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網絡以迅猛的速度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傳播開來。進入21世紀后,網絡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最重要的信息匯聚和信息傳播的媒介。大學生肩負著富強中國的歷史使命,同樣,受網絡信息影響最大的當屬當代大學生。以網絡為載體的新型網絡文化在大學生中迅速傳播開來,但這也對高校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關鍵詞】網絡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互聯網是一種全新的傳播媒介,具有信息容量大、傳播速度快,以及高度的開放性、兼容性以及交互性等特點。依托互聯網,當前我國高校校園網絡文化飛速發展,但互聯網龐大的信息容量,也對我國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校園網絡文化的主要使用者是教師與學生,具有顯著的校園特點。大學生在面臨復雜的互聯網時,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會遭受一定的沖擊。因此在新時期,進行和諧的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是尤為重要的。新時期下的高校校園網絡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在創建和諧校園文化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重要內容。
一、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的基本內涵
1.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的基本內涵從目前對網絡文化的基本定義來看,基本上局限于計算機網絡以及互聯網。有些學者認為,網絡文化是一種新型的媒介文化,使用者以計算機網絡為傳播媒介,進行相關的傳播活動。對于高校校園網絡文化來說,目前學界尚未對校園網絡文化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校園網絡文化具有網絡文化的一般特質,但相對于網絡文化來說,它不僅有社會技術培養的內涵,還有教育的性質。因此,所謂高校校園文化,指的是在高校特定的學校環境氛圍內,以互聯網為載體而形成的校園文化。
2.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的基本特征校園網絡文化的載體是互聯網,它不僅拓寬了大學生的視野,還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校園網絡文化具有互聯網的全球性、虛擬性、交互性、多樣性等多種特征。但相對于一般的互聯網來說,它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具有校園文化的特質。結合校園文化的特征,我們可以得出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具有以下幾點特征:首先,高校校園網絡文化主體水平較高。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的主體是大學生,他們不僅有相對豐富的文化知識,思維也十分敏捷。因此與之相應的校園網絡文化水平較高,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十分豐富,有一定的思想性及多樣性。其次,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具有一定的學術性。在高水平教師隊伍的帶領之下,不同的高校在不同的學科方面都有其領先性,這就促使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校園文化具有學術性。隨著網絡文化的發展,大學生可以通過相關的論壇、博客、校園網等進行學術知識的交流,提高自己的生活、學習經驗。
二、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構成
網絡是一個復雜的環境,其中會有很多不良信息在廣泛傳播。在此背景下,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有可能受到沖擊,在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當代大學生的道德情操及情感世界。在網絡環境中,信息的傳播可以不分地域不分國界,有時面臨一些問題時,大學生難以用一個確定的標準來分清是非曲直,他們可以自由在網絡上對社會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觀點,因此大學生對于自己的行為就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對于高校來說,大學生在網絡上的言行對校園文化的構建是十分重要的,這就要求高校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成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新青年。
2.有利于實現高校教育目標
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的構建對高校教育目標的實現也是十分重要的,相對于傳統的校園文化來說,校園網絡文化覆蓋面更廣,自由度更高,拓寬了大學生的學習交流以及生活領域。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素質的提高有極大的優越性,學生可以豐富業余生活。同時,校園網絡文化也把大學生的視野從學校內拓展到學校外,甚至拓展到國外,讓大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認識世界。
3.有利于促進當代大學生的全面發
展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社會經濟有了飛速的發展,在此背景之下,對人才又有了更多要求。在我國傳統教育體制下,培養出很多專業型人才,但對于日益變化的社會來說,新時期我國發展需要的是綜合型人才。校園網絡文化的發展,使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便捷的獲得各種學習機會,甚至可以聽到來自世界名校教師的講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因此,從長遠目標來看,構建新時期的校園網絡文化,有利于促進當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網絡文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網絡是一個具有多面性的平臺,在開闊視野等方面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構建了一個更好的傳播平臺,但也對傳統的教育模式造成了很大沖擊,包括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等多方面內容,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需要注意到的。
網絡的隱蔽性和虛擬性特征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很大的沖擊。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規范網絡環境的法律法規,但由于網絡的涉及面過于龐大,從總體上看網絡社會仍舊處于“無序”狀態,相對于現實社會來說,缺乏法律和道德的規范。上網者可以隨心所以地發言,而不用承擔任何的責任與義務。網絡的隱蔽性和虛擬性對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來說,加大了工作的難度,對一些不道德的行為難以約束?,F在,國家已經陸續開始監管網絡言行,高校也在不斷探索有效的解決途徑。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進行深刻變革,但從目前來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還難以跟上網絡技術的發展腳步。很多教育管理者的觀念相對落后,無法對網絡的巨大潛在價值進行正確評估。有些教育者對于網絡的認識仍舊停留在娛樂功能上,認為會阻礙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一些教育者又認為網絡拓展了學生視野,具有很大優越性,不加節制的支持學生上網。這就說明還有很多教育工作者沒有對網絡有正確的認識,教育觀念相對落后。
三、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
1.提高教師綜合素質雖然校園網絡文化傳播的主要對象是學生,但是高校教師仍舊處于主導地位,教師在校園文化中會對學生的言行產生直接影響。對于新時期構建新型的校園網絡文化工作來說,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是很有必要的。首先需要轉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觀念,明確網絡的利弊,針對網絡的優勢和弊端,制訂相應的對策來構建科學的校園網絡文化環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加強對網絡文化的了解,要認識到網絡文化的一般發展規律,不斷豐富自身的網絡文化知識,科學掌握網絡,采用符合學生習慣的方式來管理校園網絡文化。
2.提高大學生網絡文化素質網絡文化雖然依托信息技術傳播發展,但操控網絡的始終是人,只要將合理的道德文化引入到網絡文化中,就可以讓道德引領技術,讓技術真正的服務于人類。提高大學生網絡文化素質,高校首先需要制訂科學的網絡道德規范,在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加入網絡道德的內容,有條件的高校也可以開展專門的課程,以此來幫助大學生提高網絡文化素質。雖然大學生有較高的文化水平,但網絡應用能力卻是參差不齊的。面對龐大的信息庫,大學生必須要掌握較深的網絡文化知識,以此來進行篩選。
網絡上有大量的垃圾信息阻擋在大學生面前,高校應當開設相應的課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大學生的網絡應用素質,提高他們對信息的甄別能力以及處理網絡信息的能力,讓大學生可以自覺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語校園網絡文化隨著各種新興媒體的出現而不斷豐富,如何充分發揮網絡文化的作用對于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高校工作者在新時期面臨著來自于多方面的挑戰,教育工作者需要從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網絡文化素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大學生構建和諧的校園網絡文化,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羅強:《校園文化建設和高校精神培育》,《中國教育學刊》2015年第1期。
[2]姬世祥:《網絡環境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路徑探析》,《科教導刊》2016年第1期。
[3]鐘真群:《積極心理學理論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現代交際》2016年第1期。
[4]文譯等:《網絡微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科教導刊》2016年第1期。
[5]王在民:《轉型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理念與路徑探析———基于創一流大學的視域》,《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
作者:高月宏 單位:西安體育學院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