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科學人文精神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數學具有科學教育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的“雙重功能”,但是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教學呆板、枯燥、缺乏人文氣息,所以,把人文精神真正地滲透到數學學科中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培養人文精神的方法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數學史的介紹及數學問題背景的揭示、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
[關鍵詞]科學人文精神;數學素養;數學教學;人文性評價
一、問題的提出
數學的思維量大,學生學習過程中往往感到其理論性強,實用性弱,課程內容過分重視理論性、系統性,缺乏實際應用性導致學生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其次,應試教育在一定成度上掩蓋了數學教學的本來意向,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評價依賴于測試的分數,通過做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掌握程度,題海戰術的做法不但沒有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反而讓學生產生了畏懼與厭煩情緒,從而不能更好地發揮數學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所以,在提升文化水平與做人境界的同時把人文精神真正地滲透到數學學科中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基于培養科學人文精神的數學教學的內涵及內容
所謂數學人文素養,一般指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德行、數學心理素質,表現為審美情趣、學習態度、情感、意志、興趣和習慣等。所謂數學科學素養,一般指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逐步積累的數學學習策略、技巧、能力等。表現為創新精神、思維方法、認識方法、應用方法等。數學科學人文精神是兩者的融合。教育的根本出發點是人,教育的本質絕不僅僅只是知識的傳遞,它關乎到人格的形成、智慧的啟迪、靈魂的喚醒、精神的塑造、價值的追求,擁有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人可以造就完美人性,也影響人終身的幸福生活。
三、數學學習中科學人文精神培養的策略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
和諧的師生關系就是教師對學生在人格上給予尊重,建立一種平等的、民主的、探求知識的新型師生關系。在教學中,教師要經常引導和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并耐心地聽取他們的意見。多一點關愛的眼神,多一句親切的話語,多一聲由衷的謝謝,多一次衷心的贊揚,時刻以一種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學生,使師生交往充滿著溫馨和人情,洋溢著人文精神的芬芳。總之,教師要創造一種生動活潑、教學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和教學環境的和諧與溫馨。
(二)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
1.加強數學史的介紹及數學問題背景的揭示,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有位偉人曾說“青少年特別應該知道科學的歷史”。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數學史的教學是完成整個教學任務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挖掘這些內容背后所包含的豐富的文化氣息,并適當拓展,給學生講一些數學史、數學家的故事以及數學趣聞,如劉徽與“割圓術”、歐拉與“七橋問題”、當代數學泰斗華羅庚與“優選法”。科學家們對數學的貢獻及成就能夠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他們意識到自己有責任繼承和發揚民族的光榮傳統。
2.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感知數學美,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數學美是一種客觀的存在,它不僅有反映客觀世界的真實美,還有改變客觀世界的科學美;不僅有形式的和諧美,還有內容的嚴謹美;不僅有語言的精巧美,還有方法的異同美;不僅有思維的邏輯美,還有創造的應用美。利用數學美豐富多彩的外顯形式,引導學生感知數學美。如,數學符號,它簡潔而嚴謹是數學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美感之一;又如,數學公式,一個簡單的二次函數y=ax2(a≠0)它本表示的是x和y的一種變化關系,但是由于變量a的存在,它既可以是h=gt2的自由落體運動,也可以是E=mv2的動能計算公式,真可謂奇妙無比。
3.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合作精神是現代人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學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經常性地開展小組活動,讓學生學會尊重、關心他人,學會與他人協作,仔細聆聽他人的意見,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和團隊精神。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創設需要合作才能更好解決的問題情境,使合作成為可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做到組內分工明確、團結合作。同時,給予比較充足的時間用于學生獨立思考、組內討論、組際交流及全班匯報交流。
4.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數學學習過程實質上是一種再創造過程,數學中對運算性質、運算定律、結論以及解題方法的探索,都需要學生具有創新思維和開拓精神,同時也正是通過這些數學探索活動培養了學生的開拓、創新精神。長期以來,數學教學追求知識能力等“硬性指標”的實現,導致學生唯老師之命是從,唯“標準答案”是從,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美好的情感態度、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等人文精神很難得到培養。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探究、猜想,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甚至是錯誤的想法。
5.在教學過程中發揚精益求精的良好作風,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踏實仔細、嚴肅認真、精益求精的良好作風是人的高尚品質的具體呈現。1967年8月23日,前蘇聯著名宇航員費拉迪米爾•科馬洛夫,獨自一人駕駛“聯盟一號”宇宙飛船,經過一晝夜的飛行,完成了任務,成功返航。但當飛船進入大氣層后,預備打開降落傘以減慢飛船速度時,科馬洛夫發現無論用什么辦法也打不開降落傘了。二小時后,在億萬電視觀眾的凝視下,一聲爆炸,飛船墜毀,民族英雄殉難。造成“聯盟一號”墜毀的原因,就是由于地面檢查時忽略了一個小數點。學習數學的人一定都會有這樣深切的領會,一個小數點的地位,失之毫厘,謬以千里。這生動地闡明了數學活動是何等需求緊密謹慎、踏實仔細、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
(三)人文性評價
對學生進行人文性評價是指既要關注學習的結果,還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數學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而傳統的數學學習評價過于關注學業成績,忽視對學生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查。現在其實數學教學還是用等級衡量一名學生是不是好學生。評價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因此教師應創造性利用評價手段,采用鼓勵性語言,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只有充滿人文精神的教學評價,才能給數學課堂注入活力,有利于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持續、和諧發展。
四、反思
(一)數學教學與德育的關系
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比較注意科學知識、方法的教育,常常忽視科學人文精神的滲透,知、情、意、行沒有真正融為一體。德育的精神是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體現,這也是現代教育理論的有機組成部分。當前,課程改革將知識體系與人文、科學素養體系和諧自然地統一起來。在數學教學中,要深入挖掘課程資源中的德育因子,在數學語言技能、數學學習策略、數學文化意識、情感態度的培養中潛移默化地點滴浸潤,積極實施德育滲透,把德育目標無痕化地融合在教學過程中。
(二)“數學素養”與“三維目標”的關系
課堂教學中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如何做到三位一體,而不是機械地人為地分開,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眾多的教育工作者。“數學素養”所追求的是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形成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數學教師對“數學素養”的關注應成為一種內在的教育品質和教學行為。
(三)學生現狀與數學素養的關系
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一個轉折期,可塑性較大,價值觀還在逐步形成中,中學生的天真和淳樸對正面教育的接受度和執行力較高,這也是對學生進行“數學素養”培養的最佳時機。數學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科學合理地分析學生的優勢與劣勢,善于把學生的優勢發揚光大,對學生的劣勢進行轉化,在一定的條件下,消極的因素可以轉化為積極的因素。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邱成桐.數學與人文叢書第一輯、第七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徐本順,殷啟正.數學中的美學方法[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4.
作者:孫德青 單位:濟南市歷城區郭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