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究文學翻譯的本質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翻譯與文學翻譯
1.對翻譯本質的討論對于翻譯本質這一概念,不管是西方還是中國,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唯一的標準。翻譯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與許多學科與藝術門類息息相通,從語言學到文藝學、哲學、心理學、美學、人種學、乃至數學、邏輯學和新起的符號學、信息學等等,都有關系”(陳???,1992:2-3)。從側面說,翻譯這門學科涉及的面很廣,不同學科的人對其定義就會有不一樣的認識。最初被譯界普遍接受的是語言學派提出的翻譯定義,他們認為翻譯的本質就是語言的轉換,強調忠實、等值。也就是說,譯文要和原文在內容和形式要保證最大程度的接近,表達上要通順。
2.對文學翻譯的認識文學翻譯是藝術化的翻譯,是譯者對原作的思想內容與藝術風格的審美把握,是用另一種文學語言恰如其分地完整再現原作的藝術形象和藝術風格,使譯文讀者得到原文讀者相同的啟發、感動和美的感受。廣義的翻譯只注重忠實內容,準確通順的傳達其意義,而沒有過多的關注翻譯過程中的藝術性。文學翻譯就是翻譯文學,它涉及到文化、接受美學等等,不僅僅是機械性的語言符號的轉換。文學翻譯作為一個獨立的概念,最早出現在西方譯論里。古羅馬修辭學家西塞羅關于“演說家式的翻譯”的主張對后世產生了較大影響。我國提出這個概念較晚,因為先輩們一開始想的是提出可以涵蓋一切的翻譯理論,而沒有去區分所要翻譯的對象。要想更好的理解文學翻譯的本質,首先我們要弄清楚文學翻譯與非文學翻譯的區別。而這兩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它們的文本上面,即文學文本和非文學文本。
二、文學文本和非文學
文本文學翻譯和非文學翻譯最大的差別,是這兩者之間的翻譯對象的不同,也就是說它們的所對應的文本的不同。
1.內容層面文學文本主要包括的是詩歌、小說、戲劇、散文等,這些文本的內容豐富,且大多都傳達著作者的感情。雖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作者可以有自己的創造,而不僅僅是真人真事。也就是說文學可以是虛構的,作者可以自由的創作。即使是在反映客觀事實,卻是用藝術的形式來向讀者展現世界。而非文學文本則是在用真實的的材料,準確無誤的信息來描寫客觀事實。非文學文本不允許有虛構成本,這是對讀者的不負責任。
2.語言形式層面文學文本采用的是文學語言,它注重文采,描寫生動形象,帶有感情色彩,且表達含蓄。像詩歌、戲劇等還注意語言的韻律感,追求語言的音樂效果。而非文學文本的語言則注重的是通俗易懂,平實無華,準確規范,重在信息的準確性。至于語言的藝術性則沒有過多的要求,這是和文學文本完全不同的。
三、文學翻譯的本質
通過文學文本與非文學文本的對比,可以看出文學翻譯與非文學翻譯之間差別甚大。所以提到翻譯,我們要懂得區分文學翻譯和非文學翻譯,不能想當然的用同樣的翻譯手段。文學翻譯所涉及的文學文本,除了語言的不同,還有其文學意象、藝術意境等,這些都需要譯者能在譯作中傳達出來。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出文學翻譯的特殊性及其獨立性,從而認識它的本質特征。文學翻譯的創造性主要體現在譯者的主體性之中,他們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學語言常常語義含蓄,意象具有不確定性,構成了文學文本的模糊性。這就需要譯者對它們進行深層次的解讀,以到達理解。這種解讀不同于一般讀者的閱讀,譯者需要一字一句的看過去,理解原作中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這種帶有主觀性的解讀,所以對于同一部文學作品會有不同的譯本。甚至是同一個形象,不同的譯者也會有不一樣的理解。不同的國家存在著語言與文化的差異,在文學翻譯中這成了最大的難題。如何恰當的處理這樣的問題,這是對譯者提出的最大挑戰。這就需要譯者的藝術創造,不再是簡單的對原作進行語言轉換,不是對原作文字亦步亦趨的描摹。對于譯入語讀者不熟悉的語言或文化,需要譯者用譯入語文化中相似的語言或文化來進行闡釋說明。
四、結論
在我們討論翻譯本質的時,我們需要區分文學翻譯和非文學翻譯。這兩者的差距很大,所以不能將翻譯一以概之。要理解文學翻譯的本質,首先我們應該了解的是它與非文學翻譯之間差別。這就要從它們所屬的文本來進行比較,再進一步探究文學翻譯的一些本質。我們對文學翻譯的本質有了更好的了解,這樣在我們翻譯文學作品時,才可以有更好的作品呈現出來。
作者:林建 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