通過考試,還會從高校獲得大學錄取通知書這一表示國家認同的制度化文化資本,獲得了文化資本增值。進而,考生還會因此獲得了了社會資本和形象資本的增值。在社會資本方面,可以分享高校所擁有的關系網等資源的支持。

繼續閱讀

財政投入績效評價

[摘要]大眾化高等教育背景下財政投入的績效評價,不僅是公共財政管理體制下的緊迫問題,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財政支出效率、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資源、保障高等教育目標實現的有效途徑。本文針對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的現狀及績效評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評價

公共財政的危機已是全球高等教育面臨的共同問題,如何讓有限的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發揮最大的教育效益,一直為各國政府所關注,其間對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評價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評價的內涵

高等教育財政投入即是指政府對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財政撥款。包括兩項內容,一項是預算內教育經費(教育事業費撥款、基建撥款、科研經費撥款、其他經費撥款);一項是各級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稅費(城市教育附加費、農村教育事業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企業辦學校教育經費、校辦產業、勤工儉學和社會服務收入用于教育的經費)。

財政投入的績效評價是現代財政基礎評價理論發展和實施提高教育財政投入效率實踐探索的結果。當前公認的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評價的核心目標,就是在高等教育資源投入總量不足的條件下,要求高等教育財政投入能科學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財政資源,從而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及與市場的協調能力,保障高等教育目標的實現。其評價的基本原則為經濟性原則、效率性原則和有效性原則。

高等教育的經濟效益除直接效益之外,絕大部分表現為間接效益,即教育項目的產出——各級各類畢業生進人生產崗位后高效率工作而為社會多創造的價值,即畢業生的工資進行計算,具體涉及:經濟和收益的增長、收入差距的縮小、經濟行為的改善和教育的外部效果。如何讓有限的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發揮最大的教育效益,一直為各國政府所關注,其間對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考核顯得尤為重要。

二、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評價的現狀與問題

繼續閱讀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网站在线|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麻豆一区二区99久久久久|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视频香蕉|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私人玩物无圣光| 国产50部艳色禁片无码| 香蕉视频软件app下载|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满| 99er在线视频| 好男人在线社区www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北条麻妃|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久久|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从镜子里看我怎么c你|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在线电影|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1000部拍拍拍18勿入免费凤凰福利|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sss欧美华人整片在线观看| 成人影院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2019精品| 日韩三级免费看| 久热这里只有精| 果冻传媒和91制片厂|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交换年轻夫妇5| 男女无遮挡边摸边吃边做| 农民工嫖妓50岁老熟女| 综合久久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邻居的又大又硬又粗好爽|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动漫 | 草草久久久无码国产专区| 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