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我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路徑范文

我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路徑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我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路徑

[摘要]建立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預警機制,就是面對海洋社會進步與海洋經濟增長導致的海洋資源衰竭、海洋環境惡化以及海洋生態系統呈現負向演替時能夠及時報警,同時針對海洋生態限制下,海洋社會、海洋經濟演進過程中可能出現或已經出現的衰退危機,以及影響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的生態、經濟和社會等諸多因素的預警。基于海洋生態經濟系統結構的復雜性、功能的脆弱性、運行的脅迫性、和調控的滯后性,本文確立了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預警的核心指標,并設定各指標的警戒界限,利用SD模型對2000-2014年中國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警情進行播報。加快中國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預警機制建設的政策建議:應增加資金人員投入、提高實際監測能力、加強評價分析工作、重視預警決策實施、健全應急響應體系等。

[關鍵詞]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預警機制;SD系統動力學

隨著海洋社會子系統人口規模的增長、海洋物質需求總量的上升、海洋經濟子系統海洋資源利用的增多,海洋生態子系統的正常運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干擾,海洋生態經濟系統整體可持續發展能力急劇下降,尤其是在近岸海洋生態脆弱的地區,海洋社會進步與海洋經濟增長更是受到海洋資源有限性、海洋環境容量閾值的限制。建立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預警機制,就是面對海洋社會進步與海洋經濟增長導致的海洋資源衰竭、海洋環境惡化以及海洋生態系統呈現負向演替時能夠及時報警,同時針對海洋生態限制下,海洋社會、海洋經濟演進過程中可能出現或已經出現的衰退危機,以及影響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的生態、經濟和社會等諸多因素的預警,其目的是預防和治理由海洋資源環境開發利用引起的海洋經濟與生態、海洋社會與生態之間的拮抗沖突問題,以及由于海洋社會響應滯后帶來的危機蔓延及其問題惡化,對已發現的問題及時給出解決方案,對即將出現的問題給出防范、調控方案,及時提供相應級別的預警信息,以便及時、準確地實施應對方案,化解危機。中國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預警機制的建立,應以海洋生態經濟系統運行機理為基礎,以海洋生態、經濟、社會三個子系統協調耦合為核心,以海洋經濟高速發展的持久性、海洋社會分配的公平性、海洋資源開發的可持續性、海洋生態環境的穩定性為目標,在系統論、協同論、控制論、生態經濟學等理論指導下,選用科學的預警指標體系、預警模型、信號系統和預警方法,對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實際運行進行全方位監測,對監測結果進行分析、處理、使用,從而獲得警兆、警示,進行及時、科學的響應決策,實施決策方案,客觀反饋實施結果。

一、建立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預警機制的必要性

海洋預警機制研究的重點一般集中于海洋生態系統領域,國際上普遍將海洋預警監測對象鎖定在自然因素引發的海洋生態災害,如赤潮、風暴潮、海冰等。隨著海洋生態監控進入高技術時代,各類海洋生態監控設備逐步向數字化、自動化、全天候、智能化發展,促使海洋生態預警機制愈加立體、連續、密集。

(一)海洋生態經濟系統結構的復雜性

海洋生態經濟系統是以海水、海洋動植物群落、大氣等自然要素為本底,以人類需求為中心,以海洋資源環境經濟產量和社會效益為目標的可為人類利用的生態經濟社會復合系統,亦可視為以自然環境為依托、人的思想行為為主導、資源流動為命脈、社會體制為經絡的人工生態系統。在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內部持續進行著繁復的物質循環、能量交換、信息流通和價值創造。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及其子系統、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強度、方向、時空規律始終處于變化之中,引發系統變動的因果關系十分復雜,以至于任何單個要素變化都可能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導致整個系統發生巨大波動。因此,必須借助預警數學模型,運用計算機的模擬運算,從聯動的角度洞察關鍵因素變化引發的危機后果,才能更為完整、準確地針對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出現的問題采取措施予以糾正。

