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本土文化內生動力與文化自信邏輯關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貴州本土文化所蘊含的內容、形式、載體是涵養文化自覺,形成文化自信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而“貴州文化”所具有的歷史追溯力、空間建構力、民族創造力既是自身文化傳承發展的內在動力,又是建立文化自信的主要因子。其與文化自信之間存在內容與形式,現象與本質,原因與結果的三重邏輯關聯。立足時間、空間、民族三維視角研究貴州本土文化的內生動力,有利于探究本土文化的歷史源流、豐富內涵、多元載體,以及其與文化自信的內在關聯性。
關鍵詞:貴州本土文化;內生動力;文化自信
貴州偏居西南一隅,特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生態環境,深厚的歷史,多元的民風,共同構建當地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形成特有的“貴州文化”?!百F州文化”因具有文化多元性、文化內涵多重性、文化形式多樣性等特點,其歷史源流、地域特征、民族特色成為貴州本土文化所蘊含的內生動力。
一、貴州本土文化的內生動力與文化自信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
文化自信是文化內容的表現形式,與文化自覺程度呈正相關。高度的文化自覺是文化自信的動力,也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文化自覺形成于對文化的認知和認同,建立在對文化之根的追尋和繼承上。如果不了解文化的來龍去脈,以及缺乏對文化的未來判斷都難以形成文化自覺。貴州本土文化的內生動力則源于對自身歷史文化的自覺認同,源于自身蘊含的文化精神價值,其具有極強的歷史追溯力。過去,貴州被外界認定為“不毛之地”、“蠻荒之地”,諸葛亮《前出師表》中的“五月渡瀘,深入不毛”,讓不明就里又不加探究的人將貴州蠻荒形象銘記于心。貴州被界定為未開化之地,被指出缺乏文化基因。隨著黔西觀音洞遺址的發掘,改變貴州文化認知的格局,將貴州歷史向前延伸20多萬年,貴州文化已不能簡單地用“上下五千年”來概括。雖然,“貴州是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建省的。但貴州本土文化并非這時才有。追溯它的起源,可謂歷史悠久。史前的舊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和夜郎文化,就昭示著貴州本土文化的萌芽。”曾被認為是“洪荒之地”的貴州,早已有了自己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了輝煌燦爛的史前文化。唐朝,黔州一帶成為中央王朝‘罪犯’逐放之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貴州文化的發展。明統一中國后,大量漢人以‘軍屯’‘民屯’等組織化形式進入貴州,貴州文化事業開始進入到一個嶄新的時期。”陽明文化也為貴州添上濃墨重彩,鑄就“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貴州人文精神,使貴州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綻放光輝。貴州文化的歷史鏈條由此延長,時間元素推移貴州歷史文化的界限,延伸貴州歷史文化的范圍。認清并了解貴州文化的歷史脈絡、歷史內涵、歷史元素,就能生發文化自覺的底氣,就能真正明白“正是因為多種民族文化共存,貴州文化‘雜即特色’,惟其‘雜’,顯得五光十色;惟其‘雜’,顯得豐富多彩;惟其“雜”,在當今世界上才顯得不可多得,”也惟其“雜”才讓貴州更加具備文化自信的資本,更加期盼以文化自信的表達方式彰顯貴州本土文化的內涵。
二、貴州本土文化的內生動力與文化自信是現象與本質的交融
空間建構力是貴州文化現象形成的外部力量,促進文化環境的形成和文化模式的建立;同時它也是貴州本土文化內在的動力要素之一,推進文化在同一范圍內傳播和發展,構建共同的文化體系,形成相同的文化本質。貴州山地文化現象產生的本質,皆因為文化與生態環境的密不可分性,以及文化的地域制約性,不同的地理構造孕育不同的生計方式和文化形式,貴州獨特的山地形態造就貴州特殊的文化類型,形成獨特的人文場域。貴州素來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山”成為貴州最鮮明的地理特征和地理標志。貴州借助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在山水的相互交替作用下,建構特殊的文化場域。山地建筑貴州的骨架,展示貴州的外在形象和氣質,江河生成貴州的血脈,涵養貴州的內在性格和魅力。貴州的山地環境不僅在歲月長河中衍生出與山地文化相關的生產習俗、生計方式、文化內涵,也催生出山地環境中特有的精神品質,即“貴州精神”?!百F州精神”是對自身文化的強烈認同,以及對自身文化自信的再現和真實寫照。
三、貴州本土文化的內生動力與文化自信的因果關聯性
“真正能在世界文化發展中起影響的文化是全球意識下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貴州并不缺乏先進的文化,這種先進文化也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巨大動力,它順應歷史潮流,反映時代精神?!辟F州民族文化是具有自身優勢和特點的文化,體現貴州的“文化生態平衡”,其自身的吸引力和創造力是本土文化凝結發展的根本成因和根本動力。由于人民群眾是歷史文化的創造者,貴州的56個民族,包括世居的18個民族都是貴州本土文化的締造者。貴州各民族將自身的智慧和思想凝練,集結在同一文化生態環境中,推動文化的交融和發展,使得貴州文化絢麗多彩,形成“多彩”的貴州本土文化,吸引同質文化的共鳴和異質文化的關切。因而作為貴州本土文化內生動力之一的民族吸引力和創造力,與文化自信之間產生互為因果的關聯性。一方面,因民族認同生發文化自信。貴州生態環境機制孕育獨特的文化類型,各民族的文化習俗和生活方式作為載體呈現其獨特性。各民族認同自己的民族屬性,認可自身的民族身份,自覺選擇符合自身規律的文化方式。各民族還不斷創新創造以滿足生產和適應生活。生活的點滴呈現民族創造力和民族認同感,具體表現在:民族建筑文化方面:體現山地文明特征,依山而建的建筑模式,吊腳樓、干欄式等,如西江千戶苗寨、肇興侗寨;民族飲食方面:反映山地農耕文化的特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大米、玉米等為主食,其中尤為鐘愛糯米,節慶、祭祀都離不開糯米制作的米飯,并根據山地條件采頡各種資源;民族習俗方面:民族生活的每個細節都體現山地文化的內容,都圍繞山地而產生,都述說山地民族的民族認同感,并通過生活的創造力展現民族特色,體現本土文化自信心。另一方面,因民族自豪感激發的文化自信。山地環境孕育各民族獨特稟性并賦予靈氣和動力,培育出屬于民族自身的性格特征。生活在貴州的各民族具有不怕困難,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精神。因自己的文化屬性和精神氣質而自豪,這種自豪感激發內在的信心和勇氣,促進文化模式不斷地推陳出新,促進文化內容的發展變遷,促進文化觀念的交接更新。
四、結語
貴州本土文化的內生動力是文化自信形成的前提條件和根本保障?!百F州文化”所具有的各類特性既是自身發展的動力源泉,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因子。歷史追溯力探究文化的成因和起源,鑄就核心因素,并與之形成內容和形式的等量關系;空間構建力奠定基礎要素,并與之形成現象與本質交融的變量關系;民族創造力生成根本元素,并與之形成前因后果的因果關聯。貴州本土文化的內生動力與文化自信的三重邏輯關聯,反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關聯性,說明貴州文化自信的歷史成因、動力來源、元素構成。
參考文獻:
[1]蔣南華,張學立,楊政銀等.神奇絢麗的貴州文化述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8.
[2]劉吉昌,吳鈞.文化自信與貴州實踐[J].貴州文史叢刊,2018(4).
[3]史繼忠.貴州文化解讀[M].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劉慧 單位:貴州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