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流行音樂唱法教學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奧爾夫教學法 流行音樂演唱
奧爾夫教學法只是一種教學理論,每個教師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針對學生的的實際情況汲取其中對自己有益的養分,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目前在我國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中,流行音樂演唱的教師實踐借鑒奧爾夫教學法,不失為一種有價值的探索。
一、奧爾夫教學法的主要理論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由德國杰出的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卡爾爾夫 (1895-1982)1924年創立,20世紀50年代。奧爾夫于1930―1935年間撰寫的五卷《學校音樂教材》正式出版了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他將音樂作曲與樂教育二者融為一體 ,形成獨具特色的音樂教育理念――奧爾夫體系,并成為當今世界最著名、影響最廣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一。其特點有:
(一)綜合性
奧爾夫通過原本的音樂的形式去找回人類最接近自態的感覺。同時教學中唱、奏、舞、戲等綜合教學使學生在音上能從多種渠道接觸音樂和發揮他們的才能。
(二)即興性
奧爾夫指出:“從即興開始的教育正是真正創造性的教育,即興的目的是達到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充分。”因此,他讓學生在游戲中去探索聲音,用即興的敲打一些節奏開始自己的樂體驗和學習。即興成為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核心 。
(三)易于啟蒙
奧爾夫用最基本的音樂元素、素材,對兒行音樂能力的培養。奧爾夫的音樂教育體系最突出的貢獻之一是和設計以敲擊方法來演奏音樂的樂器。這些樂器也有 “奧爾夫”之美稱。
二、奧爾夫教學法在流行音樂演唱教學中創造性運用
(一)朗誦入手-語言在流行歌曲演唱中的運用
將語言引入音樂教學是奧爾夫對學校音樂教學的一項偉大的貢獻。我們眾所周知,語言是人人都具備的能力。作為人聲,它與歌唱在生理上和發聲原理上有許多共通的東西,如呼吸、咬字、音色的變化。實際上,在流行歌唱訓練中,就已經有了運用語言作為準備的教學方法。
將奧爾夫教學法融入流行歌曲的歌詞中,通過練習繞口令來加強嘴唇的力量,用說歌詞來練習演唱的字正腔圓,用對歌詞語言的感受來表達,音樂語言的情感。吐字在歌唱領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程,所以在學習這一部分的時候,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同時還要注意在朗誦歌詞的同時帶上氣息和融入情感。且要多聽世界各地語言大師的演唱或者朗誦。
(二)結合動作-肢體語言在流行歌曲演唱中的運用
奧爾夫受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育體系的影響,在結合動作的音樂教學內容時,其中聲勢是用身體作為樂器,通過身體動作發出聲響的一種手段,最基本的四種動作是跺腳、拍腿、拍手、捻指,這四個動作是人最自然的動作,將它們運用起來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還能使學生很快地掌握和感知節奏。
將肢體語言融入到流行演唱當中,讓歌唱氣息和舞蹈氣息與音樂呼吸同步,做到邊唱邊跳不會太累。首先在練聲過程中,將一些平常生活的一些動作(如打招呼等)融入到練聲中,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練聲的緊張氣氛消減、讓聲音自然的流露,更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其次在演唱歌曲的過程中,把心里的感受、音樂的強弱關系和音樂的情緒通過肢體語言將它表達出來,與之融合成一個整體,形成一個心里感受和肢體語言、聲音樂器、音樂情緒為一體的藝術表現力。
(三)結合器樂-伴奏樂器與流行歌曲演唱中的融合
奧爾夫樂器的誕生來源于一個教育原理:人們只有在音樂實踐中才能學到音樂。音樂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授,更是要注重對人的教育。
因此流行音樂演唱,最精髓的理念就是每一個歌唱者要學會聽懂節奏里面所包含的音樂情緒,演唱者的聲音樂器需要與配器音樂節奏形成一個和諧的統一。
由于國內很多流行音樂演唱教師教學水平欠缺全面的藝術性,造成很多學習者的聲音樂器形成永遠不變的旋律線條,然而樂器的伴奏卻處在一個節奏的狀態,從而形成了演唱聲音線條與音樂節奏的線條不符。因此,在學習通過過程中,教授學生利用肢體語言帶領音樂節奏,讓他們在比較短的時間內,體會和感受聲音從不好聽到好聽的變化,從缺少流行的感覺到能唱出專業的流行歌曲味道。
三、結語
目前國內藝術院校還沒有一套相對完善的教育體系、教學方法和教材。近年來,隨著歐美流行音樂在我國的傳播和發展,國內流行樂壇開始呈現逐步與國際接軌的狀態。為了加快我國流行唱法和歐美唱法的同步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研究流行音樂演唱的規律,掌握不同歌曲的演唱風格,提高對當代流行音樂的理論品質。
筆者認為,流行演唱教學改革只有著眼于基礎教育,將多種優秀的音樂教學法融合到流行演唱教學中,將新的教學法與新時期學生的需求和發展結合起來,才能為中國的流行音樂教學的發展開拓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編著.《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教
