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少數民族語種瀕危保護方法范文

少數民族語種瀕危保護方法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少數民族語種瀕危保護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少數民族語種瀕危保護方法

[摘要]廣西地區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少數民族語種眾多,很多已經是瀕危語言。少數民族語言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保護民族平等、傳承民族文化、維護語言生態發展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從語言政策、民族聚居和語言使用群體的認同等幾個方面對瀕危語言的生存和發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廣西地區瀕危語言語言保護

語言消失的現象在歷史上一貫存在,但是在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極大加劇了文化和語言之間的接觸和影響,強勢語言對弱勢語言的滲透和影響也前所未有的加大,從而導致部分語言的數量以驚人的速度減少,語言消失的范圍也在不斷地擴大,這引起了語言學家、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和民族學家等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哲學系AnderewWoodfield教授曾感嘆道,“沒有人愿意看到這么多語言死亡,但是它們好像注定要死亡。”目前,語言瀕危現象已經成為語言學界熱烈探討的主題之一。

一、廣西地區民族語言狀況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多、語言多、文字多。除漢族外,共有55個少數民族。據有關專家統計,目前擁有將近130種語言。但是其中很多少數民族語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衰微。

廣西地處華南,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民族語言尤為豐富。據《廣西通志•少數民族語言志》記載,廣西地區少數民族眾多,各民族語種不同,包括:壯語、苗語、侗語、水語、彝語、仫佬語、毛南語、仡佬語、京語等。

語言,尤其是沒有書面形式的語言,離開了使用者就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條件,就好像植物離開了土壤一樣。日本語言學家Yamamoto說過,單純的人口數字不是語言形式的準確標志。但是,使用人數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能夠說明問題的。因此,使用者的數字是它的瀕危形式的一個直接標志。

在廣西地區的各個少數民族語言中,各個語種都存在著使用人數逐年下降的趨勢。以其中的仡佬語和仫佬語為例,仡佬語有布流、哈給、多羅三種方言,其中,布流方言的使用者有800多人,哈給方言的使用者有300多人,多羅方言的使用者已經降至幾十人。并且仡佬族沒有本民族文字,是以漢字為本民族的共同文字,目前也只有少數老人懂仡佬語。而仫佬語面臨的情況更為嚴峻,目前僅有兩位80多歲的老人會講,已經是名副其實的瀕危語言。

二、少數民族瀕危語言存在的必要性

首先,語言平等一直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體現了我國各個民族的平等。我們知道,語言文字不僅僅是人們的交際工具,同時還是民族的重要標志,是民族的象征,重視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使用表示對少數民族的尊重。在少數民族地區,民族語言文字是維系民族地區人民的感情紐帶,尊重他們的語言文字,就意味著尊重少數民族的人格。從這個角度來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功能,就能看出其在調節民族關系、加強民族團結、維護民族地區社會穩定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其次,語言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語言不僅是思維的工具,是社會文化的載體,同時還是維系民族感情的紐帶,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除了政治上的象征意義外,還有許多不可取代的社會功能。它是少數民族人民的交際工具和少數民族民族的重要標志,更是各個民族文化的載體。各少數民族有自己的文化傳統,通過語言文字的使用對其文化進行傳承。廣西地區存在著多種民族語言,正因為這些語言的存在,才讓我國的語言園地呈現出多樣性,也才使我國的民族文化更為繁榮,廣西地區的多民族文化并存發展,各具特色,在發展過程中相互交流融合,和諧共生,這為文化歷史學家、人類學家、語言學家等學者提供了寶貴的研究材料。

第三,語言既是文化的產物,又是一種自然現象,它既豐富又復雜。如果把世界語言比作一個花園,每一種語言都是花園中的花卉,那么任何一種語言的消失都將使花園失去一種風景,都將是人類文明的巨大損失。另外,從語言自身來講,語言也需要多樣性的存在,正如生態環境具有多樣性、人類與環境才能和諧健康地共同發展一樣。語言也是寶貴的智慧財富,每一種語言都提供了對事物的不同看法。不同的詞類、不同的語義范疇、不同的詞匯對比等等,都啟發了語言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發展。對廣西地區瀕危語言的研究除了具有語言文化遺產保護、保存的普遍意義之外,還具有語言類型轉換研究、語言接觸與混合語問題研究以及歷史語言學研究等多方面的價值(限于文章篇幅,暫不贅述)。

三、瀕危語言生存和發展的幾點思考

1.語言政策確保瀕危語言生存環境

建國以后,我國實行民族平等、語言平等的政策。在《憲法》中,對我國的語言政策作了這樣的規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民族區域自治法也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保證本地方各組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語言文字的自由”。這從法律上確保了各民族語言文字享有了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了各民族有選擇使用符合自己需要的語言文字的平等權利,這從根本上體現了我國各民族平等的民族關系,也體現了我國對于語言多樣性和生態性發展的支持。