(二)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功能的脆弱性

海洋生態系統供給的各類海洋資源是海洋經濟系統賴以存續的生產資料,由于同時受到海洋自然條件和人類經濟行為的雙重影響,加劇了海洋生態經濟系統的脆弱性,使得系統的抗干擾能力較之自然生態系統更差。海洋自然災害,如風暴潮、海嘯、海浪、海冰等,以及人類不當的開發利用行為,如過度開采、藥物濫用、更改生境等,都會對系統的資源供給和生產生活造成妨害,甚至給系統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害。2014年,中國中度以上污染海域已達71860平方公里,占海洋領土面積的2.40%;①確權圍填海面積257.83平方公里,占當年確權海域面積的6.89%,②海洋經濟和社會系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蠶食著海洋生態系統,使得海洋生態經濟系統整體正在面臨非協調、不可持續發展的危機。由于海洋生態經濟系統日漸加劇的脆弱性,對其調控、修復的工作效果愈加難以把控,必須盡早建立綜合性海洋生態經濟系統預警機制,及時播報其動態變化,采取預防為主的響應措施,才能將損害盡可能減少。

(三)海洋生態經濟系統運行的脅迫性

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是系統內各種海洋生態、經濟、社會要素經過拮抗協調所達到結構有序、功能有效的狀態。③由于海洋生態經濟系統結構的耗散性、內部脅迫的非線性以及運行的多目標性,三個子系統發展方向往往相互脅迫、彼此制衡,加之人類意識的自私性、認知的片面性、行為的盲目性更是加速了各子系統協調偏差的產生,當偏差超過臨界閾值,系統整體便會向紊亂甚至退化方向發展,功能急劇減弱甚至解體。當前,中國沿海地區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急劇加速,致使海洋自然生態退化跡象愈加明顯。海洋生態經濟系統的協調運行必須建立在滿足動態監管要求的預警機制基礎上,科學模擬、預知系統協調發展態勢,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糾正系統偏差,才能切實維護系統的持續、健康發展。

(四)海洋生態經濟系統調控的滯后性

我國沿海各省市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追求眼前既得經濟利益的同時,忽視了未來持續發展的可能,對海洋資源開發管理缺乏超前性、長遠性,尤其是在海洋經濟發展高潮時,考慮不到對海洋生態系統的維系。2014年,中國海域共出現大規模赤潮56次,爆發規模達7290平方公里,其主要原因是氮、磷營養鹽的過量輸入。統計數據顯示,從1860年至今的100多年中,進入地球化學循環過程的活性氮增加了20倍左右,每年經由河流流入海洋的溶解態磷約為400萬-600萬噸,是自然狀態下的2倍。④另據調查,在過去的50年間,中國損失了73%的紅樹林濕地、80%的珊瑚礁濕地、53%的溫帶濱海濕地,平均每年有400平方公里濕地被圍墾或填海。并且,根據沿海開發戰略規劃,到2020年仍有5780平方公里的圍填海計劃。按此開發水平,至2018年中國確定的50萬平方公里濕地保護紅線即被突破。⑤我們知道,海洋社會進步伴隨的人口膨脹、消費能力上漲、科技水平提升是引致海洋經濟擴張進而引發海洋資源衰竭、海洋環境惡化的根本原因,而海洋社會系統重視程度不夠、海洋事務管理和生態治理能力低下,則是海洋生態經濟系統非協調狀態得不到預防、遏止與改善的重要原因,海洋社會系統調控的滯后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海洋生態經濟系統非協調的程度。因此,必須不斷提升海洋社會的響應能力,強化對海洋生態經濟系統的監督預警,使海洋管理從僵化、被動的窠臼走向靈活、主動的階段,實現海洋生態經濟系統調控的超前性,才能更為合理、有效地促進海洋生態經濟系統的協調發展。

二、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預警界限設定

(一)預警指標構建依據與原則

預警指標的篩選是海洋生態經濟系統預警機制建立的前提,其選擇的結果,直接關系到預警機制信息監測的重點,同時也決定了數據收集的難易程度和預警響應工作的實用性、有效性。篩選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預警指標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體現海洋自然資源潛力,反映海洋生態環境退化,測度海洋生態系統的服務性和生產性,衡量海洋經濟系統產生的風險及其經濟活力波動,同時表征海洋社會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公平性及其對海洋生態經濟系統狀態的可接受性和適應性。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們國家公布的海洋相關數據不全面、口徑不統一,且許多數據年份不連續,增加了海洋生態經濟系統預警指標體系構建的困難。因此,數據來源的可靠性和充分性也是選擇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預警指標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一是確保指標統計口徑的一致性和數據的準確性;二是盡量滿足指標狀態和趨勢預警的樣本需求量,以便在較長時期演變中發現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波動的規律;三是預警指標主要用于現時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運行態勢的分析和預測,為提高響應活動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必須確保預警指標數據獲取的穩定與及時。基于海洋生態經濟系統的復合性,為避免選取預警指標之間的重復性、關聯性過高,必須將預警指標適當予以集中,以突出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的關鍵,確保預警結果的可靠和科學,運用專家多輪咨詢的德爾菲法對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相關指標進行擇優選擇,通過三輪專家咨詢意見調查、數據統計、信息反饋、再咨詢的步驟,確定海洋生態經濟系統預警機制最終的指標體系。

