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流行語類型看其發(fā)展規(guī)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現代漢語中出現了諸如“粉絲”、“作秀”等大眾之間比較流行的詞匯,從分析其產生的社會、認知、文化等因素著手,我們可以大致地總結出現代漢語中詞匯發(fā)展的總體趨勢或規(guī)律。
[關鍵詞]流行詞匯新意發(fā)展規(guī)律
一、流行語出現的原因
(一)社會因素
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來看,詞義的變化是受社會的影響和制約的。詞義不僅在形成過程中與客觀世界、社會實踐有密切的聯(lián)系,而且隨著社會以及人們認識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如“玉米”一詞,本意是指一種莊稼,可以作為食物。但是前幾年湖南衛(wèi)視開始舉辦的名為“超級女聲”的娛樂節(jié)目,冠軍得主李宇春她的歌迷也被稱之為“玉米”。“灌水”一詞現在又有了新的意義就是“在網絡的虛擬論壇上發(fā)表一些沒有意義的帖子”。
(二)文化因素
每一種語言都是文化的積累和沉淀,而追求優(yōu)雅、含蓄和美感,避免粗俗和太過直白。在網絡語言中,也時常能看到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以“美眉”為例,“美眉”不僅與“妹妹”讀音相諧,而且符合雙聲疊韻等傳統(tǒng)語音美。古有“娥眉”,今有“美眉”,用美麗的五官,特別是美麗的眉毛來比喻美人也是古已有之的修辭傳統(tǒng)。“美眉”雖然新穎時尚,洋溢著時代的氣息,但骨子里與“娥眉、紅顏、粉面、秋水”之類一脈相承。
(三)認知因素
從言語交際心理來看,固定詞語時尚用法、借用外來語、“網絡詞匯”的直接動力是人們在語言使用上的求新獵異,即對言語交際的“陌生化”的要求。正是在對言語交際的“陌生化”的心理追求下,人們才敢于突破固有詞語的使用范圍,大量借用外來詞、發(fā)明網絡語言,最終豐富了漢語詞匯。
另外內因在詞匯的發(fā)展演變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網絡詞匯中出現了“菜鳥、大蝦”之后,由于在內容上對立,形式上不對稱,語言的自我表現調節(jié)機制為了追求新的平衡,出現了“老鳥”與“菜鳥”對應,“小蝦”與“大蝦”對應,這樣便產生了新的平衡。但任何新詞匯的產生都是對社會生活需要滿足的結果,詞匯內部的自我平衡只是一種調節(jié)。
二、流行語的類型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
(一)諧音
所謂“諧音詞”就是不用原有的詞語,而是將它們的讀音略加改變而使用另一個詞形所產生出來的詞語,這種“新詞”一旦得到千萬網民的認可,就可能借助網絡傳播的巨大法力,具有了極強的生命力。
1.同音漢字替代類。美眉:妹妹,也指漂亮的姑娘。這個詞在網絡上使用頻率極高,并且已經蔓延到了日常生活用語中,甚至傳統(tǒng)媒介,如報刊、雜志等等也開始用它,它比原詞“妹妹”更有傳神效果;格格:哥哥。與“美眉”相對,這個叫法也俏皮生動;2.方言諧音類。臺灣普通話中的斑竹”來替代;副版主的意思,是與“斑竹”相對出現的一個詞。“醬紫(這樣子)””,北京話中力很差)”掂(辦妥)“暈菜(暈了,昏了頭)”“速哦”(是哦)以及廣東話中的“搞笑(逗笑)“菜(能“搞”等都被吸收進網絡語言中成為新詞語。3.數字諧音類。中文讀音諧音的阿拉伯數字符串成的符號來表示詞語甚至句子因其簡潔方便而深受網民喜愛,在網絡中使用頻率極高。抽象的數字經過想象力的排列組合,產生的效果出乎人們的意料,這種數字化語言往往意蘊無窮而表意詼諧活潑,充滿生活情趣。其實它們早在網絡出現以前已經為一些人所使用了,但其普及公認卻是憑借網絡這一傳播媒介才得以實現的。5555嗚嗚嗚(表示哭聲);1314表示一生一世;
(二)詞義變化
1.舊詞新意
