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校在校學生人際關系調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學生人際交往范圍、對象逐漸擴大調查顯示有近六成的高職生在進入學校后能很快調整好心態(tài),重新適應新的校園生活和環(huán)境,他們對搞好與老師、同學關系相對比較重視,人際交往的范圍也不再局限于班級和寢室,而是擴展到了不同系部、不同年級甚至整個校園及校園外其他學校等等。經調查有41.7%的學生在平日生活中有一些很談得來,關系不錯的同性、同齡及同輩的同學、老鄉(xiāng)和朋友,有23.4%的學生還有一些關系較為密切、比較投緣的異性朋友以及社會上的網友等等。
(二)學生人際交往的手段也呈多元化趨勢調查顯示絕大多數(shù)學生除了用最原始最普通的面對面聊天來進行溝通交流外,越來越多的學生還開始使用現(xiàn)代化通訊網絡工具如電話、手機及微博、微信、電子郵件、BBS論壇以及聚會、結伴出游、參加社團、體育、文藝等集體活動來進行溝通交流。
(三)學生人際交往的頻率也呈不斷上升趨勢調查發(fā)現(xiàn)有41.3%的學生每星期都會和除班級、寢室同學之外的其他同學、老鄉(xiāng)或網友等進行交流溝通,有52.7%的學生更是表示每天都要和一些有共同語言的其他同學及朋友溝通交流好多次。
(四)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的動機相對比較單純,功利色彩不太濃厚有近八成的學生認為進行人際交往主要出于情感滿足的需要,他們表示通過人際交往能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從別人身上學到自己所不會的一些東西,由此開拓自己的視野,增長自己的見識,讓自己身心變得更輕松愉快。而認為進行人際交往只不過是彼此互相利用,純粹利益關系的學生只占15.6%。在調查中能夠發(fā)現(xiàn)那些性格外向的學生人際關系明顯要好于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比例分別為61.8%和22.3%;同樣城鎮(zhèn)來的、家庭經濟狀況基本良好的學生人際關系也明顯好于家在農村、家庭經濟狀況困難的學生,比例分別為73.5%和19.4%;還有不是獨生子女的學生人際關系要好于是獨生子女的學生,比例分別為67.1%和45.6%;父母健全、家庭和睦的學生人際關系要好于單親、父母離異、家庭關系緊張的學生,比例分別為75.2%和38.6%;另外調查發(fā)現(xiàn)男生的人際關系也普遍要好于女生,比例分別為82.5%和46.7%。雖然高職學生人際交往的整體情況比較良好,但不容忽視的是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一些高職生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問題和缺陷。
二、高職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
(一)一些學生和同學相處較差,沒有多少朋友在受訪的高職生中有35.8%的學生表示和寢室、班上同學關系比較緊張,更有24.1%的學生不和寢室同學說話。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有48.3%的學生在和同學相處時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做事時從不考慮其他同學的感受,我行我素。有4.25%的學生對班上來自不同地區(qū)同學的生活習慣、行為方式不能做到相互忍讓,相互適應,有23.4%的學生在無意做錯了事或損害了別人時不愿主動承認錯誤或進行道歉。另外有一部分學生在校感到寂寞孤獨,缺乏知心朋友。調查數(shù)據顯示有8﹒6%的學生在校出行常常獨自一人,形單影只,沒有同學玩伴,知心朋友更是幾乎沒有;感到在學校比較孤單寂寞,平時很難找到能促膝談心的老師、同學的學生比例也占到了將近四成。
(二)一些學生還缺乏集體歸屬感,集體意識比較薄弱調查數(shù)據顯示有32.1%的學生對寢室、班級打掃衛(wèi)生等集體事務漠不關心,不愿參加寢室、班級或學校任何形式的集體活動。還有25.6%的學生在心理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表現(xiàn)為抑郁、焦慮、敏感、沖動及猜疑、妒嫉等,尤其一些學生對家庭條件好以及學習優(yōu)異,受到老師較多關注的同學有比較強的敵意和嫉妒心理。
(三)一些高職生在如何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上缺乏最基本的技巧和方法有9.2%的學生表示在公共場合不敢說話,與陌生的人講話時會感到不自在、緊張和不安,有12.1%的學生從不主動和老師、同學進行交往和溝通,還有25.5%的學生為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和別人進行交往而經常感到困惑和苦惱。
(四)在人際交往上相當多的學生缺乏自信調查發(fā)現(xiàn)有58.4%的學生在與他人進行交往時比較在意自己的長相、家庭條件和學習成績、能力等情況,有63.7%的學生因為自己沒有考到理想的學校而感到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不愿敞開心扉與他人深入交流。為什么高職生會出現(xiàn)以上這些狀況?通過綜合分析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三、高職學生出現(xiàn)人際交往問題的原因
(一)高職學生自我定位出現(xiàn)偏差眾所周知,高職生生源一般是由普通高中畢業(yè)生、五年一貫制高職錄取的初中畢業(yè)生、對口升入高職的三校生(中專、技校、職業(yè)高中畢業(yè)生)組成,這些學生總體學習成績處于中下游水平,在被錄取進高校時,錄取分數(shù)線普遍處于國家統(tǒng)招的四批線和五批線范圍之內,由于底子薄弱,基礎較差,在進入高職院校后,普遍感到學習壓力較大。同時從原先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又突然要面對著新的陌生學習、生活環(huán)境,心理很難一下適應轉換過來,從而導致了深深的失落感。并且大多數(shù)學生本就對就讀高職學校思想準備不夠充分,對高職也缺乏必要的認識和深入的了解,加上國家對高職教育又采取了一些不同的招生、就業(yè)政策和措施,使高職院校的社會認可度、辦學水平、政策及環(huán)境等各方面與本科高校相比確實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樣不可避免地會使高職生產生“另類”感而對自己將來的前途命運存在著疑慮和困惑。另外有些學生自我定位也出現(xiàn)了偏差,看不到自身的優(yōu)勢和長處,而用自身的短處和不足來比本科生的長處,從而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事事不如人,導致自信心不強以及對班級、學校集體歸屬感的缺失。這種情況造成了高職生集體意識薄弱,團隊協(xié)作能力較差,不愿參加集體活動,不敢與人多交往但又常常陷入深深的孤獨,甚至有著很強的自閉性。