我國十分關心少數民族語言的發展,致力于推行建立良好的民族語言發展環境。廣西地區是我國最大的壯族自治區,如在1992年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民族語言文字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在壯族聚居的地方,政府部門要根據需要配備壯文翻譯,使用壯文參加考試與漢語具有同等效力、在執行職務時力爭做到同時使用壯、漢兩種語言文字等。同時還提出加強對壯語文的新聞宣傳,各壯族聚居地要積極轉播廣西人民廣播電臺的壯語廣播節目,根據當地需要辦好壯語節目,要進一步辦好民族報刊、出版民族圖書,等等。

因此可以說,國家政策上的支持,是民族語言發展的基本保障。

另外,針對廣西地區民族復雜的語言情況,我國在20世紀多次開展在廣西地區的民族語言調查,主要有30年代以李方桂為代表的西南邊民語言調查,50年代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和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組織的少數民族語言調查,80年代以來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學院以及廣西民族學院組織的西南民族語言調查。這些調查為我國進一步制定語言政策提供了可靠翔實的依據。

2.民族聚居為瀕危語言的生存和發展創造環境

漢語是我國的民族共同語,大多數的人在大部分公共場合使用這種語言。盡管從整體上看,廣西地區的少數民族語言處在不平衡的雙語語言環境中,是弱勢語言,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在民族聚居之地,民族語言又是可以與漢語并用的交際語言,甚至在一些場合是主要的并且具有鮮明排他性的交際語言,如在少數民族家庭內部,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公共場所,在歌會、婚喪嫁娶等一些大型的社會活動上等。

在廣西地區,各少數民族普遍聚居,境內有壯族自治縣、瑤族自治縣、苗族自治縣、仫佬族自治縣等少數民族世居的地方。這是瀕危語言生存的基本要素,因此,維護少數民族相對聚居的生活環境對于保護瀕危語言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覆蓋面較小、使用人數較少的語言來說,使用者群體聚居一地是保證語言傳統延續下去的一個重要條件,因為這樣可以保持語言結構的獨立性和穩定性。由于居住在共同的地域環境中,有共同的社會文化基礎,有共同的語言交際內容,使用者彼此之間使用民族語言交際的頻率較高,這樣對長期保持語言結構的高度一致性起著重要作用。很多調查結果均顯示,聚居的環境利于少數民族群眾使用本民族語言。

另外,民族聚居環境也有利于減少語言內部差異,使民族語言的使用者感受到使用民族語言交際的便利性,增加交際信心。另一方面,在現在這樣多語共存的社會環境中,同一語言的使用者之間還可以增強群體的認同感。如在象州縣聚居的壯族,原是當地的土著民族,由于具有較強的封閉性,與外界的交往甚少,長時期在內部通行壯語,因此能保持自己的語言習慣,有“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說法。他們在族群內部極為重視使用自己的民族語言,族群內的長者認識到了并利用壯語在日常行為規范中的作用,不僅本民族的社會規范、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通過壯語的使用得以傳承,加強了民族意識和凝聚力,而且也加強了對壯語的保護和傳承。

3.使用群體的內心認同是瀕危語言生存發展的動力

廣西地區的各少數民族是愿意學習和使用別的民族語言,在語言使用上具有開放性,雙語現象非常普遍。隨著地區間、民族間交往的頻繁和深入,除了本民族聚居區內的極個別老年人和一部分兒童外,絕大多數都是使用雙語進行交際的。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體現在少數民族對語言的選擇上就是越來越多的人除了精通本民族語言之外,還必須至少掌握全民共同語——漢語,這是適應社會交際的需要,同時也是獲得最新的科學文化知識的需要,因為絕大部分的科學知識是通過漢語進行傳播的。但是,經濟的不斷發展,也帶來了語言使用的一些問題。語言發展過程也會受到“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影響。戴慶廈教授曾指出,語言對于一個民族來說具有雙重價值:一種是實用價值,即語言自身蘊含的可以實際應用的價值;一種是情感價值,即本民族人對語言所傾注的豐富的民族感情。在市場經濟實用主義的導向下,有很多少數民族語言的使用者為了擺脫貧困與落后,選擇了有利于他們自身發展的語言文字,不愿繼續使用、人為地放棄了民族語言,僅僅使用通用語——漢語進行交流交際,造成了本民族語言的衰退。很多語言的衰變,都是因為本族群人自己的放棄。