(二)系統協調發展預警界限

確定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預警的核心思想是對影響系統整體運行的生態、經濟、社會三個子系統的協調能力進行監督、警示和控制,通過對各子系統預警指標體系的處理,發現警情、尋找警源、判斷警度,從而完成預警響應工作。但是,目前我國沿海各地對海洋生態、經濟、社會等指標認知和處理的標準不統一,加之歷史統計數據不健全,影響了海洋預警工作的推動。僅有的針對海洋生態環境和海洋災害所作的實時監控和波動預測,更多的是基于定性分析和經驗判斷。要準確預報系統協調發展的警情,必須科學分析各預警指標的發展態勢、危險程度及其對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的影響。因此,需要科學確立各項預警指標和系統協調度的合理閾值范圍和危險閾值范圍,以判斷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出現的各類警情及警度。協調發展是一個綜合概念,涉及因素眾多,但對于海洋生態經濟系統的預警,則需要抽絲剝繭,相對簡潔、便利地完成預警工作。為此,我們使用“協調度”的概念,作為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的最終預警警情指標。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度是指各子系統之間及系統要素之間在演進過程中彼此和諧一致的程度,是對系統發展水平、健康性、持續性的直接度量。我們采用學術界普遍運用的關聯協調度,①對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的警情進行判定。

三、中國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預警實證分析

(一)各子系統運行因果關系

在人類未大規模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環境之前,海洋生態系統基本處于自給自足、自組織的封閉狀態,由于人類的介入,來自海洋經濟和海洋社會兩大領域的外界力量,逐步將海洋生態系統改造為物質、能量、信息等向外循環的開放系統,其發展演變開始更多地受到人類行為的影響。依據海洋生態經濟系統三個子系統的相互作用機制,基于34個主要監測預警指標,建立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因果反饋機制,如圖1所示。能夠看出,海洋生態經濟系統中核心因果關系基本屬于外部反饋回路,且正、負反饋回路均存在,主要為兩條:一條是海洋經濟增長與海洋社會進步是導致海洋生態系統嚴重污染、生物多樣性下降、近岸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惡化的主要原因,而海洋生態系統自然平衡的打破又反過來阻礙了海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海洋社會的長足進步;另一條是盡管海洋經濟社會的發展給海洋生態帶來了顯著的負面壓力,但生產總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增加,以及受教育程度提高、科技進步,也給海洋環保投入、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等生態響應提供了更多的經濟和智力支持,對不斷惡化的海洋生態系統起到了良性的反哺作用。

(二)系統協調發展預警結果分析

根據SD預警模型的仿真結果,得到中國海洋生態經濟系統2000-2014年三個子系統的綜合值。在海洋社會人口、科技、消費等動力支持下,一方面海洋經濟子系統呈現出良好的運行態勢,綜合值逐年提升,已經達到較高的發展水平,充分展示了海洋經濟建設的力度;另一方面,海洋生態子系統為給海洋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不斷增多海洋資源供給,持續容納來自各方的污染物,承受人力干擾破壞,盡管政府對海洋生態保護、整治的力度有所增大,仍未能逆轉其惡化勢頭。

1.海洋經濟-社會子系統協調度。海洋社會發展是海洋經濟增長的基礎與動力,海洋經濟增長反過來進一步推動海洋社會文明的進步。如表2所示,在2000-2014年的15年間,中國海洋經濟子系統與海洋社會子系統協調發展程度較高,平均協調度為0.8左右,維持在穩定的取值范圍內。兩個子系統的相互協調反映出,一方面中國沿海作為經濟社會相對發達地區,在高素質涉海就業人員和海洋科技的支撐下,海洋經濟總量、人均海洋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等經濟常規指標均呈現上升態勢,加之海洋產業結構相對合理,產業多元化程度較高,海洋經濟的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效率相比其他產業較為突出;另一方面,海洋社會獲得了較為充足的經濟回饋,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總額、城鎮化水平、受教育程度等指標節節攀升,優良的社會發展環境也促進了海洋科技研發和海洋事務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進一步推動了海洋經濟的高級演化,形成了海洋經濟-社會運行的良性互哺。