育出版,2002
[2]潘乃憲著.《流行歌曲演唱的探索與研究》[M].世界圖書出版社,1999
[3]付林編著.《流行聲樂演唱新概念》[M]. 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
流行音樂因其通俗易懂,易為流傳等音樂特點開始進入各大綜合類高校音樂專業的教學課堂。流行音樂教學相較于其他音樂類型,比如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等更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音樂的熱情,同時能夠提升大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擴大音樂知識面,為大學生活增加活力和生機。
一、流行演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音樂類型較少,對流行音樂重視程度低
當前許多高校的音樂教師對流行音樂重視程度較低,他們一般認為流行音樂過分強調流行性和通俗性,其中蘊含的音樂精神和涵義較少。因此,許多教師會特意在課堂上強調學生在正式的音樂學習中不得演唱流行歌曲,認為只會唱流行歌曲的學生是不學無術,綜合類高校音樂課堂教學中只是單一地教授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等。
(二)教學形式單一,課堂傳統化教學
許多音樂專業的學生排斥音樂學習,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教師的教學形式單一,只是單純的滿堂灌,枯燥無味地講解音樂理論,對作品不進行分析,導致課堂氛圍沉悶,學生逐漸喪失了對音樂學習的熱情,更有甚者會排斥音樂的學習。因此,要想真正改善流行演唱教學的效果,使學生熱愛音樂,對音樂教學課堂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二、流行演唱教學適應現當代流行音樂的策略
(一)更新教師觀念,重視音樂的多元化
任何改革的進行都要落實到教師身上,只有教師真正意識到改革的迫切性,進而更新教學觀念,才能使音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對流行演唱教學進行改革先要轉變音樂教師的教學觀念。首先,音樂教師要從內心真正重視流行音樂對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之前,教師要詳細了解流行音樂的發展歷史和發展現狀,深入到學生中間了解學生喜歡哪些流行音樂,為什么喜歡這類音樂,以及這些音樂的演唱風格是怎樣的,認真篩選哪些流行音樂有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哪些音樂節奏,風格適合學生學習等,教師只有真正了解了學生喜歡哪些流行音樂,并對這些音樂進行因地制宜的改造,才能更好地將流行音樂元素納入到演唱教學中。其次,教師要重視音樂的多元化,引入大量新作品及改編作品,給學生課堂做作品處理,將更多流行元素引入課堂。教師要秉承開放的態度,只要有助于學生音樂學習的流行音樂類型都可以引入。比如,在《中國好聲音》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流行音樂,這些音樂通常能夠引領當下的音樂時尚。因此,教師可以選取其中適合學生的音樂引入到課堂教學中,這樣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二)豐富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氣氛
音樂類節目的熱播,使得流行音樂逐步走進高校流行音樂教學課堂。如何有效利用這些節目改革和創新流行演唱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是教學改革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模仿《中國好聲音》的盲選機制,根據學生的演唱風格和嗓音等將學生分為小組,各小組可以通過競爭的方式進行比賽,這樣不但可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能夠促使學生在比賽中逐步意識到自己演唱中存在的不足,通過和其他同學互相交流切磋不斷提高自己在音樂學習上的造詣。這種充滿競爭的課堂模式為音樂課提供了更多的課堂活力,同時也讓學生更有激情和活力,讓高校流行音樂課程更加生動,讓學生都避之不及用來作為遲到、曠課對象的演唱環節也充滿課堂魅力,進而吸引更多的學生投入到教學環節中來[1]。
另外,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也可以選取在音樂類節目中比較出彩的選手,著重分析他們演唱的風格、特點、演唱過程中運用的發聲技巧以及在舞臺上的表現力和爆發力等。通過分析這些歌手的特點,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實際演唱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進而不斷提高流行音樂學習的效率。
(三)傳統與現代教學結合,重視歌曲改編
關鍵詞:流行音樂文化;聲樂教學;措施
流行音樂有著非常廣泛的受眾群,深受高職學生的喜愛,在整個音樂文化中,流行音樂文化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音樂風格的種類非常多,其表現形式也是多元化的,因此,如何把流行音樂文化有效的與聲樂教學進行結合,形成高質量的教學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要正視流行音樂文化,了解流行音樂文化
