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女性文學批評本土化的困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女性文學批評單一化和極端化傾向女性意識是女性文學批評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女性意識是女權主義者顛覆父權制,反抗男權文化的重要工具。在中國女性文學批評者看來,女性意識是獨立的,獨立于國家民族意識和社會意識,并且認為國家民族意識和社會意識對女性意識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壓迫。中西方傳統文化不同,西方文化強調個人主義,中國文化強調集體主義,在中國文化里,個人、家庭、國家三者是統一的,所以在中國文化里,性別意識、國家民族意識、社會意識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在女性文學批評中,不論是片面強調女性意識和個體意識,還是片面強調國家民族意識和社會意識都會走入文學批評單一化和極端化的誤區。主要體現在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女性文學批評中,將女性意識中的“女”剝離,片面強調“性經驗”,以極端化、庸俗化的方式表現出來,與女性文學批評多元化特征相悖。中國女性文學批評集中圍繞女性意識展開,例如對陳染、海男、林白等大量展示女性個人私密的體驗的文學極端推崇,這是對女性意識的誤讀,更會導致批評對象的誤置和批評的偏頗。
2.注重性別內容的考察,忽視藝術形式的探索我國國內部分學者在接受女性文學批評理論時,容易盲從西方女性文學批評已有的理論,導致女性文學批評在實踐中重復犯相同的錯誤。西方女性文學批評在很長一段時間執著于女性文學中性別內容的批判,忽視對文學藝術形式美學價值的探討,使得文學批評猶如隔靴搔癢,受到女作家的漠視。事實上,女性文學批評不應該局限于文本的性別內容,應同時注重女性文學區別于男性文學的寫作形式和美學形態。如此而來,才有可能對現實文學產生一定的影響力。
3.女性文學批評本土化過程與文學實際脫節和疏離受西方女性文學批評的影響和本土女性文學批評理論的缺乏,中國女性文學研究者需要借鑒他人的理論方法、成果來審視自己。借鑒西方理論成果是必須的,但是不是簡單的模仿。中國女性文學批評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理論框架、資源、語言形式往往采用的是一種全方位的橫向移植。在女性文學批評的文章和論著中,西方女性文學批評的方法、策略得到廣泛使用,特別是對一些批評術語的熟練使用,例如:“本能欲望書寫”“話語權力”“軀體語言”“空白之頁”“邊緣”“菲勒斯中心”等術語在中國文學批評的文本中被普遍反復使用。作為中國當代女性文學批評的開山之作《浮出歷史地表》,作者在此書中嫻熟地將女性主義和現實批評主義、接受美學、結構主義敘事學、解構主義等方法結合起來,表現出了作者對西方女性文學批評理論的熟悉程度非同小可。在之后的許多女性主義文學研究者們也有類似的情況,例如劉慧英、陳惠芬、王絆等人,即便是他們在研究方法和領域上有一定的差別,但是在理論資源上大體一致。
4.過分地強調女性文學批評的個人化和邊緣化寫作女性文學批評在過分地強調個人化和邊緣化寫作時容易表現出雙向迷誤。一方面,批評家們具備了淵博的知識和精益求精的眼光,她們苛刻地挑剔現實中的平庸、媚俗和膚淺,而忽視了對文學現實的潛心探究與仔細揣摩,更多的是采用批判的態度,使得批評沒有辦法和創作本身對話,學術圈內相互傳遞的信息多是批評意見;另一方面,相當部分批評者贊同個人化和邊緣化的寫作,并認為個人化寫作可以更大膽地暴露那些普通人能想不能看或只能臆想不能正視的女性隱私,因此導致女性意識被誤讀為自然性別差異的意識,過分地強調了女性性別的獨特性而忽略了女性的社會主體意識。評論界、學術界的錯誤解讀,使得中國女性文學批評落入被商業化傳媒窺視和被傳統文化所歧視的雙重困境。
二、中國女性文學批評本土化的希望
1.中國女性文學批評應著眼于社會現實中國女性文學批評應著眼于當下和自足于中國改革開放后的社會和文學發展的實際,當前可以說文化繁榮文學創作興盛,女性文學創作者的隊伍也前所未有的龐大。受轉型期市場競爭的壓力和經濟利益的誘惑,對文學創作和批評的心態造成沖擊,對讀者來說,其精神需求擴大,情感欲望擴展,文化消費方式較傳統有了很大的變化,加上各種復雜的社會問題,現實給精神文化創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女性文學批評應充分發揮社會批判精神和女性主義的現實關懷,深入到社會現實中,提高文學創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拓寬文學的表現空間,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貢獻力量。
2.中國女性文學批評應敢于突破傳統女性文學批評應維護和建立本土化的文學藝術形式和審美規范,西方女性文學批評往往能做到打破常規,中國女性文學批評也應敢于突破陳規陳說,養護文學的藝術性,促使文學創作活動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女性文學批評在對待經典文學作品、文化傳統、民族精神和生活方式方面應秉著理性的態度,客觀深入地研究讀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學接受習慣,在文學批評中激發人性的真善美,而不是去追求刺激常人心態的非正常因素,西方女性文學創作者熱衷解構和顛覆傳統,中國國內的女性文學批評也有許多標榜拒絕體制化的現象。對于中國女性文學批評應建立一套可操作的、系統的、本土化的批評方法,從而有效地提升文學創作的品質,拓寬女性文學的發展空間。
3.中國女性文學批評應與時俱進女性文學批評對于其他的文學和批評形式來說,方法論意義要大于其性別意識的內涵。中國女性文學批評要汲取女性主義徹底懷疑的精神,運用各種性別批評方法和性別視覺來看待中國女性文學和社會現實的發展。現實要求女性文學批評利用性別分析法拓展到其他文學想象上去,發揚女性文學批評良好的自我反思意識,力求在實踐中巧妙地結合批判性和建設性、前沿性,隨著時代不斷更新發展,構建起適合我們中國實際的可持續發展的本土女性文學批評。
研究中國女性文學批評本土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中國文學批評的發展,豐富和補充我國較為單一的批評學理論,填補我國女性文學批評理論的空白。女性文學批評的健康發展對認識女性文學存在價值具有深遠意義。女性文學批評與人類的性別問題密切相關,不類同于傳統的批評學。由于中國女性文學批評起步晚,其本土化過程需要面對的困難來自方方面面,在困境中我們也要看到希望,通過著眼于社會現實、突破傳統、與時俱進在困境中倔強成長,努力實現和諧“雙性文化”的目標。
作者:魯鵬飛單位: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