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在生態文明建設作用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生態文明建設已逐漸成為中國戰略發展的重要目標,關系到整個人類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培養其生態文明意識,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促使大學生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策略是:讓生態文明建設從本質上融入到大學生的意識形態里;利用寒暑假期組織大學生的生態文明建設社會實踐活動;支持大學生積極參加國內、國際各高校或社會團體的生態文明建設交流活動。
【關鍵詞】大學生;生態文明建設;作用;策略
自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全球化逐漸成為國際發展的新趨勢,并推動著中國經濟不斷地向前發展。面對當前日益緊縮的資源、環境的污染以及退化的生態系統,生態文明建設對一個國家的興衰、民族的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在新的時代背景和需求下,所強調的“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1]意味著建設生態文明已經上升為國際性問題。而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綠色家園,不僅需要各國之間加強聯系密切合作,更需要作為宣傳和建設生態文明中堅力量的當代大學生們努力培養生態文明意識。報告提出“加快建設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2]表明新時代的生態建設刻不容緩,在全球化的基礎上,緊跟時代步伐,提高大學生對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全球化的時代背景
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在國際政治以及文化等諸多領域上,全球化極大地促進了信息、資源、人才等在世界范圍內的流通,從而造成國家內部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極易受到外部環境即世界的沖擊。在產生積極影響的同時,消極后果也隨之而來,首當其沖的就是生態問題,其以極強的破壞性,迅速突破國界成為世界性難題。這把雙刃劍帶來的嚴重弊端,使世界范圍內出現了程度不一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包括資源短缺、全球生態遭到破壞等問題。面對這樣的情況,中國先后提出科學發展觀、五位一體等策略,積極應對環境問題,向世界貢獻中國智慧。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生態環境問題不是一個國家所能解決的,這已經上升為全球性的問題,需要各國之間加強合作與交流,對于我們所面臨的環境問題,積極協商制定出最適合人類共存的建設性方案。
二、生態文明建設概況及需求
繼原始文明、農耕文明和工業文明后,生態文明成為人們對生產生活方式的最新追求。生態文明是指人、自然、社會之間和諧共處的文明狀態,它要求人與自然建立良好和諧的關系,使其促進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是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的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既包括人類保護自然環境和生態安全的意識、法律、制度、政策,也包括維護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技術、組織機構和實際行動”。[3]生態文明建設已逐漸成為中國戰略發展的重要目標,關系到整個人類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4]人類應該在發展的進程中遵循自然發展規律,協調自然界與人類發展的沖撞,和諧共處。[5]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中要堅持以人為本,不能以毀壞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為代價。生態文明建設強調經濟發展務必考慮人類與自然雙方的利害關系,實現雙方“共贏”達到互惠互利的效果,生態文明建設強調遵循自然規律,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在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在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利益相矛盾的情況下,要顧全大局,著眼未來。生態文明建設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地域、不同時期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與時俱進,不斷給生態文明建設注入新的活力,方能使其具有時代特點,保持強大的生命力。另外建設生態文明需要有嚴格明確的國際立法,以其為基礎建立完善的監督體系;加強生態文明思想的宣傳和教育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中之重,要讓更多的國家和廣大人民群眾意識到環境問題關乎到人類存亡的重要性。當代大學生是這個社會的希望,對大學生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培育,讓其把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強化于心,并通過實踐影響整個社會的生態文明意識。所以,對于大學生而言,需要先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最終積極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
三、培養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重要性
建設生態文明是我國現階段,也是全球范圍內最重要的任務之一。而大學生作為生態文明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中堅力量,對其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培養良好的生態文明價值觀十分重要。當代大學生文化水平高,人口基數大,分布范圍廣,而且影響力廣闊深遠。大學生要在將生態文明知識內化于心的同時外化于行,通過自身的行為保護環境,進而影響他人,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并以此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的活動中來,使得社會中人人學習生態文明理念,各行各業推廣生態文明建設精神,最終做到全民共建生態文明。隨著全球化的推動,世界范圍內學術交流的加強,我國大學生在進行學術交流的同時,可以作為優秀中國文化的代言人,成為對外宣傳中國特色生態文明理念的傳播者。同時也可以憑借其專業知識和文化素養,積極吸取國外生態文明建設的精華,取長補短,從而更好的進行國內生態文明建設。由此可見,大學生能否正確樹立生態文明意識,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合理發揮大學生的積極作用,可以推動我國乃至世界的生態文明建設更好更快的發展。
四、大學生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策略
大學生作為整個社會年輕一代的代表,其生態文明意識直接影響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實施,如何構建有效體制,培養大學生積極、踴躍投入到社會主義的生態文明建設中去是一個迫切的問題。首先,應培養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形態,讓生態文明建設從本質上融入到大學生的意識形態里,而意識形態的培養,不僅要依賴學校的教育形式,更要在大學生群體中發揮那些具有優秀品質的學生的帶頭作用。學校在進行課程設計中應該考慮如何將生態文明建設有效地通過課堂融入到各個專業學科中去,并對課程設置進行優化,同時添加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選修課程有意識地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其次,大學生在寒暑假期組織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走到基層,感受祖國綠水青山的真實面貌,思考當前生態環境所面臨的環境污染、氣候變暖以及冰川融化等系列問題,生態文明建設關乎到人類的生死存亡,沒有國別和人種的區分,更沒有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區別,大家都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者和受益者。為了人類共同發展的長遠利益,大學生不僅要承擔起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和義務,更要起到先鋒帶頭作用;不僅是參與者和實踐者,更要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朝著正確的方向行進。第三,積極參加國內、國際各高校或社會團體的生態文明建設交流活動。建設生態文明關乎人類未來,國際社會應該攜手同行,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6]在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已經超出國界范圍的當下,建設生態文明關乎著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每一條生命。每個人都應清醒的認識到,人歸根究底是自然環境的一分子,為了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利益,國與國之間應團結一心,人與人之間也要團結起來。在保障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同時,盡可能的消除障礙和消極因素,以更加廣闊的全球性視野,順應時代潮流,使全球化成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不竭動力,采取符合自然規律的最佳方案建設生態文明。中國勇于擔當發展中大國的責任,作為國家建設的新生力量,大學生應與國同在,充分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積極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的革命中。今天,大學生們為生態文明建設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不僅關乎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更關乎人類生存的根本。大學生應意識到生態文明建設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并視此為終身事業,奮斗終生。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習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摘登[N].人民日報,2017-10-19.
[2].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www.12371.cn.
[3]薛曉源,李惠斌.生態文明研究前沿報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8.
[4]張弛.淺談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1.152-153.
[5]孫園園.生態文明建設發展論述[J].學理論,2018.12.40-42.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131.
作者:李睿曉 單位: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