教師要把流行音樂文化融入到聲樂教學中,并且作為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那么首先就必需了解和正視流行音樂文化,流行音樂的內容比較通俗,形式豐富,風格多樣,旋律動聽,淺顯易懂,有廣泛的受眾基礎,很受大眾的歡迎。但在以往的教學中,包括整個音樂教學,一提到流行音樂,一些教師就把它定義為不健康的音樂作品,并且非常排斥這種類型的音樂,在教學過程中不會播放流行音樂,也不允許學生唱流行音樂,更有甚者連談論都不可以。其實這是對流行音樂文化的一種片面認識,作為一名高職音樂教師應該尊重多種音樂文化,既然流行音樂有著其獨特的魅力,那么教師也應該接受,一方面要從內心真正的正視流行音樂文化,肯定流行音樂文化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另外一方面要深入的了解流行音樂文化的特點和發展現狀,了解班級中哪些優秀的流行音樂作品是學生喜歡的,為什么喜歡,學生喜歡的這些流行音樂作品在風格、節奏等方面又有什么突出的特點,只有正視和深入了解流行音樂文化后,才能有效的把流行音樂文化融入到高職聲樂教學中。
二、在演唱的技巧中恰當的加入流行音樂
在聲樂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演唱的技巧。按照唱法的分類來說,流行音樂也可以叫做通俗音樂,這種音樂唱法特點在于演唱者的整個狀態比較放松,唱的形式自由,它特別強調利用演唱者的原有聲音進行演唱,沒有過多的規矩。以往的聲樂教學中教師在教學生演唱技巧時,特別注重強調“民族”唱法、“美聲”唱法、“原生態”唱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諸多“規矩”的限制,在機械式的格式下進行演唱,反而禁錮了學生能力的發展,這并不是聲樂教學的目的。高職聲樂教學培養的是未來的小學教師,需要的是自由、自然的歌唱,作為培養未來教師的高職聲樂課堂,應該做的是在學生原有的發聲能力上進行引導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因此,教師在訓練學生的演唱技巧時,可以引入通俗唱法,摒棄一些不必要的規矩,促進學生音樂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在表現形式上恰當的加入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文化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在表現形式方面豐富多彩,甚至引領著整個音樂文化的發展方向。流行音樂文化中,樂隊是比較常見的表演形式,有著很大的吸引力,樂隊表演的方式比較即興、深受學生們的喜愛。這種表演形式借用了先進的科技技術,把各種樂器的演奏和演唱者形成有效的結合。以一種充滿個性的方式把音樂帶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據了解,在高職院校的學生當中,有不少學生都會玩樂器,甚至還有些學生組成了自己的樂隊,作為一名教師,從培養人才的角度出發,應當利用一切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培養,把每個學生的掌握的不同樂器和聲樂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聲樂課程的積極性和興趣。讓他們主動學習聲樂知識,而不是處于被動的狀態。
此外,歌舞劇也是流行音樂文化中的一塊瑰寶,把歌舞劇的表演方式融入到高職聲樂教學中,對于學生學習聲樂技巧也是很有幫助的。一般的歌舞劇都包括了演唱、表演、舞蹈、對話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通過歌舞劇的運用可以讓學生的演唱技巧表現出來,根據不同的表演角色采用不同的唱法,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給予學生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而且能夠掌握更多的聲樂演唱技巧。
四、根據歌曲的內容,有選擇的使用
流行音樂文化的發展雖然只有短短的百年歷史,但流行音樂文化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在演唱技巧、藝術表現形式上合理的運用流行音樂文化的確給高職聲樂課堂帶來了生機,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我們在看到流行音樂文化帶來的益處時,也應該清楚的認識到由于流行音樂文化表現的內容和形式沒有統一的格式,良莠不齊,很多的流行音樂作品也未必適合高職院校的學生。一些傳播正能量的流行音樂作品的確是佳作,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適當的進行引入,有些流行音樂純粹是爛大街的口水歌,例如愛情買賣諸如此類的歌曲傳唱度很高,但是根本沒有什么可以吸收的養分;還有一些流行音樂作品傳播一些不健康的負能量,這樣的作品也不應該出現在課堂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愛好和教學實際情況選擇一些積極向上的流行音樂作品進行教學。例如王力宏的《龍的傳人》、謝霆鋒的《黃種人》、周杰倫的《霍元甲》、張韶涵的《隱形的翅膀》等等,這些都是積極向上的歌曲,其實這類歌曲還有很多,關鍵是教師慎重選擇。
五、結語
綜合上述所說,流行音樂文化的有效運用的確是提高學生聲樂知識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但是這不意味著我們可以丟棄傳承的聲樂,而沒有目的去追求流行音樂,傳統的聲樂作品始終是學習的基礎,流行音樂作品只能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不管是傳統的聲樂還是流行音樂,都應該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有效、恰當的運用他們,真正的把流行音樂文化融入到高職聲樂教學中,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喜歡學習聲樂知識,實現音樂本身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晉偉,代有俊.將流行音樂引入高職聲樂教學的必要性[J].文藝生活,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