(二)高職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比較欠缺現(xiàn)在的高職學生大多出生于上世紀90年代,獨生子女數(shù)量也逐漸增加,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來校前基本上沒有離開過父母,都是在家長和教師的百般呵護下一帆風順地成長起來的,因而很少有人經過深刻的人生歷練,相對缺乏獨立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再加上心智還不夠成熟,思維意識也比較單純,考慮問題欠周全,使得他們往往考慮自己較多,體諒他人較少,在和同學交往時常常會因為較強的個性等一些主觀因素而易和人產生摩擦與沖突,同學相處不太融洽。
(三)高職學生視野較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缺乏高職生大多來自工礦企業(yè)、縣鄉(xiāng)鎮(zhèn)農村及欠發(fā)達地區(qū),其中父母下崗、待業(yè)、家庭貧困的學生居多,他們的經濟條件相對比較拮據,家庭經濟方面的負擔加重了這些學生的心理壓力,使他們在校難以找到真正家的感覺,性格變得古怪孤僻,日常行為很容易失控,從而導致在人際交往上的不愉快。另外在中國當前應試教育的大背景前提下,大多數(shù)學生從小就背負著沉重的升學競爭的心理包袱,生活色彩比較單調,基本過著重復乏味、相對封閉的“三點一線”的校園生活,因此視野比較狹小,與人接觸交往的機會并不太多。另外一些學校、家長也把目光過多地關注于孩子的學業(yè)而忽略了對其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一些學生缺乏必要的人際交往的經驗及技巧。
四、解決高職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對策
對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的這些問題如何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和辦法來予以解決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做。
(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校園精神與氛圍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學校的靈魂所在,建設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學校要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出一個“科學民主、輕松愉快”的良好校園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融入其中,敞開心扉,傾訴郁悶,廣交朋友,展示自我。同時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如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節(jié)、社團活動、各種興趣小組、知識競賽、體育競賽、舉辦文藝晚會、科技制作等多種形式的集體娛樂活動,鼓勵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培養(yǎng)積極的健康的人際交往心理,增強人際交往能力。
(二)開展對學生的人際交往指導和心理健康的咨詢輔導活動學校除對學生進行基礎理論知識和實用技能的教育之外,還必須加強對學生非專業(yè)技能的教育指導,培養(yǎng)他們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學校可通過講座、展覽、班會、黑板報、宣傳欄、開設選修課和必修課等方式來開展對學生人際交往與溝通的指導教育,使學生對現(xiàn)實、他人和自己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學會和他人、異性正確和睦相處,從而掃除自卑心理障礙,自覺主動地與他人交往,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人際交往環(huán)境。同時對于那些性格特別內向、不善交際以及患有社交恐懼癥的同學,則可以由學校配備的專職心理健康輔導老師通過心理咨詢、心理信箱、心理熱線等多種渠道全方位地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疏導,幫助他們最終走出封閉的自我,融入學校及班級集體這個大家庭中來。
(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實踐證明,富有成效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是增強高職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手段,更是培養(yǎng)鍛煉其實踐能力的最佳途徑。學校應充分利用實踐教學及通過讓學生參加技術咨詢服務、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勤工儉學等多種途徑,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了解社會,在社會實踐的磨練中培養(yǎng)做人做事的心理素質,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鍛煉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總而言之,在當今這個開放的社會里,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事業(yè)能否最終成功的影響越來越大。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戴爾•卡耐基也曾這樣說:“一個人事業(yè)上的成功,只有百分之二十是由于他的專業(yè)技術,另外的百分之八十要靠人際關系、處世技巧。”所以作為當代的高職生不僅要努力掌握專業(yè)技能,更要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學會與社會互動,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健全的合格人才。
作者:吳秋梅張洪單位:江西應用技術職業(yè)學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江西應用技術職業(yè)學院藝術設計系主任