我們認為,語言使用群體對本民族語言的認同對于語言前景至關重要。如果使用者群體對自己的語言缺乏熱情和信心,僅僅依靠外界的努力,是完全沒有作用的。無論有多少的政策保護、多少的措施施行,最重要的還在于人,也就是瀕危語言的使用者,不要丟失本民族的語言。所有的語言在文化價值上是平等的,都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如果簡單地把本族群落后的原因歸結在語言上,這是極其錯誤的觀點。如果能增強全社會的文化意識,珍惜本民族的傳統語言文化,重視我國豐富的語言資源,一些語言就不會這么快地衰退,也不用花更多的人力物力去挽救。

另外,不同語言使用者群體之間的相互理解也非常重要。在多語言多文化共存的社會環境中,不同語言和文化之間的接觸和交流是不可避免的,矛盾和沖突也會時有發生。但是,任何一種語言都是寶貴的智慧財富,“不同語言之間只有使用者群體規模大小的不同,交際職能分工的不同,而不存在結構優劣之分。”任何人都應該像珍愛自己的語言文化一樣去珍愛周邊兄弟民族的語言文化,做到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才能夠營造出一個良好、和諧的社會文化環境,才能實現各語言和文化的共同發展。新晨

四、小結

戴慶廈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物種的消失,只讓我們失去一種動人的風景;一種語言的消失,卻讓我們永久失去一種美麗的文化。”民族語言承載著民族歷史和文化,蘊藏著豐富的文化現象,是這種語言使用群體傳統文化和傳統經驗最直接、最集中的體現。如壯族的《人祖起源》、《創世紀》、《谷物起源》等民間文學,主要是口頭流傳的方式傳承,如果作為主要傳承工具的壯語消失,那么這些美麗的文化也將不復存在。“對于文化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來說,每一種語言都積存和蘊藏著豐富的文化現象,是該語言使用者傳統文化、傳統經驗最直接、最集中的具體體現,他們千百年來所創造和積累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包括他們和自然界作斗爭的知識和經驗,都保存在語言里,并依賴語言代代相傳,并得以超越時間和空間加以傳播。因此,一種語言的消亡就意味著當地人民世代相傳的那種交際和思維工具及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永遠喪失,科學家們也就無法探索人類尚不清楚的語言文化現象。”

印度安達曼群島上老婦波阿的去世,導致了擁有65000年歷史的古老語言的徹底滅絕,同時也導致了一個古老文明的滅絕。這給所有的人都敲響了警鐘。正如美國瀕危語言基金會的創立聲明中所提到的:“語言消亡貫穿歷史,但是從來沒有過我們當前所遇到的威脅世界語言的大規模滅絕。作為語言專業人員,我們面臨著嚴峻的現實:我們研究的很多成果對后代沒有用;很多民族的文化遺產正在我們的眼前逐漸消失。我們愿意承擔旁觀和無所作為的譴責嗎?”

參考文獻:

[1]戴慶廈.中國瀕危語言個案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李葆嘉.廣西民族語言文化的泱泱大觀[J].廣西地方志,2003,(1).

[3]孫宏開.關于頻危語言[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1,(1).

[4]韋樹關.中國瀕危語言研究新進展[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

[5]徐世璇.瀕危語言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1.

[6]周國炎.論弱勢語言生存的基本要素[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

[7]Yamamoto,A.Y.LinguistsandendangeredLanguagecommunities:issuesandapproaches.InMatsumura,K.,ed.,1997.213-52.

[8]李葆嘉.廣西民族語言文化的泱泱大觀[J].廣西地方志,2003,(1).

[9]周國炎.論弱勢語言生存的基本要素[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

[10]馮小釘.語言消亡與保護語言多樣性問題的研究評述[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一亚二乱码专区| 免费毛片a线观看|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色区奇米| 天天躁夜夜躁天干天干2020|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麻豆系列| 99热这就是里面只有精品| 特大巨黑吊av在线播放| 噼里啪啦国语在线播放| 高清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吞精|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特黄| 成人au免费视频影院| 久久久噜久噜久久gif动图|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免费版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奇米色影视| 男生吃女生的jiojio| 嗯灬啊灬老师别揉我奶了啊灬嗯| 香蕉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777精品视频| 在线天堂中文字幕| smesmuu的中文意思|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久久99中文字幕久久| 日韩a无吗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网址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鲁丝片在线观看| 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热热色原原网站| 免费黄色网址入口| 美女bbbb精品视频| 国产一级一片免费播放| 韩国三级香港三级日本三级|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欧美黄色片网址|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精品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可以免费看污视频的网站| 色综合五月婷婷| 国产一级三级三级在线视| 草莓视频未满十八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