2.海洋生態-經濟子系統協調度。海洋生態子系統是海洋經濟子系統的物質來源和空間載體,海洋經濟發展不可避免地造成物資被消耗、空間被損壞,作為海洋生態經濟系統最重要的矛盾,兩者之間的拮抗是實現協調發展的關鍵癥結。如表2所示,在發展初期,海洋經濟對海洋生態子系統的脅迫程度不明顯,兩個子系統的協調度甚至有所抬升,但隨著海洋經濟的迅猛發展,各項建設投入和資源開發力度顯著增強,兩者協調度日漸呈下降趨勢,到2014年已降至0.66。一方面海洋資源供給持續增多,資源短缺的問題愈加明顯,已導致部分海洋產業如漁業、采礦業、港口運輸業等發展受到制約;另一方面,“三廢”排放、砂礦采挖、圍填海建設等有增無減,使許多近岸海域自凈能力被削弱,部分海洋生態環境損壞嚴重,導致海洋生態子系統同與日俱增的海洋經濟子系統距離越來越遠。雖然海洋經濟在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存在一定優勢,但由于海洋第二產業比重居高不下,海洋第三產業增長速度有所放緩,海洋經濟依然無法擺脫對海洋資源環境的高度依賴,海洋產業結構調整成效尚未全面發揮,如何進一步降低單位能耗、提高集約生產水平、形成循環式生產模式,尤其是如何補償修復經濟生產造成的海洋生態損害,是生態文明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

3.海洋生態-社會子系統協調度。海洋社會子系統以海洋生態子系統為依存,是海洋資源被最終消耗的場所,同時也是海洋生態子系統得以保護、修復、管理的人力和智力保證。但從表2來看,2000-2014年我國海洋社會子系統與海洋生態子系統的關聯協調度呈現急劇下降趨勢,由最初的0.94降至0.52,進入一般協調的敏感階段,表明這15年間海洋生態子系統受到的人為干擾脅迫更為明顯,結構和功能發生了一定程度的退化,但海洋社會針對海洋生態的維護和管理并沒有跟上發展步伐,使兩者發展軌跡愈加背道而馳。如何在確保海洋社會進步尤其是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時,以海洋科技和海洋管理體系為支撐,控制海洋生態質量下降程度,亦是迫切需要化解的矛盾。

4.海洋生態經濟系統整體協調度。海洋生態子系統的協調有序是海洋生態經濟系統整體協調的基礎,海洋經濟子系統和海洋社會子系統對海洋生態子系統存在導向作用。但是,由于現階段中國海洋經濟子系統的粗放發展模式和海洋社會子系統的滯后管理響應,海洋生態子系統運行狀態急劇下降,造成復合系統整體協調度不斷降低。如表2所示,中國近岸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惡化趨勢未見緩解,污染壓力持續增高,生態環境喪失日益加劇,但環保投入占GDP的比重卻未能隨著經濟規模的增長實現大幅度提升,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尚未大規模推進,使得受損海洋生態系統修復工作困難重重,海洋政策與科技教育體系應有的驅動、中介及控制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導致我國海洋生態經濟系統由最初良好的協調狀態下降至2014年的藍色預警狀態。依海洋生態經濟系統目前的非協調發展趨勢,若海洋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的海洋生態脅迫現狀不發生改變,2015-2025年系統整體協調度將出現顯著的下滑。隨著海洋經濟建設步伐加快,大量海洋產業項目同時上馬,將不可避免地占用更多海域空間和海洋資源,造成更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倘若治理不及時,海洋生態子系統運行態勢會更加嚴峻,海洋經濟、社會與生態的矛盾將愈發尖銳。根據RBF趨勢網絡模型預測,系統整體協調度將從2015年的0.63下降至2025年的0.45,由Ⅱ警級良好狀態演變為Ⅲ警級敏感狀態,警情趨重,屆時需發出黃色警報,海洋生態子系統面臨的威脅或將成為海洋經濟、社會子系統發展的重要障礙。