當一種新事物出現時,我們必須選擇一種方式來描繪它、稱呼它。這種途徑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詞語描繪新事物;二是選擇一個在意義上與新事物有相同、相通之處的舊詞語,再賦予它新的含義。顯然,第二種途徑是更方便的做法。在網絡中,一些我們原有的詞語通過比喻、借代等修辭手法改變了原有的意義,或轉移,或引申,或詞義范圍的擴大,使原本單調的詞義變得形象生動,豐富多彩。踢:原是“用腳觸擊”的動作,在網絡BBS、聊天室中意義有所轉移。形容在聊天室的某一房間,由于粗俗表現而被“房間管理員”請出房間的動作。有時也指被擠掉線或者擠出聊天室;口水:網上經常稱能說能發(fā)表議論的人“口水多”,或者稱質量不高的文字。
2.舊詞別解
別解是一種故意將原有詞語的意義進行錯誤解釋,這一點在網絡語言中也早有表現,網民們以此種形式將一些常見的詞語別解,使其成為別具新意的網絡詞語。情圣:不是傳統(tǒng)意義的情場高手,而是情場上剩下來的;可愛:不是說討人喜歡的可愛,是可憐沒人愛;
(三)外來詞
人們的交際之中引入了很多的外語詞匯,并且這些外語詞匯得到了廣大人民的認可。引入外語詞匯也成為了現代流行語一種趨勢或是規(guī)律。1.音譯詞
音譯詞指用漢語的同音詞(或近音詞)直接從外語對譯過來的詞。
伊妹兒:E一ma11(e1ectronicmail),電子郵件。用戶或者用戶組織間通過計算機網絡收發(fā)信息的服務。顯然,“伊妹兒”比“電子郵件”更親切一些;貓:modem(modulator一demodulator),調制解調器,在模擬傳輸線路上遠距離傳輸數字資料所使用的一種設備。“貓”比“調制解調器”更簡潔、形象可親;
2.意譯詞
意譯詞是指根據英文單詞的意思直接翻譯而來的新詞。特點是直白而又形象,借這種方式產生的詞語數量不少,并且相對于其他幾種詞語而言,顯得比較正規(guī)。
信息高度公路:informationsuperhighway,關于國家信息基拙設施的一個流行術語,源于美國;線上:0n11ne,一種既受計算機控制,也和它通信的狀態(tài),也叫聯(lián)機;
3.半音半意詞
這類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把一個英語合成詞中的一個詞根音譯,另一個詞根意譯。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網際網絡”一詞。internet是由構詞成分inter(表示相互的意思)和net(網絡)合并而組成的詞。“因特”是inter的音譯,“網”是net的意譯,它實際的意思是“網絡的網絡”,由世界上成千上萬個計算機網絡和千萬臺商用、教育、政府和個人計算機組成,彼此都相互連接在一起,全意譯為“國際互聯(lián)網”。另外一類半音半意外來詞則是既考慮讀音翻譯得接近,又考慮使用的漢字跟這個詞的意思也盡量地接近。如:博客:本來的意思是weblog,網絡日志,后來變成一個詞,blog,漢語翻譯的時候采取了跟“黑客”、“駭客”相同的翻譯方法。
三、結語
流行語或時尚語不像語言中固有的詞匯或是一些舊詞產生的新意不如該詞所固有的意義那么穩(wěn)定。這些新詞匯或新詞意只是在一段時間內比較流行,具有一定的流行周期。流行語中達不到交際目的那一部分自然也會被慢慢淘汰。有學者曾對這些流行語的使用現狀進行了一個調查,發(fā)現無論是網絡論壇還是在線聊天,日常詞語仍在網絡語言中占主流,常規(guī)的詞匯和語法仍然是網上語言表達的主要手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早期的網絡詞語,像“CU(英語再見)”、“748(去死吧)”、“7456(氣死我了)”、“醬紫(這樣子)”,“米蝦米(沒什么)”的使用頻率已經很低,有的甚至已經基本消失了。雖然一些適應網絡傳播表現特點的網絡語匯還將被長期使用下去,但整體上將呈衰減的趨勢。
參考文獻
[1]許鐘寧,網絡詞語變異的語言文化解析[J]修辭學習,2004,(06)
[2]林綱,網絡用語的類型及其特征[J]修辭學習,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