四、加快中國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預警機制建設的政策建議

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動態監控是中國海洋事業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是關系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健康運轉、協調發展的前提與基礎。為適應中國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的要求,應盡快建立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預警機制,開展海洋生態、經濟、社會全方位監測。具體而言,加快中國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預警機制建設,應采取以下措施:

其一,增加資金人員投入。依托中國現有1321個海濱觀測臺和14個海洋環境及災害預報中心,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用于海洋生態經濟系統監測平臺的改造、建設和相關儀器設備的采購、安裝。同時,加強沿海11省市海洋生態經濟系統監測人員的引進、選拔和培訓,強化服務意識,積極開展各類海洋生態、經濟、社會發展動態的觀測、測算、預警等服務活動,不斷拓展預警領域,使海洋生態經濟系統預警播報更加貼近預防、處置危機的需要。

其二,提高實際監測能力。在增進海洋生態經濟系統監測規范化水平的基礎上,沿海11省市海洋生態經濟系統監測平臺應嚴格執行海洋生態、經濟、社會各系統要素及其協調度的監測任務,把握好對重大用海項目的跟蹤監測,及時掌握海洋經濟開發建設對海洋生態的負面影響,著重加強海洋生態系統的實時監測。同時,理順海洋生態經濟系統預警工作的任務和流程,進行各海洋管理機構的職能整合與合理分工,規范海洋事務管理權限劃分,采取自上而下、橫向聯合的集中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多部門協調和社會共同參與的預警機制組織結構。

其三,加強評價分析工作。一方面應逐步建立起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多參數綜合評價系統,重視各因素之間的動態因果關系,使監測結果更具全面性;另一方面,應當加快成立沿海11省市海洋生態經濟系統監測評價小組,深入研究中國海洋生態容量、海洋生態經濟系統的演變規律和惡化動態,并在先進技術的支撐下,實時對海洋生態子系統、經濟子系統、社會子系統運行狀況進行綜合評估、模擬和論證,針對不同危機狀態制定相應的預警播報和響應預案,實現監測信息的深度利用,充分發揮預警工作的功能與價值。

其四,重視預警決策實施。建立統一的海洋生態經濟系統信息數據庫,搭建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由海洋生態、經濟與社會領域專家組成綜合顧問團作為智力支撐,促進海洋生態經濟系統預警決策機制的形成,同時設立擔責機制和激勵措施,明確決策后果責任承擔人,對出現的各類海洋生態經濟系統非協調問題一起出謀劃策、共謀方案實施。同時,根據所得到的海洋生態經濟系統監測數據,定期信息公報,通過信息共享平臺,將監測信息與專家決策意見及時發送給相關政府部門、企業與社會公眾,提高響應決策的實施水平和反饋透明度,切實提升決策實施效率和效果。

最后,健全應急響應體系。在增強預警信息管理、制定并完善監測數據傳輸規程、落實預警業務管理規定及危機上報程序的基礎上,加快建設中國海洋生態經濟系統危機應急響應機制,健全應急響應預案,組建一支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專業化處理隊伍,逐步提升針對突發性和累積性系統非協調危機的處理能力,使非協調危機監測、播報、處理工作有章可循,責任到位,基于信息暢通的響應指揮中心,將政府、專業救援隊伍和社會力量進行有機整合,全面提升響應行動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作者:高樂華;高強 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精品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91网站免费观看|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不卡| 波多野结衣教师诱惑| 哒哒哒免费视频观看在线www| 欧美浮力第一页| 天堂а√8在线最新版在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最近国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亚洲视频免费一区| 美国式的禁忌19| 国产又黄又大又粗的视频| 4虎1515hh永久免费| 宅男噜66免费看网站| 久久五月天婷婷| 果冻麻豆星空天美精东影业|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78| 美女黄色毛片免费看|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2019国产情侣| 天天看片日日夜夜|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免费 | 国产黄色片在线观看|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下载 |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7超级碰碰碰碰久久久久| 好紧好大好爽14p|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 国产大片免费观看中文字幕| 14又嫩又紧水又多| 多人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与子乱刺激对白在线播放|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大战三个黑鬼| 冠希与阿娇实干13分钟视频| 蜜桃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最新毛片基地| 男女拍拍拍免费视频网站| 国内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